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可憐天下師父心
長樂縣城靠南山而建,南山之南既因在縣治南麵而得名。
因書院育人有德,嘉靖年間有大戶修路直抵南山,減學子勞累之苦。
陳伯約在車中說著路的曆史,臉色很是不對,似乎是在找由頭。
崔白仿佛看到前世自己母親想揍自己的時候也是這麽一個狀態,立刻回應到:“我輩讀書人自當感恩前人,努力學習。”
陳伯約好不容易找到的切入口就被這麽給破了,隻能作罷。
進了書院正是午飯時間,陳伯約自己提著食盒往竹屋去。
陳三和崔白知道要遭殃了,無奈的跟在後頭。
吃飯時陳氏也看出來有事,徹底實行食不語這一條吃飯準則。
用完飯後陳伯約對陳氏道:“把我的那套儒衫找出來。”
真的要完蛋了,崔白回到書房默默等待。
不多時陳伯約換上儒衫走進書房,當日拜師之時他就穿著著衣衫。
陳伯約危坐於竹椅上,透露出一股威壓,崔白隻能拱手問:“師父今日要講何書?”
陳伯約淡淡回了四字,孝悌仁義。
崔白這才知道自己師父到底何處生氣了,不因李家之事,反而隻是因為自己讓陳三買通捕頭打李三一事。
陳伯約站起來說:“你知禮,知孝為何不知仁不知義?”
孔子崇尚任,孟子崇尚義,自己學的既是孔孟之道,真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見崔白不答,陳伯約知道這個弟子已經悟到了自己想說的是何事。
“《禮記》你可曾讀過?”
《禮記》是指漢朝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寫的《小戴禮記》。
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隻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今天見到的《禮記》。
四書五經崔白早已經背完,隻能不敢擅自去解,陳伯約問崔白自然老老實實回答:“弟子已熟記於心。”
陳伯約知曉自己弟子的本事,問這話隻是為了找個由頭。
接著問到:“儒行那一篇是如何背的?為師年邁有些記不起來了,你給為師說說。”
崔白如何不知陳伯約想表達什麽意思,直接背到:“溫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孫接者,仁之能也;禮節者,仁之貌也;言談者,仁之文也;歌樂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者兼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讓有如此者。”
陳伯約坐下,一拍大腿,笑道:“為師正是忘了這一段,沒想到我的弟子還知仁為何物。”
嘲諷,赤裸裸的嘲諷,不救打了一個該打之人,怎麽還緊追不舍了。
陳伯約沒有放過崔白的意思,又向崔白發難,問:“你可再為為師解難,這喪服四製篇中我有一段給忘了,你背予我聽聽。”
弟子不聽師父的話在這個時代是很嚴重的,崔白隻能老老實實的背。
“恩者仁也,理者義也,節者禮也,權者知也。仁義禮智,人道具矣。”
陳伯約抬頭看向崔白,崔白識相的朝陳伯約行了一禮,說:“弟子錯了,弟子不該違背君子仁義之道。”
陳伯約臉色這才轉變,隻是崔白不明白為何小小的一件事如此小題大做。
陳伯約見崔白認錯,證明心裏還是知道自己的苦心,可是不是真心認錯還得兩說。
在世為人,忽視小錯之人定會釀成大錯,一屋不掃何以治天下。
陳伯約對崔白說到:“李家之事你可清清楚楚記得。”
崔白拱手應是,有著強大的記憶力,崔白想忘都忘不掉。
“我問你為何李家會倒,你答的隻是過程,根源是什麽你可想清楚?”
崔白回想自己背禁足的原因,原來自己師父想表達的是這事,自己真是榆木腦袋。
陳伯約看到崔白有悔恨之意就繼續道:“你驅使陳三買通捕頭,加重李三李四的刑罰,是為了私仇,於德行如何。”
崔白心中有萬千言語要說,到嘴邊隻能變做,弟子受教。
陳伯約今日不止要告誡崔白以後不能做這樣的事,而是要告訴崔白書不止是用來讀。
“儒家為何能從百家中脫穎而出,並非隻是因為儒家利於皇室統治,而是他利於世人。儒家如何利於世人你可知?”
崔白啞然,自己一個接受九年義務教育,過高考做畢業設計的學士怎麽會知道。
如果不是明朝讀書人為尊,崔白現在已經把崔家經營成不亞李家的大戶。
陳伯約似乎有些激動,言語已經變的不平穩,如同一個極端分子。
“儒家勸人向善,勸人明孝悌,知仁義禮智信,這才是儒家在曆史中河流屹立不倒的緣由。你既入我門習孔孟之道,當行君子之事,做到無愧於心四字。”
繞來繞去,崔白才弄明白自己師父的真正意圖。
前麵說的都是虛的,要的是自己做一個君子。
師父啊君子是不吃香的,你看看蔣以忠,你看看按察副使,看看即將登上曆史舞台的張居正。
可惜陳伯約看不到,崔白總不能這樣對他說,拱手道:“師父教誨弟子定銘記在心。”
陳伯約還是不放心,對崔白道:“勸學一篇你該熟讀,每日三省,為人慎獨。你有青雲誌更應修己身,莫做那方仲永。亞聖之言,窮達之別你也當用以為自身行事之準。”
亞聖指的是孟子,窮達之別便是那句名言。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想想自己到這個世界立下的大誌,這最後一個漢家王朝還是要自己來救。
陳伯約似乎已經將自己想說的話說完準備離去,崔白覺得身上頓時輕鬆許多。
誰知陳伯約又回頭說:“你莫要忘了孔門三戒。”
崔白這下是真的很無語,自己不就是在李家女仆被毆打的時候多看了兩眼。
怎麽就還用上孔門三戒,這三戒說的可是少年戒色,壯年戒鬥,老年戒貪。
難不成多看兩眼就是色了不成,方才也不見師父你少看。
發完牢騷,崔白意識到自己師父這是要給自己樹立一個完美的人格。
這些東西估計從昨天說禁足自己就開始想了,真是可憐天下師父心。
長樂縣城靠南山而建,南山之南既因在縣治南麵而得名。
因書院育人有德,嘉靖年間有大戶修路直抵南山,減學子勞累之苦。
陳伯約在車中說著路的曆史,臉色很是不對,似乎是在找由頭。
崔白仿佛看到前世自己母親想揍自己的時候也是這麽一個狀態,立刻回應到:“我輩讀書人自當感恩前人,努力學習。”
陳伯約好不容易找到的切入口就被這麽給破了,隻能作罷。
進了書院正是午飯時間,陳伯約自己提著食盒往竹屋去。
陳三和崔白知道要遭殃了,無奈的跟在後頭。
吃飯時陳氏也看出來有事,徹底實行食不語這一條吃飯準則。
用完飯後陳伯約對陳氏道:“把我的那套儒衫找出來。”
真的要完蛋了,崔白回到書房默默等待。
不多時陳伯約換上儒衫走進書房,當日拜師之時他就穿著著衣衫。
陳伯約危坐於竹椅上,透露出一股威壓,崔白隻能拱手問:“師父今日要講何書?”
陳伯約淡淡回了四字,孝悌仁義。
崔白這才知道自己師父到底何處生氣了,不因李家之事,反而隻是因為自己讓陳三買通捕頭打李三一事。
陳伯約站起來說:“你知禮,知孝為何不知仁不知義?”
孔子崇尚任,孟子崇尚義,自己學的既是孔孟之道,真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見崔白不答,陳伯約知道這個弟子已經悟到了自己想說的是何事。
“《禮記》你可曾讀過?”
《禮記》是指漢朝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寫的《小戴禮記》。
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隻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今天見到的《禮記》。
四書五經崔白早已經背完,隻能不敢擅自去解,陳伯約問崔白自然老老實實回答:“弟子已熟記於心。”
陳伯約知曉自己弟子的本事,問這話隻是為了找個由頭。
接著問到:“儒行那一篇是如何背的?為師年邁有些記不起來了,你給為師說說。”
崔白如何不知陳伯約想表達什麽意思,直接背到:“溫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孫接者,仁之能也;禮節者,仁之貌也;言談者,仁之文也;歌樂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者兼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讓有如此者。”
陳伯約坐下,一拍大腿,笑道:“為師正是忘了這一段,沒想到我的弟子還知仁為何物。”
嘲諷,赤裸裸的嘲諷,不救打了一個該打之人,怎麽還緊追不舍了。
陳伯約沒有放過崔白的意思,又向崔白發難,問:“你可再為為師解難,這喪服四製篇中我有一段給忘了,你背予我聽聽。”
弟子不聽師父的話在這個時代是很嚴重的,崔白隻能老老實實的背。
“恩者仁也,理者義也,節者禮也,權者知也。仁義禮智,人道具矣。”
陳伯約抬頭看向崔白,崔白識相的朝陳伯約行了一禮,說:“弟子錯了,弟子不該違背君子仁義之道。”
陳伯約臉色這才轉變,隻是崔白不明白為何小小的一件事如此小題大做。
陳伯約見崔白認錯,證明心裏還是知道自己的苦心,可是不是真心認錯還得兩說。
在世為人,忽視小錯之人定會釀成大錯,一屋不掃何以治天下。
陳伯約對崔白說到:“李家之事你可清清楚楚記得。”
崔白拱手應是,有著強大的記憶力,崔白想忘都忘不掉。
“我問你為何李家會倒,你答的隻是過程,根源是什麽你可想清楚?”
崔白回想自己背禁足的原因,原來自己師父想表達的是這事,自己真是榆木腦袋。
陳伯約看到崔白有悔恨之意就繼續道:“你驅使陳三買通捕頭,加重李三李四的刑罰,是為了私仇,於德行如何。”
崔白心中有萬千言語要說,到嘴邊隻能變做,弟子受教。
陳伯約今日不止要告誡崔白以後不能做這樣的事,而是要告訴崔白書不止是用來讀。
“儒家為何能從百家中脫穎而出,並非隻是因為儒家利於皇室統治,而是他利於世人。儒家如何利於世人你可知?”
崔白啞然,自己一個接受九年義務教育,過高考做畢業設計的學士怎麽會知道。
如果不是明朝讀書人為尊,崔白現在已經把崔家經營成不亞李家的大戶。
陳伯約似乎有些激動,言語已經變的不平穩,如同一個極端分子。
“儒家勸人向善,勸人明孝悌,知仁義禮智信,這才是儒家在曆史中河流屹立不倒的緣由。你既入我門習孔孟之道,當行君子之事,做到無愧於心四字。”
繞來繞去,崔白才弄明白自己師父的真正意圖。
前麵說的都是虛的,要的是自己做一個君子。
師父啊君子是不吃香的,你看看蔣以忠,你看看按察副使,看看即將登上曆史舞台的張居正。
可惜陳伯約看不到,崔白總不能這樣對他說,拱手道:“師父教誨弟子定銘記在心。”
陳伯約還是不放心,對崔白道:“勸學一篇你該熟讀,每日三省,為人慎獨。你有青雲誌更應修己身,莫做那方仲永。亞聖之言,窮達之別你也當用以為自身行事之準。”
亞聖指的是孟子,窮達之別便是那句名言。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想想自己到這個世界立下的大誌,這最後一個漢家王朝還是要自己來救。
陳伯約似乎已經將自己想說的話說完準備離去,崔白覺得身上頓時輕鬆許多。
誰知陳伯約又回頭說:“你莫要忘了孔門三戒。”
崔白這下是真的很無語,自己不就是在李家女仆被毆打的時候多看了兩眼。
怎麽就還用上孔門三戒,這三戒說的可是少年戒色,壯年戒鬥,老年戒貪。
難不成多看兩眼就是色了不成,方才也不見師父你少看。
發完牢騷,崔白意識到自己師父這是要給自己樹立一個完美的人格。
這些東西估計從昨天說禁足自己就開始想了,真是可憐天下師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