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如斯不知睡了多久,許多光怪陸離的碎片在識海中浮沉,但他睡得很沉很香,像是這人世間本就是夢一場。不知何時一陣清風吹到了青雲洞,輕撫著睡在石案上的少年,清風托扶著少年從石案上飄起,緩緩地飛到了石像眼前。隻見那三尊石像此時已經睜開了眼睛,六道白色光芒從石像的眼中射出準確的進入少年的識海之中。“第三夢境開啟”一聲機械般的聲音在青雲洞中響起。
嘩……嘩……無盡的大海碧波洶湧,在海中有座小島隱約可見。島名靈山,是無涯海中最為出名的島嶼,因為古籍中有“未雨而雲,先日而曙,若有靈焉”的記載,故得此名。島上有一座高聳入雲的高山,其名‘有徑’,說是有徑其實山路極難行走,除了個別經驗豐富的樵夫,島上的居民很少有人能攀爬過青雲峰,因此無涯海上的居民都說那有徑山上,凡人難過青雲峰,青雲峰之上的群山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山中最出名盛景是‘靈山鳴泉’,有徑山上頂傳說有一靈泉,每逢三月初三泉水便會沿著山石流下,清脆可聽,鳴笛如曲,泉水最終匯入山腳下星竹院的萬星池內。每到此時無涯海中各個島嶼的居民都會不辭勞苦的來到靈山島的星竹院求取一杯泉水,據說此水凡人渴了可祛除病患強身健體,修煉者可拿他來入藥可增藥性,鑄劍者如若用此時的泉水萃劍極有可能為兵器增加器魂。
有徑山上雖然沒有什麽居民,可是沿著山腳的道觀卻有不少,從古至今無數道門在此繁衍生息,最出名的是星竹,明霞,太清三派,其他中小道觀也多達近百處,對外有“三宮八院七十二觀”之說。
這天恰逢三月初三星竹院前早早的排起了長蛇般的隊伍,有人帶著器皿準備一會飲用泉水,還有人帶著丹藥準備一會就進配合泉水服食。在隊伍最前方有一個少年,穿著普通的道袍,手裏提著一個油光發亮的紫皮葫蘆。他在安靜的等待星竹院今日開山門施水。等待施水的隊伍裏除了普通島民還有不少的修行者,有僧有俗,甚至還有滿麵凶煞相的海盜。好在星竹院施水本著普世濟民的想法從來不問來人的出處,一律一視同仁,每人一竹杯不多也不少。不少人半夜就前來排隊希望能喝道頭輪子時湧出的泉水。
辰時剛到,山門便打開,一位星竹院的長老身著八卦萬星袍從星竹院內緩緩走出,一個個頭戴星竹冠的星竹院內院弟子緊隨身後羅列兩旁,還有一些外院的雜役弟子一個個開始維持秩序。片刻之後星竹院門前廣場便被隔出了一片空地,等待賜水的人們可以按照要求一個個入場領取靈泉。
隻見那身著八卦萬星袍的中年道人穩穩的踱步來到空地處,一番咒語之後空中突然冒起了火焰將數張黃表引燃,黃表遇到火焰轉眼便成了飛灰飄飄渺渺的向天上飛去,似要去和什麽神明溝通一般。
那排隊的少年看著黃表變成飛灰飄到了天上,心中想到又是這一套糊弄人的把戲,年年如此也不嫌煩悶。因為在少年記憶中,從九年前的三月初三他還隻有現在身高的一半的時候便穿著比他年紀還要大的道袍背著足有他身高一半大小的紫皮葫蘆前來排隊領取泉水。星竹院的做派,儀式他了然於心。他是這有徑山上三宮八院七十二觀之一的天荒觀的弟子。按慣例同為有徑山修道的山門,星竹院每年靈泉湧出時會精選子時三刻純陰之水饋贈同道山門,但不知為何十年前突然停了天荒觀的供給。少年的師父雖然身為觀主卻懶得理論沒有等到當年饋贈的靈泉,第二年便差了小道士下山排隊領取靈泉。隻是可惜饋贈的是一罐精選的靈泉,而領取的卻隻能是一杯普通的靈泉水。不過老道士無所謂,隻管將那領取了靈泉的紫皮葫蘆灌滿酒水,如此一飲便是一年。
少年很清楚那星竹院的道人表演完儀式,下來的便是分發靈泉。隻見那中年道人從懷中掏出一個隻有拳頭大小的銅罐,輕輕的拋向觀前的空地。眾人眼看著那銅罐落到地上越變越大,最後漲到有半人高低才停止變大,而裏麵明明晃晃的全都是靈泉。
“請泉神”一個小道士用盡全身力氣喊道,嗡……鐺,嗡……鐺,一陣禮樂之後,中年道人接過一個小道士遞來的長杆竹杯開始分發靈泉。
“施神泉”小道士接著大聲的喊道。人群中聽聞了這聲呼喚,知道要開始分發神泉了,開始出現了陣陣接頭接耳的說話聲。
中年道人看著排著如長蛇陣般的人群,從他們眼中能看到虔誠和崇拜,他很享受這種榮耀的狀態。滿足的微微一笑,開始布施神泉。按規矩前三位排隊的人是他親自舀取神泉布施,之後的工作便是由一位弟子完成。道人滿懷歡喜的從銅罐中舀取了第一杯神泉賜給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婦人,又舀取了第二杯神泉賜給了一個臉色蒼白仿佛久病未愈的青年。而當他看到第三個來領取神泉的人時,臉皮不自然的抽了一下,因為第三個來領取神泉的少年道士他非常熟悉。準確的說這少年曾經和他是同門,同是天荒觀的道士,可是自己十年前脫離了天荒觀投身到星竹院一位前輩門下。今年院裏派他主持分賜神泉的工作,沒有想到居然會碰到以前的同門。
中年道人看了一眼少年道士,仔細的將一杯泉水倒入了少年的紫皮葫蘆之中沒有一滴流到外麵。人群中看著那細如線的泉水全部注入那葫蘆嘴中,對此神技發出一陣歡呼之聲。中年道人對那些喝彩的眾人點頭致謝,他似乎感到了無上的榮耀一般。
“回去跟烏鴉道人說一聲,散了天荒觀算了,天下那麽大哪裏容不下他吃口齋飯,偏偏要要占著那破道觀。就算他想要那天荒觀觀主的名頭,那麽讓出‘背來石’送給星竹院,我保證他能擁有一座比那天荒觀大上十倍的道院讓他傳道。你看堂堂的七十二觀現在都混到什麽地步了,要靠排隊才有一杯靈泉。聽說道觀的人都逃完了是不,如斯不行你也來星竹院吧”中年道人微皺眉頭說道
少年道士就像根本沒有聽到中年道人的話一般,隻是不疼不癢的和眾人一般說道:“謝天師賜神泉”轉身便離開了布施泉水的現場。看著少年道士離開的身影,中年道人恨恨的把竹杯丟到了銅罐中,冷哼一聲轉身返回山門。不遠處一個弟子趕忙趕到銅罐前拿起竹杯繼續施水。
少年領過泉水後並沒有急著返回道觀,而是先到了有徑山下的集市上,去當鋪當了兩枚玉貝,然後去酒鋪按照師父的要求把最烈的燒酒灌滿了紫皮葫蘆。之後便吃力的背著葫蘆返回山門。等到返回山門是太陽已快下山,隻見一個邋遢老道躺在一塊巨石上,睡眼惺忪的打著哈欠說道,“今天等的太久,為師的酒蟲都鬧得不行了,隻能先睡上一覺打發點時間。你自己給自己弄點吃的,為師不吃晚飯了”說完便又重新臥在了巨石上,抱著紫皮葫蘆喝了起來。
少年仿佛早就習慣了一樣,走進了一間早已經改成廚房的偏殿,給自己做起了晚飯。
嘩……嘩……無盡的大海碧波洶湧,在海中有座小島隱約可見。島名靈山,是無涯海中最為出名的島嶼,因為古籍中有“未雨而雲,先日而曙,若有靈焉”的記載,故得此名。島上有一座高聳入雲的高山,其名‘有徑’,說是有徑其實山路極難行走,除了個別經驗豐富的樵夫,島上的居民很少有人能攀爬過青雲峰,因此無涯海上的居民都說那有徑山上,凡人難過青雲峰,青雲峰之上的群山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山中最出名盛景是‘靈山鳴泉’,有徑山上頂傳說有一靈泉,每逢三月初三泉水便會沿著山石流下,清脆可聽,鳴笛如曲,泉水最終匯入山腳下星竹院的萬星池內。每到此時無涯海中各個島嶼的居民都會不辭勞苦的來到靈山島的星竹院求取一杯泉水,據說此水凡人渴了可祛除病患強身健體,修煉者可拿他來入藥可增藥性,鑄劍者如若用此時的泉水萃劍極有可能為兵器增加器魂。
有徑山上雖然沒有什麽居民,可是沿著山腳的道觀卻有不少,從古至今無數道門在此繁衍生息,最出名的是星竹,明霞,太清三派,其他中小道觀也多達近百處,對外有“三宮八院七十二觀”之說。
這天恰逢三月初三星竹院前早早的排起了長蛇般的隊伍,有人帶著器皿準備一會飲用泉水,還有人帶著丹藥準備一會就進配合泉水服食。在隊伍最前方有一個少年,穿著普通的道袍,手裏提著一個油光發亮的紫皮葫蘆。他在安靜的等待星竹院今日開山門施水。等待施水的隊伍裏除了普通島民還有不少的修行者,有僧有俗,甚至還有滿麵凶煞相的海盜。好在星竹院施水本著普世濟民的想法從來不問來人的出處,一律一視同仁,每人一竹杯不多也不少。不少人半夜就前來排隊希望能喝道頭輪子時湧出的泉水。
辰時剛到,山門便打開,一位星竹院的長老身著八卦萬星袍從星竹院內緩緩走出,一個個頭戴星竹冠的星竹院內院弟子緊隨身後羅列兩旁,還有一些外院的雜役弟子一個個開始維持秩序。片刻之後星竹院門前廣場便被隔出了一片空地,等待賜水的人們可以按照要求一個個入場領取靈泉。
隻見那身著八卦萬星袍的中年道人穩穩的踱步來到空地處,一番咒語之後空中突然冒起了火焰將數張黃表引燃,黃表遇到火焰轉眼便成了飛灰飄飄渺渺的向天上飛去,似要去和什麽神明溝通一般。
那排隊的少年看著黃表變成飛灰飄到了天上,心中想到又是這一套糊弄人的把戲,年年如此也不嫌煩悶。因為在少年記憶中,從九年前的三月初三他還隻有現在身高的一半的時候便穿著比他年紀還要大的道袍背著足有他身高一半大小的紫皮葫蘆前來排隊領取泉水。星竹院的做派,儀式他了然於心。他是這有徑山上三宮八院七十二觀之一的天荒觀的弟子。按慣例同為有徑山修道的山門,星竹院每年靈泉湧出時會精選子時三刻純陰之水饋贈同道山門,但不知為何十年前突然停了天荒觀的供給。少年的師父雖然身為觀主卻懶得理論沒有等到當年饋贈的靈泉,第二年便差了小道士下山排隊領取靈泉。隻是可惜饋贈的是一罐精選的靈泉,而領取的卻隻能是一杯普通的靈泉水。不過老道士無所謂,隻管將那領取了靈泉的紫皮葫蘆灌滿酒水,如此一飲便是一年。
少年很清楚那星竹院的道人表演完儀式,下來的便是分發靈泉。隻見那中年道人從懷中掏出一個隻有拳頭大小的銅罐,輕輕的拋向觀前的空地。眾人眼看著那銅罐落到地上越變越大,最後漲到有半人高低才停止變大,而裏麵明明晃晃的全都是靈泉。
“請泉神”一個小道士用盡全身力氣喊道,嗡……鐺,嗡……鐺,一陣禮樂之後,中年道人接過一個小道士遞來的長杆竹杯開始分發靈泉。
“施神泉”小道士接著大聲的喊道。人群中聽聞了這聲呼喚,知道要開始分發神泉了,開始出現了陣陣接頭接耳的說話聲。
中年道人看著排著如長蛇陣般的人群,從他們眼中能看到虔誠和崇拜,他很享受這種榮耀的狀態。滿足的微微一笑,開始布施神泉。按規矩前三位排隊的人是他親自舀取神泉布施,之後的工作便是由一位弟子完成。道人滿懷歡喜的從銅罐中舀取了第一杯神泉賜給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婦人,又舀取了第二杯神泉賜給了一個臉色蒼白仿佛久病未愈的青年。而當他看到第三個來領取神泉的人時,臉皮不自然的抽了一下,因為第三個來領取神泉的少年道士他非常熟悉。準確的說這少年曾經和他是同門,同是天荒觀的道士,可是自己十年前脫離了天荒觀投身到星竹院一位前輩門下。今年院裏派他主持分賜神泉的工作,沒有想到居然會碰到以前的同門。
中年道人看了一眼少年道士,仔細的將一杯泉水倒入了少年的紫皮葫蘆之中沒有一滴流到外麵。人群中看著那細如線的泉水全部注入那葫蘆嘴中,對此神技發出一陣歡呼之聲。中年道人對那些喝彩的眾人點頭致謝,他似乎感到了無上的榮耀一般。
“回去跟烏鴉道人說一聲,散了天荒觀算了,天下那麽大哪裏容不下他吃口齋飯,偏偏要要占著那破道觀。就算他想要那天荒觀觀主的名頭,那麽讓出‘背來石’送給星竹院,我保證他能擁有一座比那天荒觀大上十倍的道院讓他傳道。你看堂堂的七十二觀現在都混到什麽地步了,要靠排隊才有一杯靈泉。聽說道觀的人都逃完了是不,如斯不行你也來星竹院吧”中年道人微皺眉頭說道
少年道士就像根本沒有聽到中年道人的話一般,隻是不疼不癢的和眾人一般說道:“謝天師賜神泉”轉身便離開了布施泉水的現場。看著少年道士離開的身影,中年道人恨恨的把竹杯丟到了銅罐中,冷哼一聲轉身返回山門。不遠處一個弟子趕忙趕到銅罐前拿起竹杯繼續施水。
少年領過泉水後並沒有急著返回道觀,而是先到了有徑山下的集市上,去當鋪當了兩枚玉貝,然後去酒鋪按照師父的要求把最烈的燒酒灌滿了紫皮葫蘆。之後便吃力的背著葫蘆返回山門。等到返回山門是太陽已快下山,隻見一個邋遢老道躺在一塊巨石上,睡眼惺忪的打著哈欠說道,“今天等的太久,為師的酒蟲都鬧得不行了,隻能先睡上一覺打發點時間。你自己給自己弄點吃的,為師不吃晚飯了”說完便又重新臥在了巨石上,抱著紫皮葫蘆喝了起來。
少年仿佛早就習慣了一樣,走進了一間早已經改成廚房的偏殿,給自己做起了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