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揚州劉繇、太史慈統兵攻擊廬江時,黃祖悍然帥兵相助劉勳
然而,黃祖隻是障眼法,劉表侄兒劉虎與豫章太守朱皓,統兵水陸軍三萬支援安慶,攻破池州、縱陽,直逼銅陵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而呂布亦從豫州南下,兵臨淮河,如同一把尖刀懸在淮南頭上。
安東並非沒有能力應對劉表、呂布,要說呂布、黃祖、朱皓參戰,亦在意料之中。可劉虎作為劉表從侄,其異軍突起,就在意料之外,代表著劉表全麵參戰。
劉表還遣人送來一篇揚揚灑灑千餘字大作,抨擊劉備不尊皇命,擅自稱王,窮兵黷武,禍亂國家……欲提三尺劍,與劉備會獵於建業雲雲。
其口氣之大,令安東麾下將士,即便胸有城府之人,莫不為之憤恨
安東君臣分裂成兩種意見
劉繇、魯肅等認為,劉備應當親帥主力,水路並進,狠狠地教訓劉虎,奪回安慶、池州等長江沿岸的戰略要地,繼而攻下廬江南部,收複豫章……否則江東、淮南就不能安穩。隻有保證江東、淮南,才有穩定後方來支持之後的北伐。
而荀攸、臧洪來信,認為應當趁袁紹被公孫瓚、盧植牽製之機,迅速打垮袁術,驅逐呂布,繼而北伐河北
先南後北?
先北後南?
關係著安東君臣未來數年戰略方向,關係著是否能一統全國,不可不慎也
劉備鋪開地圖,陷入深深思考中。
……
荊州,江夏
劉表自得袁紹修書,袁術求和,初時不以為意:“我與劉備遠達千裏,如何交兵?可笑!”
荊楚素來與袁術有怨,所謂一同進攻劉備,不過做做樣子而已。
劉表與蒯越、蒯良、蔡瑁商量後,在江夏、南陽增兵,反倒是為了蠶食袁術
未想不到半年,擁兵二十萬的袁術,主力已被劉備打崩掉,領地切割成兩半,麾下將帥、郡守幾近分崩離析
荊楚君臣皆吃驚不已,感到莫大威脅
麵對朱皓等人求助,麵對袁術再次求和,荊楚諸君早已沒有看戲的輕鬆。劉表迅速發出命令,堅決遏製劉備西進,不惜派出從子劉虎領軍,增加江夏太守黃祖之兵,意圖救朱皓、劉勳,借之以拒劉備,這也是荊楚一貫做派,富裕之地君臣皆不願多生戰端。
劉表:“如今劉備不敵我方,遣使求和,許以金銀,諸位以為如何?”
“江東外連江、淮,內隔山陵,有江山之固,沃野萬裏,士民富足,且與荊楚相鄰接,若能據而有之,以全長江之險,是帝王之基,不可失也!”蒯越向劉表進言
“比北伐宛雒如何?”這時候袁術接連大敗,不敢與劉表爭奪南陽,而雒陽正處於空虛,穩重如劉表,也很難不覬覦。
蒯越:“江東盛產魚稻、林木、漆絲……其民與荊楚俗相近,兩地襟江帶水,水路通暢,且荊楚位居上遊,劉備得江東不久,方伯揮師向東,必勢如破竹。”
義陽韓嵩道:“荊楚缺乏良馬,難以與中原騎兵爭雄。且北人食麥粟,南方多稻瓜,即便據而有之,亦難持久。
荊州自南陽至桂林,南北越二千裏,若軍士北上,恰遇南方叛亂,如何是好?
不如北以方城、桐柏山、宛城、新野之地為營,依次守之。
方伯已有江夏、豫章投靠,又得廬江太守之印綬,順流而東,居高建嶺之勢已成,必使江東不得休息。
劉備,幽州人,不耐暑熱,夏季必北歸,不能持久,此方伯之機也!”
“劉備把廬江太守印綬給方伯,現在卻來打廬江,視承諾如兒戲,豈能信任?”江夏太守黃祖麾下士卒數萬,是重要的執行者,其意見就連劉表也不能不考慮
“黃府君之言有理。”
劉表本兗州人,北人,故而在襄陽而非江陵設治所,對東下還有些猶豫,也擔心黃祖獲得太多土地人口之後難以製約:“其他人怎麽看?”
蒯良:“不然!劉備軍強,若劉虎繼續深入,不會落入陷阱?
劉備年少成名,北破匈奴,弱冠封侯,其智勇殊絕倫,威名重天下,故能北拒袁紹父子,西卻袁術、曹操,南掃孫策、王朗,十年間占據青、徐、兼並江東,王霸之勢已成,其代甲之士,應超於我,可為援而不可為敵!
二袁,名列漢公,實為漢賊。方伯為漢宗室宿老,不可不查也。”
劉表摸著胡須,暗暗點頭,他的野心,並無董卓、二袁大,守土安民為主,北伐中原為輔。
蔡瑁道:“劉備入江東雖短,觀其遷移百姓,開挖運河,折服豪族,征討海外,多有善政,故江東士民多歸之。
其子劉業雖幼,卻能迅速平定周昕,可知其能。更兼揚州刺史楊劉繇,名聲素著……”
說到劉備兒子,劉表心中就是一暗。
蒯越:“兩位長他人誌氣,滅我等威風,是何道理?我卻忘了,蔡將軍乃劉備遠親。”
蔡瑁:“你胡說!”
蒯越:“襄陽蔡氏莫不是陳留蔡氏遠親?”
蔡瑁:“方伯亦劉備之遠親。”
蒯越:“哼!胡攪蠻纏!”
劉表:“別吵,別打斷,下一個。”
蒯良指著地圖道:“江東外有山河之險,內有士民英俊,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
蒯越:“劉備雖強,江東雖固,然北有袁紹,西有呂布、曹操,我若攻之,其必首尾難顧,無能為也。”
雙方各有道理,令劉表頗覺難以決斷,想打,又怕輸,畢竟劉備戰績在那,戰無不勝的統帥,誰不畏懼。
……
遣人與劉表扯皮期間,劉備對部隊進行了大規模調動
首要一條,名將於禁、謀士劉曄調往廬江,統籌長江北岸戰事。如此太史慈部得以回到長江南岸,統籌長江南岸戰事,而顧雍輔佐太史慈。又將長沙人吳嶽調往江西
有於禁之沉穩,太史慈、吳嶽之勇烈,劉曄、顧雍之智謀,劉備相信對付劉勳+周瑜,劉虎+朱皓,至少能做到不至虧輸。
同時,揚州刺史劉繇,帥部後退到第二梯隊,南方的春耕快了,劉繇適當後退便於掩蓋其作戰能力不足,發揮其威望和治政能力
劉備帥中軍精銳飲馬長江,指揮各部,閃電般在半月內與劉虎、朱皓連打了幾仗,消滅劉虎幾千人,奪回安慶等戰略要地,向西推近五百裏,到達鄱陽湖東岸。
如果劉虎、朱皓、劉勳、黃祖能統一步調,一同接受周瑜的戰略部署、戰術安排,劉繇、於禁、太史慈等自然不是對手,就是劉備也會覺得棘手。
要是劉表能親臨豫章指揮,劉備也絕不敢大意突進。
然而,劉表軍並非鐵板
朱皓懼怕為劉虎兼並,劉勳懼怕黃祖之強勢,互相不拉扯後腿都極難。周瑜過分年輕,根本不具備調和諸將的履曆,而劉曄、顧雍等人又不斷遣人聯係、拉攏周瑜及其家族,使得不論周瑜如何聰明,也很難得到劉表麾下黃祖、劉虎等人信任。
正真能整合諸將的劉表,還在西麵六七百裏以外的江夏
因此,朱皓、劉虎、黃祖等人的敗退,已經是必然。
之後,劉備任命吳嶽為潘陽太守,駐守潘陽湖東岸。便歇了南下豫章之心,將中軍掉頭北上。
這時候,劉表仍舊在猶豫是否親臨前線指揮,一沒想到劉備談判不成,竟敢快速推進五百裏到鄱陽湖東岸,二沒想到劉備迅速返回中原,敢將吳嶽這個“孤軍”釘在潘陽湖東岸。
劉備也不是真就不懼劉表親臨,實因江南多丘陵,麾下精兵多為騎兵,中軍主力南下後發現很難發揮作用,而長江流域較為濕潤的氣候,使得北方士卒容易染上瘧疾等疫病,傷口容易感染發炎……反倒是地方部隊善於丘陵、水澤、山林作戰,能發揮更大作用。
豫章從北到南,遠達千裏,天下大亂之前有人口百萬,大亂之後也無多少戰爭,人口減少並不嚴重。
然而,豫章太守朱皓直接、間接控製的人口,卻隻有不到五十萬。大量百姓往山中、往小塊壩子躲藏,朱皓也沒辦法抓回來。
豫章郡,太大,接近南荊州、江東麵積,周邊有山越、逃民,根本無法有效控製。
吳嶽進入,更能加劇地方宗族離心離德,不聽宣調的地方勢力將越來越多…
然而,黃祖隻是障眼法,劉表侄兒劉虎與豫章太守朱皓,統兵水陸軍三萬支援安慶,攻破池州、縱陽,直逼銅陵
<a id="wzsy" href="http://www.1200ksw.net">1200ksw.net</a>
而呂布亦從豫州南下,兵臨淮河,如同一把尖刀懸在淮南頭上。
安東並非沒有能力應對劉表、呂布,要說呂布、黃祖、朱皓參戰,亦在意料之中。可劉虎作為劉表從侄,其異軍突起,就在意料之外,代表著劉表全麵參戰。
劉表還遣人送來一篇揚揚灑灑千餘字大作,抨擊劉備不尊皇命,擅自稱王,窮兵黷武,禍亂國家……欲提三尺劍,與劉備會獵於建業雲雲。
其口氣之大,令安東麾下將士,即便胸有城府之人,莫不為之憤恨
安東君臣分裂成兩種意見
劉繇、魯肅等認為,劉備應當親帥主力,水路並進,狠狠地教訓劉虎,奪回安慶、池州等長江沿岸的戰略要地,繼而攻下廬江南部,收複豫章……否則江東、淮南就不能安穩。隻有保證江東、淮南,才有穩定後方來支持之後的北伐。
而荀攸、臧洪來信,認為應當趁袁紹被公孫瓚、盧植牽製之機,迅速打垮袁術,驅逐呂布,繼而北伐河北
先南後北?
先北後南?
關係著安東君臣未來數年戰略方向,關係著是否能一統全國,不可不慎也
劉備鋪開地圖,陷入深深思考中。
……
荊州,江夏
劉表自得袁紹修書,袁術求和,初時不以為意:“我與劉備遠達千裏,如何交兵?可笑!”
荊楚素來與袁術有怨,所謂一同進攻劉備,不過做做樣子而已。
劉表與蒯越、蒯良、蔡瑁商量後,在江夏、南陽增兵,反倒是為了蠶食袁術
未想不到半年,擁兵二十萬的袁術,主力已被劉備打崩掉,領地切割成兩半,麾下將帥、郡守幾近分崩離析
荊楚君臣皆吃驚不已,感到莫大威脅
麵對朱皓等人求助,麵對袁術再次求和,荊楚諸君早已沒有看戲的輕鬆。劉表迅速發出命令,堅決遏製劉備西進,不惜派出從子劉虎領軍,增加江夏太守黃祖之兵,意圖救朱皓、劉勳,借之以拒劉備,這也是荊楚一貫做派,富裕之地君臣皆不願多生戰端。
劉表:“如今劉備不敵我方,遣使求和,許以金銀,諸位以為如何?”
“江東外連江、淮,內隔山陵,有江山之固,沃野萬裏,士民富足,且與荊楚相鄰接,若能據而有之,以全長江之險,是帝王之基,不可失也!”蒯越向劉表進言
“比北伐宛雒如何?”這時候袁術接連大敗,不敢與劉表爭奪南陽,而雒陽正處於空虛,穩重如劉表,也很難不覬覦。
蒯越:“江東盛產魚稻、林木、漆絲……其民與荊楚俗相近,兩地襟江帶水,水路通暢,且荊楚位居上遊,劉備得江東不久,方伯揮師向東,必勢如破竹。”
義陽韓嵩道:“荊楚缺乏良馬,難以與中原騎兵爭雄。且北人食麥粟,南方多稻瓜,即便據而有之,亦難持久。
荊州自南陽至桂林,南北越二千裏,若軍士北上,恰遇南方叛亂,如何是好?
不如北以方城、桐柏山、宛城、新野之地為營,依次守之。
方伯已有江夏、豫章投靠,又得廬江太守之印綬,順流而東,居高建嶺之勢已成,必使江東不得休息。
劉備,幽州人,不耐暑熱,夏季必北歸,不能持久,此方伯之機也!”
“劉備把廬江太守印綬給方伯,現在卻來打廬江,視承諾如兒戲,豈能信任?”江夏太守黃祖麾下士卒數萬,是重要的執行者,其意見就連劉表也不能不考慮
“黃府君之言有理。”
劉表本兗州人,北人,故而在襄陽而非江陵設治所,對東下還有些猶豫,也擔心黃祖獲得太多土地人口之後難以製約:“其他人怎麽看?”
蒯良:“不然!劉備軍強,若劉虎繼續深入,不會落入陷阱?
劉備年少成名,北破匈奴,弱冠封侯,其智勇殊絕倫,威名重天下,故能北拒袁紹父子,西卻袁術、曹操,南掃孫策、王朗,十年間占據青、徐、兼並江東,王霸之勢已成,其代甲之士,應超於我,可為援而不可為敵!
二袁,名列漢公,實為漢賊。方伯為漢宗室宿老,不可不查也。”
劉表摸著胡須,暗暗點頭,他的野心,並無董卓、二袁大,守土安民為主,北伐中原為輔。
蔡瑁道:“劉備入江東雖短,觀其遷移百姓,開挖運河,折服豪族,征討海外,多有善政,故江東士民多歸之。
其子劉業雖幼,卻能迅速平定周昕,可知其能。更兼揚州刺史楊劉繇,名聲素著……”
說到劉備兒子,劉表心中就是一暗。
蒯越:“兩位長他人誌氣,滅我等威風,是何道理?我卻忘了,蔡將軍乃劉備遠親。”
蔡瑁:“你胡說!”
蒯越:“襄陽蔡氏莫不是陳留蔡氏遠親?”
蔡瑁:“方伯亦劉備之遠親。”
蒯越:“哼!胡攪蠻纏!”
劉表:“別吵,別打斷,下一個。”
蒯良指著地圖道:“江東外有山河之險,內有士民英俊,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
蒯越:“劉備雖強,江東雖固,然北有袁紹,西有呂布、曹操,我若攻之,其必首尾難顧,無能為也。”
雙方各有道理,令劉表頗覺難以決斷,想打,又怕輸,畢竟劉備戰績在那,戰無不勝的統帥,誰不畏懼。
……
遣人與劉表扯皮期間,劉備對部隊進行了大規模調動
首要一條,名將於禁、謀士劉曄調往廬江,統籌長江北岸戰事。如此太史慈部得以回到長江南岸,統籌長江南岸戰事,而顧雍輔佐太史慈。又將長沙人吳嶽調往江西
有於禁之沉穩,太史慈、吳嶽之勇烈,劉曄、顧雍之智謀,劉備相信對付劉勳+周瑜,劉虎+朱皓,至少能做到不至虧輸。
同時,揚州刺史劉繇,帥部後退到第二梯隊,南方的春耕快了,劉繇適當後退便於掩蓋其作戰能力不足,發揮其威望和治政能力
劉備帥中軍精銳飲馬長江,指揮各部,閃電般在半月內與劉虎、朱皓連打了幾仗,消滅劉虎幾千人,奪回安慶等戰略要地,向西推近五百裏,到達鄱陽湖東岸。
如果劉虎、朱皓、劉勳、黃祖能統一步調,一同接受周瑜的戰略部署、戰術安排,劉繇、於禁、太史慈等自然不是對手,就是劉備也會覺得棘手。
要是劉表能親臨豫章指揮,劉備也絕不敢大意突進。
然而,劉表軍並非鐵板
朱皓懼怕為劉虎兼並,劉勳懼怕黃祖之強勢,互相不拉扯後腿都極難。周瑜過分年輕,根本不具備調和諸將的履曆,而劉曄、顧雍等人又不斷遣人聯係、拉攏周瑜及其家族,使得不論周瑜如何聰明,也很難得到劉表麾下黃祖、劉虎等人信任。
正真能整合諸將的劉表,還在西麵六七百裏以外的江夏
因此,朱皓、劉虎、黃祖等人的敗退,已經是必然。
之後,劉備任命吳嶽為潘陽太守,駐守潘陽湖東岸。便歇了南下豫章之心,將中軍掉頭北上。
這時候,劉表仍舊在猶豫是否親臨前線指揮,一沒想到劉備談判不成,竟敢快速推進五百裏到鄱陽湖東岸,二沒想到劉備迅速返回中原,敢將吳嶽這個“孤軍”釘在潘陽湖東岸。
劉備也不是真就不懼劉表親臨,實因江南多丘陵,麾下精兵多為騎兵,中軍主力南下後發現很難發揮作用,而長江流域較為濕潤的氣候,使得北方士卒容易染上瘧疾等疫病,傷口容易感染發炎……反倒是地方部隊善於丘陵、水澤、山林作戰,能發揮更大作用。
豫章從北到南,遠達千裏,天下大亂之前有人口百萬,大亂之後也無多少戰爭,人口減少並不嚴重。
然而,豫章太守朱皓直接、間接控製的人口,卻隻有不到五十萬。大量百姓往山中、往小塊壩子躲藏,朱皓也沒辦法抓回來。
豫章郡,太大,接近南荊州、江東麵積,周邊有山越、逃民,根本無法有效控製。
吳嶽進入,更能加劇地方宗族離心離德,不聽宣調的地方勢力將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