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遠在西北黃良州的如歸客棧則來了一個身穿素白袈裟、手中握著一根枯竹的和尚。隻見這個和尚白須白眉,慈眉善目,神情莊嚴肅穆,一雙渾濁的雙目似乎包含整個世界一樣,身上雖然衣衫淡薄,但卻絲毫不受春末寒氣所擾,周身不沾半點塵埃,同時他整個人都散發著一種令人感到愉悅和平靜的力量,一看就知道是個得道高僧。
黃良州在大衍絕對算不得什麽大地方,雖說修士也常見,但是像這樣出眾的和尚還是極為少見的,況且,除了這個大和尚之外,與其同行的還有一位道人,相比較於這和尚,那道人卻是顯得平凡無奇,一身青白兩色的道袍,手持一杆雜毛拂塵,風塵仆仆的,和身旁的和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真要說那裏還不錯的話,怕隻有那張年輕俊秀的麵龐了。
任誰若是第一眼看到這兩人,都會認為那和尚是得道高僧,那道人不過尋常的赤腳道人,可是若是仔細看看的話,就會發現,那道人雖然看起來平凡無奇,但怎麽看怎麽讓人舒服,雖然風塵仆仆,但是卻絲毫不給人以髒亂疲憊的感覺,反倒是給人一種融入自然的感覺,說不上什麽具體的感覺,就隻有一個字,舒服。
而且隨著觀看的時間越久,就越發感到舒服,如果說一開始看到這一僧一道,大家注意的都是那器宇不凡的老僧的話,隨著時間的推移,眾人的注意力就不自覺的挪移到了那青年道人的身上。
不僅如此,最開始哪怕是眾人都注意那和尚,卻也不時會看那青年道人一眼兩眼的,可是當注意力放在那道人的身上後,卻是徹底忽視了和尚的存在,甚至於整個世界似乎都隻有那個道人,而看著那個道人,就如同看到了整個世界一般。
就這樣,這一僧一道坐在客棧大堂之中,客棧中的來往賓客都將目光停留在那道人的身上,連自己想要幹什麽似乎都忘記了一樣,直到那僧道兩人離去之後,這才如夢初醒,整個人仿佛被醍醐灌頂一樣,似乎有什麽不同,又好像沒什麽不同。
這一僧一道也不是別人,正是那無音大師和蘇星玄,因為如今左右無事,加上無音大師想要向蘇星玄討教佛法,論道一番,所以兩人並沒有施展神行遁光,而是猶如凡人一樣在路上走著,不過兩人都是辟穀不眠之人,便是走上一個月也不會感覺到累,所以速度比之常人還是要快上不少的。
方才那客棧中的一幕,對於二人來說不過是個小小的插曲罷了,這一個月下來,兩人都已經司空見慣了。
看著蘇星玄,無音大師一雙睿智的目光之中總是帶著疑惑和複雜的神色,無音大師今年已經有著三四百歲了,可以說見識過很多的佛門高僧,道門大能,但像蘇星玄這樣的道門中人卻是第一次看見。
最開始,兩人在路上行走論道的時候,無音大師還不曾感覺到蘇星玄的不凡,直到第一次遭遇人群的時候,無音大師才注意到蘇星玄的不凡,作為他們這種境界的修士,想要做到飄渺出塵,一塵不染,甚至是仙光縈繞,肉體生香也不是什麽難事。
就拿無音大師自己來說,如果他願意的話,所過之處,塵土顯化蓮花法相,冬日裏百花盛開,口吐金蓮也不是什麽難事,而像蘇星玄這樣,已經到達天師境界,除非是主動修煉入世道,猶如凡人一樣,沾染五穀雜糧,混跡紅塵萬丈之外,基本上都是一塵不染,汙穢不生的。
而偏偏,蘇星玄卻是風塵仆仆,宛如平凡人一樣,卻又不同於平凡人,完全能夠從平凡之中看到不凡之處,這就不是入世道的修行法門了,而是蘇星玄真正的在融入這天地之間,遵循天地法則,入塵世,則染塵埃,行長路,便添疲倦,這一切都融於無形之中,甚至於連無音大師都不曾發現,如果不是因為進入人群之中,眾人的目光太過驚異,怕是一直以來無音大師都不曾發現這一點。
這一點就有些可怕了,如果說對於常人,他們不能察覺蘇星玄身上的道韻也就算了,可是無音大師同樣也是陽神通天頂峰的存在,卻不曾發現蘇星玄身上的變化,甚至於直到最後才發現蘇星玄身上滿是風塵仆仆,這說明蘇星玄和他的修為雖然相當,但是在道之一路上,卻是已經勝過了他。
得知了這一點,原本就對蘇星玄頗為看重的無音大師卻是更加看重與他了,基本上每到一個地方,兩個人都會展開道法的比拚,不過不是交手,而是以己道入世,看看到底是誰的道能夠影響誰的道,但無一例外,每次都是蘇星玄獲勝,就如那客棧中一樣,因為表象,最開始引人注目的必定是無音大師,可是當道韻逸散之後,最終的結果永遠是落在蘇星玄的身上。
“阿彌陀佛,蘇道長的修為果然精深,貧僧佩服,這一路來,貧僧卻是從未勝過,真是慚愧的很。”無音大師雙手合十,感慨道。
“那裏那裏,大師本就是苦修閉口禪之人,如果不是因為舍利佛塔破了閉口禪,怕是如今勝負還尚未可知呢,況且貧道的道法能夠如此精進,也多虧了大師一路上於我論道,貧道在此謝過大師了。”蘇星玄謙虛的說道。
無音大師聞言笑道,“蘇道長實在是太客氣了,論道一事,不僅道友有所精進,貧僧何嚐不是是大有裨益,通過這一個月來的論道,貧僧卻是發現道友所修我佛門的法門,似乎和九華山輪回宗一脈有所想通的地方,可是這其中,似乎有包含道門的後土淨世咒和一門獨特的神念修行之法,這兩者對於道友的佛門修為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按理來說,道友的佛門修為卻是還不足以達到羅漢境,而是三者同源,才有了極大的增長才對。”
(本章完)
黃良州在大衍絕對算不得什麽大地方,雖說修士也常見,但是像這樣出眾的和尚還是極為少見的,況且,除了這個大和尚之外,與其同行的還有一位道人,相比較於這和尚,那道人卻是顯得平凡無奇,一身青白兩色的道袍,手持一杆雜毛拂塵,風塵仆仆的,和身旁的和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真要說那裏還不錯的話,怕隻有那張年輕俊秀的麵龐了。
任誰若是第一眼看到這兩人,都會認為那和尚是得道高僧,那道人不過尋常的赤腳道人,可是若是仔細看看的話,就會發現,那道人雖然看起來平凡無奇,但怎麽看怎麽讓人舒服,雖然風塵仆仆,但是卻絲毫不給人以髒亂疲憊的感覺,反倒是給人一種融入自然的感覺,說不上什麽具體的感覺,就隻有一個字,舒服。
而且隨著觀看的時間越久,就越發感到舒服,如果說一開始看到這一僧一道,大家注意的都是那器宇不凡的老僧的話,隨著時間的推移,眾人的注意力就不自覺的挪移到了那青年道人的身上。
不僅如此,最開始哪怕是眾人都注意那和尚,卻也不時會看那青年道人一眼兩眼的,可是當注意力放在那道人的身上後,卻是徹底忽視了和尚的存在,甚至於整個世界似乎都隻有那個道人,而看著那個道人,就如同看到了整個世界一般。
就這樣,這一僧一道坐在客棧大堂之中,客棧中的來往賓客都將目光停留在那道人的身上,連自己想要幹什麽似乎都忘記了一樣,直到那僧道兩人離去之後,這才如夢初醒,整個人仿佛被醍醐灌頂一樣,似乎有什麽不同,又好像沒什麽不同。
這一僧一道也不是別人,正是那無音大師和蘇星玄,因為如今左右無事,加上無音大師想要向蘇星玄討教佛法,論道一番,所以兩人並沒有施展神行遁光,而是猶如凡人一樣在路上走著,不過兩人都是辟穀不眠之人,便是走上一個月也不會感覺到累,所以速度比之常人還是要快上不少的。
方才那客棧中的一幕,對於二人來說不過是個小小的插曲罷了,這一個月下來,兩人都已經司空見慣了。
看著蘇星玄,無音大師一雙睿智的目光之中總是帶著疑惑和複雜的神色,無音大師今年已經有著三四百歲了,可以說見識過很多的佛門高僧,道門大能,但像蘇星玄這樣的道門中人卻是第一次看見。
最開始,兩人在路上行走論道的時候,無音大師還不曾感覺到蘇星玄的不凡,直到第一次遭遇人群的時候,無音大師才注意到蘇星玄的不凡,作為他們這種境界的修士,想要做到飄渺出塵,一塵不染,甚至是仙光縈繞,肉體生香也不是什麽難事。
就拿無音大師自己來說,如果他願意的話,所過之處,塵土顯化蓮花法相,冬日裏百花盛開,口吐金蓮也不是什麽難事,而像蘇星玄這樣,已經到達天師境界,除非是主動修煉入世道,猶如凡人一樣,沾染五穀雜糧,混跡紅塵萬丈之外,基本上都是一塵不染,汙穢不生的。
而偏偏,蘇星玄卻是風塵仆仆,宛如平凡人一樣,卻又不同於平凡人,完全能夠從平凡之中看到不凡之處,這就不是入世道的修行法門了,而是蘇星玄真正的在融入這天地之間,遵循天地法則,入塵世,則染塵埃,行長路,便添疲倦,這一切都融於無形之中,甚至於連無音大師都不曾發現,如果不是因為進入人群之中,眾人的目光太過驚異,怕是一直以來無音大師都不曾發現這一點。
這一點就有些可怕了,如果說對於常人,他們不能察覺蘇星玄身上的道韻也就算了,可是無音大師同樣也是陽神通天頂峰的存在,卻不曾發現蘇星玄身上的變化,甚至於直到最後才發現蘇星玄身上滿是風塵仆仆,這說明蘇星玄和他的修為雖然相當,但是在道之一路上,卻是已經勝過了他。
得知了這一點,原本就對蘇星玄頗為看重的無音大師卻是更加看重與他了,基本上每到一個地方,兩個人都會展開道法的比拚,不過不是交手,而是以己道入世,看看到底是誰的道能夠影響誰的道,但無一例外,每次都是蘇星玄獲勝,就如那客棧中一樣,因為表象,最開始引人注目的必定是無音大師,可是當道韻逸散之後,最終的結果永遠是落在蘇星玄的身上。
“阿彌陀佛,蘇道長的修為果然精深,貧僧佩服,這一路來,貧僧卻是從未勝過,真是慚愧的很。”無音大師雙手合十,感慨道。
“那裏那裏,大師本就是苦修閉口禪之人,如果不是因為舍利佛塔破了閉口禪,怕是如今勝負還尚未可知呢,況且貧道的道法能夠如此精進,也多虧了大師一路上於我論道,貧道在此謝過大師了。”蘇星玄謙虛的說道。
無音大師聞言笑道,“蘇道長實在是太客氣了,論道一事,不僅道友有所精進,貧僧何嚐不是是大有裨益,通過這一個月來的論道,貧僧卻是發現道友所修我佛門的法門,似乎和九華山輪回宗一脈有所想通的地方,可是這其中,似乎有包含道門的後土淨世咒和一門獨特的神念修行之法,這兩者對於道友的佛門修為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按理來說,道友的佛門修為卻是還不足以達到羅漢境,而是三者同源,才有了極大的增長才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