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周玉金山與兒孫陳禺彘刑難為惡
忠厚生意難富宅,刻薄買賣無客來。
若要家資鬥量稱,馬得夜草人橫財。
上回說到成道散朝分別召集三宮覲見,見三公已起內訌,摒退了任無別、寧世考,單獨問計於元光神疑惑。那元光神已知成道所疑,乃寫下四句隱語:“龍穴隱於工,鳳舞方少舛,三界豈二日,牛耳勿輕執。”成道看罷,已知那一眾地仙貢品箱中乃是“空無一物”,怒斥言道:“退下!”元光神躬身而出。
那成道深知三公不除,則鳳鳴山永無寧日,但三公乃是天庭所遣,尚不能將其誅殺,況且看司空元光神尚有正義,不肯同流合汙,況且有先天異能,絲毫動不得。思來想去,召來胡、白、黃、柳、灰五妖,對眾人耳語幾句,眾人領命而去。
自觀世鏡幻化成為恒元宮之後,千裏眼、順風耳便再無法觀察到宮殿皇城內諸般事物。二人慌忙稟過玉帝,玉帝心生恨意,不想李成道還有如此後手。傳旨李天王,以人間多有精怪作亂為由,再派下兩萬天兵戍守鳳鳴山,由太尉任無別與衛尉費晉調遣。並密令撫地將軍,密派精銳守在鳳鳴山四周。撫地將軍遣下五千精兵,落在鳳鳴山南,化成一片鬆樹林,以備不時之需。為防事有泄漏,撫地將軍假傳聖諭,命分水將軍申公豹連垂三日大霧,那五千天兵趁著大霧遮掩,紛紛下界而來,化成一片鬆林。那些鬆樹棵棵挺拔、杆杆入雲,一年四季總見鮮綠,並無雜枝。
過了數月,成道與司空元光神出宮巡遊,時值寒冬臘月,大雪紛飛,二人正在前行,不想一道怨氣騰空而起,攔住二人去路。那成道撥開雲頭定睛觀看,隻見大雪之中倒著一個婦人,身旁一個七八歲的小童哀嚎不止,甚是悲涼。成道問道:“司空大人,此是何故?”那司空言道:“此處乃是山陰縣喬家莊地界,那倒地婦人乃是此莊上佃戶唐大的遺孀嚴氏,那唐大因被抓丁抵禦外敵,死於戰場,這嚴氏獨自照顧盲母,已有數年,以紡紗為生。如今天下不寧,百業凋敝,百姓多有餓死者。這嚴氏最終也難免饑餓而死。”成道言道:“雖然天數如此,但我等乃是得道之人,今日撞見理應救難,不可看其枉死。”那司空言道:“天理循環自有道數,此人若命不該絕,自然有貴人相助,倘若天要其亡,神仙恐也救不得。”成道言道:“我等撞見,便是貴人,理應救難,否則這漫天大雪,這一對母子不是凍死便是餓死,司空如何這般不近人情?”那司空道:“帝君,這‘人情、人情’,乃是人之常情,我等乃是神仙,理當不近人情,否則必當亂了修為。”成道大怒,剛要落下雲頭,隻見遠處行來一人,頭戴鬥笠、身披蓑衣,推著獨輪車,那一車豆腐還未賣盡,聽見孩子啼哭,幾步跑到近前,那孩子見了來人,連忙磕頭道:“求大爺救救我的母親!”那人脫下蓑衣,披在孩子身上,轉手探了婦人鼻息,見還有救,連忙從車上取下瓷碗,倒了一碗豆漿,推起婦人,將豆漿灌下。那婦人本無疾病,隻是凍餓交加,渾然死去而已,一見熱湯下去,悠悠轉醒,望見眼前淚人一般的孩兒,連忙端起瓷碗,將剩下半碗豆漿遞與孩兒,方才向這救命之人謝恩,道:“多謝大爺垂救,小女子粉身碎骨難保恩德。”那漢子道:“大嫂言重了,隻不過是舉手之勞。我見大嫂二人饑餓交加,難以行走,不如就到寒舍取些熱飯來用,某的渾家亦是樂善好施之人,定當款待。”那嚴氏道:“多謝大爺相救,小女子已無大礙。今日乃是寒衣節,小女子剛剛燒過寒衣,不便叨擾,敢問大爺尊姓大名,來日定當報效。”言罷令那孩童一同跪下,那漢子連忙扶起道:“些許小事不足掛齒。某乃是柳坊村人士,姓周名玉,以買豆腐為生,因公道味美,人稱‘豆腐周’。這車上還有些賣剩的豆腐,留與大嫂下飯去吧。”那嚴氏帶著孩子千恩萬謝而去。
成道問道:“司空大人,這周玉可是善人?”司空言道:“這周玉世代貧寒,唯祖上留下製作豆腐一技為業,身外無財,但樂於助人,鄰裏倘有孤寡貧困者,便時常送去豆腐充饑,那周玉渾家餘氏也是良善之輩,善待公婆,和睦鄰裏。”成道言道:“既如此,理應許其富貴。”那司空言道:“帝君不可,天庭有律‘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這周氏一家,刻意行善,實為賺取陰德,因此不能褒獎。”成道怒色道:“司空之言甚是荒謬,那人世間但有行善者,哪一個不是有心為之、又有多少為得回報?人性之善,爾輩不足與評。天庭雖有此令,今日孤便要匡扶正義,許他一座金山。”說著便要落下雲來,那司空連忙言道:“臣有一言進諫,這凡人富貴貧賤壽夭,在天都有係數,命裏五行四柱早定人生,如果帝君突然與其富貴,恐令其壓製不住,反不為美。帝君若是許其金山,需有三條,方保那周氏無虞:一者,周玉一世不可擁有;二者,需周玉後世兒孫中名字金多者方可擁此金山;三者,需令周玉詳知,後世兒孫取名,不可刻意為之,否則不予。如此方可保周玉壽數。”成道深知司空勘察之能,因此也不勉強,按落雲頭,化作一個道士,來到周玉近前,言道:“施主留步。”那周玉見了,也連忙施禮道:“仙長有禮。”成道言道:“施主方才救下那一對母子,俠義之舉令人欽佩,不知施主因何如此?”那周玉道:“仙長,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等這平頭百姓都知此理,道長緣何不知?!”成道笑道:“施主之為,恐是心中有所信仰,才能夠義薄雲天,不吝善心。”那周玉道:“虔誠倒也不敢言說,隻不過早晚清香一柱、淡茶兩盞,叩請菩薩金安而已。”成道頷首,言道:“世間善為,必得善果,今日貧道許你一座金山,望日後能多行義舉……”話還未說完,便聽到天上一聲,成道也不由一驚,原來天庭有律,但凡真君以上者巡遊天地之際,雷部眾神不得施雷放電,以免誤傷。那周玉也是一驚,連聲念道:“阿彌陀佛”,對成道言道:“小子平日多聞老人言說,這‘禍因財來’,倘若我這八字體輕,難以壓伏財勢,恐為不妙,多謝仙長美意了。”成道見此人不愛財物,更是欽佩,道:“既然如此,貧道也不好強求,不過話既出口,不可食言,隻要你後被兒孫中名字中滿是‘金’字者,便能得這一座金山,隻不過不能刻意為之。”那周玉將信將疑,言道:“多謝仙長。”成道見其不能全信,會心一笑,霎時無影無蹤,周玉這才相信乃是遇上了真仙,連忙叩頭拜謝。
成道駕雲上來,責怪司空元光神道:“方才何故放雷?”那元光神道:“帝君,剛才非是微臣施為,想必是天道循環,不宜泄露所致。臣已諫言,若帝君執意許其富貴,恐令其財大身弱,不宜壽考。”成道不悅,默語前行。
行了百裏,便見到一馬車飛馳,那車上綁著一五六歲孩童,哭號不止,那駕車的漢子卻充耳不聞,一顧的抽打馬身,那馬疼痛,隻得快跑。成道轉頭問道:“司空大人,這是何故?”那司空掐指算來,言道:“帝君,那駕車之人姓陳名禺,其祖乃是占山為王的草寇,官府剿之不滅,乃為招安,後又捐下官職與其兒輩,隻因陳禺一生好吃懶做、狎妓賭錢,幾年光景便敗光祖上基業,因此隻得盜搶騙劫、販賣人口為生。如今那車上綁著的,便是前幾日盜來的小兒,打算販到偏遠之地貨之。”聽到此,成道氣炸心肺,用手一點。隻見那馬車咣的一聲,翻落在地,那陳禺跌得動彈不得,不過那小兒因綁在車上,並未受傷。那陳禺張口便罵,成道怒極,剛想了結其性命,旁邊司空言道:“帝君萬萬不可!那陳禺滿門雖然作惡多端,但是其壽數還有十餘年,帝君若取他性命,恐違天道。”成道怒極,喝道:“司空!爾等天官便是這樣為神!那凡間無數供奉你等,幾盡家私,便是忍饑挨餓也要為爾等燃上清香,爾等卻不能獎其虔誠,卻因這禽獸之輩多奉供果,便要縱容其為害鄉裏,這是何道理?!”元光神道:“帝君息怒,這世間善惡曲直早有定論,倘若前世修德,今生便有善果,倘若此世為惡,來生便任人宰割,不過循環報應而已。”
成道聽罷,勃然大怒,道:“一派胡言,凡人前世造孽,怎能今生償還?那陰司之中,早有諸般刑法除暴安良,倘若舊罪未除、仍存惡念,怎會放入六道輪回?!看來陰司之亂,確是大焉!”成道取出光華刃,隻一刀,便將陳禺的一臂砍下。那元光神道:“帝君不可!其祖上信奉我教,多建宮觀供奉我教香火,若帝君如此擅殺,恐天震怒!”成道罵道:“混賬言語!孤便要震天怒,也不冷民怨!”複又要砍去,那元光神抱住成道言道:“帝君身為仙帝,怎可與凡人一般見識,倘若其能知過而改,則為善焉。”成道見此,心內已生誅殺司空之心,但知其異能,恐殺不死,言道:“既然司空力保,暫且留他性命。不過這小兒理當送還主家,妥善安置。”那司空道:“既是帝君撞見,理應與帝君緣分不淺,臣建議帶回恒元宮,好生調教,將來也可為天下效力。”成道想到自身從小孤苦無依,心下憐憫,道:“孩童怎能脫離母家?還是送還了吧。”於是令元光神帶路,徑來到董齊莊董四家。
二人還未到董四之家,便看見董齊莊上一片哀怨之氣,董四院內高搭靈棚,門首赫然貼著“當大事”,成道一見,心下納悶,與元光神兩個化身成為兩個老道,落下雲來。隻聽得門前看熱鬧的人竊竊私語,原來是三日前董母帶小孫玩耍,不想竟讓陳禺搶去,因此愧疚跳井,那董父一見生此變故,站立不穩,一跤跌倒,也一命西去。那董妻因孩兒不見,四下尋找不到,已然瘋了,一家老小隻有董四苦力支撐,也是滿臉憔悴,幾日來也是水米未進。成道聞言,抱著孩童進了門,那孩童見了董四,哭號不止,鄰裏鄉人見小兒複回也是唏噓不已。那董四見了,悲喜交加,待聽聞小兒簡短言說,連忙過來磕頭。成道言道:“施主不必多禮,積德行善乃是道人本分,望施主節哀。”說罷隨身取出一枚銅錢,交與董四道:“既然令公子與貧道有緣,這一錢暫且算作見麵之禮。施主可用紅線穿住銅錢,掛於令郎脖頸之上,可保周全。”說罷飄然而去。那董四見了,拉著小兒磕頭不止。
成道越想越氣,駕上急雲,直奔陳禺翻車之地而來,見那陳禺還未走遠,立在半空喝道:“大膽刁民,隻為一己私欲,不顧他人身家性命,與禽獸何異?!既然天不令汝死,孤便賜你人彘之刑!用董家一人之命換你一肢!”言罷唰唰三下,將那陳禺四肢全部砍下。那陳禺一邊哀嚎一邊求饒,元光神道:“帝君,如今令其見了帝君真身,恐助其壽數,也難保其不壞了帝君名聲,不如令其聾啞,也好保下帝君清譽。”成道見此,怒氣也消了幾分,言道:“如此更好!”隻見元光神袍袖一揮,那陳禺見了,立時聾啞。元光神複又用縮地之法,將陳禺送還至陳家,那陳家眾人見了,呼天搶地,尋醫的尋醫、找藥的找藥,亂作一團。不過真應了元光神之語,此後十數年陳禺果真並未作惡。
成道早已無心巡視,轉身往鳳鳴山而來,不想行之不遠,在半空之中,就聽見地上有人咒罵之聲。成道循聲望去,隻見官道之上有一華麗馬車停住,車輪之畔半躺著一個老者,正在與那趕車的夥計叫罵。隻見那老者須眉盡白,卻是中氣十足,指著那夥計罵道:“瞎眼的畜生,今日若不給老夫個說法,管教你寸步難行。”那夥計也不示弱,罵道:“老廢柴,竟敢欺詐到爺爺頭上,小心我一棒敲死你!”二人對罵之際,隻見車另一側走過一個丫鬟,衝那夥計言道:“休得無禮!”想要攙起老人,那老者卻是不依,道:“你也別充那等好人,今日沒個十頭八兩銀子,你們誰也別走。”那丫鬟道:“老丈,今日我家小姐要去進香,還請老丈行個方便。”說著掏出三五錢銀子,那老者一把將銀子打落在地,道:“老夫不是乞丐,豈能食嗟來之食!你等車馬撞傷於我,要麽尋個郎中與我,要麽給我十兩銀子,兩自相去,互不打擾。”那丫鬟急了:“你這老頭,偏不知個好歹!你生生往我車上撞來,偏要我陪了你銀子。若不是我家小姐好心,早就將你扭送官府了!”那老者冷笑一聲,道:“此去衙門倒有二十裏,隻要給了我的銀子,你等但去不妨。休怪老人家未得提醒,若是那衙役肯管,老夫還要倒找你錢哩!”三人不停爭吵,隻見那小姐從車內移步下來,好一個標致的人兒,但見:
麵若桃花眉遠山,婀娜細柳瓔珞纏。
烏雲垂鬢齊劉海,口若紅梅俏枝間。
玉齒輕啟春風渡,行動多姿步翩翩。
明眸皓齒玲瓏耳,好似仙娥落塵凡。
那小姐道:“老丈,小女子有禮了!休要聽他兩個呱噪,我這馬車緩緩而行,想必也未至重傷,小女子這裏有二兩紋銀,老丈拿去壓驚吧!”那老者一看卻是大戶的千金,也有幾分慚愧,不過見小姐出手大方,言道:“小姐,老朽也不是無理之人,隻不過你這兩個奴才欺人太甚,氣不過而已。不過既然小姐發話,老朽便要八兩吧!”話語一落,早氣炸了那個夥計,罵道:“老奴才,你不要獅子大開口,眼見我家小姐麵善,就要癡心妄想。”那老漢一聽,複怒色道:“今日若少了一文,也休要離去。”幾人爭端不休,不一會,那周圍行人紛紛圍攏過來,有幾個常住的,知道這個老漢乃是以敲詐為業,因此不多言語,也有趕路的,見了那個小姐花容月貌、楚楚可憐,紛紛言道:“二兩已經不少,老漢又無大礙,還是得饒人處且饒人吧!”那老者怒道:“一群下流坯子,他將我撞傷,至今不能動彈,你等卻說下這糊塗言語,裝的什麽君子,不過是藏著色心而已。”那眾人聽了此語,麵麵相覷,也不再言說。成道看在這裏,問道:“司空大人,這老者果真受傷?”司空掐指算來,言道:“帝君,這老者江明,年少時好賭,輸光了家產,妻離子散,如今年老,隻以敲詐為生。”成道問道:“如此,那官府衙役也不聞不問麽?”司空言道:“曾有人首告江明,但是捉拿了幾次,隻因江明年老體衰,關進大牢,還需官家供其飲食,又不能幹得什麽活計,因此官府也懶得過問。”成道言道:“世上之人為何這等蠻不講理!今日盡是些小人作祟!”說著落下雲來,複化身成一個老道,高宣道號,撥開人群,對那江明言道:“老人家,貧道素通醫道,不如讓貧道來看看老人家是否嚴重,或許那八兩銀子不足以醫治,也未可知。”說罷探手去摸,卻被江明一把攔下,道:“多謝道長美意,老夫隻要十兩銀子,他若給了,生死與他無幹。”成道見此,眼盯江明,隻見眼目之中盡是奸詐狡猾之氣,不禁心中動怒,言道:“老人家,觀這車轍印記,這馬車隻是緩慢而行,怎麽能撞傷老者。人常說‘得方便時需方便,能饒人處且饒人’,不如就依了小姐之言,拿了二兩,也不算少了。”那老者又是輕蔑一笑:“莫說是二兩,即便是兩個二兩也不可能。少了一文也休要離去。你這老道,不知修丹煉藥,竟然動了凡心,想要與這小姐成周公之禮,羞也不羞!”一句話說的那小姐掩麵而哭。成道怒道:“你這無賴,虧得有這般年紀,貧道自幼會相人,今日你隻為財來,何苦欺人太甚!”那江明也不示弱,道:“你這牛鼻子,老夫就是要錢怎地?你若是給我二十兩,老夫再讓你碾上一回。”成道聽罷哈哈大笑,從袖中掏出二十兩紋銀,撇在地上,言道:“老匹夫,剛才所言當真?”那江明見了銀錢,早美的優哉遊哉,連連說:“當真、當真。”成道複言道:“我也不與你那馬車,隻用那漢子獨輪車碾你一下即可。”說著便向一個販棗的漢子借車。那江明手捧著銀兩,連忙揣入懷中,道:“隨便隨便。”這時隻見人群中有個頭戴鬥笠的壯年,一個酒糟鼻大而且紅,站出道:“你這老道,也忒多管閑事了,既然了結了此事,何必又生事端!莫不是真的看上了那位小娘子?”複又有一人站出言道:“這老道凡心不死,當得什麽出家人!”成道盛怒,向那小姐一拱手,道:“小姐,此事已然完結,爾等速速離去。”那小姐啼哭未止,向成道深深揖個萬福,緩步登車而去。成道對眾人言道:“各位父老,今日貧道出遊,恰巧遇這不平之事,雖然這老漢與那小姐之事已完,但與貧道之事尚在,在此請各位父老做個見證,如果今後還有人膽敢敲詐勒索,便以此為戒。”言罷念動咒語,令周圍山神取來一座山峰放在獨輪車上。正是:命中自有絕旺數,不到時機不顯應。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忠厚生意難富宅,刻薄買賣無客來。
若要家資鬥量稱,馬得夜草人橫財。
上回說到成道散朝分別召集三宮覲見,見三公已起內訌,摒退了任無別、寧世考,單獨問計於元光神疑惑。那元光神已知成道所疑,乃寫下四句隱語:“龍穴隱於工,鳳舞方少舛,三界豈二日,牛耳勿輕執。”成道看罷,已知那一眾地仙貢品箱中乃是“空無一物”,怒斥言道:“退下!”元光神躬身而出。
那成道深知三公不除,則鳳鳴山永無寧日,但三公乃是天庭所遣,尚不能將其誅殺,況且看司空元光神尚有正義,不肯同流合汙,況且有先天異能,絲毫動不得。思來想去,召來胡、白、黃、柳、灰五妖,對眾人耳語幾句,眾人領命而去。
自觀世鏡幻化成為恒元宮之後,千裏眼、順風耳便再無法觀察到宮殿皇城內諸般事物。二人慌忙稟過玉帝,玉帝心生恨意,不想李成道還有如此後手。傳旨李天王,以人間多有精怪作亂為由,再派下兩萬天兵戍守鳳鳴山,由太尉任無別與衛尉費晉調遣。並密令撫地將軍,密派精銳守在鳳鳴山四周。撫地將軍遣下五千精兵,落在鳳鳴山南,化成一片鬆樹林,以備不時之需。為防事有泄漏,撫地將軍假傳聖諭,命分水將軍申公豹連垂三日大霧,那五千天兵趁著大霧遮掩,紛紛下界而來,化成一片鬆林。那些鬆樹棵棵挺拔、杆杆入雲,一年四季總見鮮綠,並無雜枝。
過了數月,成道與司空元光神出宮巡遊,時值寒冬臘月,大雪紛飛,二人正在前行,不想一道怨氣騰空而起,攔住二人去路。那成道撥開雲頭定睛觀看,隻見大雪之中倒著一個婦人,身旁一個七八歲的小童哀嚎不止,甚是悲涼。成道問道:“司空大人,此是何故?”那司空言道:“此處乃是山陰縣喬家莊地界,那倒地婦人乃是此莊上佃戶唐大的遺孀嚴氏,那唐大因被抓丁抵禦外敵,死於戰場,這嚴氏獨自照顧盲母,已有數年,以紡紗為生。如今天下不寧,百業凋敝,百姓多有餓死者。這嚴氏最終也難免饑餓而死。”成道言道:“雖然天數如此,但我等乃是得道之人,今日撞見理應救難,不可看其枉死。”那司空言道:“天理循環自有道數,此人若命不該絕,自然有貴人相助,倘若天要其亡,神仙恐也救不得。”成道言道:“我等撞見,便是貴人,理應救難,否則這漫天大雪,這一對母子不是凍死便是餓死,司空如何這般不近人情?”那司空道:“帝君,這‘人情、人情’,乃是人之常情,我等乃是神仙,理當不近人情,否則必當亂了修為。”成道大怒,剛要落下雲頭,隻見遠處行來一人,頭戴鬥笠、身披蓑衣,推著獨輪車,那一車豆腐還未賣盡,聽見孩子啼哭,幾步跑到近前,那孩子見了來人,連忙磕頭道:“求大爺救救我的母親!”那人脫下蓑衣,披在孩子身上,轉手探了婦人鼻息,見還有救,連忙從車上取下瓷碗,倒了一碗豆漿,推起婦人,將豆漿灌下。那婦人本無疾病,隻是凍餓交加,渾然死去而已,一見熱湯下去,悠悠轉醒,望見眼前淚人一般的孩兒,連忙端起瓷碗,將剩下半碗豆漿遞與孩兒,方才向這救命之人謝恩,道:“多謝大爺垂救,小女子粉身碎骨難保恩德。”那漢子道:“大嫂言重了,隻不過是舉手之勞。我見大嫂二人饑餓交加,難以行走,不如就到寒舍取些熱飯來用,某的渾家亦是樂善好施之人,定當款待。”那嚴氏道:“多謝大爺相救,小女子已無大礙。今日乃是寒衣節,小女子剛剛燒過寒衣,不便叨擾,敢問大爺尊姓大名,來日定當報效。”言罷令那孩童一同跪下,那漢子連忙扶起道:“些許小事不足掛齒。某乃是柳坊村人士,姓周名玉,以買豆腐為生,因公道味美,人稱‘豆腐周’。這車上還有些賣剩的豆腐,留與大嫂下飯去吧。”那嚴氏帶著孩子千恩萬謝而去。
成道問道:“司空大人,這周玉可是善人?”司空言道:“這周玉世代貧寒,唯祖上留下製作豆腐一技為業,身外無財,但樂於助人,鄰裏倘有孤寡貧困者,便時常送去豆腐充饑,那周玉渾家餘氏也是良善之輩,善待公婆,和睦鄰裏。”成道言道:“既如此,理應許其富貴。”那司空言道:“帝君不可,天庭有律‘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這周氏一家,刻意行善,實為賺取陰德,因此不能褒獎。”成道怒色道:“司空之言甚是荒謬,那人世間但有行善者,哪一個不是有心為之、又有多少為得回報?人性之善,爾輩不足與評。天庭雖有此令,今日孤便要匡扶正義,許他一座金山。”說著便要落下雲來,那司空連忙言道:“臣有一言進諫,這凡人富貴貧賤壽夭,在天都有係數,命裏五行四柱早定人生,如果帝君突然與其富貴,恐令其壓製不住,反不為美。帝君若是許其金山,需有三條,方保那周氏無虞:一者,周玉一世不可擁有;二者,需周玉後世兒孫中名字金多者方可擁此金山;三者,需令周玉詳知,後世兒孫取名,不可刻意為之,否則不予。如此方可保周玉壽數。”成道深知司空勘察之能,因此也不勉強,按落雲頭,化作一個道士,來到周玉近前,言道:“施主留步。”那周玉見了,也連忙施禮道:“仙長有禮。”成道言道:“施主方才救下那一對母子,俠義之舉令人欽佩,不知施主因何如此?”那周玉道:“仙長,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等這平頭百姓都知此理,道長緣何不知?!”成道笑道:“施主之為,恐是心中有所信仰,才能夠義薄雲天,不吝善心。”那周玉道:“虔誠倒也不敢言說,隻不過早晚清香一柱、淡茶兩盞,叩請菩薩金安而已。”成道頷首,言道:“世間善為,必得善果,今日貧道許你一座金山,望日後能多行義舉……”話還未說完,便聽到天上一聲,成道也不由一驚,原來天庭有律,但凡真君以上者巡遊天地之際,雷部眾神不得施雷放電,以免誤傷。那周玉也是一驚,連聲念道:“阿彌陀佛”,對成道言道:“小子平日多聞老人言說,這‘禍因財來’,倘若我這八字體輕,難以壓伏財勢,恐為不妙,多謝仙長美意了。”成道見此人不愛財物,更是欽佩,道:“既然如此,貧道也不好強求,不過話既出口,不可食言,隻要你後被兒孫中名字中滿是‘金’字者,便能得這一座金山,隻不過不能刻意為之。”那周玉將信將疑,言道:“多謝仙長。”成道見其不能全信,會心一笑,霎時無影無蹤,周玉這才相信乃是遇上了真仙,連忙叩頭拜謝。
成道駕雲上來,責怪司空元光神道:“方才何故放雷?”那元光神道:“帝君,剛才非是微臣施為,想必是天道循環,不宜泄露所致。臣已諫言,若帝君執意許其富貴,恐令其財大身弱,不宜壽考。”成道不悅,默語前行。
行了百裏,便見到一馬車飛馳,那車上綁著一五六歲孩童,哭號不止,那駕車的漢子卻充耳不聞,一顧的抽打馬身,那馬疼痛,隻得快跑。成道轉頭問道:“司空大人,這是何故?”那司空掐指算來,言道:“帝君,那駕車之人姓陳名禺,其祖乃是占山為王的草寇,官府剿之不滅,乃為招安,後又捐下官職與其兒輩,隻因陳禺一生好吃懶做、狎妓賭錢,幾年光景便敗光祖上基業,因此隻得盜搶騙劫、販賣人口為生。如今那車上綁著的,便是前幾日盜來的小兒,打算販到偏遠之地貨之。”聽到此,成道氣炸心肺,用手一點。隻見那馬車咣的一聲,翻落在地,那陳禺跌得動彈不得,不過那小兒因綁在車上,並未受傷。那陳禺張口便罵,成道怒極,剛想了結其性命,旁邊司空言道:“帝君萬萬不可!那陳禺滿門雖然作惡多端,但是其壽數還有十餘年,帝君若取他性命,恐違天道。”成道怒極,喝道:“司空!爾等天官便是這樣為神!那凡間無數供奉你等,幾盡家私,便是忍饑挨餓也要為爾等燃上清香,爾等卻不能獎其虔誠,卻因這禽獸之輩多奉供果,便要縱容其為害鄉裏,這是何道理?!”元光神道:“帝君息怒,這世間善惡曲直早有定論,倘若前世修德,今生便有善果,倘若此世為惡,來生便任人宰割,不過循環報應而已。”
成道聽罷,勃然大怒,道:“一派胡言,凡人前世造孽,怎能今生償還?那陰司之中,早有諸般刑法除暴安良,倘若舊罪未除、仍存惡念,怎會放入六道輪回?!看來陰司之亂,確是大焉!”成道取出光華刃,隻一刀,便將陳禺的一臂砍下。那元光神道:“帝君不可!其祖上信奉我教,多建宮觀供奉我教香火,若帝君如此擅殺,恐天震怒!”成道罵道:“混賬言語!孤便要震天怒,也不冷民怨!”複又要砍去,那元光神抱住成道言道:“帝君身為仙帝,怎可與凡人一般見識,倘若其能知過而改,則為善焉。”成道見此,心內已生誅殺司空之心,但知其異能,恐殺不死,言道:“既然司空力保,暫且留他性命。不過這小兒理當送還主家,妥善安置。”那司空道:“既是帝君撞見,理應與帝君緣分不淺,臣建議帶回恒元宮,好生調教,將來也可為天下效力。”成道想到自身從小孤苦無依,心下憐憫,道:“孩童怎能脫離母家?還是送還了吧。”於是令元光神帶路,徑來到董齊莊董四家。
二人還未到董四之家,便看見董齊莊上一片哀怨之氣,董四院內高搭靈棚,門首赫然貼著“當大事”,成道一見,心下納悶,與元光神兩個化身成為兩個老道,落下雲來。隻聽得門前看熱鬧的人竊竊私語,原來是三日前董母帶小孫玩耍,不想竟讓陳禺搶去,因此愧疚跳井,那董父一見生此變故,站立不穩,一跤跌倒,也一命西去。那董妻因孩兒不見,四下尋找不到,已然瘋了,一家老小隻有董四苦力支撐,也是滿臉憔悴,幾日來也是水米未進。成道聞言,抱著孩童進了門,那孩童見了董四,哭號不止,鄰裏鄉人見小兒複回也是唏噓不已。那董四見了,悲喜交加,待聽聞小兒簡短言說,連忙過來磕頭。成道言道:“施主不必多禮,積德行善乃是道人本分,望施主節哀。”說罷隨身取出一枚銅錢,交與董四道:“既然令公子與貧道有緣,這一錢暫且算作見麵之禮。施主可用紅線穿住銅錢,掛於令郎脖頸之上,可保周全。”說罷飄然而去。那董四見了,拉著小兒磕頭不止。
成道越想越氣,駕上急雲,直奔陳禺翻車之地而來,見那陳禺還未走遠,立在半空喝道:“大膽刁民,隻為一己私欲,不顧他人身家性命,與禽獸何異?!既然天不令汝死,孤便賜你人彘之刑!用董家一人之命換你一肢!”言罷唰唰三下,將那陳禺四肢全部砍下。那陳禺一邊哀嚎一邊求饒,元光神道:“帝君,如今令其見了帝君真身,恐助其壽數,也難保其不壞了帝君名聲,不如令其聾啞,也好保下帝君清譽。”成道見此,怒氣也消了幾分,言道:“如此更好!”隻見元光神袍袖一揮,那陳禺見了,立時聾啞。元光神複又用縮地之法,將陳禺送還至陳家,那陳家眾人見了,呼天搶地,尋醫的尋醫、找藥的找藥,亂作一團。不過真應了元光神之語,此後十數年陳禺果真並未作惡。
成道早已無心巡視,轉身往鳳鳴山而來,不想行之不遠,在半空之中,就聽見地上有人咒罵之聲。成道循聲望去,隻見官道之上有一華麗馬車停住,車輪之畔半躺著一個老者,正在與那趕車的夥計叫罵。隻見那老者須眉盡白,卻是中氣十足,指著那夥計罵道:“瞎眼的畜生,今日若不給老夫個說法,管教你寸步難行。”那夥計也不示弱,罵道:“老廢柴,竟敢欺詐到爺爺頭上,小心我一棒敲死你!”二人對罵之際,隻見車另一側走過一個丫鬟,衝那夥計言道:“休得無禮!”想要攙起老人,那老者卻是不依,道:“你也別充那等好人,今日沒個十頭八兩銀子,你們誰也別走。”那丫鬟道:“老丈,今日我家小姐要去進香,還請老丈行個方便。”說著掏出三五錢銀子,那老者一把將銀子打落在地,道:“老夫不是乞丐,豈能食嗟來之食!你等車馬撞傷於我,要麽尋個郎中與我,要麽給我十兩銀子,兩自相去,互不打擾。”那丫鬟急了:“你這老頭,偏不知個好歹!你生生往我車上撞來,偏要我陪了你銀子。若不是我家小姐好心,早就將你扭送官府了!”那老者冷笑一聲,道:“此去衙門倒有二十裏,隻要給了我的銀子,你等但去不妨。休怪老人家未得提醒,若是那衙役肯管,老夫還要倒找你錢哩!”三人不停爭吵,隻見那小姐從車內移步下來,好一個標致的人兒,但見:
麵若桃花眉遠山,婀娜細柳瓔珞纏。
烏雲垂鬢齊劉海,口若紅梅俏枝間。
玉齒輕啟春風渡,行動多姿步翩翩。
明眸皓齒玲瓏耳,好似仙娥落塵凡。
那小姐道:“老丈,小女子有禮了!休要聽他兩個呱噪,我這馬車緩緩而行,想必也未至重傷,小女子這裏有二兩紋銀,老丈拿去壓驚吧!”那老者一看卻是大戶的千金,也有幾分慚愧,不過見小姐出手大方,言道:“小姐,老朽也不是無理之人,隻不過你這兩個奴才欺人太甚,氣不過而已。不過既然小姐發話,老朽便要八兩吧!”話語一落,早氣炸了那個夥計,罵道:“老奴才,你不要獅子大開口,眼見我家小姐麵善,就要癡心妄想。”那老漢一聽,複怒色道:“今日若少了一文,也休要離去。”幾人爭端不休,不一會,那周圍行人紛紛圍攏過來,有幾個常住的,知道這個老漢乃是以敲詐為業,因此不多言語,也有趕路的,見了那個小姐花容月貌、楚楚可憐,紛紛言道:“二兩已經不少,老漢又無大礙,還是得饒人處且饒人吧!”那老者怒道:“一群下流坯子,他將我撞傷,至今不能動彈,你等卻說下這糊塗言語,裝的什麽君子,不過是藏著色心而已。”那眾人聽了此語,麵麵相覷,也不再言說。成道看在這裏,問道:“司空大人,這老者果真受傷?”司空掐指算來,言道:“帝君,這老者江明,年少時好賭,輸光了家產,妻離子散,如今年老,隻以敲詐為生。”成道問道:“如此,那官府衙役也不聞不問麽?”司空言道:“曾有人首告江明,但是捉拿了幾次,隻因江明年老體衰,關進大牢,還需官家供其飲食,又不能幹得什麽活計,因此官府也懶得過問。”成道言道:“世上之人為何這等蠻不講理!今日盡是些小人作祟!”說著落下雲來,複化身成一個老道,高宣道號,撥開人群,對那江明言道:“老人家,貧道素通醫道,不如讓貧道來看看老人家是否嚴重,或許那八兩銀子不足以醫治,也未可知。”說罷探手去摸,卻被江明一把攔下,道:“多謝道長美意,老夫隻要十兩銀子,他若給了,生死與他無幹。”成道見此,眼盯江明,隻見眼目之中盡是奸詐狡猾之氣,不禁心中動怒,言道:“老人家,觀這車轍印記,這馬車隻是緩慢而行,怎麽能撞傷老者。人常說‘得方便時需方便,能饒人處且饒人’,不如就依了小姐之言,拿了二兩,也不算少了。”那老者又是輕蔑一笑:“莫說是二兩,即便是兩個二兩也不可能。少了一文也休要離去。你這老道,不知修丹煉藥,竟然動了凡心,想要與這小姐成周公之禮,羞也不羞!”一句話說的那小姐掩麵而哭。成道怒道:“你這無賴,虧得有這般年紀,貧道自幼會相人,今日你隻為財來,何苦欺人太甚!”那江明也不示弱,道:“你這牛鼻子,老夫就是要錢怎地?你若是給我二十兩,老夫再讓你碾上一回。”成道聽罷哈哈大笑,從袖中掏出二十兩紋銀,撇在地上,言道:“老匹夫,剛才所言當真?”那江明見了銀錢,早美的優哉遊哉,連連說:“當真、當真。”成道複言道:“我也不與你那馬車,隻用那漢子獨輪車碾你一下即可。”說著便向一個販棗的漢子借車。那江明手捧著銀兩,連忙揣入懷中,道:“隨便隨便。”這時隻見人群中有個頭戴鬥笠的壯年,一個酒糟鼻大而且紅,站出道:“你這老道,也忒多管閑事了,既然了結了此事,何必又生事端!莫不是真的看上了那位小娘子?”複又有一人站出言道:“這老道凡心不死,當得什麽出家人!”成道盛怒,向那小姐一拱手,道:“小姐,此事已然完結,爾等速速離去。”那小姐啼哭未止,向成道深深揖個萬福,緩步登車而去。成道對眾人言道:“各位父老,今日貧道出遊,恰巧遇這不平之事,雖然這老漢與那小姐之事已完,但與貧道之事尚在,在此請各位父老做個見證,如果今後還有人膽敢敲詐勒索,便以此為戒。”言罷念動咒語,令周圍山神取來一座山峰放在獨輪車上。正是:命中自有絕旺數,不到時機不顯應。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