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望著楊安的臉上露出了疑惑,不知道楊安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不知你是否知道碳鋼?”
見張偉的眼中全是迷茫之色,楊安臉上露出了神秘的笑容,進一步解釋道:“此碳鋼也是由鐵製成的,隻是其強度是鐵的好幾倍。
張偉似是恍然大悟的回答道:“大人可是說的百煉精鐵?”
“差不多的意思啦。”其實百煉精鐵和碳鋼都是鐵中含碳的比列多少而已,楊安手中有完整的方法可以提煉出碳鋼。
“那事不宜遲,就請諸位先去鑄器所按照我給的東西製作火器了,我會安排人專門保護你們的。”
對於楊安的命令,張偉他們當然不敢違背,立即便投入到了燧發槍的研究中,雖然有楊安給的圖紙說明,但畢竟是超越了這個時代的產物,還是需要研究透徹了才能做出來。
終於在張偉等人不分日夜的嚐試與改造下,三日之後,鑄器所終於生產出了第一把燧發槍,對此特別關注的楊安一聽到消息便立刻來到了鑄器所中。
楊安終於看到了張偉手中明代的第一把燧發槍,它的樣子非常類似於後期的火繩槍,但是燧發的火鐮同時又是火門的蓋,還采用了更強力的擊錘簧保證提供足夠的撞擊力度;因此它的扳機力和扳動擊錘都要比火繩槍來得費力,精度也略低。不過相對於“背上一法裏長的火繩打一天仗”的火繩槍,僅僅需要幾小塊打磨好的燧石片的燧發槍的優點是不言而喻的。和火繩槍相比,燧發槍最大的優點,不僅不用擔心夜晚有燃燒火繩的光和火繩獨特的氣味暴露目標,而且射速更快、口徑更小、槍身更短、重量更輕、後坐力更小、射程更高。
明朝火器打不過後金,就是當時的明火槍射程不足、以及裝填的時間之長都使它在實戰中無法和弓弩比肩。——明火槍的裝填過程相當繁瑣:首先量出一定量的火藥放入槍管中,再放入鉛彈,再塞一些碎布固定住子彈和火藥,再把另一種精製的火藥倒滿引發的火藥池,然後還要把火繩固定到扳機上,打開火藥池,瞄準,開火……在以上過程中,任何一個步驟的事故都會使彈丸無法發射成功;假如成功發射的話,這枚重不足一盎司的彈丸就會以約800英尺/秒的初速飛出槍管,然後有一半的概率能打中100碼開外挨在一起的士兵,而且一分鍾能開一槍就很不錯了。
這就是明軍沒有大批量配備火器的原因,在戰爭中火器的作用實則並沒有弓弩大。
“走,我們去試試這第一把燧發槍的威力如何?”楊安等人興奮的來到了訓練場,早有人準備好了靶子等著他們。
伴隨著“嘭”的響聲,一股小青煙從楊安手中的燧發槍冒出,王五、趙四等人望著遠處的靶子,全都倒吸了口涼氣。
這靶子離楊安足有三百碼的距離,可是在燧發槍的彈丸下,靶中仍然破了個大洞。
“這殺傷力比弓箭可要強多了。”王五立刻感歎道,要知道,弓箭的有效殺傷力也就一百五十米左右。
看著手中燧發槍的威力,楊安也是很滿意,以目前的工藝來說,能做出這樣的火槍已經是很不錯了,雖然這燧發槍仍是滑膛式的,殺傷力和持久力遠遠不如有線膛的燧發槍,但在槍管內畫膛線可不是現在的工業基礎能辦到的事。
楊安把手中的火槍仍給了一旁眼饞的王五,這才鄭重的向張偉問道:“張偉,不知造一把這燧發槍最快要多久?”
張偉見楊安嚴峻的臉色,遲疑了片刻,咬牙道:“若是大人全力支持的話,小人一天大概可以造出兩至三把燧發槍。”
“好,從現在起,張管事需要什麽盡管和本官說,本官一定會滿足你。”
見楊安對自己的重視,又有燧發槍這等神器,直到此刻,張偉這才算把自己賣給了楊安,一心一異的跟著楊安。
其實這燧發槍雖然威力可以,但是卻需要填裝的時間,三百米的距離,按照騎兵的速度,隻要敵人挨過了五次射擊,就可以衝到火槍兵麵前,到時候沒有重裝甲兵防護的火槍兵就是騎兵的靶子,隻要一個衝擊就可以把火槍兵的隊伍衝散,到時候火槍兵可就仍人宰割了。
楊安不會沒考慮到這點,所以他依照火槍兵的戰術,讓所有的士兵訓練三段射擊,這並不是楊安的創作,原兵部侍郎就憑此法用神機營打敗了打下了土木堡的蒙古瓦刺部隊,才沒讓他們攻入北京。
而且楊安還讓張偉在燧發槍上加上了一個刺刀,並讓士兵們苦練拚刺之術。
楊安相信,隻要給他一段時間,自己絕對可以訓練一支強軍這是自己在這亂世安身立命的本錢。
…….
所有的一切走上了正軌,朱德飛負責管理城中的百信,朱鈺裳見又招了這麽多新兵後,和王五一起,兩人去軍營裏折磨那群新瓜蛋子了,至於羅大全,在楊安掌握了羅定城中的青壯以及屠了城中鄉紳後,和趙四一起負責維持城中的治安,看樣子像是不敢在有異心的樣子。所有的人都好像有事情在做,卻唯獨楊安好像一下子閑了下來,無所事事了。
無所事事的楊安便一直往軍營裏跑,有什麽變態的訓練招數就往這些新兵身上使,使得眾人苦不堪言,要不是楊安訓練後每天飯管飽,每兩天還能有肉吃,估計早就有人堅持不下去了。
暗地裏屠了城中富紳的楊安腰包頓時鼓了起來,否則軍營的消耗他卻萬萬吃不消的,不過訓練雖苦,營養跟上後,這些新兵的訓練成果是顯著的。
十幾天之後的眾人完全不見了當初剛剛招收進來時的散亂,隊列站立下,還真有幾分軍人的精氣神在裏麵,比起那些土匪流民,可是說的上是一隻軍隊了。
至於三段射擊的訓練,楊安沒有那麽多火槍,也沒有那麽多彈藥給消耗,所以所有人隻能拿著根木杆前端吊著石塊,訓練眾人的平穩力和相互之間的配合,來此達到目的。
“不知你是否知道碳鋼?”
見張偉的眼中全是迷茫之色,楊安臉上露出了神秘的笑容,進一步解釋道:“此碳鋼也是由鐵製成的,隻是其強度是鐵的好幾倍。
張偉似是恍然大悟的回答道:“大人可是說的百煉精鐵?”
“差不多的意思啦。”其實百煉精鐵和碳鋼都是鐵中含碳的比列多少而已,楊安手中有完整的方法可以提煉出碳鋼。
“那事不宜遲,就請諸位先去鑄器所按照我給的東西製作火器了,我會安排人專門保護你們的。”
對於楊安的命令,張偉他們當然不敢違背,立即便投入到了燧發槍的研究中,雖然有楊安給的圖紙說明,但畢竟是超越了這個時代的產物,還是需要研究透徹了才能做出來。
終於在張偉等人不分日夜的嚐試與改造下,三日之後,鑄器所終於生產出了第一把燧發槍,對此特別關注的楊安一聽到消息便立刻來到了鑄器所中。
楊安終於看到了張偉手中明代的第一把燧發槍,它的樣子非常類似於後期的火繩槍,但是燧發的火鐮同時又是火門的蓋,還采用了更強力的擊錘簧保證提供足夠的撞擊力度;因此它的扳機力和扳動擊錘都要比火繩槍來得費力,精度也略低。不過相對於“背上一法裏長的火繩打一天仗”的火繩槍,僅僅需要幾小塊打磨好的燧石片的燧發槍的優點是不言而喻的。和火繩槍相比,燧發槍最大的優點,不僅不用擔心夜晚有燃燒火繩的光和火繩獨特的氣味暴露目標,而且射速更快、口徑更小、槍身更短、重量更輕、後坐力更小、射程更高。
明朝火器打不過後金,就是當時的明火槍射程不足、以及裝填的時間之長都使它在實戰中無法和弓弩比肩。——明火槍的裝填過程相當繁瑣:首先量出一定量的火藥放入槍管中,再放入鉛彈,再塞一些碎布固定住子彈和火藥,再把另一種精製的火藥倒滿引發的火藥池,然後還要把火繩固定到扳機上,打開火藥池,瞄準,開火……在以上過程中,任何一個步驟的事故都會使彈丸無法發射成功;假如成功發射的話,這枚重不足一盎司的彈丸就會以約800英尺/秒的初速飛出槍管,然後有一半的概率能打中100碼開外挨在一起的士兵,而且一分鍾能開一槍就很不錯了。
這就是明軍沒有大批量配備火器的原因,在戰爭中火器的作用實則並沒有弓弩大。
“走,我們去試試這第一把燧發槍的威力如何?”楊安等人興奮的來到了訓練場,早有人準備好了靶子等著他們。
伴隨著“嘭”的響聲,一股小青煙從楊安手中的燧發槍冒出,王五、趙四等人望著遠處的靶子,全都倒吸了口涼氣。
這靶子離楊安足有三百碼的距離,可是在燧發槍的彈丸下,靶中仍然破了個大洞。
“這殺傷力比弓箭可要強多了。”王五立刻感歎道,要知道,弓箭的有效殺傷力也就一百五十米左右。
看著手中燧發槍的威力,楊安也是很滿意,以目前的工藝來說,能做出這樣的火槍已經是很不錯了,雖然這燧發槍仍是滑膛式的,殺傷力和持久力遠遠不如有線膛的燧發槍,但在槍管內畫膛線可不是現在的工業基礎能辦到的事。
楊安把手中的火槍仍給了一旁眼饞的王五,這才鄭重的向張偉問道:“張偉,不知造一把這燧發槍最快要多久?”
張偉見楊安嚴峻的臉色,遲疑了片刻,咬牙道:“若是大人全力支持的話,小人一天大概可以造出兩至三把燧發槍。”
“好,從現在起,張管事需要什麽盡管和本官說,本官一定會滿足你。”
見楊安對自己的重視,又有燧發槍這等神器,直到此刻,張偉這才算把自己賣給了楊安,一心一異的跟著楊安。
其實這燧發槍雖然威力可以,但是卻需要填裝的時間,三百米的距離,按照騎兵的速度,隻要敵人挨過了五次射擊,就可以衝到火槍兵麵前,到時候沒有重裝甲兵防護的火槍兵就是騎兵的靶子,隻要一個衝擊就可以把火槍兵的隊伍衝散,到時候火槍兵可就仍人宰割了。
楊安不會沒考慮到這點,所以他依照火槍兵的戰術,讓所有的士兵訓練三段射擊,這並不是楊安的創作,原兵部侍郎就憑此法用神機營打敗了打下了土木堡的蒙古瓦刺部隊,才沒讓他們攻入北京。
而且楊安還讓張偉在燧發槍上加上了一個刺刀,並讓士兵們苦練拚刺之術。
楊安相信,隻要給他一段時間,自己絕對可以訓練一支強軍這是自己在這亂世安身立命的本錢。
…….
所有的一切走上了正軌,朱德飛負責管理城中的百信,朱鈺裳見又招了這麽多新兵後,和王五一起,兩人去軍營裏折磨那群新瓜蛋子了,至於羅大全,在楊安掌握了羅定城中的青壯以及屠了城中鄉紳後,和趙四一起負責維持城中的治安,看樣子像是不敢在有異心的樣子。所有的人都好像有事情在做,卻唯獨楊安好像一下子閑了下來,無所事事了。
無所事事的楊安便一直往軍營裏跑,有什麽變態的訓練招數就往這些新兵身上使,使得眾人苦不堪言,要不是楊安訓練後每天飯管飽,每兩天還能有肉吃,估計早就有人堅持不下去了。
暗地裏屠了城中富紳的楊安腰包頓時鼓了起來,否則軍營的消耗他卻萬萬吃不消的,不過訓練雖苦,營養跟上後,這些新兵的訓練成果是顯著的。
十幾天之後的眾人完全不見了當初剛剛招收進來時的散亂,隊列站立下,還真有幾分軍人的精氣神在裏麵,比起那些土匪流民,可是說的上是一隻軍隊了。
至於三段射擊的訓練,楊安沒有那麽多火槍,也沒有那麽多彈藥給消耗,所以所有人隻能拿著根木杆前端吊著石塊,訓練眾人的平穩力和相互之間的配合,來此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