歌聲忽遠忽近,飄飄渺渺卻又清晰可辨,夜如斯沿著小路前行了幾個時辰,穿過一個峽穀,眼前豁然明朗起來。隻見眼前是一個望不到邊際的荒原,暗紅色的土壤上寸草不生,毫無生命跡象,沿著那腳印小路的兩旁或遠或近的躺著各種屍骨,大的如山嶽一般,小的如倉鼠一樣,顯然這些屍骨當年存活之時實力比峽穀前的要強大一些,即使過去了無盡歲月屍骨上的威壓依舊存在,怕是當年都是天神層次的強者。可是無論當年有多麽強大,死後屍骨都抵不過歲月的侵襲,在這荒原之上,鱗甲開始脫離,血肉開始風幹。
夜如斯壓抑住內心的恐懼,繼續沿著道路前行,疲憊時盤膝吐納恢複法力。大約走走停停了十多個日子,荒原似要走到了盡頭,因為在更遠處出現了一座直聳天際的高山,夜如斯覺得甚至比那雲嶺主峰都要高出幾倍,真不知道那看起來隻有十丈大小的泥丘怪獸體內怎麽會有如此高大的山峰。
夜如斯還發現越臨近那高山,道路兩旁的實體實力越強大,甚至在山腳下不遠處臥著一條蒼龍的屍體。那蒼龍栩栩如生,千丈之長,僅僅頭顱就有數十丈大小。看起來就像在山下睡著了一般,可是仔細感知,根本探查不到一絲一毫的生命跡象。這蒼龍也和那些道路上其他的屍骨主人一樣,不知多少年前已經死去,因為生前實力強勁,身體又強橫無比致使過了無數歲月,屍身看起來都完整如初。
夜如斯沒有時間去體味那些強者無奈隕落的蒼涼與落寞。一股信念支撐著他走到了這高山之下。十多天粒米未進,滴水未喝,按道理早就到了一個正常人肉體所能承受的極限狀態。此時的夜如斯麵色冷峻,長發隨意的披在黑色錦袍上,整個人看起來像一支豎立的黑色長矛,一把勇往直前的利刃。在這昏暗如血的世界,無盡的死寂和未知的前途的壓力下,夜如斯的功法非但沒有衰退反而勢如破竹般的進展著。短短的十多天的時間,天神功法居然突破到了天神皮境大成階段,隻需一個契機便可突破進入天神肉境。之前遭受了泥丘攻擊而損傷的原力種子漩渦此時因為這個世界特殊的能量成分而飛快的運轉,所有攻擊原力種子的丹田之氣全被化解,重新化作了丹田之海,而這氣海和以往任何時候都不同,呈現出七彩之色,氣海的深度和寬度較之前擴大了數倍。如果不是之前閉合的筋脈還沒有完全通暢,此時夜如斯實力將較進入無涯海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唯一遺憾的是識海之力沒有恢複,識海隻是初步恢複,僅有幾縷識海念力盤踞其中,離識海充盈不知還需要多久。
夜如斯不清楚,自己目前的狀態在古籍中記錄是肉身成聖的修煉途徑,也就是通過能量的疏導而不需要食物的補充亦可以生存很久的時間。
夜如斯調息了片刻時間,用從路上撿來的獸皮綁好了天音琴附在身後,倒握著黑牙從容的開始了攀爬高山。腳印小路在山上化作了歪歪斜斜的盤山野徑,夜如斯一路前行,發現山體周圍不時有屍體出現。他突然想起了那歌詞所唱的內容是何意了,‘無涯海,無涯海,血海無涯,回頭是岸;有徑山,有徑山,屍山有徑,等你前來。’之前自己在那雲嶺之上見到的就是無涯海,而此時自己所見的如果不出所料,應該就是那歌詞中說的有徑山了,‘屍山有徑,等你前來’果然是‘屍山’,自己真是送上門來。
腦中雖然想了很多前因後果,可實際上也就刹那間功夫,夜如斯調整好心神,認真的攀爬起來。
山體高聳入雲端,不知天高幾萬仞,夜如斯攀爬了一段後感到山體威壓開始加重,自己攀爬起來開始吃力了起來。其實他並不清楚,自己之所以能走到這一地步和身上的錦衣法寶密不可分。此寶是當年虛空組織的一位大能前輩賜給阿裏的重寶,初看是隻能抵擋幾次天神攻擊的護體法寶,可是他真正的力量在於那繡在錦袍上的天蠍封印。一旦身著此寶的主人實力超越天神之境或此寶遭受巨大打擊破碎了封印,此寶內的天蠍精魄便開始複蘇將錦袍的力量直線提升。隻是當能量儲備到天蠍完全複蘇之時便是那精魄分魂成熟的時候。此時穿著此寶的人變會成為天蠍的宿主,成為那位大能的一具隨時可用的分身。阿裏當年正因為潛質非凡且體質與那大能要求相同才被那大能看中,借著一次組織獎勵的機會悄然種下這個分身的種子。而阿裏也許是到達一定境界後發現並猜到了此寶可能有其他他所不能掌控的危機潛伏,便順道賜予了夜如斯這個所謂的徒弟。陰差陽錯中泥丘那超越了天神的攻擊下天蠍封印破碎,天蠍精魄蘇醒,不斷地吸收能量滋補宿主,同時提升了錦袍的保護作用。否則以夜如斯目前的整體實力,血漿泥潭中就會被侵蝕融化成一堆殘血,或者荒原走不到兩步就會被那無邊的白毛風吹得魂飛魄散。
夜如斯懵懵懂懂的成了蘇醒的天蠍精魄的宿主,但因為實力相差太遠,天蠍精魄從他身上吸收不了任何複蘇的能量,反而要時時刻刻吸收外界遊離的天地能量滋補這個便宜宿主。這種情境如果讓當年那位種下分身種子的大能知道,肯定會鬱悶的吐血,不過天神境如何能承受當年那大能哪怕是分身降臨的能量衝擊,這些螻蟻們的狀態又豈會讓那些大神們在意。
大約又爬了一天的時間,夜如斯來到了一個地方,上麵有一塊如飛來之石,石上寫著三個大字‘回心石’。意思是有徑山攀爬到此地如果想要回頭便可以回身而去。夜如斯沒有絲毫猶豫,繼續向上攀爬,因為一個冥冥之音此時在心頭響起,如果真的想走出這個泥潭世界,必須攀爬到頂峰。
回心石之上,便是有徑山第一險境“千尺崖”。這裏,山壁直立,其間僅容二人上下穿行。兩邊有黑色藤蔓垂直下垂,從上到下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台階,皆不滿足寬。攀登時向上看去,一線天開,形如青蛙在井底上跳,又如壁虎在牆上爬行。向下望去,如臨深井,心驚目眩。仔細感知,便能看到,遠遠的崖下堆滿了屍骨,恐怕都是墜崖而亡的先烈們。
攀爬了幾個時辰終於在汗出如漿之時攀登到“千尺崖”頂端,夜如斯氣喘籲籲的坐在僅容一人的一個石洞之中,石洞旁有一平台,台上不知何人刻寫的“有徑之咽”。抬眼上看,平台之上,還有更長的一段崖路,恐怕就是這所謂有徑山咽喉的上段。這個平台形狀不正如一個人突出的喉頭一般。夜如斯心想這個名字還確實形象生動。
夜如斯壓抑住內心的恐懼,繼續沿著道路前行,疲憊時盤膝吐納恢複法力。大約走走停停了十多個日子,荒原似要走到了盡頭,因為在更遠處出現了一座直聳天際的高山,夜如斯覺得甚至比那雲嶺主峰都要高出幾倍,真不知道那看起來隻有十丈大小的泥丘怪獸體內怎麽會有如此高大的山峰。
夜如斯還發現越臨近那高山,道路兩旁的實體實力越強大,甚至在山腳下不遠處臥著一條蒼龍的屍體。那蒼龍栩栩如生,千丈之長,僅僅頭顱就有數十丈大小。看起來就像在山下睡著了一般,可是仔細感知,根本探查不到一絲一毫的生命跡象。這蒼龍也和那些道路上其他的屍骨主人一樣,不知多少年前已經死去,因為生前實力強勁,身體又強橫無比致使過了無數歲月,屍身看起來都完整如初。
夜如斯沒有時間去體味那些強者無奈隕落的蒼涼與落寞。一股信念支撐著他走到了這高山之下。十多天粒米未進,滴水未喝,按道理早就到了一個正常人肉體所能承受的極限狀態。此時的夜如斯麵色冷峻,長發隨意的披在黑色錦袍上,整個人看起來像一支豎立的黑色長矛,一把勇往直前的利刃。在這昏暗如血的世界,無盡的死寂和未知的前途的壓力下,夜如斯的功法非但沒有衰退反而勢如破竹般的進展著。短短的十多天的時間,天神功法居然突破到了天神皮境大成階段,隻需一個契機便可突破進入天神肉境。之前遭受了泥丘攻擊而損傷的原力種子漩渦此時因為這個世界特殊的能量成分而飛快的運轉,所有攻擊原力種子的丹田之氣全被化解,重新化作了丹田之海,而這氣海和以往任何時候都不同,呈現出七彩之色,氣海的深度和寬度較之前擴大了數倍。如果不是之前閉合的筋脈還沒有完全通暢,此時夜如斯實力將較進入無涯海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唯一遺憾的是識海之力沒有恢複,識海隻是初步恢複,僅有幾縷識海念力盤踞其中,離識海充盈不知還需要多久。
夜如斯不清楚,自己目前的狀態在古籍中記錄是肉身成聖的修煉途徑,也就是通過能量的疏導而不需要食物的補充亦可以生存很久的時間。
夜如斯調息了片刻時間,用從路上撿來的獸皮綁好了天音琴附在身後,倒握著黑牙從容的開始了攀爬高山。腳印小路在山上化作了歪歪斜斜的盤山野徑,夜如斯一路前行,發現山體周圍不時有屍體出現。他突然想起了那歌詞所唱的內容是何意了,‘無涯海,無涯海,血海無涯,回頭是岸;有徑山,有徑山,屍山有徑,等你前來。’之前自己在那雲嶺之上見到的就是無涯海,而此時自己所見的如果不出所料,應該就是那歌詞中說的有徑山了,‘屍山有徑,等你前來’果然是‘屍山’,自己真是送上門來。
腦中雖然想了很多前因後果,可實際上也就刹那間功夫,夜如斯調整好心神,認真的攀爬起來。
山體高聳入雲端,不知天高幾萬仞,夜如斯攀爬了一段後感到山體威壓開始加重,自己攀爬起來開始吃力了起來。其實他並不清楚,自己之所以能走到這一地步和身上的錦衣法寶密不可分。此寶是當年虛空組織的一位大能前輩賜給阿裏的重寶,初看是隻能抵擋幾次天神攻擊的護體法寶,可是他真正的力量在於那繡在錦袍上的天蠍封印。一旦身著此寶的主人實力超越天神之境或此寶遭受巨大打擊破碎了封印,此寶內的天蠍精魄便開始複蘇將錦袍的力量直線提升。隻是當能量儲備到天蠍完全複蘇之時便是那精魄分魂成熟的時候。此時穿著此寶的人變會成為天蠍的宿主,成為那位大能的一具隨時可用的分身。阿裏當年正因為潛質非凡且體質與那大能要求相同才被那大能看中,借著一次組織獎勵的機會悄然種下這個分身的種子。而阿裏也許是到達一定境界後發現並猜到了此寶可能有其他他所不能掌控的危機潛伏,便順道賜予了夜如斯這個所謂的徒弟。陰差陽錯中泥丘那超越了天神的攻擊下天蠍封印破碎,天蠍精魄蘇醒,不斷地吸收能量滋補宿主,同時提升了錦袍的保護作用。否則以夜如斯目前的整體實力,血漿泥潭中就會被侵蝕融化成一堆殘血,或者荒原走不到兩步就會被那無邊的白毛風吹得魂飛魄散。
夜如斯懵懵懂懂的成了蘇醒的天蠍精魄的宿主,但因為實力相差太遠,天蠍精魄從他身上吸收不了任何複蘇的能量,反而要時時刻刻吸收外界遊離的天地能量滋補這個便宜宿主。這種情境如果讓當年那位種下分身種子的大能知道,肯定會鬱悶的吐血,不過天神境如何能承受當年那大能哪怕是分身降臨的能量衝擊,這些螻蟻們的狀態又豈會讓那些大神們在意。
大約又爬了一天的時間,夜如斯來到了一個地方,上麵有一塊如飛來之石,石上寫著三個大字‘回心石’。意思是有徑山攀爬到此地如果想要回頭便可以回身而去。夜如斯沒有絲毫猶豫,繼續向上攀爬,因為一個冥冥之音此時在心頭響起,如果真的想走出這個泥潭世界,必須攀爬到頂峰。
回心石之上,便是有徑山第一險境“千尺崖”。這裏,山壁直立,其間僅容二人上下穿行。兩邊有黑色藤蔓垂直下垂,從上到下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台階,皆不滿足寬。攀登時向上看去,一線天開,形如青蛙在井底上跳,又如壁虎在牆上爬行。向下望去,如臨深井,心驚目眩。仔細感知,便能看到,遠遠的崖下堆滿了屍骨,恐怕都是墜崖而亡的先烈們。
攀爬了幾個時辰終於在汗出如漿之時攀登到“千尺崖”頂端,夜如斯氣喘籲籲的坐在僅容一人的一個石洞之中,石洞旁有一平台,台上不知何人刻寫的“有徑之咽”。抬眼上看,平台之上,還有更長的一段崖路,恐怕就是這所謂有徑山咽喉的上段。這個平台形狀不正如一個人突出的喉頭一般。夜如斯心想這個名字還確實形象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