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模塊就像禦魔術,被動模塊則像戚遠曾經改造的秘法眼,為了能夠使其自動的、不間斷的攝錄救贖之路的變化,戚遠在秘法眼上可是下了不少心力。


    但是這種結構戚遠並不滿意,電池的輸入、輸出,都有功率限製,在一定時間內,必然會存在一個最大輸出功率,這是為了保證“電池”本身的穩定。


    要知道,任何形式的能量在互相轉化之時,都會有一部分成為熱能,“電池”放電,一樣有能量損耗成為了熱能!


    而熱能積攢過多,輕則燒毀,重則崩潰,這與熱能術是沒有本質差別的!


    就像地球人類在製造任何大型機械的時候,散熱係統都是重中之重,熱量不能盡快散開,那就無法投入實際運行。


    距離生活最近的,電腦需要散熱風扇,有些配件發熱量大,甚至需要配備水冷係統;耗油的汽車也一樣需要加水,目的同樣是散熱。


    熱能,令人又愛又恨,解決它的問題,勢在必行。


    “電池”思路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戚遠此次最大的靈感,就來自於這個問題!


    他希望隱藏自己,所以通過機器改變自己輸出的力量所攜帶的信息,雖然這個辦法的效果值得懷疑,但是由這個思路去闡發能源供應係統,則令人感到有趣了。


    比如說,通過整個供能係統,是否可以將各種形式的能量轉化為同一種形式,就全部轉化成熱能。


    然後設計剩下的所有功能係統,都以熱能驅動,隻要那些功能係統對於熱能的需求量,和供能係統的供應量持平,就不會有熱能儲積,最終造成供能係統的崩潰。


    這裏麵需要解決的問題就從內耗轉為了熱能的利用方式,其中所省去的每一個細節,都將極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舉個例子,以電腦主板來講,散熱需要風扇,而風扇的運行需要電能,為風扇提供電能同樣會造成熱能的轉化,供能係統的負擔在無形中增加,轉變過來,就是整台電腦係統的所有功能模塊,都必須減少一部分電能需求,這一部分電能,必須供應散熱的風扇!


    這就是典型的內耗,很大一部分能量在做無用功,但是不做不行,大自然的規則就是這樣的,人類可以去利用,卻沒有本領去修改。


    戚遠他們這一代人就幸福得多了,因為他們有了奧術,關於熱能的運用方式,可謂變化多端,他們已經具備了不再使用電能的條件!


    隻要將奧術中能量轉化的部分研究清楚,熱能就可以做到任何能量可以做到的事情,反過來講,任何能量也都可以做到熱能做得到的事情。


    省去中間環節,就是最大的幸福!


    這是兩個世界融合,所帶來的福利,但是若不付出辛苦,不願通過艱難的鑽研,這福利未必享受的到。


    戚遠回到實驗室,趴在“智慧圖書館”的屏幕上就開始飛快書寫,他的思路還沒有形成係統,很多數據要計算,很多算式要推導,口述的形式就不適合了。


    相比紙上作業,“智慧圖書館”就方便多了,畫圖的時候不需要尺規,手指一劃,出來一條線段稍稍偏了,“智慧圖書館”就會直接提供幾個可選擇的方案,無論是變成標準的直線,還是變成不規則曲線,都很方便。


    在一屏寫滿之後,還會自動保存為草稿格式,成為一張縮略圖,停在屏幕一角,隨時都可以重新調出來,如果使用者一開始就做了編號或者題目就更方便了,用時說出編號或者題目,相應的草稿就會出現,將省去大量的查找時間。


    戚遠在心裏不知道稱讚了多少次“智慧圖書館”的製造團隊。


    他的“宇宙飛船”的第一個係統模塊眼看就要出爐了,布滿整個機體的龐大法陣集合,讓人一看就頭暈眼花,還在設計階段,就堪比侏儒傳奇芒克小柏葉那座法師塔的控製中樞了!


    這麽多法陣,如果真的建造出來,不曉得機體要有多大,每個法陣都必須占有一定空間,組成法陣的每一個奧術模型都有著相應的大小長度,絕不能隨意變化,否則法術效果也就變了。


    而法陣與法陣之間也同樣要有一定的距離,否則互相造成影響,就有可能使得法陣失效,甚至產生爆炸。


    哪怕戚遠已經盡力合理聯結、排布,整個供能係統的理念設計為了充分利用空間,都成了密密麻麻,法陣擠著法陣的球體,整個體積也膨脹得令人恐懼。


    且不論供能係統搞得這麽龐大,一個實心的球體到時還怎麽排布其它功能係統,單單思考一下,不論選用何種材料,都必然會得出一個質量極大的船體,怎樣使它獲得第一宇宙速度,就是個難題!


    戚遠從興奮中脫離出來,猜想階段總是很美好,投入實際實驗的驗證階段總是很殘酷。


    很顯然,之前的思路存在著大量問題,或許整合能量、省去能量轉化的中間環節,這個出發點是正確的,但是具體的設計方案就完全不可行了。


    戚遠畢竟不是搞航天工作的,如此自不量力地跨專業而行,還把目標定得那麽高遠,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特別是他現在還下意識考慮著世界融合前的數據知識,所謂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早已是明日黃花,地球在世界融合中所產生的變化之劇烈,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單從到目前為止,還隻有三個地球國家,總共發射的十八枚人造地球衛星重新上天,就可以知道這裏的艱難險阻有多少了。


    距離兩個世界融合,新曆法下,都已經過去了近七年,按照舊曆,這就是十幾將近二十年的時間。


    固然有人類社會劇烈變動,造成一些國家迅速衰敗,科學事業停滯甚至倒退的因素,使得曾經的許多航天大國沒能重新回到這一領域。


    但是,地球的詭異變化,太陽係的變化,乃至於整個宇宙的變化,似是而非的現象中所展現出的難點,才是阻擋人類重回太空的最大障礙。


    戚遠想要坐著自己造的“宇宙飛船”,踏上探索宇宙奧秘的旅程,隻怕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印記之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一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一點並收藏印記之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