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天神密謀鋤奸計恒元宮將視死歸
皆喜人誇有孝心,德高仁厚耀宅門。
壯誌難酬徒遊遠,佳肴鮮物先兒孫。
但總說來不論事,虔敬孝順重在心。
他年皓首倚門望,方悔行孝不及親。
上回說到成道得了月中兔上奏,在雪山之巔將十二神解救出來,又因守門軍士忤逆,被滿喪門一刀斬了,成道對眾人封官拜爵,就此戍守天恩殿。次日朝堂之上,太尉任無別看了大怒,更怨那司徒、司空此時卻未有言語,一道密奏,細說此中詳節,報與了邱天師。天師也是無奈,但此事事關重大,隻得稟明玉帝。甲辰神孟非卿言道:“微臣有一計,可令李妖有苦難言。”玉帝命其講來,隻聽孟非卿言道:“如今天庭良將無數,因無功績,實難擢升,不如陛下就此李妖拜官一事,大開恩場,以武論才,許個厚爵之職,令那十二罪人上天比武。想那刀槍無眼,到時即便將十二人殺死,李妖也難有說辭。”邱天師道:“甲辰神想的過於容易了吧?倘若那李妖不放建太歲等人上天,又當何論?”孟非卿道:“陛下赦免那些罪人罪責,令其等上天謝恩,再令傳旨官放出風去,隻是言說陛下恩德,有意恢複眾人神籍,其等必然欣然前往。倘若李妖阻礙,則眾人必然心生怨恨。陛下到時再多與賞賜,久而久之,便可使那李成道眾叛親離,鳳鳴山上下與一盤散沙無異。”玉帝沉思不語,甲寅神明文章言道:“陛下,非卿所言有理,我等兄弟願親冒矢石,手刃了那些罪人。”
玉帝問道:“邱愛卿以為如何?”邱天師察言觀色,言道:“陛下,此計雖有不足,倘若仔細琢磨,倒也不失為長久之計。”玉帝言道:“就煩請天師與李靖合議此事,妥與不妥,好歹來報。”那六甲神還望此計能除去十二值神,卻不知玉帝聖意如何,因此也是悶悶不樂。
邱天師亦不知此事如何決斷,畢竟天庭並無此先例,不過此計恰由六甲神提出,倒也可借題發揮一番。想那十二值神,久受天庭幽禁之苦,又對六甲神恨之入骨,如今倒也可接著比武之名,了卻新仇舊恨。隻是看玉帝意思,並無意令六甲神參與其中,倒是有些棘手。不過也無所謂,六甲神不過是莽撞武夫,言語稍加挑釁,便可事半功倍。即便玉帝不允,這天庭之上倒也多是狂悖之人,無論是誰,都可借了十二值神之刀,殺了他的銳氣,久後必難再有出頭之日。就算是那些神將明哲保身,周旋於天庭與鳳鳴山之間,恐也是不易,玉帝向來喜怒無常、性多猜忌,若想要手下留情,必然後患無窮。
思想已定,邱天師命人相請李天王,待李天王禮畢,邱天師笑臉相迎,詳說了玉帝旨意,李天王向來直來直往,又與邱天師不睦,因此言道:“此事不知聖意如何?”邱天師道:“老夫所言,乃是出自玉帝金口,倘若天王疑慮,可隨老夫入得宮去,當麵請示聖意。”李天王麵不改色道:“卑職不敢。隻是我等做臣子的,不該揣測聖意而已。”邱天師臉上發紅,言道:“此事勢在必行,隻是不知天王還有何話說?”李天王道:“但憑天師吩咐。”邱天師笑道:“老夫唯恐天王軍務繁忙,未敢叨擾,早已草就了一份奏議,還請天王觀覽,倘無異議,便可在上署名則可。”李天王心中憤懣,但又不好明言,隻是磨磨蹭蹭看那方略,也不回言。良久,言道:“天師計劃周詳,卑職別無異議,隻是這比武的神將中,不該有犬子哪吒,想其他神將,莫不是武藝高深之人,犬子前去,恐會貽笑大方,還請天師斟酌。”邱天師道:“天王謙遜了,三位公子各個武藝出眾,尤其是三公子,更是萬人難敵,三界之內誰人不知?老夫一心想讚賞天王滿門忠義,也想與天王做成萬古莫逆的楷模,因此老夫必然會奏請玉帝,但要此番比武勝者,便要加官進爵,天王何必將這等美事拱手讓人?”
李天王向來耿直,笑道:“天師還是將這份富貴留與他人吧!這天庭之上才俊無數,我李氏一門何德何能,怎肯耽誤了他人前程。”邱天師尷尬不已,笑道:“天王之心,令老夫越加欽佩。既然天王心意已決,老夫也不再勉強,隻是希望天王勿要忘了老夫的一片心意。”李天王道:“承蒙天使錯愛,李靖必銘記於心。”
翌日,邱天師將奏議上書玉帝,內中詳製了流程、規製、禁忌等要義,又有朝拜、封賞等細節,奏請玉帝準許。玉帝看罷道:“天師辛苦了。既是榮耀之事,該令天庭眾將悉知,隻是如今隻有馬勝、趙公明、溫瓊、關羽等十餘人,還需多些。不過此事乃是軍中小事,朕便不去觀瞧了,令愛卿與雷聲普化天尊、李靖做考官便可。”邱天師道:“為臣遵旨。隻是怕李天王不願,還請陛下另擇人選。”玉帝言道:“李靖久在軍中,此事理應分內之事,怎會不肯?卿與李靖皆是朕之肱骨,絕不可生了嫌隙。”邱天師惶恐道:“陛下,微臣所奏句句為公,絕無半點狹私之意。昨日微臣曾與李天王商議人選之事,微臣心想那天王乃是燃燈古佛弟子,府上大公子、二公子俱是佛門高足,又有三公子哪吒叱吒朝野,理應入選,隻是李天王婉言相拒,不令哪吒享受這般富貴。微臣敬仰李天王高風亮節,因此將哪吒劃去。微臣揣測李天王不願出頭露麵,也是確有苦衷,畢竟李妖羽翼漸豐,若是比試中傷了他的從眾,彼此麵上怕是難看。”玉帝聽到此處,喝道:“難道他隻怕李妖,不怕朕嗎?!”邱天師連忙跪倒,口稱知罪。玉帝道:“考官便定了爾等三人,亦要令哪吒下場比試,還要廣招人選。”邱天師會意,領旨而去。再尋李天王,隻說是玉帝有意栽培哪吒雲雲,又廣錄了天庭有名望的武將,呈報玉帝。玉帝看後準奏,密囑了黃門官,令其前往恒元宮傳旨。
這一日成道正在殿中,隻聽得甲士進殿來報,稱有天使宣建太歲等十二人接旨,如今正在天恩殿中等候。成道心中不悅,言道:“速去回稟天使,容等片刻,令其等設好香案拜接方是。”甲士退去,成道問道:“眾卿家,如今卿等剛入鳳鳴不久,天庭便來了旨意,恐是來者不善,亦不知此事吉凶。如今之計,眾卿不可一並接旨,隻稱有公務外出未歸,如此方有回旋餘地。”建太歲道:“帝君,我等久受天庭陷害之苦,如今我等有幸追隨帝君,便是與天庭決裂。我等若是藏匿,恐天庭為難帝君,怕有不妥。”成道言道:“眾卿之心,孤深知之。然玉帝畢竟三界之君,我等雖主正義,卻仍是臣,未知上意而有心悖逆,於禮不合。”建太歲乃命成白虎、收貴人、開吊客、閉病符四人先行退入後殿,方擺設香案接旨。
那天使進殿後高聲宣喝:“建太歲、除青龍、滿喪門、平六合、定官符、執小耗、破大耗、危朱雀、成白虎、收貴人、開吊客、閉病符接旨!”建太歲等人跪倒,口稱接旨,那天使一見,人數有差,問道:“眾將軍,為何少了四位?”成道從殿中閃出陪笑道:“上使不知,還有成白虎等人,早被派遣出去,如今還未還宮,孤已命人前去催傳,該是不久便回。”言罷又命人再去催促。
那黃門官等了片刻,言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帝君,既然還有四位將軍在外公幹,不如就先行宣旨,待那四位將軍回宮後,再焚香叩拜吧!”成道言道:“如此甚好!請天使宣旨吧。”那黃門官宣旨道:“承天奉地、受茲明命,玉帝詔曰:建太歲、除青龍、滿喪門、平六合、定官符、執小耗、破大耗、危朱雀、成白虎、收貴人、開吊客、閉病符十二人,曾為天宮侍衛,雖有大過,已作懲戒,如今災劫難滿,特恩赦眾人罪衍,赦為恒元宮正四品侍衛職。望眾卿日後多行義舉,再修善功,方可成就大道。欽此。”眾人怏怏接旨。
那黃門官將聖旨交由建太歲,對成道施禮,成道連忙相攙,道:“天使免禮。”複命人賜座獻茶。那天使道:“帝君,小神此番前來,一為宣旨,二亦為叩請帝君聖安。”成道笑道:“上使言重了,孤乃是地官,怎能勞動上使。”那黃門官道:“帝君貴人多忘事,小神喚作崔久實,曾在天上真君府當差,深受帝君垂顧之恩,小神永生不忘,因此借此時機前來拜望。”成道實是記不得有此一人,但又不好駁了上使的臉麵,連忙應付道:“上使麵善,孤也似曾相識,隻是不敢相認罷了。如今上使貴為禦前,也算是高遷了,可喜可賀。”崔久實道:“承蒙帝君教誨,令小神受益匪淺。此番來前,玉帝曾私語自論,想要恢複十二仙神籍,隻是怕滿朝文武碎語閑言,因此不能降旨。小神猜想,此事不可操之過急,要恢複十二仙神籍,還應其等建些功績,才好封人口舌。”成道言道:“承蒙玉帝掛懷,孤代其等謝過陛下,待日後其等建立功勳,孤定當稟明陛下。”見沒了下文,崔久實道:“帝君恕罪,小神倒以為,這人生之事,宜當盡歡,倘若時不我待,恐留蹉跎。如今天庭內正籌備比武建功盛事,倘若令十二仙前去比試,以十二仙武藝,必然能拔得頭籌,到時玉帝想要封賞不就是名正言順嗎?”成道聽後略一思索,言道:“天庭內得道之將星羅棋布,十二仙尚無神籍,有何資格與眾神爭功?還是謝了天使一片美意。”崔久實道:“實不相瞞,令十二仙上天比武,非是小神之想,而是玉帝之意。玉帝曾對小神言說,隻要十二仙上天謝恩、下場比試,便是知罪悔罪之舉,玉帝便好順水推舟,複了神籍,比武無論勝負,亦當有所封賞,也不枉當初追隨陛下一場。”成道目色建太歲、除青龍,二人隻是搖頭不語。成道言道:“其等皆是淡泊名利之人,孤此處亦需其等當值,時刻難離,還是請上使回複陛下恕罪吧。”崔久實想不到如此,言道:“若帝君如此說來,小神隻得回稟玉帝,不過富貴之事,轉瞬即逝,還請十二仙三思。小神還有繁務,不便久留,就此告辭。”言罷施禮告退,成道命建太歲送客,那崔久實剛至大殿門首,轉回身道:“小神多有疏漏,忘了提醒十二仙,玉帝懸望已久,還請十二仙陳書具表,親赴天庭謝恩方是。”成道言道:“他等雖受了封官,但不是神體,擅入天庭,怕是亂了天挺規矩吧!”崔久實道:“玉帝恩旨,勝過規矩萬千。望眾仙好自為之。”言罷而去。
那十二人見此,紛紛跪倒言道:“帝君,張友仁不令我等苟活,我等亦不能坐以待斃,既然其令我等赴死,我等亦要與其爪牙拚個魚死網破,甚是快哉!”成道連忙扶起道:“眾卿不必如此決絕,此時還未到不可挽回之地步,從長計議,也未必沒有一線生機。”成白虎道:“帝君不必寬慰我等,那天庭視我等為眼中釘,時時想殺之而後快。我等便是在三界之內,絕無藏身之所,如今依托帝君威名,天庭方才有所禮遇,不敢碰硬,但我等在明,這鳳鳴山上又遍布天庭爪牙,還不如我等衝上天去,死的轟轟烈烈,也好揚我之名。”成道言道:“為道義死,鴻毛也重;為意氣死,泰山也輕。眾卿隻因一時意氣,便要以卵擊石,實不可取。既然天庭逼迫至此,也罷,孤便與眾卿共進退,一同到天庭探個虛實。”除青龍道:“帝君不可,天庭早有旨意,帝君非詔不得進入天宮。若是天庭以此為端,誣陷帝君個抗旨之罪,得不償失。”成道言道:“眾卿無慮,孤亦有應對之法。天庭懲戒爾等隻是表麵,實際上乃是懲戒於孤,倘若此時還不能振奮而起,天庭必然肆無忌憚。眾卿中何人武藝最高?”眾人言道:“當屬除青龍,舊時值守,倘若除青龍在,可解諸凶大煞。”成道言道:“何人武力稍遜?”眾人不解其意,成道言道:“誰人武力稍遜他人,可藏匿在衝幽洞內,孤化作他的模樣,到天庭上比試,如此便可兩全其美。”眾人皆稱是執小耗,那執小耗道:“帝君,此事萬萬不可,我等性命事小,帝君英名事大。況且微臣的武藝雖是不如眾兄弟,但相比天庭諸將,亦不在其下,萬請帝君收回旨意,令我等同生共死。”成道言道:“孤心意已決,此事勿再多言。”言罷招冉閔、應天、奉義、亡誌、白賢前來,令執小耗即可扮作走卒,隨冉閔、應天前往衝幽洞,若無成道手諭,任何人不得擅入;命亡誌、白賢守住大殿,又傳旨各部官員,推說成道染恙,暫止朝議,秘攜著奉義前往人間巡視。複將光華刃交與除青龍執掌,務必要長恒元宮的威風。待料理完畢,成道帶奉義而出,那執金吾派人跟隨護駕,被成道令止,待行的遠,成道化作一陣煙雲,落入密林霧靄之中,那奉義獨自返回洞天福祉。
建太歲等人見奉義返還,也打點行裝,次日啟程,行了不遠,便見成道化作的執小耗駕雲趕上,眾人不語,直奔天宮而去。正是:明知前去鴻門宴,藝高膽大不虛行。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皆喜人誇有孝心,德高仁厚耀宅門。
壯誌難酬徒遊遠,佳肴鮮物先兒孫。
但總說來不論事,虔敬孝順重在心。
他年皓首倚門望,方悔行孝不及親。
上回說到成道得了月中兔上奏,在雪山之巔將十二神解救出來,又因守門軍士忤逆,被滿喪門一刀斬了,成道對眾人封官拜爵,就此戍守天恩殿。次日朝堂之上,太尉任無別看了大怒,更怨那司徒、司空此時卻未有言語,一道密奏,細說此中詳節,報與了邱天師。天師也是無奈,但此事事關重大,隻得稟明玉帝。甲辰神孟非卿言道:“微臣有一計,可令李妖有苦難言。”玉帝命其講來,隻聽孟非卿言道:“如今天庭良將無數,因無功績,實難擢升,不如陛下就此李妖拜官一事,大開恩場,以武論才,許個厚爵之職,令那十二罪人上天比武。想那刀槍無眼,到時即便將十二人殺死,李妖也難有說辭。”邱天師道:“甲辰神想的過於容易了吧?倘若那李妖不放建太歲等人上天,又當何論?”孟非卿道:“陛下赦免那些罪人罪責,令其等上天謝恩,再令傳旨官放出風去,隻是言說陛下恩德,有意恢複眾人神籍,其等必然欣然前往。倘若李妖阻礙,則眾人必然心生怨恨。陛下到時再多與賞賜,久而久之,便可使那李成道眾叛親離,鳳鳴山上下與一盤散沙無異。”玉帝沉思不語,甲寅神明文章言道:“陛下,非卿所言有理,我等兄弟願親冒矢石,手刃了那些罪人。”
玉帝問道:“邱愛卿以為如何?”邱天師察言觀色,言道:“陛下,此計雖有不足,倘若仔細琢磨,倒也不失為長久之計。”玉帝言道:“就煩請天師與李靖合議此事,妥與不妥,好歹來報。”那六甲神還望此計能除去十二值神,卻不知玉帝聖意如何,因此也是悶悶不樂。
邱天師亦不知此事如何決斷,畢竟天庭並無此先例,不過此計恰由六甲神提出,倒也可借題發揮一番。想那十二值神,久受天庭幽禁之苦,又對六甲神恨之入骨,如今倒也可接著比武之名,了卻新仇舊恨。隻是看玉帝意思,並無意令六甲神參與其中,倒是有些棘手。不過也無所謂,六甲神不過是莽撞武夫,言語稍加挑釁,便可事半功倍。即便玉帝不允,這天庭之上倒也多是狂悖之人,無論是誰,都可借了十二值神之刀,殺了他的銳氣,久後必難再有出頭之日。就算是那些神將明哲保身,周旋於天庭與鳳鳴山之間,恐也是不易,玉帝向來喜怒無常、性多猜忌,若想要手下留情,必然後患無窮。
思想已定,邱天師命人相請李天王,待李天王禮畢,邱天師笑臉相迎,詳說了玉帝旨意,李天王向來直來直往,又與邱天師不睦,因此言道:“此事不知聖意如何?”邱天師道:“老夫所言,乃是出自玉帝金口,倘若天王疑慮,可隨老夫入得宮去,當麵請示聖意。”李天王麵不改色道:“卑職不敢。隻是我等做臣子的,不該揣測聖意而已。”邱天師臉上發紅,言道:“此事勢在必行,隻是不知天王還有何話說?”李天王道:“但憑天師吩咐。”邱天師笑道:“老夫唯恐天王軍務繁忙,未敢叨擾,早已草就了一份奏議,還請天王觀覽,倘無異議,便可在上署名則可。”李天王心中憤懣,但又不好明言,隻是磨磨蹭蹭看那方略,也不回言。良久,言道:“天師計劃周詳,卑職別無異議,隻是這比武的神將中,不該有犬子哪吒,想其他神將,莫不是武藝高深之人,犬子前去,恐會貽笑大方,還請天師斟酌。”邱天師道:“天王謙遜了,三位公子各個武藝出眾,尤其是三公子,更是萬人難敵,三界之內誰人不知?老夫一心想讚賞天王滿門忠義,也想與天王做成萬古莫逆的楷模,因此老夫必然會奏請玉帝,但要此番比武勝者,便要加官進爵,天王何必將這等美事拱手讓人?”
李天王向來耿直,笑道:“天師還是將這份富貴留與他人吧!這天庭之上才俊無數,我李氏一門何德何能,怎肯耽誤了他人前程。”邱天師尷尬不已,笑道:“天王之心,令老夫越加欽佩。既然天王心意已決,老夫也不再勉強,隻是希望天王勿要忘了老夫的一片心意。”李天王道:“承蒙天使錯愛,李靖必銘記於心。”
翌日,邱天師將奏議上書玉帝,內中詳製了流程、規製、禁忌等要義,又有朝拜、封賞等細節,奏請玉帝準許。玉帝看罷道:“天師辛苦了。既是榮耀之事,該令天庭眾將悉知,隻是如今隻有馬勝、趙公明、溫瓊、關羽等十餘人,還需多些。不過此事乃是軍中小事,朕便不去觀瞧了,令愛卿與雷聲普化天尊、李靖做考官便可。”邱天師道:“為臣遵旨。隻是怕李天王不願,還請陛下另擇人選。”玉帝言道:“李靖久在軍中,此事理應分內之事,怎會不肯?卿與李靖皆是朕之肱骨,絕不可生了嫌隙。”邱天師惶恐道:“陛下,微臣所奏句句為公,絕無半點狹私之意。昨日微臣曾與李天王商議人選之事,微臣心想那天王乃是燃燈古佛弟子,府上大公子、二公子俱是佛門高足,又有三公子哪吒叱吒朝野,理應入選,隻是李天王婉言相拒,不令哪吒享受這般富貴。微臣敬仰李天王高風亮節,因此將哪吒劃去。微臣揣測李天王不願出頭露麵,也是確有苦衷,畢竟李妖羽翼漸豐,若是比試中傷了他的從眾,彼此麵上怕是難看。”玉帝聽到此處,喝道:“難道他隻怕李妖,不怕朕嗎?!”邱天師連忙跪倒,口稱知罪。玉帝道:“考官便定了爾等三人,亦要令哪吒下場比試,還要廣招人選。”邱天師會意,領旨而去。再尋李天王,隻說是玉帝有意栽培哪吒雲雲,又廣錄了天庭有名望的武將,呈報玉帝。玉帝看後準奏,密囑了黃門官,令其前往恒元宮傳旨。
這一日成道正在殿中,隻聽得甲士進殿來報,稱有天使宣建太歲等十二人接旨,如今正在天恩殿中等候。成道心中不悅,言道:“速去回稟天使,容等片刻,令其等設好香案拜接方是。”甲士退去,成道問道:“眾卿家,如今卿等剛入鳳鳴不久,天庭便來了旨意,恐是來者不善,亦不知此事吉凶。如今之計,眾卿不可一並接旨,隻稱有公務外出未歸,如此方有回旋餘地。”建太歲道:“帝君,我等久受天庭陷害之苦,如今我等有幸追隨帝君,便是與天庭決裂。我等若是藏匿,恐天庭為難帝君,怕有不妥。”成道言道:“眾卿之心,孤深知之。然玉帝畢竟三界之君,我等雖主正義,卻仍是臣,未知上意而有心悖逆,於禮不合。”建太歲乃命成白虎、收貴人、開吊客、閉病符四人先行退入後殿,方擺設香案接旨。
那天使進殿後高聲宣喝:“建太歲、除青龍、滿喪門、平六合、定官符、執小耗、破大耗、危朱雀、成白虎、收貴人、開吊客、閉病符接旨!”建太歲等人跪倒,口稱接旨,那天使一見,人數有差,問道:“眾將軍,為何少了四位?”成道從殿中閃出陪笑道:“上使不知,還有成白虎等人,早被派遣出去,如今還未還宮,孤已命人前去催傳,該是不久便回。”言罷又命人再去催促。
那黃門官等了片刻,言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帝君,既然還有四位將軍在外公幹,不如就先行宣旨,待那四位將軍回宮後,再焚香叩拜吧!”成道言道:“如此甚好!請天使宣旨吧。”那黃門官宣旨道:“承天奉地、受茲明命,玉帝詔曰:建太歲、除青龍、滿喪門、平六合、定官符、執小耗、破大耗、危朱雀、成白虎、收貴人、開吊客、閉病符十二人,曾為天宮侍衛,雖有大過,已作懲戒,如今災劫難滿,特恩赦眾人罪衍,赦為恒元宮正四品侍衛職。望眾卿日後多行義舉,再修善功,方可成就大道。欽此。”眾人怏怏接旨。
那黃門官將聖旨交由建太歲,對成道施禮,成道連忙相攙,道:“天使免禮。”複命人賜座獻茶。那天使道:“帝君,小神此番前來,一為宣旨,二亦為叩請帝君聖安。”成道笑道:“上使言重了,孤乃是地官,怎能勞動上使。”那黃門官道:“帝君貴人多忘事,小神喚作崔久實,曾在天上真君府當差,深受帝君垂顧之恩,小神永生不忘,因此借此時機前來拜望。”成道實是記不得有此一人,但又不好駁了上使的臉麵,連忙應付道:“上使麵善,孤也似曾相識,隻是不敢相認罷了。如今上使貴為禦前,也算是高遷了,可喜可賀。”崔久實道:“承蒙帝君教誨,令小神受益匪淺。此番來前,玉帝曾私語自論,想要恢複十二仙神籍,隻是怕滿朝文武碎語閑言,因此不能降旨。小神猜想,此事不可操之過急,要恢複十二仙神籍,還應其等建些功績,才好封人口舌。”成道言道:“承蒙玉帝掛懷,孤代其等謝過陛下,待日後其等建立功勳,孤定當稟明陛下。”見沒了下文,崔久實道:“帝君恕罪,小神倒以為,這人生之事,宜當盡歡,倘若時不我待,恐留蹉跎。如今天庭內正籌備比武建功盛事,倘若令十二仙前去比試,以十二仙武藝,必然能拔得頭籌,到時玉帝想要封賞不就是名正言順嗎?”成道聽後略一思索,言道:“天庭內得道之將星羅棋布,十二仙尚無神籍,有何資格與眾神爭功?還是謝了天使一片美意。”崔久實道:“實不相瞞,令十二仙上天比武,非是小神之想,而是玉帝之意。玉帝曾對小神言說,隻要十二仙上天謝恩、下場比試,便是知罪悔罪之舉,玉帝便好順水推舟,複了神籍,比武無論勝負,亦當有所封賞,也不枉當初追隨陛下一場。”成道目色建太歲、除青龍,二人隻是搖頭不語。成道言道:“其等皆是淡泊名利之人,孤此處亦需其等當值,時刻難離,還是請上使回複陛下恕罪吧。”崔久實想不到如此,言道:“若帝君如此說來,小神隻得回稟玉帝,不過富貴之事,轉瞬即逝,還請十二仙三思。小神還有繁務,不便久留,就此告辭。”言罷施禮告退,成道命建太歲送客,那崔久實剛至大殿門首,轉回身道:“小神多有疏漏,忘了提醒十二仙,玉帝懸望已久,還請十二仙陳書具表,親赴天庭謝恩方是。”成道言道:“他等雖受了封官,但不是神體,擅入天庭,怕是亂了天挺規矩吧!”崔久實道:“玉帝恩旨,勝過規矩萬千。望眾仙好自為之。”言罷而去。
那十二人見此,紛紛跪倒言道:“帝君,張友仁不令我等苟活,我等亦不能坐以待斃,既然其令我等赴死,我等亦要與其爪牙拚個魚死網破,甚是快哉!”成道連忙扶起道:“眾卿不必如此決絕,此時還未到不可挽回之地步,從長計議,也未必沒有一線生機。”成白虎道:“帝君不必寬慰我等,那天庭視我等為眼中釘,時時想殺之而後快。我等便是在三界之內,絕無藏身之所,如今依托帝君威名,天庭方才有所禮遇,不敢碰硬,但我等在明,這鳳鳴山上又遍布天庭爪牙,還不如我等衝上天去,死的轟轟烈烈,也好揚我之名。”成道言道:“為道義死,鴻毛也重;為意氣死,泰山也輕。眾卿隻因一時意氣,便要以卵擊石,實不可取。既然天庭逼迫至此,也罷,孤便與眾卿共進退,一同到天庭探個虛實。”除青龍道:“帝君不可,天庭早有旨意,帝君非詔不得進入天宮。若是天庭以此為端,誣陷帝君個抗旨之罪,得不償失。”成道言道:“眾卿無慮,孤亦有應對之法。天庭懲戒爾等隻是表麵,實際上乃是懲戒於孤,倘若此時還不能振奮而起,天庭必然肆無忌憚。眾卿中何人武藝最高?”眾人言道:“當屬除青龍,舊時值守,倘若除青龍在,可解諸凶大煞。”成道言道:“何人武力稍遜?”眾人不解其意,成道言道:“誰人武力稍遜他人,可藏匿在衝幽洞內,孤化作他的模樣,到天庭上比試,如此便可兩全其美。”眾人皆稱是執小耗,那執小耗道:“帝君,此事萬萬不可,我等性命事小,帝君英名事大。況且微臣的武藝雖是不如眾兄弟,但相比天庭諸將,亦不在其下,萬請帝君收回旨意,令我等同生共死。”成道言道:“孤心意已決,此事勿再多言。”言罷招冉閔、應天、奉義、亡誌、白賢前來,令執小耗即可扮作走卒,隨冉閔、應天前往衝幽洞,若無成道手諭,任何人不得擅入;命亡誌、白賢守住大殿,又傳旨各部官員,推說成道染恙,暫止朝議,秘攜著奉義前往人間巡視。複將光華刃交與除青龍執掌,務必要長恒元宮的威風。待料理完畢,成道帶奉義而出,那執金吾派人跟隨護駕,被成道令止,待行的遠,成道化作一陣煙雲,落入密林霧靄之中,那奉義獨自返回洞天福祉。
建太歲等人見奉義返還,也打點行裝,次日啟程,行了不遠,便見成道化作的執小耗駕雲趕上,眾人不語,直奔天宮而去。正是:明知前去鴻門宴,藝高膽大不虛行。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