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


    春風滿月樓。


    “高麗太子、樸將軍、七皇子,連死三人,案子至今毫無頭緒,現在八賢王也來了,若是再破不了案,大宋與高麗怕是要兵戎相見了。”沈良歎氣道。


    “要我說,還是得從刺殺太子的刺客查起,隻要抓住這幫刺客,本案即破。”公孫策剝開一粒花生丟入嘴裏,篤定道。


    “包拯,你覺得呢?”沈良問向一直發呆的包拯。


    包拯回過神,“我總覺得這三個人死的有些奇怪,不像是一人所為,倒像是分別死於三人之手。”


    可不就是三人嘛。


    太子是沈良殺的。


    樸將軍是七皇子殺的。


    七皇子是我殺的。


    李楊就坐在包拯身旁,捧著一杯熱茶,不時呡上一口。


    “李大哥,你鞋長幾寸?”包拯突然問道。


    “八寸。”李楊回道。


    “擅使什麽兵器?”包拯又問道。


    李楊看向包拯,認真回道:“劍。”


    包拯愣了愣,他還以為李楊會回避這個問題,或是撒謊說刀,畢竟樸將軍和七皇子都是死於劍器。


    “包大哥,你這是什麽意思?”小艾不忿的叫道。


    “行了小艾,今天早上我們每個人的鞋子,都被包拯拿去比對過凶案現場的腳印,你李大哥現在就是被問幾句而已,已經夠給麵子的了。”沈良無奈道。


    “就是隨便問問嘛。”包拯有些呐呐道。


    李楊完全不在意,還替包拯說話,“正常調查而已,小艾,別放在心上。”


    “噢。”小艾心裏多少還是有些不忿,但還是聽話的低下了頭。


    “咚咚”


    樓梯口處突然響起急促的腳步聲,兩個人高馬大、神情嚴肅的男人衝上二樓,目光在二樓掃視了一眼,最後直奔包拯這桌而來。


    他們的目標卻是李楊。


    “請問可是李先生?”兩人齊聲問道。


    “你們是什麽人?”李楊撇了他們一眼,反問道。


    “我們是什麽人,等你跟我們走一趟就知道了。”兩人說話的語氣,站立的身姿,如果配上一把刀和官差服,簡直比刀頭沈良還像官差。


    李楊不由看向沈良。


    沈良默默搖頭,表示不認識這兩人。


    公孫策卻認識,低頭道:“別反抗,是八王爺的人,昨天我隨我爹迎接八王爺時見過。”


    兩人並沒有責怪公孫策說破身份,眼神依舊在李楊身上,側開身子,朝李楊齊聲道:“請。”


    “李大哥。”小艾擔心的拉住李楊。


    “沒事。”李楊拍了拍小艾的手,起身,跟在兩人身後走了。


    走出酒樓。


    一頂藍呢轎子,四名轎夫,早已備在了酒樓門口。


    “難得,還給我備了轎子。”李楊點點頭,那兩人還沒請他上轎,他就已經先坐進去了。


    這小子還真不客氣!


    兩人愣愣的看著。


    “還不起轎?”李楊的催促聲從轎子內傳出。


    兩人這才回過神。


    “起轎。”


    四名轎夫抬起轎子,從大街上大搖大擺的走過,到了府門前,卻沒有停下,而是直直抬進了府內。


    一直穿過前門、前院、客廳等處,到了府內深處。


    “落轎。”


    聽到外麵的聲音,李楊主動掀開轎簾,發現自己現在正位於一座廳堂內,麵前坐著一位相貌端正,頭戴珠冠的男人。


    顯然,這就是八賢王。


    李楊走出轎子,還沒等行禮出聲,周圍突然湧出數十名兵卒,數十把明晃晃的刀將他圍住。


    “八王爺這是何意?”李楊視線越過重重兵卒,看向最後麵的八賢王。


    八賢王臉上帶著胸有成竹的笑,以及一抹驚訝,“沒想到你真的敢來,本王是該說你藝高人膽大,還是得意忘形呢?”


    “草民不明白。”李楊的確不懂。


    “那好,本王就讓你死個明白。”八賢王揮了揮手。


    他身邊走出一個貼身侍衛,手捧白卷,走到李楊跟前,白卷打開,原來是一張通緝畫像。


    畫像上的人,卻是李楊。


    八賢王道:“六年前在京城連犯數案,讓整座京城都束手無策,據說已經逃出宋境,逃入高麗的大盜,誰能想到,居然就這麽大搖大擺的活在廬州城內?”


    李楊摸摸鼻子--原來,我不僅是刺客,還是大盜呢。


    “要不是高麗使團被殺,本王親自來查案,也萬萬想不到,你這個大盜居然就在廬州城內。”


    八賢王看著李楊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個瘋子,“你是真蠢?還是膽大?難道真以為大宋官吏都是睜眼瞎?或者天真的以為,過了六年再回來,就沒人能認出你?”


    這些你得問係統白去。


    李楊腦子向來轉得快,甚至還以此總結出了,自己這具身體的往事背景。


    先是在京城犯案,然後逃出宋境,進入高麗境內,投靠七皇子,成為了一名刺客。


    “本王對你的瘋狂之舉不感興趣,隻想問你一件事。”八賢王道。


    “請問。”李楊道。


    八賢王朝侍衛一點頭。


    侍衛拿出一樣東西。


    通關文牒。


    又是通關文牒!


    看著那張熟悉的通關文牒,李楊心裏忍不住歎了口氣。


    侍衛攤開通關文牒,將內容正麵朝向李楊,八賢王指了指上麵的內容,“這上麵包括京城、廬州,一共有九個印章,本王查過,都是真的。”


    李楊點點頭,“既然是真的,還有什麽問題?”


    “問題大了。”


    八賢王聲音提高,“這就代表你沿途所過之處,地方官府全都驗收放行了,按理來說,這也沒錯。


    京城既然放行,若無意外,你隻要到了地方,將通關文牒交給地方官府,負責驗收的官吏就會放行,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


    這是官場!


    與官吏打交道最費時間,有些地方官吏還會故意刁難、盤剝、拖延……尋常百姓,哪怕是有些實力背景的人都尚且難以應付,你一個盜賊,通關文牒上的信息,除了人名外全是假的,居然能得到京城的批準放行,在這之後,更是在三天之內,又拿下九個地方的蓋章。


    你究竟用了什麽手段,能讓這麽多官吏,如此迅速的給你放行?


    威逼?利誘?還是那些官吏,已經被你收買,自甘墮落?從實招來。”


    招什麽?


    不知道,怎麽招?--李楊當然不會這麽說。


    他說道:“其實吧……都有,主要看是誰,貪婪的官吏,我就利誘,膽小的就威逼。”


    “難道就沒人反抗?”八賢王怒道。


    這股怒氣不是衝李楊,而是衝大宋的官吏。


    李楊已經將自己代入了刺客和大盜的雙重身份中,道:“當然沒有人反抗?你剛才不是說了嘛,我的通關文牒京城已經放行,若無意外,沿途地方也會放行,所以,正直的官吏自然不會刁難我,刁難我的都是貪婪的官吏,對付這些貪官汙吏,難道威逼利誘還不夠嗎?”


    “都有哪些官吏受賄?”八賢王質問道。


    “這個嘛……可就多了,一句兩句說不清楚。”實際上,李楊是一個人名都說不出,如果真要說,也就隻能拿公孫真說事了。


    “帶下去,等回京後交付開封府尹。”八賢王有些失意的擺了擺手,仿佛是對大宋官吏失去了信心。


    “走。”


    一個侍衛領頭,兩個兵卒刀架在李楊脖子上,還有兩個專門負責押送的兵卒,明晃晃的刀拎在手裏,防備著李楊。


    看在這四把刀的麵子上,李楊沒有反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記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望月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望月聲並收藏諸天記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