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戚遠找到記憶,我們必須說,這是一次成功的敘舊!
得知方仁意決心要在奧術上鑽研一番,戚遠隨手以傳奇造物術,製造了一台新型號的奧術平板電腦,把許多學習資料和前沿學術的綜述文章複製進去,算是一件禮物。
殊不知,戚遠這隨心所欲施展傳奇奧術,而且還製造出那麽神奇的器物的本領,對方仁意刺激更大,原本以為自己和“學院派”法師的差距夠大了,結果遠比他想象的更大……
送走幾位客人,戚遠打開自己寫了一半的論文,說起這些來,他和曾理有數不盡的話題……
時間一晃即逝,四個月過後,幾經延期的宇宙飛船終於打造完成,戚遠想要悄無聲息離開的願望是沒辦法實現了,聞訊而來的人實在太多!
不過即便人多,戚遠也不用接待誰,隻要躲在一邊,等著就行,這也比曾理輕鬆多了。
歐靖中施展奧術,帶著一幫同齡人,一起到訪。
他們是新舊之交的那批老人,如今不過剩下了三五位。
“飛船有名字嗎?”歐靖中因為轉化成了亡靈巫妖,身體狀況反而是最好的,他站在最前麵問曾理,其他老人各自由後輩攙扶著,側耳傾聽。
“還沒有正式命名,我們研發的時候,起的代號是突破計劃。”曾理始終麵帶微笑。
在學術界,歐靖中這個名字,雖然已經很久不再出現在前沿論文中,就連他曾經的成果被引用的次數都很少了,但是名望依舊很高。
這既不是因為他的權勢有多麽高,也不是因為他的力量有多麽強,為科研事業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被科研人一直記掛著,難道不正常嗎?
至少曾理對他一直很尊重。
“突破,實現我們人類宇宙旅行的零的突破嗎?”歐靖中笑得很開心,他的麵部肌肉早已是幹枯的,緊巴巴貼在骨頭上,笑起來略顯瘮人。
“對,就是這個意思,參與進來的一些外籍友人,就有稱呼它‘零號’的。”曾理點頭,也稍稍扭身,對沒有發聲的幾位老人致意。
“突破號”就停放在新建成的發射場平台上,這是曾理以自己的實驗室區域為依托,向城外方向擴建的,期間李可嘉作為地區行政長官,也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這裏沒有發射井,隻有硬化過的地麵上,一圈一圈劃定的意義不明的曲線和射線,最外圍是一片低矮建築,夾著一座至少上百米高的塔狀建築物。
那是信號接收塔,作為與“突破號”聯係的重要地麵站點,裏麵的設備可謂是當前全球最先進的。
“突破號攜帶了種類齊全的實驗設備,目前各個學科的熱點項目,都可以在旅行過程中,由宇航員操作實驗。”曾理像導遊一樣介紹著,同樣的內容,已經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來參觀的可不僅僅是這些外行人,那些參與了“突破計劃”的施法者組織,也並不是全員參與進來的。
他們往往都是安排幾位成員,常駐在曾理的實驗室,有分配過來的項目,則會在各自的組織總部進行研究,最後拿出結果。
就像首都航天工業研究所、首都科學院,他們所同時開展的項目不要太多,不可能把所有人員都集中到一個計劃裏麵去。
當“突破號”竣工,各個組織裏,對它熱心,卻沒有親眼見過它的施法者們,自然也要來參觀一番。
“怪不得這麽大!”歐靖中點頭,突破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飛船,它是類似死魔眼的雙頭棱錐形。
通過多次實驗,確定了這個形狀,最有利於航天器在奧術開辟的傳送甬道內前進。
或許死魔眼作為邪物,有那樣的外貌並不是隨機選擇的結果,而很有可能是自然進化,挑選下來的最優解。
可是邪物是否也具備進化的概念,也會在自然中繁衍生息,不斷發展?那麽祂們本來生活、繁衍的家園,是不是艾梵瑞爾呢?
問題是艾梵瑞爾的環境,與祂們格格不入,明顯不適宜祂們的生存繁衍。
艾梵瑞爾的施法者,認為祂們是入侵者,也很有道理。
歐靖中的問題挺多,作為一個有著學術基礎的人,他問的問題往往切中要害:“可以做實驗很好,但是怎麽和咱們聯係呢?”
曾理之前已經介紹過,突破號以最新型傳送術——星際探索丙型,作為長途趕路的主要手段,這個法術可以開辟十倍光速的空間傳送甬道,前往太陽係以外旅行,成為了人類壽命許可的事情。
但是通信問題該怎樣解決呢?攜帶信號的無線電、又或者其它什麽波、粒子,最快也就是亞光速,光子本身所攜帶的信息,人類目前即便用上奧術手段,都還沒有找到解讀辦法。
到時候“突破號”到訪了一百光年外的某個星係,發現了什麽成果,想要傳回地球,結果等攜帶成果的信號到達時,地球上已經老死了一代人……
新成果說不定已經成了舊成果了吧!
曾理他們不至於忘記這個,於是便介紹起通信係統:“歐老別擔心,通信問題也是我們的重點關注項目。”
“我們目前采取的是量子纏繞束技術保持信息,同時保證信息的絕對保密狀態,另外借鑒星際探索丙型傳送術、點陣傳送術和侏儒傳奇傳送術,為量子纏繞束專門開發了微粒子穿刺傳送術。”
量子加密技術,是世界融合前已經被人類掌握了的,利用量子每被觀察一次,形態必定改變的特點,在發送到接收之間,一切竊聽都會被接收方發現。
因為竊聽本身就是觀察!所以量子加密的保密性極好,隻要接收到的量子信號的形態與最初形態不相符,即可發現被竊聽,不管信息是否真的失竊,發送方和接收方都可以重新來過。
但是這種技術當時還不是特別成熟,傳遞信息需要不間斷地發射、接收,單粒子的信息承載量有限。
如今有了奧術的協助,不論是安全性、穩定性還是承載量,都有了巨大進步。
發射場旁邊那座塔形建築,就是一個巨大的量子信號接收站。
得知方仁意決心要在奧術上鑽研一番,戚遠隨手以傳奇造物術,製造了一台新型號的奧術平板電腦,把許多學習資料和前沿學術的綜述文章複製進去,算是一件禮物。
殊不知,戚遠這隨心所欲施展傳奇奧術,而且還製造出那麽神奇的器物的本領,對方仁意刺激更大,原本以為自己和“學院派”法師的差距夠大了,結果遠比他想象的更大……
送走幾位客人,戚遠打開自己寫了一半的論文,說起這些來,他和曾理有數不盡的話題……
時間一晃即逝,四個月過後,幾經延期的宇宙飛船終於打造完成,戚遠想要悄無聲息離開的願望是沒辦法實現了,聞訊而來的人實在太多!
不過即便人多,戚遠也不用接待誰,隻要躲在一邊,等著就行,這也比曾理輕鬆多了。
歐靖中施展奧術,帶著一幫同齡人,一起到訪。
他們是新舊之交的那批老人,如今不過剩下了三五位。
“飛船有名字嗎?”歐靖中因為轉化成了亡靈巫妖,身體狀況反而是最好的,他站在最前麵問曾理,其他老人各自由後輩攙扶著,側耳傾聽。
“還沒有正式命名,我們研發的時候,起的代號是突破計劃。”曾理始終麵帶微笑。
在學術界,歐靖中這個名字,雖然已經很久不再出現在前沿論文中,就連他曾經的成果被引用的次數都很少了,但是名望依舊很高。
這既不是因為他的權勢有多麽高,也不是因為他的力量有多麽強,為科研事業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被科研人一直記掛著,難道不正常嗎?
至少曾理對他一直很尊重。
“突破,實現我們人類宇宙旅行的零的突破嗎?”歐靖中笑得很開心,他的麵部肌肉早已是幹枯的,緊巴巴貼在骨頭上,笑起來略顯瘮人。
“對,就是這個意思,參與進來的一些外籍友人,就有稱呼它‘零號’的。”曾理點頭,也稍稍扭身,對沒有發聲的幾位老人致意。
“突破號”就停放在新建成的發射場平台上,這是曾理以自己的實驗室區域為依托,向城外方向擴建的,期間李可嘉作為地區行政長官,也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這裏沒有發射井,隻有硬化過的地麵上,一圈一圈劃定的意義不明的曲線和射線,最外圍是一片低矮建築,夾著一座至少上百米高的塔狀建築物。
那是信號接收塔,作為與“突破號”聯係的重要地麵站點,裏麵的設備可謂是當前全球最先進的。
“突破號攜帶了種類齊全的實驗設備,目前各個學科的熱點項目,都可以在旅行過程中,由宇航員操作實驗。”曾理像導遊一樣介紹著,同樣的內容,已經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來參觀的可不僅僅是這些外行人,那些參與了“突破計劃”的施法者組織,也並不是全員參與進來的。
他們往往都是安排幾位成員,常駐在曾理的實驗室,有分配過來的項目,則會在各自的組織總部進行研究,最後拿出結果。
就像首都航天工業研究所、首都科學院,他們所同時開展的項目不要太多,不可能把所有人員都集中到一個計劃裏麵去。
當“突破號”竣工,各個組織裏,對它熱心,卻沒有親眼見過它的施法者們,自然也要來參觀一番。
“怪不得這麽大!”歐靖中點頭,突破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飛船,它是類似死魔眼的雙頭棱錐形。
通過多次實驗,確定了這個形狀,最有利於航天器在奧術開辟的傳送甬道內前進。
或許死魔眼作為邪物,有那樣的外貌並不是隨機選擇的結果,而很有可能是自然進化,挑選下來的最優解。
可是邪物是否也具備進化的概念,也會在自然中繁衍生息,不斷發展?那麽祂們本來生活、繁衍的家園,是不是艾梵瑞爾呢?
問題是艾梵瑞爾的環境,與祂們格格不入,明顯不適宜祂們的生存繁衍。
艾梵瑞爾的施法者,認為祂們是入侵者,也很有道理。
歐靖中的問題挺多,作為一個有著學術基礎的人,他問的問題往往切中要害:“可以做實驗很好,但是怎麽和咱們聯係呢?”
曾理之前已經介紹過,突破號以最新型傳送術——星際探索丙型,作為長途趕路的主要手段,這個法術可以開辟十倍光速的空間傳送甬道,前往太陽係以外旅行,成為了人類壽命許可的事情。
但是通信問題該怎樣解決呢?攜帶信號的無線電、又或者其它什麽波、粒子,最快也就是亞光速,光子本身所攜帶的信息,人類目前即便用上奧術手段,都還沒有找到解讀辦法。
到時候“突破號”到訪了一百光年外的某個星係,發現了什麽成果,想要傳回地球,結果等攜帶成果的信號到達時,地球上已經老死了一代人……
新成果說不定已經成了舊成果了吧!
曾理他們不至於忘記這個,於是便介紹起通信係統:“歐老別擔心,通信問題也是我們的重點關注項目。”
“我們目前采取的是量子纏繞束技術保持信息,同時保證信息的絕對保密狀態,另外借鑒星際探索丙型傳送術、點陣傳送術和侏儒傳奇傳送術,為量子纏繞束專門開發了微粒子穿刺傳送術。”
量子加密技術,是世界融合前已經被人類掌握了的,利用量子每被觀察一次,形態必定改變的特點,在發送到接收之間,一切竊聽都會被接收方發現。
因為竊聽本身就是觀察!所以量子加密的保密性極好,隻要接收到的量子信號的形態與最初形態不相符,即可發現被竊聽,不管信息是否真的失竊,發送方和接收方都可以重新來過。
但是這種技術當時還不是特別成熟,傳遞信息需要不間斷地發射、接收,單粒子的信息承載量有限。
如今有了奧術的協助,不論是安全性、穩定性還是承載量,都有了巨大進步。
發射場旁邊那座塔形建築,就是一個巨大的量子信號接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