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這一次的實驗任務已經可以算是完成了,太空的景觀雖然瑰麗,卻也不足以引人久留,因為他們還有更大的欲望要實現。
在太陽引力下,兩個人的繞日軌道不斷向心偏移,但是這個速度並不快,如果不是他們身處特殊環境,一直集中著精神,不停計算、核對自己所處位置的奧術坐標,單憑肉眼做對比,隻怕發覺不了。
在太空中,視野幾乎沒有遮擋物,無論看向哪裏,都十分清晰,即便是那些不曾發光的行星,都隱約可見其外貌。
說到憎惡之神,再看著一刻不停,環繞地球的月球,曾理和戚遠不約而同地沒有提起立刻返回的話題。
地球上的諸多施法者,凡是那些所處層次高一些,與艾梵瑞爾智慧生靈有所接觸的,都十分清楚夢蛹的威脅。
最近一兩年,“幫助自然之神”的呼聲越來越高,其中既有從艾梵瑞爾到來的歐拜●亥的聖職者的因素,也有施法者們的推動。
以凡物之身,直接對抗神祗,這樣的勇氣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擁有的,想要借助自然之神的力量,也就是必然的選擇了。
可是到底怎麽幫助歐拜●亥,就是一個十分難解的問題了,到底所謂的信仰有沒有用,信仰到什麽程度才有用?
這些玄之又玄的東西,由科研人員轉變而來的施法者們,很難理解,也很難量化為自己容易理解的內容。
於是向普通人推動信仰轉變、信仰普及,就成了一些人心照不宣的實驗,反正普通人怎樣,與他們的關係著實不大,再加上那麽多的實驗樣本數量,最終得出真實可靠結論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曾理一直在冷眼旁觀,自己的妻子被政府內部的事情牽製得分心不得,但是她肯定需要宗教意義上的信仰,雖然黃馨從始至終都在反對將自己作為神靈宣傳,去收攏信徒。
然而,曾理清楚地知道,包括《白之書》在內的,眾多艾梵瑞爾書籍記載的關於“新神”的記述——“在信仰中誕生的新神”!
其他施法者推動普通人信仰自然之神,無疑也是替曾理做的實驗,什麽樣的信仰對神祗有益,而什麽樣的有害,關於這一點,因為黃馨的講述,曾理比任何人都更了解!
為什麽神祗需要聖職者,甚至賜予神術、賜予異能?
為什麽他們挑選聖職者要求感知屬性?
曾理有著自己的猜測,但是猜測就是猜測,是不是事實,需要實驗,海量的實驗!
因為黃馨的關係,曾理什麽都不做,也不告訴黃馨那些施法者的行為,以免黃馨正義感爆發,出頭幹涉。
他隻需要安安靜靜地觀察就好,觀察聖職者是否所有行為都符合信仰、教義,是不是感知越高的聖職者,行為越符合神祗的要求……
所謂泛信徒、淺信徒、虔信徒、狂信徒到底有什麽區別,他們在神祗處得到的反饋有什麽不同,以此猜測他們的行為給神祗帶來的影響。
於曾理而言,所有的一切,隻需要安靜。
甚至夢蛹本身,無論勝敗,都不如不勝不敗,二者焦灼最為符合曾理的利益,維持這樣的狀態,無論歐拜●亥還是夢蛹,就都沒有太多精力可以放在地球上。
那些被拿來當做試驗品的普通人,就相對安全一點點,雖然隻是一點點!
曾理倒不覺得自己假惺惺令人作嘔,反正自己的心思不曾喧諸於口,他不會讓任何人察覺到什麽,當年戚遠和蒯教授言談之間偏移陣營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所以,他隻觀察!
月球在地球近側轉動著,戚遠在次級心靈連線裏滿是感慨:“不知道什麽時候,我們才能徹底擺脫憎惡之神。”
“或許不會很久。”曾理言辭冷靜,提議回返:“咱們回去吧,下一次就可以帶著設備了。”
僅僅依靠兩個人對魔力的感知,就去下結論,顯然太過不靠譜,他們隻要證實了地球繞日軌道上魔力充沛,下一次就要攜帶簡易飛行器,作為簡單的實驗室,利用裏麵的測定設備,獲取太空魔力的有關數據,回到地球後,才好進一步對比異同。
如此三番五次,在每一個預設的地點,都要往返來去,最終很可能要做超過一百次類同的實驗。
而得出的結論,僅僅是為一個小小的魔力收集係統服務的。
科研就是這麽枯燥,所需要的實驗樣本數量就是這樣龐大,這還是有了魔力、有了奧術,兩個施法者套上宇航服,就出發了。
如果在世界融合之前,每一次實驗,都要耗費巨資,從製造航天設備開始,訓練宇航員、地麵信號站點、運載火箭製造和發射……
一係列準備工作,每一次所花費的資金都要數以億計,而這樣的行動,需要數十次,甚至更多!
現如今,一百多人的與會、參與者,加上他們各自背後的施法者組織的所有成員,整個項目涉及到的人員可能也就五六千人,資金方麵忽略不計。
奧術,為科研人帶來了求之不得的自由!
戚遠一邊答應,開始著手準備返回的坐標計算,一邊解釋自己的想法:“我要求‘佚名’沒有別的意思,憎惡之神的能力,我太了解了,不在救贖之路裏麵,我麵對祂,再謹慎都不為過。”
“嗯。”曾理沒有多說什麽,他們這些人一致認為戚遠還是覺得自己濫殺無辜的行為無法原諒,做法非常小孩子氣,就是要遠離社會,逃避現實。
“那是另一個層次的存在,我每次取得進步,都會發現祂原來比我想象的更厲害……”戚遠語氣中的挫敗感毫不掩飾:“你們可能很難想象,但是我們曾經常常自我調侃的那句話,真的是對的——知道的越多,才發現不知道的更多。”
“可能你覺得是調侃!上學的時候,我就知道天才的世界我懂不了。”曾理毫無感情變化:“我跟著教授,見過的天才多了去,但是跟我有什麽關係?你們研究發現的知識,我學不得嗎?學會了就是我的,你們天不天才,影響不了什麽。”
在太陽引力下,兩個人的繞日軌道不斷向心偏移,但是這個速度並不快,如果不是他們身處特殊環境,一直集中著精神,不停計算、核對自己所處位置的奧術坐標,單憑肉眼做對比,隻怕發覺不了。
在太空中,視野幾乎沒有遮擋物,無論看向哪裏,都十分清晰,即便是那些不曾發光的行星,都隱約可見其外貌。
說到憎惡之神,再看著一刻不停,環繞地球的月球,曾理和戚遠不約而同地沒有提起立刻返回的話題。
地球上的諸多施法者,凡是那些所處層次高一些,與艾梵瑞爾智慧生靈有所接觸的,都十分清楚夢蛹的威脅。
最近一兩年,“幫助自然之神”的呼聲越來越高,其中既有從艾梵瑞爾到來的歐拜●亥的聖職者的因素,也有施法者們的推動。
以凡物之身,直接對抗神祗,這樣的勇氣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擁有的,想要借助自然之神的力量,也就是必然的選擇了。
可是到底怎麽幫助歐拜●亥,就是一個十分難解的問題了,到底所謂的信仰有沒有用,信仰到什麽程度才有用?
這些玄之又玄的東西,由科研人員轉變而來的施法者們,很難理解,也很難量化為自己容易理解的內容。
於是向普通人推動信仰轉變、信仰普及,就成了一些人心照不宣的實驗,反正普通人怎樣,與他們的關係著實不大,再加上那麽多的實驗樣本數量,最終得出真實可靠結論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曾理一直在冷眼旁觀,自己的妻子被政府內部的事情牽製得分心不得,但是她肯定需要宗教意義上的信仰,雖然黃馨從始至終都在反對將自己作為神靈宣傳,去收攏信徒。
然而,曾理清楚地知道,包括《白之書》在內的,眾多艾梵瑞爾書籍記載的關於“新神”的記述——“在信仰中誕生的新神”!
其他施法者推動普通人信仰自然之神,無疑也是替曾理做的實驗,什麽樣的信仰對神祗有益,而什麽樣的有害,關於這一點,因為黃馨的講述,曾理比任何人都更了解!
為什麽神祗需要聖職者,甚至賜予神術、賜予異能?
為什麽他們挑選聖職者要求感知屬性?
曾理有著自己的猜測,但是猜測就是猜測,是不是事實,需要實驗,海量的實驗!
因為黃馨的關係,曾理什麽都不做,也不告訴黃馨那些施法者的行為,以免黃馨正義感爆發,出頭幹涉。
他隻需要安安靜靜地觀察就好,觀察聖職者是否所有行為都符合信仰、教義,是不是感知越高的聖職者,行為越符合神祗的要求……
所謂泛信徒、淺信徒、虔信徒、狂信徒到底有什麽區別,他們在神祗處得到的反饋有什麽不同,以此猜測他們的行為給神祗帶來的影響。
於曾理而言,所有的一切,隻需要安靜。
甚至夢蛹本身,無論勝敗,都不如不勝不敗,二者焦灼最為符合曾理的利益,維持這樣的狀態,無論歐拜●亥還是夢蛹,就都沒有太多精力可以放在地球上。
那些被拿來當做試驗品的普通人,就相對安全一點點,雖然隻是一點點!
曾理倒不覺得自己假惺惺令人作嘔,反正自己的心思不曾喧諸於口,他不會讓任何人察覺到什麽,當年戚遠和蒯教授言談之間偏移陣營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所以,他隻觀察!
月球在地球近側轉動著,戚遠在次級心靈連線裏滿是感慨:“不知道什麽時候,我們才能徹底擺脫憎惡之神。”
“或許不會很久。”曾理言辭冷靜,提議回返:“咱們回去吧,下一次就可以帶著設備了。”
僅僅依靠兩個人對魔力的感知,就去下結論,顯然太過不靠譜,他們隻要證實了地球繞日軌道上魔力充沛,下一次就要攜帶簡易飛行器,作為簡單的實驗室,利用裏麵的測定設備,獲取太空魔力的有關數據,回到地球後,才好進一步對比異同。
如此三番五次,在每一個預設的地點,都要往返來去,最終很可能要做超過一百次類同的實驗。
而得出的結論,僅僅是為一個小小的魔力收集係統服務的。
科研就是這麽枯燥,所需要的實驗樣本數量就是這樣龐大,這還是有了魔力、有了奧術,兩個施法者套上宇航服,就出發了。
如果在世界融合之前,每一次實驗,都要耗費巨資,從製造航天設備開始,訓練宇航員、地麵信號站點、運載火箭製造和發射……
一係列準備工作,每一次所花費的資金都要數以億計,而這樣的行動,需要數十次,甚至更多!
現如今,一百多人的與會、參與者,加上他們各自背後的施法者組織的所有成員,整個項目涉及到的人員可能也就五六千人,資金方麵忽略不計。
奧術,為科研人帶來了求之不得的自由!
戚遠一邊答應,開始著手準備返回的坐標計算,一邊解釋自己的想法:“我要求‘佚名’沒有別的意思,憎惡之神的能力,我太了解了,不在救贖之路裏麵,我麵對祂,再謹慎都不為過。”
“嗯。”曾理沒有多說什麽,他們這些人一致認為戚遠還是覺得自己濫殺無辜的行為無法原諒,做法非常小孩子氣,就是要遠離社會,逃避現實。
“那是另一個層次的存在,我每次取得進步,都會發現祂原來比我想象的更厲害……”戚遠語氣中的挫敗感毫不掩飾:“你們可能很難想象,但是我們曾經常常自我調侃的那句話,真的是對的——知道的越多,才發現不知道的更多。”
“可能你覺得是調侃!上學的時候,我就知道天才的世界我懂不了。”曾理毫無感情變化:“我跟著教授,見過的天才多了去,但是跟我有什麽關係?你們研究發現的知識,我學不得嗎?學會了就是我的,你們天不天才,影響不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