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勝神州,大唐,瀘州。
青石拱橋橫跨窄河,河岸兩側種滿了蹁躚柳樹,偶爾還有紛飛的柳絮飄落到河麵上,泛起點點漣漪。
毛色紛雜的瘦馬不耐煩地打了個響鼻,蹄子在青黃不接的蕪雜草地上跺了跺,駕馬車的魁梧漢子用手掌撫了撫它的肚皮,從腰帶上掛著的袋子裏掏出一把豆子,喂著它吃,讓它安分些。
衣著樸素的婦人將發絲撩到耳後,縫縫補補的包裹被遞給少年,婦人那皮膚皸裂的手掌輕輕**了下他的頭發,
“此去長安投奔叔公,須懂事些,莫要莽撞頑劣。”
“孩兒省得,娘親毋須掛念。”
約莫十歲的李雙魚鼻子一酸,假裝咳嗽,低頭時抹去了眼角的淚花。
牽著婦人手的女童跌跌撞撞地撲了過來,李雙魚急忙蹲下,將不住抽泣的小妹抱進懷裏。
他撥弄著小妹的頭發,在她耳畔說了不少好話,皆是些長安的高頭大馬,燈火輝煌,各色吃食之類的新奇物件,賭咒發誓過幾年一定把她和母親接到長安,這才讓妹妹破涕而笑。
來自長安的皺紋深沉的年老仆役咳嗽一聲,用下洛官話低聲道:“郎君,天色不早,該走了。”
“嗯,走吧。”
李雙魚長歎一氣,將小妹交還到母親手裏,上了馬車。
“籲!”
馬夫輕揮細鞭,瘦馬垂首,抖了抖馬尾上沾著的揚塵,踏踏前行。
簾幕掀起,李雙魚隱約在看見柳樹下母親抱著妹妹不住揮手的景象,又被風沙迷了眼。
長安很遠,至少對他來說,住著王侯將相、各國商賈雲集、輝煌莊嚴的長安隻是南來北往行旅客人口中的神都,與瀘州的月,巷弄的雪,鄰家那個係著發簪的少女毫無關聯。
沒由來的,李雙魚感覺胃部一陣抽搐,他側過身,手掌輕輕地**著從包裹裏凸顯形狀的典籍。
自家那個膝下無子的叔公怎麽說也算是從龍之功,哪怕現在隻是在工部的清水衙門裏打磨時辰,也要比困在瀘州這等鄉下地界好得多。
怪不得都說出人頭地啊,李雙魚怔怔地看著簾幕外那些緩緩遠去的鄉間阡陌,那些苦勞求食的農人,心底莫名滋長出了一顆種子。
車馬漸遠,數日過後,三人一馬於傍晚行至山中破廟。
烏雲深沉如墨,悶雷乍響,鳥獸消聲,看樣子是要下雨。
馬夫朝道廟裏蛛網盤踞的三清像虔誠地拜了拜,一邊念念有詞懇請原諒打擾,幫三清像掃除塵埃,一邊把瘦馬係在廟的柱子上。
老仆和李雙魚清掃出空地,生火做飯。
米粥滾燙,粗糧大餅在裏麵浸了浸,啃起來有滋有味。
轟隆,
雷聲過後,暴雨降臨,黃豆大的水珠打在破廟的瓦片上叮咚作響,順著屋簷淌下,結成一道細密雨幕。
飯飽,李雙魚從包裹裏掏出一卷保養頗好的《尚書》,就著火光默聲讀了起來。
馬夫和老仆對視一眼,莞爾一笑,收拾起鍋碗。
篝火飄忽,雷聲漸烈,老仆起身將破廟大門合上,寒風順著窗戶紙上的縫隙漏進來,馬夫哆嗦著罵了句娘。
三人頗有默契地往火堆裏加了點柴火,木柴來源於散落在角落裏的破舊桌椅。
李雙魚用布帛細心地將《尚書》包好,放在包裹的頂層,躺在席上,閉目聽著廟外的淒厲雨聲。
他其實不喜歡念書,比起那些空乏無味的繁瑣小字,他更喜歡蹲在那家名為《品茗閣》的茶樓二層角落裏,聽南來北往行客,用各地土話講著趣聞雜談。
什麽北俱蘆洲的黑麵夜叉,那個種族男子生的極醜極惡,女子卻美若天仙,妖豔非常;
南瞻部州的蠻獸,長著蒲扇大的耳朵,門柱般的粗腿,舞動長鼻就能衝撞最精銳的步卒方陣;
乃至東勝神州,也就是大唐所在的大陸的極東之地,跨過黃渤海,就能坐著舢板順著洋流飄蕩到傳說中的扶桑島嶼,那島上的居民身材矮小凶惡,卻對大唐仰慕至極,每年都得派出遣唐使學習經典。
李雙魚就趴在梁柱上,偷聽著下方的那些閑話,每每都會沉浸在其中。
這世上,當真有漫天神佛、妖魔鬼怪麽?
孔子曾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可上次從南詔途徑瀘州的使團,他可是親眼見過的。那些披著黑袍,周身刻滿墨黑符籙的巫蠱術士,光是一個眼神,就能讓瀘州城中最無賴的青皮兩股戰戰、當場失禁。
盡管巫蠱術士看上去實在是人神共惡,可李雙魚倒是好奇的很,要不是同伴攔著,他早就偷偷跟著南詔使團,想看看他們到底會不會真的術法。
想到這裏,李雙魚忍不住笑了,他從脖頸間摸出玉墜,指尖感受著那份溫潤,似乎又回到了往昔雞賊歡快的時光。
轟隆隆,
沉悶的雷聲在突兀的巨響過後,突然銷聲匿跡,連雨水都停了,四周寂靜地可怕。
驀然,李雙魚隻覺脖頸後寒毛炸起,渾身如墜冰窟,莫名的壓力降臨在他身上,
躺在篝火另一側的老仆猛地驚醒,一雙招子在漆黑一片中像貓眼一樣泛著綠光,“郎君莫慌。”
馬夫也默默地爬了起來,他從席子下抽出一柄長刀,弓著腰摸到了牆角。
“噠,噠,噠。”
濕漉漉的腳步聲在破廟的門簷下響起,李雙魚想到了那些拉船的纖夫,隻不過此刻的腳步聲更加陳腐,更加.....膩滑,
簡直像長了腳的蛇一樣。
他咽了咽口水,清秀的臉上煞白一片,
門外的腳步聲近了,馬夫蹲下身去,把整個人隱沒在柱子後麵,
“咚,咚”
沉重的敲門聲,間隔很長,
李雙魚清晰地看見,馬夫舔了舔自己幹裂的嘴唇,額頭不斷滲下豆大的汗水。
“是....妖。”
馬夫轉身,無聲地朝老仆喊道。
李雙魚讀懂了唇語,他撿起包裹,拾了一把灰擲進火中,黑暗徹底降臨。
敲門聲再次響起,大致是個中年人,還帶著些熟悉的鄉音。
“老鄉,開門啊。”
青石拱橋橫跨窄河,河岸兩側種滿了蹁躚柳樹,偶爾還有紛飛的柳絮飄落到河麵上,泛起點點漣漪。
毛色紛雜的瘦馬不耐煩地打了個響鼻,蹄子在青黃不接的蕪雜草地上跺了跺,駕馬車的魁梧漢子用手掌撫了撫它的肚皮,從腰帶上掛著的袋子裏掏出一把豆子,喂著它吃,讓它安分些。
衣著樸素的婦人將發絲撩到耳後,縫縫補補的包裹被遞給少年,婦人那皮膚皸裂的手掌輕輕**了下他的頭發,
“此去長安投奔叔公,須懂事些,莫要莽撞頑劣。”
“孩兒省得,娘親毋須掛念。”
約莫十歲的李雙魚鼻子一酸,假裝咳嗽,低頭時抹去了眼角的淚花。
牽著婦人手的女童跌跌撞撞地撲了過來,李雙魚急忙蹲下,將不住抽泣的小妹抱進懷裏。
他撥弄著小妹的頭發,在她耳畔說了不少好話,皆是些長安的高頭大馬,燈火輝煌,各色吃食之類的新奇物件,賭咒發誓過幾年一定把她和母親接到長安,這才讓妹妹破涕而笑。
來自長安的皺紋深沉的年老仆役咳嗽一聲,用下洛官話低聲道:“郎君,天色不早,該走了。”
“嗯,走吧。”
李雙魚長歎一氣,將小妹交還到母親手裏,上了馬車。
“籲!”
馬夫輕揮細鞭,瘦馬垂首,抖了抖馬尾上沾著的揚塵,踏踏前行。
簾幕掀起,李雙魚隱約在看見柳樹下母親抱著妹妹不住揮手的景象,又被風沙迷了眼。
長安很遠,至少對他來說,住著王侯將相、各國商賈雲集、輝煌莊嚴的長安隻是南來北往行旅客人口中的神都,與瀘州的月,巷弄的雪,鄰家那個係著發簪的少女毫無關聯。
沒由來的,李雙魚感覺胃部一陣抽搐,他側過身,手掌輕輕地**著從包裹裏凸顯形狀的典籍。
自家那個膝下無子的叔公怎麽說也算是從龍之功,哪怕現在隻是在工部的清水衙門裏打磨時辰,也要比困在瀘州這等鄉下地界好得多。
怪不得都說出人頭地啊,李雙魚怔怔地看著簾幕外那些緩緩遠去的鄉間阡陌,那些苦勞求食的農人,心底莫名滋長出了一顆種子。
車馬漸遠,數日過後,三人一馬於傍晚行至山中破廟。
烏雲深沉如墨,悶雷乍響,鳥獸消聲,看樣子是要下雨。
馬夫朝道廟裏蛛網盤踞的三清像虔誠地拜了拜,一邊念念有詞懇請原諒打擾,幫三清像掃除塵埃,一邊把瘦馬係在廟的柱子上。
老仆和李雙魚清掃出空地,生火做飯。
米粥滾燙,粗糧大餅在裏麵浸了浸,啃起來有滋有味。
轟隆,
雷聲過後,暴雨降臨,黃豆大的水珠打在破廟的瓦片上叮咚作響,順著屋簷淌下,結成一道細密雨幕。
飯飽,李雙魚從包裹裏掏出一卷保養頗好的《尚書》,就著火光默聲讀了起來。
馬夫和老仆對視一眼,莞爾一笑,收拾起鍋碗。
篝火飄忽,雷聲漸烈,老仆起身將破廟大門合上,寒風順著窗戶紙上的縫隙漏進來,馬夫哆嗦著罵了句娘。
三人頗有默契地往火堆裏加了點柴火,木柴來源於散落在角落裏的破舊桌椅。
李雙魚用布帛細心地將《尚書》包好,放在包裹的頂層,躺在席上,閉目聽著廟外的淒厲雨聲。
他其實不喜歡念書,比起那些空乏無味的繁瑣小字,他更喜歡蹲在那家名為《品茗閣》的茶樓二層角落裏,聽南來北往行客,用各地土話講著趣聞雜談。
什麽北俱蘆洲的黑麵夜叉,那個種族男子生的極醜極惡,女子卻美若天仙,妖豔非常;
南瞻部州的蠻獸,長著蒲扇大的耳朵,門柱般的粗腿,舞動長鼻就能衝撞最精銳的步卒方陣;
乃至東勝神州,也就是大唐所在的大陸的極東之地,跨過黃渤海,就能坐著舢板順著洋流飄蕩到傳說中的扶桑島嶼,那島上的居民身材矮小凶惡,卻對大唐仰慕至極,每年都得派出遣唐使學習經典。
李雙魚就趴在梁柱上,偷聽著下方的那些閑話,每每都會沉浸在其中。
這世上,當真有漫天神佛、妖魔鬼怪麽?
孔子曾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可上次從南詔途徑瀘州的使團,他可是親眼見過的。那些披著黑袍,周身刻滿墨黑符籙的巫蠱術士,光是一個眼神,就能讓瀘州城中最無賴的青皮兩股戰戰、當場失禁。
盡管巫蠱術士看上去實在是人神共惡,可李雙魚倒是好奇的很,要不是同伴攔著,他早就偷偷跟著南詔使團,想看看他們到底會不會真的術法。
想到這裏,李雙魚忍不住笑了,他從脖頸間摸出玉墜,指尖感受著那份溫潤,似乎又回到了往昔雞賊歡快的時光。
轟隆隆,
沉悶的雷聲在突兀的巨響過後,突然銷聲匿跡,連雨水都停了,四周寂靜地可怕。
驀然,李雙魚隻覺脖頸後寒毛炸起,渾身如墜冰窟,莫名的壓力降臨在他身上,
躺在篝火另一側的老仆猛地驚醒,一雙招子在漆黑一片中像貓眼一樣泛著綠光,“郎君莫慌。”
馬夫也默默地爬了起來,他從席子下抽出一柄長刀,弓著腰摸到了牆角。
“噠,噠,噠。”
濕漉漉的腳步聲在破廟的門簷下響起,李雙魚想到了那些拉船的纖夫,隻不過此刻的腳步聲更加陳腐,更加.....膩滑,
簡直像長了腳的蛇一樣。
他咽了咽口水,清秀的臉上煞白一片,
門外的腳步聲近了,馬夫蹲下身去,把整個人隱沒在柱子後麵,
“咚,咚”
沉重的敲門聲,間隔很長,
李雙魚清晰地看見,馬夫舔了舔自己幹裂的嘴唇,額頭不斷滲下豆大的汗水。
“是....妖。”
馬夫轉身,無聲地朝老仆喊道。
李雙魚讀懂了唇語,他撿起包裹,拾了一把灰擲進火中,黑暗徹底降臨。
敲門聲再次響起,大致是個中年人,還帶著些熟悉的鄉音。
“老鄉,開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