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光:“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先祖(箕子)也不知道,否則先祖已渡海往平整的有截。”
又盤不能問好一陣,箕光總算交代,有涕竹,高數百丈,竹圍三丈六,厚七八寸,廣泛種植在南方海邊。一竹為(獨木)舟,可載數人,若將數竹並排在釘在一起,能作大舟。
“怎可能有數丈周長之竹?”對這種傳說,劉備也是將信將疑,“你肯定隨意編了一個東西出來,有意欺騙本侯。”
箕光哭喪著臉說:“絕對沒有,絕對沒有絲毫欺騙之心!這些全部記載於《山海經》中,我願意以先祖箕子的名義起誓!我家中有書簡,令人拿來一觀就知。”
“送下去,好生禮敬伺候。”知道問不出更多,揮手讓箕光離開,劉備轉頭問,“夏侯兄怎麽看?”
夏侯博:“箕氏箕光、辰韓樸小敏,就是所謂的‘韓奸’!這種數典忘祖之人能夠信任麽?”
劉備:“哈哈,箕氏本商朝遺族,和十濟、馬韓人沒一文錢關係,在弁韓,他們已失去大部落控製權,沒有我們,他們將被徹底淪為普通人,甚至夷狄化。樸氏失去國主地位,心有不甘,轉而求外援,偽做使者,這些完全可以理解。
我們語言不通,流民不到十萬,若想統治數十萬三韓、穢人,就必須借助較為開化、認可漢文化的箕氏、樸氏,也必須借助與十濟不和的穢人李成敏等人,才能將影響力深入韓地,獲取消息,開展貿易,之後再想辦法加強統治。”
弁韓、辰韓緯度較南方,靠海洋,氣候溫暖、濕潤,糧食富餘。其階級固化較為嚴重,很多還停留在半奴隸、半封建社會,貴族們或醉生夢死,或羨慕中原文化,對絲綢、金銀器、書畫、書籍、瓷器、玉器、馬匹、水果等奢侈品有不小的需求,雙方經濟互補,正方便吃剪刀差。
。。。
“君侯,管寧特來拜見!”
劉備訝然:“君為一郡之丞,太守出行時就是留府長吏,怎能丟下郡務跨海來此?”
管寧道:“其一,屬下來報告東萊之賦稅情況,其二已有比屬下強十倍之人代為東萊功曹,屬下是無官一身輕。”
<a href="http://m.bidige.com" id="wzsy">bidige.com</a>
“是誰?”
劉備幾乎要失聲,自己的功曹在未遣人請示情況下,擅自決定讓位給另一人,真真真他娘的無組織無紀律!
管寧仿佛一點不在意劉備的怒火:“此人君侯極為熟悉,姓任名旐,字子旟。”
“原來是他!好快,臧君侯去世竟快三年了!”劉備不由動容非常。
任旐辭去縣令之職為薦主臧旻守孝,故吏、弟子當然不用服孝三年,任旐服孝一年後,就協助臧洪打理家事,臧洪家大業大,涉及食鹽、海河運、糧食、養殖、手工等多種產業,臧洪守孝陵前,不方便經常外出,任旐熟悉農業,就成了臧洪的眼睛、耳朵、手腳。
臧洪孝期快滿三年,任旐久在一地,想著幾年未回鄉,頗為想念,便辭別臧洪北上,臧洪感激非常,送上盤纏,派遣家丁護送。路上,遇到北海鬧黃巾,便改道東萊,聽說劉備當上了東萊太守,任旐即往黃縣相見,麵沒見上,又被邴原、管寧留下來做了郡功曹。
管寧:“一位縣令做功曹,豈不是比我這半吊子熟悉政務許多!”
劉備能夠想象邴原、管寧廢了多少口舌,也很感激任旐屈身下故,當下立即起身對管寧一拜:“辛苦管君!”
他是真佩服管寧淡泊寧誌、了無私心,寧可不當孝廉,放棄大好前程,也絕不給主君添麻煩。。。
兩人一聊就是一個多時辰,管寧風塵仆仆,麵露疲倦之色,起身告辭,劉備抓住其手臂:“管君可願意留守漢城,管理、教化百姓?弟願意以五千小畝田地,上卿之禮聘兄!各項政務皆從兄意!”
五千小畝,畝產一石半,收三一之租,畝租半石,可得二千五百石俸祿!乃是太守的二千石待遇!
管寧搖搖頭:“君侯多智,善於治政,跟寧相比如同天上的鴻雁比地上的走獸,況且五千小畝俸亦有違禮製。”
。。。
“太貧瘠了!這就是君侯說的最大的平原嗎?”昌霸一把推開房門帶著滿臉的怒氣。
管承緊跟而入,將他擋住:“君侯有客人,不要胡來!”
昌霸質問道:“在東萊時,君侯讓我宣傳海之東有美地,裹著數萬流民至此。可實際上山嶺縱橫,隻有泰山和東萊的平原比這少吧。”
管承:“放尊重點!你是跟靜海侯、東萊太守在說話。”
劉備並未有一點怒火,拍著昌霸的肩膀,和顏悅色地說:“青州平坦,沃野數百裏,可惜流民四起、海侵洪災,糧食缺乏,如今在黃海之東找到大批糧食、平整的土地,流民們就有了生活下去的希望,非常不易!”
昌霸:“君侯說的,霸不是不清楚。隻是除了土地貧瘠,此地遠離家鄉數百裏,即使霸願意,時間長了,流民們思鄉情怯,怕也不願長居!”
管承:“昌霸倒沒有胡說,在分配土地過程中就發現流民寧可分到靠近海邊的貧瘠沙地、沼澤濕地,也不願意到深入半島耕作過的富庶熟地。”
管寧冷眼旁觀:“君侯,看來流民們一開始就沒打算待多久,隻是想著暫時避難,待青州亂混止立即返鄉!”
這也是劉備最擔心的!
劉備的大腦飛快轉動,搜索前世知道的曆史: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討董候,中原大亂,樂浪郡歸於公孫氏,青州、幽州、冀州的流民,通過廟島群島和遼西走廊大批逃亡遼東,公孫度、公孫康因此人口百萬,帶甲十萬,西拒袁紹、曹操,東伐高句麗,南開帶方郡,稱霸東北。到司馬懿討伐遼東時,公孫淵卻隻有步騎約五萬,另外五萬到哪裏去了?
莫非都回中原了?
一定是這樣!
想到此處,劉備心中就有著明悟:朝鮮半島遠在海外,遠比中原貧瘠,且時刻麵臨山中侵擾,屯田、移民到此的中原百姓但有一點自主選擇權力,就不願意留此既不富饒、也不安全之地。
且半島西低、東高,漢人占據西部平原,半島原住民就退走太白山以東,難以進剿;中原混亂,半島原住民則下山爭奪西部平原。占據富庶平原之人,隻想著守住平原,退往山中貧瘠之地的,則無時無刻不想著留著蜜汁的富饒平原,攻守之勢,明矣!
不斷的戰爭,從漢人踏上半島一開始就注定!
劉備斬釘截鐵的說:“郡縣不可取,屯田亦不可取!”
管承、昌霸半響摸不到頭腦,不屯田又能怎樣,難道把地直接送給流民?
管寧道:“君侯剛才問是否願意管理漢城,屬下的回答是,不願意。但是,屬下願意管理更靠近夷狄之縣!
孔子說華夏入夷狄,則夷狄之;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
寧不同意!
昔日,周不過百裏之地,而能統一天下,立周禮於中原,楚不過丹陽而能合並長江、淮河兩岸諸荊夷、淮夷。可見隻要善加經營,經過一代一代人之努力,夷狄之地也能成為華夏!
寧就來做第一世之先民!披荊斬棘,宣揚教化,數世之後,雖華夏入夷狄,必華夏之!”
又盤不能問好一陣,箕光總算交代,有涕竹,高數百丈,竹圍三丈六,厚七八寸,廣泛種植在南方海邊。一竹為(獨木)舟,可載數人,若將數竹並排在釘在一起,能作大舟。
“怎可能有數丈周長之竹?”對這種傳說,劉備也是將信將疑,“你肯定隨意編了一個東西出來,有意欺騙本侯。”
箕光哭喪著臉說:“絕對沒有,絕對沒有絲毫欺騙之心!這些全部記載於《山海經》中,我願意以先祖箕子的名義起誓!我家中有書簡,令人拿來一觀就知。”
“送下去,好生禮敬伺候。”知道問不出更多,揮手讓箕光離開,劉備轉頭問,“夏侯兄怎麽看?”
夏侯博:“箕氏箕光、辰韓樸小敏,就是所謂的‘韓奸’!這種數典忘祖之人能夠信任麽?”
劉備:“哈哈,箕氏本商朝遺族,和十濟、馬韓人沒一文錢關係,在弁韓,他們已失去大部落控製權,沒有我們,他們將被徹底淪為普通人,甚至夷狄化。樸氏失去國主地位,心有不甘,轉而求外援,偽做使者,這些完全可以理解。
我們語言不通,流民不到十萬,若想統治數十萬三韓、穢人,就必須借助較為開化、認可漢文化的箕氏、樸氏,也必須借助與十濟不和的穢人李成敏等人,才能將影響力深入韓地,獲取消息,開展貿易,之後再想辦法加強統治。”
弁韓、辰韓緯度較南方,靠海洋,氣候溫暖、濕潤,糧食富餘。其階級固化較為嚴重,很多還停留在半奴隸、半封建社會,貴族們或醉生夢死,或羨慕中原文化,對絲綢、金銀器、書畫、書籍、瓷器、玉器、馬匹、水果等奢侈品有不小的需求,雙方經濟互補,正方便吃剪刀差。
。。。
“君侯,管寧特來拜見!”
劉備訝然:“君為一郡之丞,太守出行時就是留府長吏,怎能丟下郡務跨海來此?”
管寧道:“其一,屬下來報告東萊之賦稅情況,其二已有比屬下強十倍之人代為東萊功曹,屬下是無官一身輕。”
<a href="http://m.bidige.com" id="wzsy">bidige.com</a>
“是誰?”
劉備幾乎要失聲,自己的功曹在未遣人請示情況下,擅自決定讓位給另一人,真真真他娘的無組織無紀律!
管寧仿佛一點不在意劉備的怒火:“此人君侯極為熟悉,姓任名旐,字子旟。”
“原來是他!好快,臧君侯去世竟快三年了!”劉備不由動容非常。
任旐辭去縣令之職為薦主臧旻守孝,故吏、弟子當然不用服孝三年,任旐服孝一年後,就協助臧洪打理家事,臧洪家大業大,涉及食鹽、海河運、糧食、養殖、手工等多種產業,臧洪守孝陵前,不方便經常外出,任旐熟悉農業,就成了臧洪的眼睛、耳朵、手腳。
臧洪孝期快滿三年,任旐久在一地,想著幾年未回鄉,頗為想念,便辭別臧洪北上,臧洪感激非常,送上盤纏,派遣家丁護送。路上,遇到北海鬧黃巾,便改道東萊,聽說劉備當上了東萊太守,任旐即往黃縣相見,麵沒見上,又被邴原、管寧留下來做了郡功曹。
管寧:“一位縣令做功曹,豈不是比我這半吊子熟悉政務許多!”
劉備能夠想象邴原、管寧廢了多少口舌,也很感激任旐屈身下故,當下立即起身對管寧一拜:“辛苦管君!”
他是真佩服管寧淡泊寧誌、了無私心,寧可不當孝廉,放棄大好前程,也絕不給主君添麻煩。。。
兩人一聊就是一個多時辰,管寧風塵仆仆,麵露疲倦之色,起身告辭,劉備抓住其手臂:“管君可願意留守漢城,管理、教化百姓?弟願意以五千小畝田地,上卿之禮聘兄!各項政務皆從兄意!”
五千小畝,畝產一石半,收三一之租,畝租半石,可得二千五百石俸祿!乃是太守的二千石待遇!
管寧搖搖頭:“君侯多智,善於治政,跟寧相比如同天上的鴻雁比地上的走獸,況且五千小畝俸亦有違禮製。”
。。。
“太貧瘠了!這就是君侯說的最大的平原嗎?”昌霸一把推開房門帶著滿臉的怒氣。
管承緊跟而入,將他擋住:“君侯有客人,不要胡來!”
昌霸質問道:“在東萊時,君侯讓我宣傳海之東有美地,裹著數萬流民至此。可實際上山嶺縱橫,隻有泰山和東萊的平原比這少吧。”
管承:“放尊重點!你是跟靜海侯、東萊太守在說話。”
劉備並未有一點怒火,拍著昌霸的肩膀,和顏悅色地說:“青州平坦,沃野數百裏,可惜流民四起、海侵洪災,糧食缺乏,如今在黃海之東找到大批糧食、平整的土地,流民們就有了生活下去的希望,非常不易!”
昌霸:“君侯說的,霸不是不清楚。隻是除了土地貧瘠,此地遠離家鄉數百裏,即使霸願意,時間長了,流民們思鄉情怯,怕也不願長居!”
管承:“昌霸倒沒有胡說,在分配土地過程中就發現流民寧可分到靠近海邊的貧瘠沙地、沼澤濕地,也不願意到深入半島耕作過的富庶熟地。”
管寧冷眼旁觀:“君侯,看來流民們一開始就沒打算待多久,隻是想著暫時避難,待青州亂混止立即返鄉!”
這也是劉備最擔心的!
劉備的大腦飛快轉動,搜索前世知道的曆史: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討董候,中原大亂,樂浪郡歸於公孫氏,青州、幽州、冀州的流民,通過廟島群島和遼西走廊大批逃亡遼東,公孫度、公孫康因此人口百萬,帶甲十萬,西拒袁紹、曹操,東伐高句麗,南開帶方郡,稱霸東北。到司馬懿討伐遼東時,公孫淵卻隻有步騎約五萬,另外五萬到哪裏去了?
莫非都回中原了?
一定是這樣!
想到此處,劉備心中就有著明悟:朝鮮半島遠在海外,遠比中原貧瘠,且時刻麵臨山中侵擾,屯田、移民到此的中原百姓但有一點自主選擇權力,就不願意留此既不富饒、也不安全之地。
且半島西低、東高,漢人占據西部平原,半島原住民就退走太白山以東,難以進剿;中原混亂,半島原住民則下山爭奪西部平原。占據富庶平原之人,隻想著守住平原,退往山中貧瘠之地的,則無時無刻不想著留著蜜汁的富饒平原,攻守之勢,明矣!
不斷的戰爭,從漢人踏上半島一開始就注定!
劉備斬釘截鐵的說:“郡縣不可取,屯田亦不可取!”
管承、昌霸半響摸不到頭腦,不屯田又能怎樣,難道把地直接送給流民?
管寧道:“君侯剛才問是否願意管理漢城,屬下的回答是,不願意。但是,屬下願意管理更靠近夷狄之縣!
孔子說華夏入夷狄,則夷狄之;夷狄入華夏,則華夏之。
寧不同意!
昔日,周不過百裏之地,而能統一天下,立周禮於中原,楚不過丹陽而能合並長江、淮河兩岸諸荊夷、淮夷。可見隻要善加經營,經過一代一代人之努力,夷狄之地也能成為華夏!
寧就來做第一世之先民!披荊斬棘,宣揚教化,數世之後,雖華夏入夷狄,必華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