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回張仙打傷哮天犬楊戩爭鬥桃止山
惆悵寒冬夜,眼盼魚肚白,
春陽雖高起,仍有料峭來。
上回說到趙匡胤一舉殲滅蜀國,將蜀國國主孟昶押赴京師,孟昶七日後暴亡,幸得花蕊夫人朝夕禮拜,引得宮中、民間祭祀日盛,得以歸位,但花蕊夫人尚在人世,因此不得赦封,隻在人間遊蕩。想那張仙,在天雖為小吏,卻是人人敬仰,轉世之後,窮極物欲,倒勝比天上萬分,從未受過淒寒孤獨之苦,如今光景,甚是煩惱,憤懣不滿,溢於言表。後人仿詩證曰:
將軍卸甲辭舊事,苦樂焉有幾人知。
寒夜溫酒愁孤盞,漸恨天長月遲遲。
醉看窗前寒梅蕊,含嬌怒放滿清枝。
笑視今朝困金鎖,靜待風雲際會時。
話說那哮天犬,當初隨赤城王二郎神收伏北海之妖,被二郎神誤傷,散落人間,見這世間繁華,又得了自由之身,其心甚喜。雖是二郎神屢次召喚,但那哮天犬卻遲遲不歸,二郎神寵愛甚重,也就聽之任之。那哮天犬自恃二郎神背後撐腰,在人間漸漸為所欲為,聽聞百日內小兒大能增進修為,因此每日便吞服一個小兒。後竟肆意猖獗,專嗜童心。在人間數十載,有無數小兒無辜慘死。百姓求告無門,唯求送子天王及張仙多降子孫。時張仙元神歸附神位,眼見哮天犬惡行,隻得稟報送子天王。送子天王亦覺此事齷齪,但思想那二郎神乃是玉帝親甥,不便將此事大肆宣揚,於是修書一封,派人送與二郎神,並未責怪哮天犬,隻望二郎神即日召回哮天犬,免得旁人微詞。二郎神看罷大怒道:“你我共為天王,焉敢越製欺我?”擲信於地,大罵而去,依然故我,對天狗愈加縱容。那哮天犬有恃無恐,更加肆無忌憚,時常下界,偷鑽煙囪盜食小兒,一身如錦的皮毛竟然變得猶如黑炭一般。幸虧那逆天鷹之喙當初被神斧砍去,因此不足在人間作亂。但其用山石將舊喙擊碎,不久複又長出新喙,還未及作亂,便被二郎神召回,否則人間必將多出一段劫難。
那二郎神在凡間神威甚重,世間廣有妖魔鬼怪,無不懼怕二郎神,因知曉了張仙與二郎神不睦,因此多在暗處為難張仙。那張仙雖然是仙家,卻並未歸位,無有從眾,難以懾服妖魔。那些妖魔因此變本加厲,借以在二郎真君麵前賣乖,時常待張仙剛送子而去,那些精怪便遁入凡家,在初生嬰兒手心或腳心上寫上一個“災”字,或是假借嬰兒之口言道:“我乃天上神仙,受送子張仙之命,特來稟之爾等,不就山洪將發、大地震顫,爾等必死無疑。”那些百姓見得驚駭,口口相傳,人間不時便有恐慌,再加上戰亂不止,人們更加確信天災將至。為得全屍,不惜上吊自殺者,各村皆有。張仙也有所察覺,但苦於無計可施。這送子之事乃是本職,若不行使,便是瀆職,可那人間邪魅陰阻,再若送子,無異於置生靈於地獄之中,定會招災。苦悶之際,隻得向送子天王稟告。送子天王亦是無奈,自思在這天庭之上,自己雖然是封王重爵,但這等尊耀比比皆是,自己即便是挺身而出,也難免因身微言輕而無人理睬,俗語講“力小休負重,言輕莫勸人”是也。況且這二郎神絕非等閑之輩,倘若處置不好,必然陷於是非之中。因此命張仙,送子一事,依舊進行,以防授人以柄,同時賜給張仙五彩絲繩,但凡小兒出生之後,用五彩絲繩編結成物,係於小兒脖頸之上,取名“珠兒結”,以防邪祟之侵。那些鬼魅精怪見了,不敢近前,也少了諸多供物,自然更恨張仙。
那些精怪聞聽二郎神護短,更加肆意妄行,時常攏在哮天犬四周,為虎作倀,借以分得一杯羹。哮天犬倒也不厭,與之沆瀣一氣,那些妖魔自然是感恩戴德,紛紛尊奉哮天犬為野天大王,甘為爪牙。張仙見了,甚是憤怒,聽聞二郎神怒罵送子天王,早已氣炸心肺,但忌憚於二郎神官高位顯,又有玉帝撐腰,急切也是無用,於是趁夜趕下界來,藏於煙囪之下,眼見那天狗正要鑽入,由囊中取出兩枚彈子,搭在彈弓之上,隻聽嗖嗖兩聲,正打中天狗咽喉、小腹,疼的哮天犬呼號而去,逃回灌江口,接連三日水米不進。
凡間的妖魔見哮天犬被張仙打傷,也慶幸免了張仙手段,不過嚐過這嬰兒滋味,難以罷手,卻又不敢與張仙為敵。隻得焚香告訴哮天犬,在桃止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裏的大桃樹,樹上生長奇桃,隻要服食了奇桃,暗傷便可痊愈。那哮天犬聽聞,忍著疼痛下落凡間,尋見眾妖,言道:“既然凡間有此奇物,爾等應取來獻上,何故推脫?”那眾妖言道:“大王不知,那桃止山非比他處,山門有兩位鬼王鎮守,一個喚作神荼、一個喚作鬱壘,法力廣大,小的們不是對手,即便是蒙騙過了山門,那桃樹上金雞慧目,樹下還有鎮山猛虎,更何況這桃樹本是鬼怖木,我等法力甚微,隻有對大王的一片赤誠,因此不敢前去。”哮天犬道:“別人倒是不知,這神荼、鬱壘我還是知道幾分,他二人本是兄弟,曾歸順蚩尤大帝,在涿鹿之戰中被擒,降於黃帝,被黃帝封為上古門神。後二人擢升為東方鬼帝,輔佐酆都大帝主治桃止山。二人雖然名為帝,卻不過是鬼怪的頭子,本大王即刻修書一封,爾等帶去,必然可取奇桃回來,自然少不了你們好處。”那些妖怪聽了,自然歡呼雀躍。哮天犬取來紙筆,以二郎神名義修書一封,言道:“神荼、鬱壘二賢兄:小弟楊戩有禮。今日特遣帳下走卒前往尊處,取奇桃三枚救急,望二賢兄方便。改日請到灌江口一敘,小弟必當報卻大恩。”
那些小妖持著信便走,來到桃止山,稟過門卒,覲見了鬱壘,呈上書信,跪聽訓示。鬱壘問道:“你二人從何處來?”其中一妖言道:“小的們從灌江口來。”鬱壘又問道:“你二人隸屬於誰?”那妖道:“小人隸屬野天大王麾下。”鬱壘言道:“大膽!灌江口何曾有此官職?你二人詳細道來,如何冒寫了書信?是何目的騙取奇桃?”那幾隻妖怪見鬱壘發怒,戰戰兢兢,跪在地上不敢說話。鬱壘喝道:“來人,將此等賊人捉了喂虎!”那些妖怪拚命呼喊,言道:“我等確是受了清源妙道二郎真君麾下哮天犬之命,前來大王處借桃。”那鬱壘道:“這封信可是二郎神所書?”妖怪們隻得稱不是。鬱壘言道:“你當本王不知,那哮天犬在人間殺生無度,因被張仙打傷,方才想要用我這奇桃醫治,是也不是?!”那些小妖如何敢欺瞞,頭如搗蒜。鬱壘言道:“本王帳下鬼兵無數,散布人間,人間之事了如指掌,爾等與那哮天犬沆瀣一氣,如何敢來本王處討要好處!來人,先打上一百大棍,治下他們助紂為虐之罪!”那手下鬼兵平日沒甚好處,正是想找人撒氣,見來了由頭,因此使盡全力,拚命打下,還未打上一百棍,便有一隻道行淺的精怪連嚇再疼死將過去。鬱壘見了,命人拖去喂虎,又對眾妖道:“爾等假冒天神騙我奇桃,再各抽上一百鞭!”這一百鞭下去,又打死了兩隻妖怪,剩下的妖怪奄奄一息,低聲哭號饒命。鬱壘言道:“如今看在二郎真君麵上,放爾回去,告訴那哮天犬,若再不知廉恥,吞啖小兒,令陰間冤魂怨望,本王定當告上天庭,治下他的罪狀!”那小妖連連謝恩,連滾帶爬退去。
那小妖原以為能仗著二郎神的麵皮,借的仙桃,也好分上一杯羹,不想此去鬼門關,好似有去無回,受盡了大刑之苦,因此添油加醋稟告哮天犬,隻言說:“那神荼、鬱壘好生厲害,聽聞是二郎真君為愛犬救治,但言‘若是他人,卻好方便,隻是這二郎神,萬不能予。’還說大王不過是二郎神身邊的一條狗,不配享用仙物。”那哮天犬聽到這裏,早就怒火中燒,咆哮一聲,言道:“神荼、鬱壘,你二賊休得猖狂,今日便是今日,某定報與我主,將你等不共戴天。”那小妖連忙勸道:“大王不可此說,那二鬼不僅大罵了您,還怒罵了赤城王,甚至言說赤城王乃是老太君的野種……”哮天犬聽到此處,又驚又怒,大罵了一番,怏怏而回灌江口,繼而又水米不進。那二郎神雖然是三界大神,鐵麵無情,但是對著哮天犬卻是縱容過度。見愛犬奄奄一息,二郎真君言道:“哮天啊哮天,究竟何傷令爾如此難忍?但講出來,爺爺為你做主。”那哮天犬言道:“爺爺,此事關係重大,小的不敢言說。”二郎神言道:“犬兒勿驚,有爺爺在此,這三界神佛哪個也不敢動你半分毫毛,但講不妨。”哮天犬言道:“自從爺爺三渡小的於草莽之中,傳授小的修身之術,小的便一直對爺爺忠心耿耿,發願永世追隨。不過如今,小的便要與爺爺訣別了。”說罷痛哭起來。那二郎神好生納悶,言道:“犬兒勿哭,你亦是得道之身,尚有神籍,怎會有訣別一說?你且要慢慢說來。”那哮天犬道:“前日小的受了張仙欺辱,身受重傷,卻一心想要找張仙理論,告知此事皆是小的一人所為,但那張仙根本不聽,還請來救兵,自稱是神荼、鬱壘,二人隻道是居中調和,言稱他二人手上有凡間上品奇桃,但要服下,便可起死回生。小的滿心歡喜,應承大人不記小人過,向二人借此奇桃,卻見那三個賊人獰笑不止,原來是那神荼、鬱壘煉本就不想贈與,隻是要愚弄小的。小的氣憤不過,與他們相鬥,卻不是對手。小的言說主人乃是清源妙道真君,那三廝言道:‘我們辱你,就是辱那二郎神。’還滿口汙言穢語,有辱老太君清譽,小的不敢言說。”那二郎神聽到此處,早已暴跳如雷,罵道:“混賬東西,爺爺定要將你等碎屍萬段!”那哮天犬見二郎神如此發怒,也嚇得跪倒在地,言道:“爺爺息怒,小的情願一死,萬望爺爺不要去找那三人爭鬥,小的聽說那神荼、鬱壘乃是鬼王,雖是品階不高,但是人多勢眾,二爺前去定然吃虧。”二郎神不聽則已,聽罷呼喝傳令官進來,點起一千二百草頭神,便要到桃止山找那神荼、鬱壘報仇,直健將軍等再三苦勸亦是不聽。
待到了桃止山,二郎神大罵不已,那山上的鬼怪連忙奏報神荼、鬱壘,二人聽聞二郎神率了眾兵,必致廝殺,因此也點下千百個鬼兵,衝下山來,問道:“二郎神,你不在人間巡視,擅到我桃止山,意欲何為?”二郎神罵道:“兩個小兒休要猖狂,爺爺我乃是上古之神,相助大禹王治水有功,你二人不過是相助蚩尤造反、戰敗投降的貳臣,有何資格責問於我!”那神荼、鬱壘乃是驅鬼辟邪之神,自來也是脾性火爆,見了如此侮辱,自然是火冒三丈。那鬱壘怒道:“楊戩,你如今擅動刀兵,卻是為何?將來與你天庭相訟,也好有處說理!”那二郎神早聽聞了哮天犬的讒言,羞於出口,罵道:“爺爺與你講理,也要到陰曹地府之中!”言罷挺著三尖兩刃刀便來,那鬱壘與二郎神言語不和,也挺著渾鐵點鋼叉來戰。不過那二郎神畢竟法力高強,打鬥五十回合,鬱壘便漸漸不支,那神荼見了,大喊一聲:“二弟且歇,看兄長來戰。”那鬱壘深知二郎神厲害,生怕哥哥吃虧,因此二人共鬥二郎神。不過那二郎神果然不是徒有虛名,由於二人打鬥了百餘回合,那兄弟二人此時隻有招架之功,哪還有還手之力?
正在此時,隻聽梵音樂起,地藏王菩薩帶著眾羅漢、鬼兵前來,原來是鬼兵見了二郎神英勇,早跑去稟告酆都大帝。但酆都大帝此時恰不在府中,眾鬼兵隻得前去請地藏王菩薩前來勸解。
那地藏王菩薩對三人言道:“阿彌陀佛!三位仙尊暫且住手!貧僧有話言說!”那神荼、鬱壘見了救星,連忙撤出圈外,二郎神怒目而視,言道:“菩薩,有話但講,小王還有事要辦!”地藏王菩薩言道:“赤城王,你帶兵前來陰間討伐,總該有個由頭,不如說與貧僧知曉,也好給你斷個曲直。”那二郎神道:“菩薩,你可不要護短!先是你這陰間鬼王出言不遜,方才令小王前來興師問罪,你可相問他二人。”那鬱壘怒道:“二郎神,莫要血口噴人,我兄弟二人從未出過這桃止山,從未與你謀麵半分,何來出言不遜一說。”二郎神道:“你二人仗著鬼兵人數眾多,何曾將我放在眼裏,我那愛犬前來借桃,不予也就罷了,何故相辱?又相辱與我,是何居心?!”那鬱壘道:“二郎神,休要誤會,我這奇桃,乃是陰間共有,非是我的私產,怎肯輕易相與?但哮天犬派人前來借時,本王並未羞辱,隻是責罰了其不敬之罪。不信可令哮天犬前來對峙。”二郎神道:“你明知哮天犬被你等打成重傷,不能前來,何故相逼!今日是非曲直,便要一齊算就!”說罷又要開打。那地藏王菩薩言道:“赤城王,既然哮天犬未至,這對質一說無從查起,若是信得過貧僧,可令貧僧的諦聽前來,述說當日實情!”那二郎神自認哮天犬忠心護主,斷不敢欺騙,卻是不知哮天犬亦被那數隻小妖所騙。因此言道:“既然菩薩如此說,但請諦聽說來,也好讓這二鬼心服口服。”隻見地藏王菩薩喚出諦聽,乃是一隻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麟足的九不像。
那諦聽按照菩薩吩咐,將哮天犬如何派小妖前來騙桃、鬱壘如何責罰小妖、小妖如何欺瞞哮天犬等諸事一一說明,那二郎神聽罷,自知理虧,喝道:“住了!你等同為陰間之官,到此時不過是官官相護罷了!即便哮天犬有錯在先,但本王與你鬱壘無仇,緣何相辱與我?”那鬱壘道:“二郎神,如今諦聽已還我清白,你如何執迷不悟?”地藏王菩薩言道:“赤城王,此事原本是你誤會東方鬼帝了。還望雙方看在貧僧麵上,各其罷手,勿再起爭端為是。”二郎神見地府眾神出麵偏袒,再做爭執也討不到便宜,言道:“此事絕不善罷甘休!”言罷率著眾人返回灌江口。
到了道觀,喝問哮天犬,令其招來那數隻小妖,嚴刑拷打一番,那小妖終於坦露實情,二郎神羞赧難當,將數隻小妖挖心摘肺、烈火焚身,但仍不解其恨,一道奏折報上天庭,隻言東方鬼帝勾結西教地藏王菩薩,在地府狼狽為奸、一手遮天,如今地府早不是天庭治下。玉帝看罷,甚是驚訝,雖然早知曉西教人勢重大,早有四大菩薩入主中原,卻不想能在短短百年之間掌控地府,連忙下旨,招東嶽大帝、酆都大帝、北鬥星君等一眾仙官覲見,責問西教之事。那酆都大帝言道:“啟奏玉帝,如今地府仍是我教掌控。佛教宣揚恩威並舉,虔誠皈依者,死後可往生極樂,惡貫滿盈者,死後當入西教十八層地獄,隻不過人間信仰西教日隆,因此地藏王菩薩得以永駐陰間。”玉帝言道:“縱是百姓信仰,爾等亦應及時稟告,不致如今被動!”那酆都大帝言道:“微臣曾於當初上書三道奏折,陛下卻未批複,因此未敢擅專,方順其自然。請陛下降罪!”玉帝聽到此處更是驚訝,言道:“愛卿所說奏折,朕並不知情。”盛怒之際,令人徹查。正是:能避責便要避責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惆悵寒冬夜,眼盼魚肚白,
春陽雖高起,仍有料峭來。
上回說到趙匡胤一舉殲滅蜀國,將蜀國國主孟昶押赴京師,孟昶七日後暴亡,幸得花蕊夫人朝夕禮拜,引得宮中、民間祭祀日盛,得以歸位,但花蕊夫人尚在人世,因此不得赦封,隻在人間遊蕩。想那張仙,在天雖為小吏,卻是人人敬仰,轉世之後,窮極物欲,倒勝比天上萬分,從未受過淒寒孤獨之苦,如今光景,甚是煩惱,憤懣不滿,溢於言表。後人仿詩證曰:
將軍卸甲辭舊事,苦樂焉有幾人知。
寒夜溫酒愁孤盞,漸恨天長月遲遲。
醉看窗前寒梅蕊,含嬌怒放滿清枝。
笑視今朝困金鎖,靜待風雲際會時。
話說那哮天犬,當初隨赤城王二郎神收伏北海之妖,被二郎神誤傷,散落人間,見這世間繁華,又得了自由之身,其心甚喜。雖是二郎神屢次召喚,但那哮天犬卻遲遲不歸,二郎神寵愛甚重,也就聽之任之。那哮天犬自恃二郎神背後撐腰,在人間漸漸為所欲為,聽聞百日內小兒大能增進修為,因此每日便吞服一個小兒。後竟肆意猖獗,專嗜童心。在人間數十載,有無數小兒無辜慘死。百姓求告無門,唯求送子天王及張仙多降子孫。時張仙元神歸附神位,眼見哮天犬惡行,隻得稟報送子天王。送子天王亦覺此事齷齪,但思想那二郎神乃是玉帝親甥,不便將此事大肆宣揚,於是修書一封,派人送與二郎神,並未責怪哮天犬,隻望二郎神即日召回哮天犬,免得旁人微詞。二郎神看罷大怒道:“你我共為天王,焉敢越製欺我?”擲信於地,大罵而去,依然故我,對天狗愈加縱容。那哮天犬有恃無恐,更加肆無忌憚,時常下界,偷鑽煙囪盜食小兒,一身如錦的皮毛竟然變得猶如黑炭一般。幸虧那逆天鷹之喙當初被神斧砍去,因此不足在人間作亂。但其用山石將舊喙擊碎,不久複又長出新喙,還未及作亂,便被二郎神召回,否則人間必將多出一段劫難。
那二郎神在凡間神威甚重,世間廣有妖魔鬼怪,無不懼怕二郎神,因知曉了張仙與二郎神不睦,因此多在暗處為難張仙。那張仙雖然是仙家,卻並未歸位,無有從眾,難以懾服妖魔。那些妖魔因此變本加厲,借以在二郎真君麵前賣乖,時常待張仙剛送子而去,那些精怪便遁入凡家,在初生嬰兒手心或腳心上寫上一個“災”字,或是假借嬰兒之口言道:“我乃天上神仙,受送子張仙之命,特來稟之爾等,不就山洪將發、大地震顫,爾等必死無疑。”那些百姓見得驚駭,口口相傳,人間不時便有恐慌,再加上戰亂不止,人們更加確信天災將至。為得全屍,不惜上吊自殺者,各村皆有。張仙也有所察覺,但苦於無計可施。這送子之事乃是本職,若不行使,便是瀆職,可那人間邪魅陰阻,再若送子,無異於置生靈於地獄之中,定會招災。苦悶之際,隻得向送子天王稟告。送子天王亦是無奈,自思在這天庭之上,自己雖然是封王重爵,但這等尊耀比比皆是,自己即便是挺身而出,也難免因身微言輕而無人理睬,俗語講“力小休負重,言輕莫勸人”是也。況且這二郎神絕非等閑之輩,倘若處置不好,必然陷於是非之中。因此命張仙,送子一事,依舊進行,以防授人以柄,同時賜給張仙五彩絲繩,但凡小兒出生之後,用五彩絲繩編結成物,係於小兒脖頸之上,取名“珠兒結”,以防邪祟之侵。那些鬼魅精怪見了,不敢近前,也少了諸多供物,自然更恨張仙。
那些精怪聞聽二郎神護短,更加肆意妄行,時常攏在哮天犬四周,為虎作倀,借以分得一杯羹。哮天犬倒也不厭,與之沆瀣一氣,那些妖魔自然是感恩戴德,紛紛尊奉哮天犬為野天大王,甘為爪牙。張仙見了,甚是憤怒,聽聞二郎神怒罵送子天王,早已氣炸心肺,但忌憚於二郎神官高位顯,又有玉帝撐腰,急切也是無用,於是趁夜趕下界來,藏於煙囪之下,眼見那天狗正要鑽入,由囊中取出兩枚彈子,搭在彈弓之上,隻聽嗖嗖兩聲,正打中天狗咽喉、小腹,疼的哮天犬呼號而去,逃回灌江口,接連三日水米不進。
凡間的妖魔見哮天犬被張仙打傷,也慶幸免了張仙手段,不過嚐過這嬰兒滋味,難以罷手,卻又不敢與張仙為敵。隻得焚香告訴哮天犬,在桃止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裏的大桃樹,樹上生長奇桃,隻要服食了奇桃,暗傷便可痊愈。那哮天犬聽聞,忍著疼痛下落凡間,尋見眾妖,言道:“既然凡間有此奇物,爾等應取來獻上,何故推脫?”那眾妖言道:“大王不知,那桃止山非比他處,山門有兩位鬼王鎮守,一個喚作神荼、一個喚作鬱壘,法力廣大,小的們不是對手,即便是蒙騙過了山門,那桃樹上金雞慧目,樹下還有鎮山猛虎,更何況這桃樹本是鬼怖木,我等法力甚微,隻有對大王的一片赤誠,因此不敢前去。”哮天犬道:“別人倒是不知,這神荼、鬱壘我還是知道幾分,他二人本是兄弟,曾歸順蚩尤大帝,在涿鹿之戰中被擒,降於黃帝,被黃帝封為上古門神。後二人擢升為東方鬼帝,輔佐酆都大帝主治桃止山。二人雖然名為帝,卻不過是鬼怪的頭子,本大王即刻修書一封,爾等帶去,必然可取奇桃回來,自然少不了你們好處。”那些妖怪聽了,自然歡呼雀躍。哮天犬取來紙筆,以二郎神名義修書一封,言道:“神荼、鬱壘二賢兄:小弟楊戩有禮。今日特遣帳下走卒前往尊處,取奇桃三枚救急,望二賢兄方便。改日請到灌江口一敘,小弟必當報卻大恩。”
那些小妖持著信便走,來到桃止山,稟過門卒,覲見了鬱壘,呈上書信,跪聽訓示。鬱壘問道:“你二人從何處來?”其中一妖言道:“小的們從灌江口來。”鬱壘又問道:“你二人隸屬於誰?”那妖道:“小人隸屬野天大王麾下。”鬱壘言道:“大膽!灌江口何曾有此官職?你二人詳細道來,如何冒寫了書信?是何目的騙取奇桃?”那幾隻妖怪見鬱壘發怒,戰戰兢兢,跪在地上不敢說話。鬱壘喝道:“來人,將此等賊人捉了喂虎!”那些妖怪拚命呼喊,言道:“我等確是受了清源妙道二郎真君麾下哮天犬之命,前來大王處借桃。”那鬱壘道:“這封信可是二郎神所書?”妖怪們隻得稱不是。鬱壘言道:“你當本王不知,那哮天犬在人間殺生無度,因被張仙打傷,方才想要用我這奇桃醫治,是也不是?!”那些小妖如何敢欺瞞,頭如搗蒜。鬱壘言道:“本王帳下鬼兵無數,散布人間,人間之事了如指掌,爾等與那哮天犬沆瀣一氣,如何敢來本王處討要好處!來人,先打上一百大棍,治下他們助紂為虐之罪!”那手下鬼兵平日沒甚好處,正是想找人撒氣,見來了由頭,因此使盡全力,拚命打下,還未打上一百棍,便有一隻道行淺的精怪連嚇再疼死將過去。鬱壘見了,命人拖去喂虎,又對眾妖道:“爾等假冒天神騙我奇桃,再各抽上一百鞭!”這一百鞭下去,又打死了兩隻妖怪,剩下的妖怪奄奄一息,低聲哭號饒命。鬱壘言道:“如今看在二郎真君麵上,放爾回去,告訴那哮天犬,若再不知廉恥,吞啖小兒,令陰間冤魂怨望,本王定當告上天庭,治下他的罪狀!”那小妖連連謝恩,連滾帶爬退去。
那小妖原以為能仗著二郎神的麵皮,借的仙桃,也好分上一杯羹,不想此去鬼門關,好似有去無回,受盡了大刑之苦,因此添油加醋稟告哮天犬,隻言說:“那神荼、鬱壘好生厲害,聽聞是二郎真君為愛犬救治,但言‘若是他人,卻好方便,隻是這二郎神,萬不能予。’還說大王不過是二郎神身邊的一條狗,不配享用仙物。”那哮天犬聽到這裏,早就怒火中燒,咆哮一聲,言道:“神荼、鬱壘,你二賊休得猖狂,今日便是今日,某定報與我主,將你等不共戴天。”那小妖連忙勸道:“大王不可此說,那二鬼不僅大罵了您,還怒罵了赤城王,甚至言說赤城王乃是老太君的野種……”哮天犬聽到此處,又驚又怒,大罵了一番,怏怏而回灌江口,繼而又水米不進。那二郎神雖然是三界大神,鐵麵無情,但是對著哮天犬卻是縱容過度。見愛犬奄奄一息,二郎真君言道:“哮天啊哮天,究竟何傷令爾如此難忍?但講出來,爺爺為你做主。”那哮天犬言道:“爺爺,此事關係重大,小的不敢言說。”二郎神言道:“犬兒勿驚,有爺爺在此,這三界神佛哪個也不敢動你半分毫毛,但講不妨。”哮天犬言道:“自從爺爺三渡小的於草莽之中,傳授小的修身之術,小的便一直對爺爺忠心耿耿,發願永世追隨。不過如今,小的便要與爺爺訣別了。”說罷痛哭起來。那二郎神好生納悶,言道:“犬兒勿哭,你亦是得道之身,尚有神籍,怎會有訣別一說?你且要慢慢說來。”那哮天犬道:“前日小的受了張仙欺辱,身受重傷,卻一心想要找張仙理論,告知此事皆是小的一人所為,但那張仙根本不聽,還請來救兵,自稱是神荼、鬱壘,二人隻道是居中調和,言稱他二人手上有凡間上品奇桃,但要服下,便可起死回生。小的滿心歡喜,應承大人不記小人過,向二人借此奇桃,卻見那三個賊人獰笑不止,原來是那神荼、鬱壘煉本就不想贈與,隻是要愚弄小的。小的氣憤不過,與他們相鬥,卻不是對手。小的言說主人乃是清源妙道真君,那三廝言道:‘我們辱你,就是辱那二郎神。’還滿口汙言穢語,有辱老太君清譽,小的不敢言說。”那二郎神聽到此處,早已暴跳如雷,罵道:“混賬東西,爺爺定要將你等碎屍萬段!”那哮天犬見二郎神如此發怒,也嚇得跪倒在地,言道:“爺爺息怒,小的情願一死,萬望爺爺不要去找那三人爭鬥,小的聽說那神荼、鬱壘乃是鬼王,雖是品階不高,但是人多勢眾,二爺前去定然吃虧。”二郎神不聽則已,聽罷呼喝傳令官進來,點起一千二百草頭神,便要到桃止山找那神荼、鬱壘報仇,直健將軍等再三苦勸亦是不聽。
待到了桃止山,二郎神大罵不已,那山上的鬼怪連忙奏報神荼、鬱壘,二人聽聞二郎神率了眾兵,必致廝殺,因此也點下千百個鬼兵,衝下山來,問道:“二郎神,你不在人間巡視,擅到我桃止山,意欲何為?”二郎神罵道:“兩個小兒休要猖狂,爺爺我乃是上古之神,相助大禹王治水有功,你二人不過是相助蚩尤造反、戰敗投降的貳臣,有何資格責問於我!”那神荼、鬱壘乃是驅鬼辟邪之神,自來也是脾性火爆,見了如此侮辱,自然是火冒三丈。那鬱壘怒道:“楊戩,你如今擅動刀兵,卻是為何?將來與你天庭相訟,也好有處說理!”那二郎神早聽聞了哮天犬的讒言,羞於出口,罵道:“爺爺與你講理,也要到陰曹地府之中!”言罷挺著三尖兩刃刀便來,那鬱壘與二郎神言語不和,也挺著渾鐵點鋼叉來戰。不過那二郎神畢竟法力高強,打鬥五十回合,鬱壘便漸漸不支,那神荼見了,大喊一聲:“二弟且歇,看兄長來戰。”那鬱壘深知二郎神厲害,生怕哥哥吃虧,因此二人共鬥二郎神。不過那二郎神果然不是徒有虛名,由於二人打鬥了百餘回合,那兄弟二人此時隻有招架之功,哪還有還手之力?
正在此時,隻聽梵音樂起,地藏王菩薩帶著眾羅漢、鬼兵前來,原來是鬼兵見了二郎神英勇,早跑去稟告酆都大帝。但酆都大帝此時恰不在府中,眾鬼兵隻得前去請地藏王菩薩前來勸解。
那地藏王菩薩對三人言道:“阿彌陀佛!三位仙尊暫且住手!貧僧有話言說!”那神荼、鬱壘見了救星,連忙撤出圈外,二郎神怒目而視,言道:“菩薩,有話但講,小王還有事要辦!”地藏王菩薩言道:“赤城王,你帶兵前來陰間討伐,總該有個由頭,不如說與貧僧知曉,也好給你斷個曲直。”那二郎神道:“菩薩,你可不要護短!先是你這陰間鬼王出言不遜,方才令小王前來興師問罪,你可相問他二人。”那鬱壘怒道:“二郎神,莫要血口噴人,我兄弟二人從未出過這桃止山,從未與你謀麵半分,何來出言不遜一說。”二郎神道:“你二人仗著鬼兵人數眾多,何曾將我放在眼裏,我那愛犬前來借桃,不予也就罷了,何故相辱?又相辱與我,是何居心?!”那鬱壘道:“二郎神,休要誤會,我這奇桃,乃是陰間共有,非是我的私產,怎肯輕易相與?但哮天犬派人前來借時,本王並未羞辱,隻是責罰了其不敬之罪。不信可令哮天犬前來對峙。”二郎神道:“你明知哮天犬被你等打成重傷,不能前來,何故相逼!今日是非曲直,便要一齊算就!”說罷又要開打。那地藏王菩薩言道:“赤城王,既然哮天犬未至,這對質一說無從查起,若是信得過貧僧,可令貧僧的諦聽前來,述說當日實情!”那二郎神自認哮天犬忠心護主,斷不敢欺騙,卻是不知哮天犬亦被那數隻小妖所騙。因此言道:“既然菩薩如此說,但請諦聽說來,也好讓這二鬼心服口服。”隻見地藏王菩薩喚出諦聽,乃是一隻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麟足的九不像。
那諦聽按照菩薩吩咐,將哮天犬如何派小妖前來騙桃、鬱壘如何責罰小妖、小妖如何欺瞞哮天犬等諸事一一說明,那二郎神聽罷,自知理虧,喝道:“住了!你等同為陰間之官,到此時不過是官官相護罷了!即便哮天犬有錯在先,但本王與你鬱壘無仇,緣何相辱與我?”那鬱壘道:“二郎神,如今諦聽已還我清白,你如何執迷不悟?”地藏王菩薩言道:“赤城王,此事原本是你誤會東方鬼帝了。還望雙方看在貧僧麵上,各其罷手,勿再起爭端為是。”二郎神見地府眾神出麵偏袒,再做爭執也討不到便宜,言道:“此事絕不善罷甘休!”言罷率著眾人返回灌江口。
到了道觀,喝問哮天犬,令其招來那數隻小妖,嚴刑拷打一番,那小妖終於坦露實情,二郎神羞赧難當,將數隻小妖挖心摘肺、烈火焚身,但仍不解其恨,一道奏折報上天庭,隻言東方鬼帝勾結西教地藏王菩薩,在地府狼狽為奸、一手遮天,如今地府早不是天庭治下。玉帝看罷,甚是驚訝,雖然早知曉西教人勢重大,早有四大菩薩入主中原,卻不想能在短短百年之間掌控地府,連忙下旨,招東嶽大帝、酆都大帝、北鬥星君等一眾仙官覲見,責問西教之事。那酆都大帝言道:“啟奏玉帝,如今地府仍是我教掌控。佛教宣揚恩威並舉,虔誠皈依者,死後可往生極樂,惡貫滿盈者,死後當入西教十八層地獄,隻不過人間信仰西教日隆,因此地藏王菩薩得以永駐陰間。”玉帝言道:“縱是百姓信仰,爾等亦應及時稟告,不致如今被動!”那酆都大帝言道:“微臣曾於當初上書三道奏折,陛下卻未批複,因此未敢擅專,方順其自然。請陛下降罪!”玉帝聽到此處更是驚訝,言道:“愛卿所說奏折,朕並不知情。”盛怒之際,令人徹查。正是:能避責便要避責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