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遠準備為自己製造一個實驗室,這裏現有的設備和儀器顯然都是假的,他不可能去用,那麽自己製造就是最好的選擇。


    四級的造物術的模型局限性很大,戚遠幹脆棄之不用,僅僅使用強效造物術。


    先是單一的化合物,比如碳酸鈣、碳酸鎂,又有單質,比如銅、鐵。


    這些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化學常識,戚遠的記憶庫裏都很齊全,奧術轉化起來很容易,但是當他想變玻璃的時候,石英石作為大眾都知道的原材料,戚遠不知道怎麽變出來……


    這不是單質,不是單一的化合物,石英石是由許多化合物組成的。


    而事實上,現代的玻璃製造企業已經基本不再使用石英石作為生產原料了,他們製造特種玻璃、高透明度玻璃,使用的也是工業生產出來的原材料,而不再采用原始的辦法——到自然界中挖原料。


    這就是典型的跨學科問題,現代學界,學科研究同樣越分越細,哪怕到了最前沿依舊要回到綜合型學科,在稍稍不那麽前沿的地方,就已經被細分到難以跨越的地步。


    戚遠無以為繼,他再善於記憶,也不至於跑到圖書館去掃書,同他的專業八竿子打不到的地方,怎麽可能去找來資料背一遍。


    於是實驗室計劃還沒開始,就在一堆原材料中夭折了。


    雖然實驗室煙消雲散在玻璃製品的陰影裏,但是戚遠並非沒有收獲,魔力填充模型,轉化出來的物品數量完全超出了戚遠的想象。


    要知道,地球的學者們在研究能量、物質的相互轉化時,麵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轉化率。


    物質通過各種反應放出能量,但是物質不會完全轉化,必定餘有殘渣,不論是通過燃燒還是衰變、裂變、聚變,概莫能外。


    在此之上,能量與能量的轉化同樣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各種能量的轉化過程中都會產生熱能,而能量始終在不停運動、轉化之中,成為了熱能的能量也就會越來越多。


    於是關於“熵”的假說,關於宇宙“熱寂”的猜想,便廣為傳播,越來越為大眾所知。


    不過這些東西並不是戚遠所感興趣的,愛好者和專業從業人員的視角與關注焦點完全不同,宇宙的歸宿如何,難道是一個隻有區區百年壽命的人類應當用心的嗎?


    或許終有一天,除了這樣的命題,人類沒有其他值得關注的事情,但是那一天離戚遠太遠,離與他同時代的所有人都太遠,遠到不值得他去用心於彼。


    隻需要知道能量在轉化過程中始終有損失就足夠了。


    那麽假設魔力是一種能量,假設它在轉化時也會有損失,又該如何測定它的轉化率呢?


    這個時候塑能學派成了最好的研究素材!


    零級的光亮術和閃光術正好對照,零級的冰凍射線和二級的灼熱射線則是對比。


    與此相類,熾熱法球和火球術、電爪和閃電束,這些都是通過模型,魔力轉化各種能量的常規案例。


    排除、歸納、窮舉,是現代科學的三大分析工具。


    把光亮術模型固定,通過注入不同數量的魔力,記錄總結產生的光的量級,就是歸納。


    把光亮術的模型增加、減少不同的組成部分,以相同數量的魔力不斷嚐試其效果、成敗,這就是窮舉。


    把光亮術以相同數量的魔力嚐試,在其固定模型中尋找起到發光功能的關鍵模塊,為此而每次施展都改變或取消一個固有模塊,直到找到要找的,這就是排除。


    就這樣,戚遠完全無視了時間的變化,在記憶坐標的護衛下,沉醉在自己的研究中,每一個法術、每一個模型、每一個模型中的模塊,全部都被徹底解構。


    他在求知中不斷發現新的未知,為了解答一個問題弄出三個新問題,收獲越來越多,思路越來越廣,新的法術層出不窮。


    如果把他的新法術撰寫成一部法術書,其中包含的數量足夠超越人物卡附帶法術列表中法術的數量總和。


    一到九的分級被他完全遺忘,於他而言,所有法術都是為了他的興趣而服務,並不存在教授他人的作用。


    隻要他能夠心隨意動,瞬間施法的,就都是低級法術;需要匯聚片刻魔力,或者施法前需要計算片刻的就是中級法術;而那些要做一段時間準備工作的,就全部都是高級法術。


    這樣的標準,也在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在研究進行沒多久的時候,戚遠還隻能瞬間釋放被歸類為三級的奧術,再高等級的就需要他耗費一點時間匯聚魔力了。


    到了他創作出最新的原子顯微術的時候,七級的歐斯彭之掌都能被他隨心釋放。


    不過戚遠並不為自己的法力增加而高興什麽,真正引起他興奮情緒的是原子顯微術!


    這個法術沒有任何戰鬥意義,但是它可以使戚遠獲得微觀視覺,能夠觀察到分子內部的活動,原子、電子、鍵橋,無不纖毫畢現!


    事實上,最大的難點並不在於看到微觀世界,而在於視覺可以清晰分辨微觀世界中的運動。


    原子、電子在微小距離間的運動速度是超乎想像的,一開始戚遠隻能看到一片模糊的光亮,這讓他想起了所謂的“躍遷”。


    此後奮鬥許久,終於使微粒們動得“慢”了下來,至此,這個原子顯微術才告成功。


    若是按照艾梵瑞爾的法術分級標準,它的魔力使用量大約等同於九級奧術,同預警術、異界之門、流星爆之類的奧術基本持平,其學習難度對於艾梵瑞爾的住民很可能超過了傳奇的界限,不過如果由地球的相關學科學者學習,很可能也就是八級、九級的難度。


    等級從來不是唯一的標準,或許稱之為一種另類的歸納也無不妥。


    有了原子顯微術,戚遠的第一個觀察對象就是他自己,他的身體既是優勢,也是隱患,生存能力遠遠超越人類毋庸置疑,但夢蛹的存在也令戚遠時時刻刻感受著太阿倒持的恐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印記之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一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一點並收藏印記之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