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奸馮明身首異處戾陳豹亂刃分屍
老歲徒奸佞,年少隻狠狂。
誠信廉恥忘卻,有錢便爹娘。
兵匪自來一道,官賊蛇鼠相幫,隻為好分贓。
貧宅難覓勢,懦慎守王章。
忍苦難、耐不平,掩淚行。
一生勞苦,隻落滄桑話淒涼。
世道從來如此,笑貧不曾笑娼,實乃朝之殤。
若不揭竿起,何來滿庭芳!
上回說到鄭禦史痛恨馮明枉法,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馮明大刑伺候。那胡三唯恐引火燒身,便為馮明據理力爭,與鄭禦史言語不和,便要上報州府之官彈劾禦史,拂袖而去。不想還未出大堂,便被禦史台的差役一腳踹翻在地,不由分說五花大綁。那縣丞方知道大事不妙。按朝廷律令,監察禦史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物,小事尚可主斷,想這等審判命官之事,隻可向皇上上奏彈劾,斷然無權親為。但胡三見禦史台差役來勢洶洶,方閉了嘴,不敢言語。
那邊差役回稟,稱那馮明招供,禦史命帶上堂來,那馮明呼道:“大人饒命,小人願招!”一五一十將呼延荼及提審趙誌一案全盤招出。原來,那馮明急於獲得功績,一方麵用銀錢打通關係,一麵隻待有個時機。不想此時那村婦被殺一案恰巧案發,馮明便使勁渾身解數,想要以此邀功,卻不了這乃是一樁無頭冤案,不知從何查起。馮明苦思一夜,自知才疏學淺,難有查案之能,因此一不做二不休,將那呼延荼打下大獄。其實馮明心中亦是明白,此案無有人證,即便是他畏罪潛逃也追查不到。此案倘若真是呼延荼所為,他為何要親自報官?但事急矣,隻有先將其定罪,待日後找到真凶,方為其洗脫。不想將呼延荼陷害畫押後,州府上官甚為關注,大大超出馮明預料,馮明見難以控製,也隻得殺了呼延荼,好落得個死無對證。卻萬沒想到那趙誌竟然招認出來,正趕上鄭公裏巡查至此,方才案發。
鄭禦史問道:“馮明,你一小小皂吏,若無上官應允,斷然不敢草菅人命,如今你死到臨頭,還不招出那幕後指使之人?”那馮明見大勢已去,隻得言道:“小的破案心切,還請大人明察。”禦史言道:“你買官鬻爵、行賄上官、刑訊逼供、草菅人命,按朝廷律令,應予絞刑,株連全族。本官念你確是因破案心切至此,本應從輕發落,但你知錯不改、與人串供、泯滅人良、藐視綱紀,故本官判你斬刑,免去你全族刑罰,卻要革去族人功名。來人!押赴刑場,斬首示眾!”那馮明大呼:“大人饒命!小的願招,此時俱是縣令、縣丞大人應允,大人饒命啊!”那禦史台的差役哪管那些,拉去不提。
那縣丞早已嚇得癱軟,言道:“大人,小的方才多有冒犯,還望大人海量,不與小的一般計較。”鄭禦史言道:“胡大人,你可知本官巡遊,乃是代天子巡視,你辱罵本官,便是辱罵朝廷,辱罵皇上,你可知十惡不赦之中,大不敬之罪是何等刑罰啊?!”那胡三嚇得趴在地上,哭道:“小的有眼無珠、小的豬狗不如、小的罪該萬死……”鄭禦史道:“胡大人,你親審呼延荼一案,明知其中有詐,卻一意孤行,致人冤死,該當何罪?”那縣丞道:“下官知罪了,請大人開恩!饒我一條狗命……”鄭禦史道:“細細道來,你身犯何罪?”胡三顫巍巍言道:“小的不該聽信馮明胡言亂語,不該收受他的銀錢,替他做主,不該輕施重刑,不該不遵朝廷法度……”
正在言說,那劊子手進得大堂,手捧著烏漆托盤,上麵押著一塊紅布,上堂奏道:“回稟大人,案犯馮明已然正法,請大人驗刑!”言罷掀起紅布,隻見馮明那血淋淋的人頭赫然在目。這一舉動,讓滿堂官差看在眼裏,一陣驚呼,那縣令更是從官椅上滑將下來,頓時失禁。
鄭禦史一揮手,劊子手將人頭示遍公人。那些官吏,別看平時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如今見了人頭,好似老鼠見貓一般,紛紛向後退去,噤若寒蟬。
鄭禦史言道:“胡三,你身為縣丞,上不能輔佐縣令清廉為民,下不能率領衙役秉公辦案,如今你已招供,按我朝法度,發配驩州!即刻刺麵而徙。”那胡三聽罷,又驚又恨,登時昏死過去。鄭禦史連忙命人用薑湯灌下,令其轉醒,一麵摘去烏紗、官服,一麵令人為其刺麵涅首,派下衙役囑其家眷相別不提。
這廂正在紛亂,便望見大堂之外數個衙役疾步向內而來,猶如喪家之犬,大呼:“老爺禍事了!”那孫慶哪理得了這些,早被嚇得癱坐在地。禦史台的衙役阻住來人,喝問:“何事驚慌?”隻見那幾個衙役道:“老爺,反了!刁民造反了!”不多時,便聽見堂外一陣打砸之聲,有數十個村民闖進大堂,見人就打、見物就砸,那些衙役哪見過這等陣勢,紛紛抱頭鼠竄。鄭禦史大喝一聲:“來人,將刁民拿下!”隻見禦史台的差役不避刀槍,三下兩下便將數十個刁民按倒在地。但此地素來凋敝,民風彪悍,那些刁民又都是些青壯之人,雖被製伏,卻依舊破口大罵:“孫慶,老子便是下了地獄,也要化作厲鬼,喝你的血、吃你的肉!”那孫慶此時忽然轉醒,提著袍服跑入內堂,吩咐妻妾,速速收拾細軟,準備逃命。
鄭禦史正坐大堂,一拍驚堂木,喝道:“犯上刁民,此處乃是朝廷所建,國之重寶,爾等毀壞縣衙官府,罪不能容,來啊,每人重則十杖,以儆效尤。”那些衙役紛紛將百姓按倒,草草打了十杖了事。那些百姓依舊憤怒不已,指著鄭禦史罵道:“孫慶,你搜刮民脂民膏、不得好死!”鄭禦史再拍驚堂木,喝道:“堂下眾人,本官乃是朝廷監察禦史,非是本縣縣令,倘若有何冤屈,就此訴說,自有本官主持公道。倘若不服王法,本官定當嚴懲!”那些百姓一聽,麵麵相覷,一時間倒不知說些什麽。
就在此時,又有百十人手持刀棍,衝進縣衙,見那些百姓紛紛被按在地上施刑,哈哈大笑,為首的一人提著馬鞭,猛地抽向一個百姓,罵道:“淩振友,你倒是潑橫啊!爺爺告訴你,本縣的縣太爺乃是我家老爺的義兄,此處縣衙猶如我家老爺花園一般,爾等前來鬧事,便是自投羅網!”言罷向堂上一拱手,言道:“這位官爺,小的乃是大王莊的,今天聽聞有眾多刁民衝擊縣衙,我家老爺特命我等前來保護,不想官爺竟然全部拿下,小的這就回去複命。”言罷便要走出。那些百姓見了此人,猶如羊落虎群,方才不可一世的架勢蕩然無存,紛紛低下頭去,不敢高聲。
鄭禦史言道:“這位壯士高名啊?既然到此,何不將弟兄們全部帶進,孫大人自有重賞。”那人一聽,嬉皮笑臉道:“這如何使得!”將隨行百十人紛紛喚進堂來。一時間人多地小,鄭禦史命人將百姓押至大堂門口。鄭禦史問道:“你等見了本官,緣何不拜?”那為首的道:“你不過小小的候補官員,脫了這身官皮,與我等無異,緣何拜你?我等隻識得孫大老爺,他人從來不拜。”旁邊早有衙役附耳對鄭禦史道:“大人,此人乃是王家莊王佐手下,名叫陳豹,原是北崗村一個破落戶,因其姨娘黃四娘小有才女之名,在王家莊私塾教授王佐子女,所以其方能在王家莊走動。後因其敢打敢殺,身背數條人命,被王佐賞識,命其看守三家賭場。如今來的這些人,邊都是賭場內的打手。”鄭禦史一看,果然眾人描龍畫鳳、紋身刺青,絕不是善類。
鄭禦史喝道:“大膽陳豹,你如今到了公堂,依舊擺下潑皮架子,你可知這是什麽所在?決不能任由你等猖狂!”雖然陳豹與孫慶相識,但畢竟官民有別,若是從前,陳豹定然不敢如此放肆,但如今坐堂的不是孫慶,心下想不過是個候補的官吏,他又何曾放在眼裏?再者如今救護有功,縱然是孫慶麵上責怪,也不好深究。倘若對著此人下跪,身後百十個潑皮定然會笑其無能,因此言道:“男兒膝下有黃金,我從生養下來,便不知如何跪法!”鄭禦史道:“陳豹,休要猖狂,你犯下數個命案,倘若此時伏法,本官可留你個全屍。”那陳豹獰笑不止。言道:“小兒,你報上名來,也好讓爺爺知道將來找誰算賬!”身後那百十個潑皮哄然大笑,紛紛言道:“我等都是不要命的主兒,都有命案再身!”鄭禦史道:“來人,教教這刁民領教朝廷的法度。”這下倒惹惱了陳豹身後的百十個破落戶,也拉開架勢,罵道:“誰嫌命長?!”這邊早有幾十個衙役拉出刀槍,護住鄭禦史。鄭禦史言道:“關閉大堂之門,莫讓刁民走出!”那大門邊上亦有數十個衙役,將大門牢牢關閉,堂外那些百姓忽然見此變故,不知所措,守在堂外不肯離去。
鄭禦史言道:“陳豹,你倚仗王佐之勢,胡作非為,擾亂法度,你如今執迷不悟,隻好用刑!來人,教他如何施禮。”那百十個破落戶一期前湧,卻被差役刀槍頂住咽喉,無人敢動。上來七八個差役,押肩的押肩,按腳的按腳,那陳豹方才還大呼小叫,但見大勢已去,連忙呼喊:“孫老爺救我!”鄭禦史喝道:“帶孫慶!”早有數個衙役將孫慶家眷十幾口人押來。那陳豹見此,知今日必然少不了皮肉之苦,連忙言道:“大人,小的有眼無珠,冒犯虎威,請大人饒命啊!”想要下跪,卻被眾差役牢牢固住,動彈不得。那鄭禦史也不言語,隻見兩個差役過來,手持水火棍,照著陳豹兩膝猛砸過去,隻聽得一聲悶響,陳豹登時昏死過去,那陳豹褲腳頓時淌下血來。
身後那些潑皮見了,連忙跪倒,口喊“饒命”。鄭禦史言道:“爾等平日裏為虎作倀、禍害百姓,且又都有命案在身,今日本官就成全了你們!來啊,將大門打開!”堂外那群百姓見了陳豹癱死地上,身後這些破落戶紛紛跪倒,知道遇到青天,也紛紛跪倒,高呼:“青天大老爺萬歲!”鄭禦史言道:“爾等百姓,有何冤屈,當麵指認,本官定可為爾等做主!”那群百姓義憤填膺,紛紛指認陳豹等人的罪行,原來那陳豹等人,借看守賭場之機,大放印子錢,已逼迫十餘家債台高築。但凡賭徒進了他的賭場,倘若輸了還則罷了,若是贏了,便被這些破落戶暗地殺害,不放出走。那陳豹等人平時,流竄鄉裏,但見誰家女子有些姿色,便要霸占,已有七八人被辱後羞愧而死。前年七月,王佐要修蓋別館,占用農人良田七百畝,卻每畝隻給三兩銀錢,百姓不從,那陳豹便帶著這些潑皮手持刀棒驅打農人,打死二十三人,打傷七十餘人。而百姓告到衙門,那孫慶卻不聞不問,有內中衙役告訴百姓,那孫慶在王佐的賭場、妓館都有幹股,因此強搶民女、殺人越貨之事孫慶從來不聞不問,更有甚者,但凡妓館拐騙搶奪來的女子,若是處子之身,必要先送給那孫慶霸占之後,方送入妓館。
鄭禦史越聽越氣,罵道:“混帳的殺材!爾等不曉得朝廷的法度嗎?孫慶,你身為官吏,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即刻梟首,滿門親眷,一律絞死!”禦史台的衙役紛紛上前,將嚇死的孫慶抬將出去,孫慶身後的嬌妻美妾哭號一團,卻是無用。早有禦史台的差役架著孫慶來至刑場,點起三聲炮響,鈇刀落下,那孫慶的人頭落地。待縊死了孫家滿門,驗屍之後,衙役們將屍首推到城西荒野地不提。
鄭禦史命差役查抄孫慶家產,奇珍異寶無數,不想一小小七品縣令,竟然能有如此之富?人常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委實不假。鄭禦史命人將金銀細軟,悉數分於百姓,叮囑道:“爾等拿了金銀,務必要遠走高飛,切不可留戀家鄉。若不肯走,倘若朝廷追查下來,爾等恐有覆滅之危。即刻走去,不可逗留!”那群百姓紛紛跪倒,高呼青天,依依不舍而徙。鄭禦史見了那些破落戶,怒氣未消,喝道:“堂下刁民,爾等罪孽深重,不死不足以平民憤,本官隻好將爾等正法,爾等可有遺言!”那群破落戶呼號不已,但請饒命。鄭禦史道:“爾等平日裏殺人時,可曾憐憫過百姓?!今日爾等也是咎由自取。不過上天有好生之德,本官特意許爾等其中五人可活。凡搶得陳豹頭顱四肢者可活,未得者盡死,也算是對爾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言罷退出堂去。鄭禦史命差役們封閉前後大門,各持刀槍在堂外等候,但見有人擅自逃去,立斬不饒。
片刻之後,隻聽得大堂之內一聲聲慘叫,夾雜怒罵之聲,連續不止。那群惡人自相殘殺,約過了一個時辰,殺聲漸止,鄭禦史命人打開大門,但見陳豹屍首早已被瓜分殆盡,有五人各持頭顱四肢,各自癱倒在地。鄭禦史命道:“將五人放出,焚化縣衙!”那剩下的五個破落戶,哪裏見過這等陣勢,放回不久,便全部瘋瘋癲癲,不足二年,便全都死去,此乃後話。待眾人在縣衙各處填充了硫磺、硝石之類,引燃火藥,但見得火起,鄭禦史等人方才離去,徑往山高林密之地而去,到了無人之處,方化出原形,原來是奉義與鳳鳴山眾山兵。眾山兵本是有道行的精怪,以殺人嗜血為樂,如今終可大肆殺戮,好不痛快,紛紛向奉義諂媚道:“青天大老爺,如今我等要屠哪縣?”奉義此時亦感殺戮太重,叱道:“混賬言語!我等所屠之人,俱是罪孽深重,自尋死路、天令其亡!倘若我等如此嗜殺,與那些歹人何異?!”眾山兵見奉義盛怒,唯唯而退。
奉義此番盛怒之下,未及向恒元宮刑部報備,便大開殺戒,確是後怕,正要回山奏報,隻見糾察司主嶽祺前來,回稟言道:“經卑職等勘察,那楊來喜之孫業已找到,如今已喚作章洋。不過因犯下案子,關押在鄂州洋和縣。大牢之中有狴犴看守,卑職等不得進,隻得令獄卒詳查那章洋特征,與楊來喜之孫無異。當初拐騙之人業已尋到,便是豫州豕乜縣餘日海、陳連香夫婦。”奉義聽罷此言,心生憤恨,不再顧忌太多,再命山兵重新穿戴整齊,再擺儀仗,眾精怪皆是歡喜,連忙駕起一整狂風,直奔洋和縣而來。正是:狂暴橫殺狂暴徒,誰是正來誰是邪?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老歲徒奸佞,年少隻狠狂。
誠信廉恥忘卻,有錢便爹娘。
兵匪自來一道,官賊蛇鼠相幫,隻為好分贓。
貧宅難覓勢,懦慎守王章。
忍苦難、耐不平,掩淚行。
一生勞苦,隻落滄桑話淒涼。
世道從來如此,笑貧不曾笑娼,實乃朝之殤。
若不揭竿起,何來滿庭芳!
上回說到鄭禦史痛恨馮明枉法,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對馮明大刑伺候。那胡三唯恐引火燒身,便為馮明據理力爭,與鄭禦史言語不和,便要上報州府之官彈劾禦史,拂袖而去。不想還未出大堂,便被禦史台的差役一腳踹翻在地,不由分說五花大綁。那縣丞方知道大事不妙。按朝廷律令,監察禦史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物,小事尚可主斷,想這等審判命官之事,隻可向皇上上奏彈劾,斷然無權親為。但胡三見禦史台差役來勢洶洶,方閉了嘴,不敢言語。
那邊差役回稟,稱那馮明招供,禦史命帶上堂來,那馮明呼道:“大人饒命,小人願招!”一五一十將呼延荼及提審趙誌一案全盤招出。原來,那馮明急於獲得功績,一方麵用銀錢打通關係,一麵隻待有個時機。不想此時那村婦被殺一案恰巧案發,馮明便使勁渾身解數,想要以此邀功,卻不了這乃是一樁無頭冤案,不知從何查起。馮明苦思一夜,自知才疏學淺,難有查案之能,因此一不做二不休,將那呼延荼打下大獄。其實馮明心中亦是明白,此案無有人證,即便是他畏罪潛逃也追查不到。此案倘若真是呼延荼所為,他為何要親自報官?但事急矣,隻有先將其定罪,待日後找到真凶,方為其洗脫。不想將呼延荼陷害畫押後,州府上官甚為關注,大大超出馮明預料,馮明見難以控製,也隻得殺了呼延荼,好落得個死無對證。卻萬沒想到那趙誌竟然招認出來,正趕上鄭公裏巡查至此,方才案發。
鄭禦史問道:“馮明,你一小小皂吏,若無上官應允,斷然不敢草菅人命,如今你死到臨頭,還不招出那幕後指使之人?”那馮明見大勢已去,隻得言道:“小的破案心切,還請大人明察。”禦史言道:“你買官鬻爵、行賄上官、刑訊逼供、草菅人命,按朝廷律令,應予絞刑,株連全族。本官念你確是因破案心切至此,本應從輕發落,但你知錯不改、與人串供、泯滅人良、藐視綱紀,故本官判你斬刑,免去你全族刑罰,卻要革去族人功名。來人!押赴刑場,斬首示眾!”那馮明大呼:“大人饒命!小的願招,此時俱是縣令、縣丞大人應允,大人饒命啊!”那禦史台的差役哪管那些,拉去不提。
那縣丞早已嚇得癱軟,言道:“大人,小的方才多有冒犯,還望大人海量,不與小的一般計較。”鄭禦史言道:“胡大人,你可知本官巡遊,乃是代天子巡視,你辱罵本官,便是辱罵朝廷,辱罵皇上,你可知十惡不赦之中,大不敬之罪是何等刑罰啊?!”那胡三嚇得趴在地上,哭道:“小的有眼無珠、小的豬狗不如、小的罪該萬死……”鄭禦史道:“胡大人,你親審呼延荼一案,明知其中有詐,卻一意孤行,致人冤死,該當何罪?”那縣丞道:“下官知罪了,請大人開恩!饒我一條狗命……”鄭禦史道:“細細道來,你身犯何罪?”胡三顫巍巍言道:“小的不該聽信馮明胡言亂語,不該收受他的銀錢,替他做主,不該輕施重刑,不該不遵朝廷法度……”
正在言說,那劊子手進得大堂,手捧著烏漆托盤,上麵押著一塊紅布,上堂奏道:“回稟大人,案犯馮明已然正法,請大人驗刑!”言罷掀起紅布,隻見馮明那血淋淋的人頭赫然在目。這一舉動,讓滿堂官差看在眼裏,一陣驚呼,那縣令更是從官椅上滑將下來,頓時失禁。
鄭禦史一揮手,劊子手將人頭示遍公人。那些官吏,別看平時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如今見了人頭,好似老鼠見貓一般,紛紛向後退去,噤若寒蟬。
鄭禦史言道:“胡三,你身為縣丞,上不能輔佐縣令清廉為民,下不能率領衙役秉公辦案,如今你已招供,按我朝法度,發配驩州!即刻刺麵而徙。”那胡三聽罷,又驚又恨,登時昏死過去。鄭禦史連忙命人用薑湯灌下,令其轉醒,一麵摘去烏紗、官服,一麵令人為其刺麵涅首,派下衙役囑其家眷相別不提。
這廂正在紛亂,便望見大堂之外數個衙役疾步向內而來,猶如喪家之犬,大呼:“老爺禍事了!”那孫慶哪理得了這些,早被嚇得癱坐在地。禦史台的衙役阻住來人,喝問:“何事驚慌?”隻見那幾個衙役道:“老爺,反了!刁民造反了!”不多時,便聽見堂外一陣打砸之聲,有數十個村民闖進大堂,見人就打、見物就砸,那些衙役哪見過這等陣勢,紛紛抱頭鼠竄。鄭禦史大喝一聲:“來人,將刁民拿下!”隻見禦史台的差役不避刀槍,三下兩下便將數十個刁民按倒在地。但此地素來凋敝,民風彪悍,那些刁民又都是些青壯之人,雖被製伏,卻依舊破口大罵:“孫慶,老子便是下了地獄,也要化作厲鬼,喝你的血、吃你的肉!”那孫慶此時忽然轉醒,提著袍服跑入內堂,吩咐妻妾,速速收拾細軟,準備逃命。
鄭禦史正坐大堂,一拍驚堂木,喝道:“犯上刁民,此處乃是朝廷所建,國之重寶,爾等毀壞縣衙官府,罪不能容,來啊,每人重則十杖,以儆效尤。”那些衙役紛紛將百姓按倒,草草打了十杖了事。那些百姓依舊憤怒不已,指著鄭禦史罵道:“孫慶,你搜刮民脂民膏、不得好死!”鄭禦史再拍驚堂木,喝道:“堂下眾人,本官乃是朝廷監察禦史,非是本縣縣令,倘若有何冤屈,就此訴說,自有本官主持公道。倘若不服王法,本官定當嚴懲!”那些百姓一聽,麵麵相覷,一時間倒不知說些什麽。
就在此時,又有百十人手持刀棍,衝進縣衙,見那些百姓紛紛被按在地上施刑,哈哈大笑,為首的一人提著馬鞭,猛地抽向一個百姓,罵道:“淩振友,你倒是潑橫啊!爺爺告訴你,本縣的縣太爺乃是我家老爺的義兄,此處縣衙猶如我家老爺花園一般,爾等前來鬧事,便是自投羅網!”言罷向堂上一拱手,言道:“這位官爺,小的乃是大王莊的,今天聽聞有眾多刁民衝擊縣衙,我家老爺特命我等前來保護,不想官爺竟然全部拿下,小的這就回去複命。”言罷便要走出。那些百姓見了此人,猶如羊落虎群,方才不可一世的架勢蕩然無存,紛紛低下頭去,不敢高聲。
鄭禦史言道:“這位壯士高名啊?既然到此,何不將弟兄們全部帶進,孫大人自有重賞。”那人一聽,嬉皮笑臉道:“這如何使得!”將隨行百十人紛紛喚進堂來。一時間人多地小,鄭禦史命人將百姓押至大堂門口。鄭禦史問道:“你等見了本官,緣何不拜?”那為首的道:“你不過小小的候補官員,脫了這身官皮,與我等無異,緣何拜你?我等隻識得孫大老爺,他人從來不拜。”旁邊早有衙役附耳對鄭禦史道:“大人,此人乃是王家莊王佐手下,名叫陳豹,原是北崗村一個破落戶,因其姨娘黃四娘小有才女之名,在王家莊私塾教授王佐子女,所以其方能在王家莊走動。後因其敢打敢殺,身背數條人命,被王佐賞識,命其看守三家賭場。如今來的這些人,邊都是賭場內的打手。”鄭禦史一看,果然眾人描龍畫鳳、紋身刺青,絕不是善類。
鄭禦史喝道:“大膽陳豹,你如今到了公堂,依舊擺下潑皮架子,你可知這是什麽所在?決不能任由你等猖狂!”雖然陳豹與孫慶相識,但畢竟官民有別,若是從前,陳豹定然不敢如此放肆,但如今坐堂的不是孫慶,心下想不過是個候補的官吏,他又何曾放在眼裏?再者如今救護有功,縱然是孫慶麵上責怪,也不好深究。倘若對著此人下跪,身後百十個潑皮定然會笑其無能,因此言道:“男兒膝下有黃金,我從生養下來,便不知如何跪法!”鄭禦史道:“陳豹,休要猖狂,你犯下數個命案,倘若此時伏法,本官可留你個全屍。”那陳豹獰笑不止。言道:“小兒,你報上名來,也好讓爺爺知道將來找誰算賬!”身後那百十個潑皮哄然大笑,紛紛言道:“我等都是不要命的主兒,都有命案再身!”鄭禦史道:“來人,教教這刁民領教朝廷的法度。”這下倒惹惱了陳豹身後的百十個破落戶,也拉開架勢,罵道:“誰嫌命長?!”這邊早有幾十個衙役拉出刀槍,護住鄭禦史。鄭禦史言道:“關閉大堂之門,莫讓刁民走出!”那大門邊上亦有數十個衙役,將大門牢牢關閉,堂外那些百姓忽然見此變故,不知所措,守在堂外不肯離去。
鄭禦史言道:“陳豹,你倚仗王佐之勢,胡作非為,擾亂法度,你如今執迷不悟,隻好用刑!來人,教他如何施禮。”那百十個破落戶一期前湧,卻被差役刀槍頂住咽喉,無人敢動。上來七八個差役,押肩的押肩,按腳的按腳,那陳豹方才還大呼小叫,但見大勢已去,連忙呼喊:“孫老爺救我!”鄭禦史喝道:“帶孫慶!”早有數個衙役將孫慶家眷十幾口人押來。那陳豹見此,知今日必然少不了皮肉之苦,連忙言道:“大人,小的有眼無珠,冒犯虎威,請大人饒命啊!”想要下跪,卻被眾差役牢牢固住,動彈不得。那鄭禦史也不言語,隻見兩個差役過來,手持水火棍,照著陳豹兩膝猛砸過去,隻聽得一聲悶響,陳豹登時昏死過去,那陳豹褲腳頓時淌下血來。
身後那些潑皮見了,連忙跪倒,口喊“饒命”。鄭禦史言道:“爾等平日裏為虎作倀、禍害百姓,且又都有命案在身,今日本官就成全了你們!來啊,將大門打開!”堂外那群百姓見了陳豹癱死地上,身後這些破落戶紛紛跪倒,知道遇到青天,也紛紛跪倒,高呼:“青天大老爺萬歲!”鄭禦史言道:“爾等百姓,有何冤屈,當麵指認,本官定可為爾等做主!”那群百姓義憤填膺,紛紛指認陳豹等人的罪行,原來那陳豹等人,借看守賭場之機,大放印子錢,已逼迫十餘家債台高築。但凡賭徒進了他的賭場,倘若輸了還則罷了,若是贏了,便被這些破落戶暗地殺害,不放出走。那陳豹等人平時,流竄鄉裏,但見誰家女子有些姿色,便要霸占,已有七八人被辱後羞愧而死。前年七月,王佐要修蓋別館,占用農人良田七百畝,卻每畝隻給三兩銀錢,百姓不從,那陳豹便帶著這些潑皮手持刀棒驅打農人,打死二十三人,打傷七十餘人。而百姓告到衙門,那孫慶卻不聞不問,有內中衙役告訴百姓,那孫慶在王佐的賭場、妓館都有幹股,因此強搶民女、殺人越貨之事孫慶從來不聞不問,更有甚者,但凡妓館拐騙搶奪來的女子,若是處子之身,必要先送給那孫慶霸占之後,方送入妓館。
鄭禦史越聽越氣,罵道:“混帳的殺材!爾等不曉得朝廷的法度嗎?孫慶,你身為官吏,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即刻梟首,滿門親眷,一律絞死!”禦史台的衙役紛紛上前,將嚇死的孫慶抬將出去,孫慶身後的嬌妻美妾哭號一團,卻是無用。早有禦史台的差役架著孫慶來至刑場,點起三聲炮響,鈇刀落下,那孫慶的人頭落地。待縊死了孫家滿門,驗屍之後,衙役們將屍首推到城西荒野地不提。
鄭禦史命差役查抄孫慶家產,奇珍異寶無數,不想一小小七品縣令,竟然能有如此之富?人常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委實不假。鄭禦史命人將金銀細軟,悉數分於百姓,叮囑道:“爾等拿了金銀,務必要遠走高飛,切不可留戀家鄉。若不肯走,倘若朝廷追查下來,爾等恐有覆滅之危。即刻走去,不可逗留!”那群百姓紛紛跪倒,高呼青天,依依不舍而徙。鄭禦史見了那些破落戶,怒氣未消,喝道:“堂下刁民,爾等罪孽深重,不死不足以平民憤,本官隻好將爾等正法,爾等可有遺言!”那群破落戶呼號不已,但請饒命。鄭禦史道:“爾等平日裏殺人時,可曾憐憫過百姓?!今日爾等也是咎由自取。不過上天有好生之德,本官特意許爾等其中五人可活。凡搶得陳豹頭顱四肢者可活,未得者盡死,也算是對爾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言罷退出堂去。鄭禦史命差役們封閉前後大門,各持刀槍在堂外等候,但見有人擅自逃去,立斬不饒。
片刻之後,隻聽得大堂之內一聲聲慘叫,夾雜怒罵之聲,連續不止。那群惡人自相殘殺,約過了一個時辰,殺聲漸止,鄭禦史命人打開大門,但見陳豹屍首早已被瓜分殆盡,有五人各持頭顱四肢,各自癱倒在地。鄭禦史命道:“將五人放出,焚化縣衙!”那剩下的五個破落戶,哪裏見過這等陣勢,放回不久,便全部瘋瘋癲癲,不足二年,便全都死去,此乃後話。待眾人在縣衙各處填充了硫磺、硝石之類,引燃火藥,但見得火起,鄭禦史等人方才離去,徑往山高林密之地而去,到了無人之處,方化出原形,原來是奉義與鳳鳴山眾山兵。眾山兵本是有道行的精怪,以殺人嗜血為樂,如今終可大肆殺戮,好不痛快,紛紛向奉義諂媚道:“青天大老爺,如今我等要屠哪縣?”奉義此時亦感殺戮太重,叱道:“混賬言語!我等所屠之人,俱是罪孽深重,自尋死路、天令其亡!倘若我等如此嗜殺,與那些歹人何異?!”眾山兵見奉義盛怒,唯唯而退。
奉義此番盛怒之下,未及向恒元宮刑部報備,便大開殺戒,確是後怕,正要回山奏報,隻見糾察司主嶽祺前來,回稟言道:“經卑職等勘察,那楊來喜之孫業已找到,如今已喚作章洋。不過因犯下案子,關押在鄂州洋和縣。大牢之中有狴犴看守,卑職等不得進,隻得令獄卒詳查那章洋特征,與楊來喜之孫無異。當初拐騙之人業已尋到,便是豫州豕乜縣餘日海、陳連香夫婦。”奉義聽罷此言,心生憤恨,不再顧忌太多,再命山兵重新穿戴整齊,再擺儀仗,眾精怪皆是歡喜,連忙駕起一整狂風,直奔洋和縣而來。正是:狂暴橫殺狂暴徒,誰是正來誰是邪?
不知後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