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抓著藤蔓迅速向下爬去,很快就來到了那扇石門的跟前,這個時候楊靖才發現,原本紋絲不動的石門,現在竟然開始慢慢的向下沉了下去,同時楊靖還發現在石門下方大約一米半的位置,大量的細沙不斷的從一個空洞中漏出來,順著懸崖直接就傾瀉了下去。


    稍微一琢磨,楊靖就搞清楚了這扇門的機關所在。


    當初設立這扇石門的時候,底下應該是空的,然後在下方中空的地方填上大量的細沙,再把這扇門安置在細沙之上。


    隻要細沙不泄露,那麽就會一直頂著這扇門,讓石門沉不下去。可一旦細沙開始從底部泄露,那麽細沙就會下沉,這扇沉重的石門也會跟著一同下沉,最終把整個通道露出來。


    而控製細沙泄露的機關,就是上方十五米處的那根條石!隻要把條石推進去,那麽底下的細沙泄露口就會被打開。


    琢磨明白了整個機關的構造,楊進也是不禁暗歎設計這道石門的家夥實在是太聰明了。


    隨著細沙不斷的向外傾瀉,石門下降的也就越來越多。不過當石門下降到大約一米左右的位置時,竟然不再向下降落了。楊靖向下看去,果然,那個口子也不再向外傾瀉細沙了。


    這種情況一琢磨就知道是怎麽回事。這些細沙在這裏麵也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了,上半部分估計早就已經發生了板結現象,下麵沒有板結的沙子流出去了,那些板結的沙子流不動,這石門自然也就沉不下去了。


    不過這個無所謂,反正現在石門已經打開了一個半米左右的口子,完全可以鑽進去。


    楊靖並沒有急著向裏鑽,而是把臉靠近了打開的口子,當他清晰的感受到從這個口子中不斷向外噴湧而出的涼風並沒有什麽腐朽的氣味之後,這才放心大膽的鑽了進去。


    像這種密封了也不知道多少年的山洞,如果冒然進去的話,通常都會很危險的。但很顯然,這座埋藏著寶藏的山洞顯然不是一個完全密封的山洞,山洞中應該有通風口,否則不會出現空氣對流的現象。


    可即便是這樣,當楊靖鑽進之後,還是從空間中掏出了一套微型氧氣罐,同時還掏出了一個額前帶著射燈的礦工帽和一個防毒麵具。


    穿戴完畢之後,楊靖打開了礦工帽上的射燈,手裏提著一把強光手電,同時把上好了子彈的m4戰鬥散彈槍拿了出來挎在身上,一手拿著強光手電,一手端著戰鬥散彈槍,這才開始向著黑黝黝的通道深處慢慢的走去。


    這條通道明顯是天然形成的,很寬大,足有兩米多高兩米多寬。就是在入口處狹窄了起來,而且從入口這兩三米的狹窄的地方來看,這一段應該是人工開鑿出來的。


    楊靖沿著向斜下方的通道小心的走著,走了大約三四分鍾,估計足足向下走了得有五六十米的距離之後,眼前豁然開朗了起來,一個巨大的空洞出現在了楊靖的眼前。


    這個空洞足有七八米高,最長的地方足有四十多米長,最狹窄的地方也有二十來米,這條通道的出口就位於這個空洞距離地麵大約五米高的地方。


    站在這個地方,楊靖能夠清楚的感覺到不斷有涼風從這個巨大的空洞中湧向自己所站的這個通道,很顯然,這個空洞並不是密封的,應該還有別的出口或者是通風口之類的通道。


    站在通道邊緣,楊靖小心翼翼的向下看去,發現在通道口的下方岩壁上,有一些鑿出來的凹陷,顯然,這些凹陷就是上下所用的。


    把手電放進了兜裏,把戰鬥散彈槍收回空間,楊靖小心翼翼的沿著這些開造出來的凹陷順利的爬了下來,當站在空洞的地麵上,楊靖這才覺得這個空洞果然很大。


    這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溶洞,因為這座山不是石灰岩,而是堅固的花崗岩。也就是說,這個空洞應該是當年在造山運動時形成的,或許是山體還處在柔軟階段的時候,從地下衝上來的氣體在山體中衝出了這麽一個巨大的空洞。


    距離下來的通道不遠的地方,還有一條更寬敞的通道向著斜下方延伸,楊靖站在那個通道口試了試,發現那裏並沒有對流的空氣,但很顯然,這個寬大的通道應該就是這個洞穴的另外一個出口。


    楊靖帶著防毒麵具,隨身還攜帶著氧氣瓶,於是他毫不猶豫的沿著這條更加寬敞的通道向下走去。


    走了足有七八分鍾,楊靖估計都走出去二百多米了,應該都快到達外麵了,前方才被一堆岩石徹底堵死。


    走了這一圈,楊靖心中就有數了。很顯然,剛才那個巨大的空洞應該就是位於這座孤山的山腰處,大體位置應該在“窩頭”和“切糕”連接的位置,應該要偏東南一些。也就是說,山頂那個巨大的“切糕”,有大約十分之一的山體是坐落在這個空洞上的。


    至於這條被堵死的通道,應該是這個空洞的原本入口,隻是當這個空洞被用來盛放寶藏之後,這個入口就被徹底堵死了。埋藏寶藏的人家夥轉而又從上方那條通道開辟了一個出口,並在出口處設置了一道沉重的石門......


    雖然不知道自己的猜測對不對,但楊靖也覺得自己應該猜的八.九不離十,要不然好好地一個出口,幹嘛要用這麽多巨石堵死?


    楊靖轉身往回走,走到空洞之後,這才開始仔細的打量起這個空洞。


    沿著空洞的邊緣走了一圈,最終在走到另外一端的時候,一個凸起的石台讓楊靖徹底的激動了起來。


    這個石台足有三十多平方米,比高低不平的空洞地麵要高出一米多來,在這個石台上,擺放著數十個巨大的木頭箱子,而讓聖戒都有著強烈被吸引的感覺,就是來自於這些巨大的木頭箱子。


    這些箱子每個都足有一米見方,上麵落滿了灰塵。不過很奇怪的是,這些箱子也不知道在這裏放了多少年了,這個空洞雖然有通風口之類的通道,但這裏畢竟是在緬北地區,空氣雖然不如外麵那麽潮濕,但也絕對稱不上幹燥。


    而這些箱子在這種潮濕的環境中竟然完好無損,這顯然有點讓人難以置信。一般的木箱要是在這種環境下,估計四五十年就得腐爛了,可眼前這些箱子顯然沒有一口出現腐爛的。


    楊靖輕輕擦掉了一口箱子上麵的灰塵,悄然發動了鑒定技能,結果聖戒給出的答案讓楊靖差點跳了起來。


    “金絲楠陰沉木木箱,1659年,沐天波。”


    “嘶......”楊靖倒吸了一口涼氣,這數十個大木箱竟然是金絲楠陰沉木做的,這也太奢侈了!


    陰沉木又稱烏木,是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將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窪處。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樹木,在缺氧、高壓狀態下,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炭化過程而形成,故又稱“炭化木”。


    陰沉木種類繁多,有麻柳樹、青岡樹、香樟樹、金絲楠木、小葉楠木、紅椿木、紅豆杉、馬桑、黃柳木、黃柏、槐木等。這些原木在地下埋藏成千上萬年,因年代久遠,其密度很大,質堅體重,其中尤以金絲楠陰沉木最為貴重。


    金絲楠陰沉木是烏木中最為珍貴的品種之一,要莫大的機緣才能尋得。民間就有“黃金萬兩送地府,換來烏木祭天靈”的說法。由於金絲楠陰沉木是神秘珍貴的“寶物”、“神器”,民間另有“縱有珠寶一箱,不如烏木一方”的說法。這種珍貴的木材更是有著“皇帝木”之稱。


    怪不得這些木頭箱子在這裏存放了這麽久都不曾腐朽,原來竟然是陰沉木做的。這種烏木別說是放在這種地方了,就算是埋在地下都能保持幾千年不腐。


    而讓楊靖震驚的還不是這些木箱子,而是造這些木箱的竟然是黔國公沐天波!


    沐天波何人?明朝開國大將軍、朱元璋的養子、黔國公沐英的第十一代孫,也是明朝最後一代黔國公。


    沐天波從十歲就世襲黔國公爵位,為大明皇室鎮守南雲。後來永曆皇帝朱由榔逃難到了南雲,沐天波又追隨永曆帝進入到緬甸逃難,最終在咒水之難中戰死。


    沐家世代鎮守南雲,是大明朝忠心耿耿的忠臣。明朝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榔逃難到了南雲,沐天波也與李定國、孫可望一同協助朱由榔抵抗清軍。


    如果要是沐天波、李定國還有孫可望能夠齊心合力,朱由榔的小朝廷未必就不能在南雲保持下來,但奈何孫可望狼子野心,背叛了永曆皇帝,結果導致明軍勢力大減,被吳三桂趁機攻破了南雲。


    無奈之下,朱由榔隻得留下大將李定國率軍繼續在雲貴一代抵抗清軍,而他則率領小朝廷逃入緬甸。結果到了緬甸也是沒有落得什麽好下場,最終被叛變的緬甸王一網打盡,從此徹底終結了明朝的曆史。


    楊靖對於這一段曆史也是熟知的,他自然之道當時黔國公沐天波就是護送著朱由榔進入緬甸的主要大臣,隻是,這些盛放著明顯就是皇室寶藏的大木頭箱子,怎麽會出現在這裏呢?


    沐天波對於皇室的忠心自然是不用懷疑的,可這些寶藏又怎麽解釋?


    楊靖有點抓耳撓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赫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赫墨並收藏逍遙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