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蕭瑟,庭院深深。
庭園中坐著一個麵皮白淨、略帶病容的青年文士。這文士姓陳,名修遠,祖居福建泉州府。
泉州府境內有一大江為晉江,晉江下遊東北岸的清源山東麓有一座鎮國東禪寺,始於唐朝曾救援唐王李世民的“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禪師入閩所建,即泉州南少林寺。此後南少林寺在閩、粵一帶乃至海外都十分盛行,鼎盛時寺內有數千武僧駐寺。
陳修遠因祖居泉州祖上與南少林大有淵源,因此十歲上就入寺拜朗華禪師為師學藝,為俗家弟子。至此便在寺中讀書、習武,諸般少林派的入門武術朗華禪師雖是量才施教卻絕不藏私。俗話說:打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所以自他練功伊始,朗華禪師就親口秘傳了他一部《菩提心法》口訣,自此朝夕苦練、內外兼修、寒暑不輟,根基打得甚為紮實!
到了他一十六歲這年已六年不曾下山了,日日如此倒也習慣了。父親、母親每隔兩月便來看他一次,從不斷絕。一是到祖師堂拜佛、上香,二是來探望他,給他帶些書籍、和母親親手縫製的衣物、棉被等物,平日往往還有母親親手炒的糖炒栗子或是各色糕點,每逢臨近端午、中秋等節日也總是準備了粽子、月餅等物送來。
這日正好是他一十六歲生日,按照閩南人男孩十六歲成丁的習俗他該在這一天過生日、行成人禮了。他早課後就向師父告了假,來到客堂看見父親、母親已經並肩站在屋簷下等待自己了。隻見母親和以前一樣見到自己眼眶微紅,心中一熱忙跪下磕頭,道:“阿爸、阿母安好,孩兒給二老磕頭了!”母親忙伸手將他扶起,父親也是臉色甚喜道:“我兒今日是你十六歲生辰,你媽天沒亮就特地下廚給你準備了長壽麵!”母親卻道:“孩兒似乎長高了些,和你阿爸比比也不知道誰更高些?”說罷卻一邊忙著張羅把漆籃中碗、筷、勺子拿出放在客房中木桌上一邊連連促催他父子準備洗手、吃麵,生怕麵早已爛了!陳修遠見母親準備的如此細致,連裝醬和調料的小碟都帶了來心中不禁感動,說道:“阿母你連這些都帶了來路上難行不拍太麻煩、費事了些麽?”母親還未答話父親卻笑道:“你阿母恨不能把整個廚房搬到寺裏來做麵呢!”
一家三口吃過麵後父親對陳修遠溫言到:“孩兒你還記得你小的時候父親教你背的唐詩麽?”陳修遠道:“當然記得!”父親點點頭,說道:“孩兒今日你已算成人了,很好,很好……近來我時常想起李白的《寄東魯二稚子》,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複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非是父母狠心,實是盼你……”陳修遠催淚道:“阿爸您不用再說了,我理會得!”忽然心中想起一事,問道:“近來海邊倭寇還是鬧得厲害麽?”母親忽道:“沒有拉,孩兒陪我到寺裏走走到玄女堂去拜拜九天玄女娘娘吧!”說罷挽著陳修遠的手臂就走出了客堂。
一路上母子倆談談說說、母親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到了玄女堂前母親忽然道:“孩兒你該不會嫌你媽囉嗦吧?”陳修遠笑道:“我隻願能天天見到阿母、聽到阿母說話才好呢!”陳夫人也笑道:“那就好!那媽就開心了!”說罷陳修遠陪母親走進了堂中,母親點了香跪在玄女娘娘像前的蒲團上輕輕禱祝到:“求玄女娘娘保佑我兒無病無災、諸事順遂……”
當日午後父親、母親就告別下山了,陳夫人自是不免又流了一番眼淚……
陳修遠回見師父,朗華禪師卻指著下首一個蒲團說道:“徒兒你且坐下,為師有話對你說!”陳修遠說道:“是!”躬身行了一禮才在師父下首的一個蒲團上恭恭敬敬的端坐。朗華禪師點了點頭,說道:“徒兒你上山已六年了吧?今日是你十六歲生辰為師就傳你一套功夫吧,不過你需先答應為師一件事。”陳修遠忙站起行禮跪倒磕頭,說道:“恩師待我恩重如山,但有所命弟子萬死不辭!”這句話說的極為真摯、誠懇,顯是發自內心。近年來年紀稍長他時常覺得自己父母不在身邊,恩師不僅傳授武藝,高僧大德慈悲自律、禪機淵深更是對自己諄諄教誨、潛移默化!
朗華禪師麵帶笑容口中說道:“善哉,善哉!”似是平日裏師徒二人朝夕相處對自己這個徒兒的性子十分了解也很喜歡,伸出左手在陳修遠五尺之外輕輕向上一拖,陳修遠頓覺一股柔和卻是十分渾厚的內力將自己的身子緩緩拖起。他本想再向恩師磕頭後再站起,這時就順勢站起重新回到蒲團上端坐了。朗華禪師待他坐好,忽然像他凝視了片刻,緩緩說道:“徒兒為師本想要你繼承衣缽,不過你雖具慧根、有悟性卻塵緣未了,六根未淨……”說著伸起左手擺了擺,讓陳修遠不可打斷他的話,繼續說道:“嗯,那應該是十年前了,一位昔年曾有恩於為師的故人像寺裏推薦了一個臨摹畫師,托我代為向方丈師兄舉薦他到寺裏臨摹、學習寺中壁畫。方丈師兄和我見他於作畫一道確是雅擅丹青,於是就同意收留他在寺中學畫。如此過了四、五年吧,突然有一天有寺中僧人報知方丈說是:‘有人半夜想逃出寺去,擅自去打那十八柴人陣。’”
陳修遠知道南少林寺共有十三進寺院,周牆都足有數丈高,寺內造柴羅漢、活機紐,寺內僧人均無法逃遁。自古以來師滿、藝成後經過嚴格比武考試,打出木人巷、十八羅漢陣等方可下山。據說最快也得十年時間,適才他已隱隱猜到師父所述說半夜去打那十八柴人陣的必是那畫師,隻是不知道他打成逃出寺去了沒有?難道區區四、五年間竟能事半功倍,一邊作畫一邊偷習武藝逃出寺去?
果然聽到朗華禪師說道:“方丈師兄聽聞後雖不動聲色,卻命闔寺上下當即仔細勘察,原來是那畫師半夜逃出寺去,雖打格柴人至第十七門終是還有一門未破,隻是不知他如何卻還是逃走了!以方丈師兄之智慧淵深後來和我談起時還是覺得此事實在難以解索……”
陳修遠答到:“嗯……”朗華禪師繼續說道:“後來發現那畫師不但偷學武藝,竟還將寺中經書偷偷抄錄而去,方丈師兄遣人出寺去多方查探,才得知原來那人在廣東與人結仇,他不甘受辱處心積慮之下竟想到從廣東到福建千裏迢迢來寺中偷學武功,此人十分聰明,料想似他這樣才智過人之輩不學武則已,一學武必定非同小可!”陳修遠心想:此人隻身入少林、出少林,視我少林如無物……還盜走寺內武經秘籍,多半連累得恩師在方丈大師座前難免有薦人失察之過而暗暗自責,恩師言語中卻連一句惡語也無,正是有道高僧!
朗華禪師見他眼中忽現欽佩、敬慕之色望著自己,還道是佩服那畫師的聰明才智,也不以為意,繼續說道:“那畫師自學了我南少林武藝,斷地是非同小可,輕而易舉地就擊殺數人報了昔日之仇是自不用說的了,後來聽說還真出了家,方丈大師原想大家同是佛門一脈,本擬寬大為懷、不予計較,但後來卻得知那畫師報仇之時出手歹毒、毫不留情,方丈師兄怕他心術不正以我少林武功為非作歹、為害江湖!其後方丈師兄也不便托嵩山本院或者其他武林同道一同幫忙查出畫師的藏身之處,我想那是怕聲揚出於本派千百年來聲譽不利之意,近年來又聽說那畫師到了西藏或是海外,也並沒有查實他是否潛心佛法或是為害江湖,我已在方丈師兄座前發願此事畢竟和為師脫不了幹係,就著落在你身上替為師了卻吧!”
陳修遠又站起跪下施禮,朗聲道:“別說恩師有命。就算與我少林派和恩師毫無幹係此事也是義所當為!”朗華禪師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你明心見性,可見學那菩提心法已頗有根基了,可以再學為師的一項絕藝了。今日就將‘千手如來掌’傳於你修習吧,隻是你年紀太小如果躁進怕你習之有害,隻能循序漸進。四年後當你年及弱冠之時如能初窺堂奧、略有小成便可藝成下山去為少林派和我了卻這段塵緣了!”
陳修遠又驚又喜,他素知千手如來掌為少林七十二絕藝之一,雖然般若禪掌素有“少林第一掌”之稱,但這千手如來掌練到後來也不遑多讓,曆代方丈、高僧傾其一生浸淫在這掌法之中視乎永無止境,隨功力的加深掌法自然也更加精深!師父竟要徑將這掌法傳給自己,況且師父竟然說自己在弱冠之年就能初窺門徑,那真是不可想象的了……
陳修遠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頭,當下朗華大師便秘傳了千手如來掌的口訣讓他背熟,從即日其便開始對他傳授和拆解掌法。
庭園中坐著一個麵皮白淨、略帶病容的青年文士。這文士姓陳,名修遠,祖居福建泉州府。
泉州府境內有一大江為晉江,晉江下遊東北岸的清源山東麓有一座鎮國東禪寺,始於唐朝曾救援唐王李世民的“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禪師入閩所建,即泉州南少林寺。此後南少林寺在閩、粵一帶乃至海外都十分盛行,鼎盛時寺內有數千武僧駐寺。
陳修遠因祖居泉州祖上與南少林大有淵源,因此十歲上就入寺拜朗華禪師為師學藝,為俗家弟子。至此便在寺中讀書、習武,諸般少林派的入門武術朗華禪師雖是量才施教卻絕不藏私。俗話說:打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所以自他練功伊始,朗華禪師就親口秘傳了他一部《菩提心法》口訣,自此朝夕苦練、內外兼修、寒暑不輟,根基打得甚為紮實!
到了他一十六歲這年已六年不曾下山了,日日如此倒也習慣了。父親、母親每隔兩月便來看他一次,從不斷絕。一是到祖師堂拜佛、上香,二是來探望他,給他帶些書籍、和母親親手縫製的衣物、棉被等物,平日往往還有母親親手炒的糖炒栗子或是各色糕點,每逢臨近端午、中秋等節日也總是準備了粽子、月餅等物送來。
這日正好是他一十六歲生日,按照閩南人男孩十六歲成丁的習俗他該在這一天過生日、行成人禮了。他早課後就向師父告了假,來到客堂看見父親、母親已經並肩站在屋簷下等待自己了。隻見母親和以前一樣見到自己眼眶微紅,心中一熱忙跪下磕頭,道:“阿爸、阿母安好,孩兒給二老磕頭了!”母親忙伸手將他扶起,父親也是臉色甚喜道:“我兒今日是你十六歲生辰,你媽天沒亮就特地下廚給你準備了長壽麵!”母親卻道:“孩兒似乎長高了些,和你阿爸比比也不知道誰更高些?”說罷卻一邊忙著張羅把漆籃中碗、筷、勺子拿出放在客房中木桌上一邊連連促催他父子準備洗手、吃麵,生怕麵早已爛了!陳修遠見母親準備的如此細致,連裝醬和調料的小碟都帶了來心中不禁感動,說道:“阿母你連這些都帶了來路上難行不拍太麻煩、費事了些麽?”母親還未答話父親卻笑道:“你阿母恨不能把整個廚房搬到寺裏來做麵呢!”
一家三口吃過麵後父親對陳修遠溫言到:“孩兒你還記得你小的時候父親教你背的唐詩麽?”陳修遠道:“當然記得!”父親點點頭,說道:“孩兒今日你已算成人了,很好,很好……近來我時常想起李白的《寄東魯二稚子》,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複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非是父母狠心,實是盼你……”陳修遠催淚道:“阿爸您不用再說了,我理會得!”忽然心中想起一事,問道:“近來海邊倭寇還是鬧得厲害麽?”母親忽道:“沒有拉,孩兒陪我到寺裏走走到玄女堂去拜拜九天玄女娘娘吧!”說罷挽著陳修遠的手臂就走出了客堂。
一路上母子倆談談說說、母親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到了玄女堂前母親忽然道:“孩兒你該不會嫌你媽囉嗦吧?”陳修遠笑道:“我隻願能天天見到阿母、聽到阿母說話才好呢!”陳夫人也笑道:“那就好!那媽就開心了!”說罷陳修遠陪母親走進了堂中,母親點了香跪在玄女娘娘像前的蒲團上輕輕禱祝到:“求玄女娘娘保佑我兒無病無災、諸事順遂……”
當日午後父親、母親就告別下山了,陳夫人自是不免又流了一番眼淚……
陳修遠回見師父,朗華禪師卻指著下首一個蒲團說道:“徒兒你且坐下,為師有話對你說!”陳修遠說道:“是!”躬身行了一禮才在師父下首的一個蒲團上恭恭敬敬的端坐。朗華禪師點了點頭,說道:“徒兒你上山已六年了吧?今日是你十六歲生辰為師就傳你一套功夫吧,不過你需先答應為師一件事。”陳修遠忙站起行禮跪倒磕頭,說道:“恩師待我恩重如山,但有所命弟子萬死不辭!”這句話說的極為真摯、誠懇,顯是發自內心。近年來年紀稍長他時常覺得自己父母不在身邊,恩師不僅傳授武藝,高僧大德慈悲自律、禪機淵深更是對自己諄諄教誨、潛移默化!
朗華禪師麵帶笑容口中說道:“善哉,善哉!”似是平日裏師徒二人朝夕相處對自己這個徒兒的性子十分了解也很喜歡,伸出左手在陳修遠五尺之外輕輕向上一拖,陳修遠頓覺一股柔和卻是十分渾厚的內力將自己的身子緩緩拖起。他本想再向恩師磕頭後再站起,這時就順勢站起重新回到蒲團上端坐了。朗華禪師待他坐好,忽然像他凝視了片刻,緩緩說道:“徒兒為師本想要你繼承衣缽,不過你雖具慧根、有悟性卻塵緣未了,六根未淨……”說著伸起左手擺了擺,讓陳修遠不可打斷他的話,繼續說道:“嗯,那應該是十年前了,一位昔年曾有恩於為師的故人像寺裏推薦了一個臨摹畫師,托我代為向方丈師兄舉薦他到寺裏臨摹、學習寺中壁畫。方丈師兄和我見他於作畫一道確是雅擅丹青,於是就同意收留他在寺中學畫。如此過了四、五年吧,突然有一天有寺中僧人報知方丈說是:‘有人半夜想逃出寺去,擅自去打那十八柴人陣。’”
陳修遠知道南少林寺共有十三進寺院,周牆都足有數丈高,寺內造柴羅漢、活機紐,寺內僧人均無法逃遁。自古以來師滿、藝成後經過嚴格比武考試,打出木人巷、十八羅漢陣等方可下山。據說最快也得十年時間,適才他已隱隱猜到師父所述說半夜去打那十八柴人陣的必是那畫師,隻是不知道他打成逃出寺去了沒有?難道區區四、五年間竟能事半功倍,一邊作畫一邊偷習武藝逃出寺去?
果然聽到朗華禪師說道:“方丈師兄聽聞後雖不動聲色,卻命闔寺上下當即仔細勘察,原來是那畫師半夜逃出寺去,雖打格柴人至第十七門終是還有一門未破,隻是不知他如何卻還是逃走了!以方丈師兄之智慧淵深後來和我談起時還是覺得此事實在難以解索……”
陳修遠答到:“嗯……”朗華禪師繼續說道:“後來發現那畫師不但偷學武藝,竟還將寺中經書偷偷抄錄而去,方丈師兄遣人出寺去多方查探,才得知原來那人在廣東與人結仇,他不甘受辱處心積慮之下竟想到從廣東到福建千裏迢迢來寺中偷學武功,此人十分聰明,料想似他這樣才智過人之輩不學武則已,一學武必定非同小可!”陳修遠心想:此人隻身入少林、出少林,視我少林如無物……還盜走寺內武經秘籍,多半連累得恩師在方丈大師座前難免有薦人失察之過而暗暗自責,恩師言語中卻連一句惡語也無,正是有道高僧!
朗華禪師見他眼中忽現欽佩、敬慕之色望著自己,還道是佩服那畫師的聰明才智,也不以為意,繼續說道:“那畫師自學了我南少林武藝,斷地是非同小可,輕而易舉地就擊殺數人報了昔日之仇是自不用說的了,後來聽說還真出了家,方丈大師原想大家同是佛門一脈,本擬寬大為懷、不予計較,但後來卻得知那畫師報仇之時出手歹毒、毫不留情,方丈師兄怕他心術不正以我少林武功為非作歹、為害江湖!其後方丈師兄也不便托嵩山本院或者其他武林同道一同幫忙查出畫師的藏身之處,我想那是怕聲揚出於本派千百年來聲譽不利之意,近年來又聽說那畫師到了西藏或是海外,也並沒有查實他是否潛心佛法或是為害江湖,我已在方丈師兄座前發願此事畢竟和為師脫不了幹係,就著落在你身上替為師了卻吧!”
陳修遠又站起跪下施禮,朗聲道:“別說恩師有命。就算與我少林派和恩師毫無幹係此事也是義所當為!”朗華禪師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你明心見性,可見學那菩提心法已頗有根基了,可以再學為師的一項絕藝了。今日就將‘千手如來掌’傳於你修習吧,隻是你年紀太小如果躁進怕你習之有害,隻能循序漸進。四年後當你年及弱冠之時如能初窺堂奧、略有小成便可藝成下山去為少林派和我了卻這段塵緣了!”
陳修遠又驚又喜,他素知千手如來掌為少林七十二絕藝之一,雖然般若禪掌素有“少林第一掌”之稱,但這千手如來掌練到後來也不遑多讓,曆代方丈、高僧傾其一生浸淫在這掌法之中視乎永無止境,隨功力的加深掌法自然也更加精深!師父竟要徑將這掌法傳給自己,況且師父竟然說自己在弱冠之年就能初窺門徑,那真是不可想象的了……
陳修遠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頭,當下朗華大師便秘傳了千手如來掌的口訣讓他背熟,從即日其便開始對他傳授和拆解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