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留守的人在比例上不大,但是算到人數的話,依舊有上億的總量。
黃馨沒功夫去挨個做這些人的思想工作,因為遷徙要做的準備工作更加複雜,更加細致。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嚴格排查選擇離開的人中,有沒有混入憎惡邪教徒!
如果真的讓那些人混進了隊伍,那麽遷不遷徙根本沒有意義,憎惡完全可以尋著信徒的祈禱,找到逃走的隊伍。
好在憎惡邪教徒的特征很明顯,混亂邪惡的陣營靈光根本別想掩飾,除了有可能誤將並不是邪教徒的家夥篩選出來。
不過混亂邪惡,就算不是邪教徒,也絕對有理由審查一番他身處這個陣營的原因!
陷入焦頭爛額的黃馨隻來及安撫了曾理幾句話,在得到曾理支持自己的承諾之後,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
而曾理則將有關突破計劃的資料一公布,自己開始悄悄設計小型化航天器,他就算陪著黃馨抵抗到最後,也不會放棄逃生的希望,至少還有救贖之路在,戚遠的經曆,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曾理,憎惡沒辦法輕易侵入那個地方!
隻要他們有機會在最後時刻逃入救贖之路,就有可能獲得一線生機。
而其他人,則開始設計全新的航天器,這一回不能追求極致的速度,必須考慮載員、維生和使用壽命問題,甚至駕駛難易程度也必須考量,航行中施法者們遭遇意外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每一艘宇宙飛船,也不可能分到太多施法者,傳奇和史詩,相對於龐大的人口基數,還是太過於稀少了。
每個人都開始自己的拚搏,戚遠在收到了地球的回信後,也不得不接受現實,很可能下次接收到的通訊信號的發射地就不再是地球了。
將信息中的近萬份最新論文一股腦收藏起來,光是接收信號,這次就耗費了近兩天的時間。
最為可惜的,是戚遠沒能得到這次傳送目的地與預測差異巨大的研究結論,這個現象給了相關研究人員當頭一棒,此前的很多理論和公式,想必都出現了問題,需要一一驗證過去,工作量不是一般大!
戚遠搖搖頭,天體力學方麵,他並不是特別感興趣,他既沒有炸行星的欲望,也沒有造行星的訴求。
隻需要把自己所到之處的相關參數記錄清楚,航路自然就是清晰的。
特別是這次突破號脫離傳送狀態的地點,嚴格說來是就是在恒星係邊緣,之後戚遠駕駛突破號傳送到當前恒星係,也是有意在星係邊緣試探了兩個星係間區域的魔力存在情況的。
事實上,那裏的魔力應當並不稀少,隻不過具體的環境如何,戚遠不敢肯定罷了,畢竟宇宙太過廣大,星係之間的空白區域,肉眼看起來一個樣,但真的撞上去的時候,是不是和肉眼看到的相同,也不一定!
假如說天文學界一直猜測的暗物質、脈衝星真的存在的話,看上去一片虛無的河係間區域,說不定就有暗礁一樣的天體也在不停運動著。
戚遠放下遺憾,重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人工智能塔靈的進度,不斷遇到難解的阻礙,他準備先為突破號改造結構,增加元素池,以適應他的實際需求。
這樣就能夠盡快進行下一次以十光年為單位的傳送,期間也可以嚐試一下探測那個奇異的傳送介質空間。
對於戚遠來說,改造突破號並不困難,他全程參與了突破號的設計和建造,哪怕原來不是自己專業的知識,也在合作中領會透徹了。
目前的突破號上,有許多可以拋棄掉的東西,比如已經完成了實驗使命的部分設備、儀器,還有垃圾回收係統、維生係統。
把這些已經被驗證了效果的、對於戚遠來說確實沒有意義的東西放棄掉,節省出來的載重和空間,足夠他添加一個元素池了!
而最大的問題,其實就在於,新元素池安排在什麽位置,才能使突破號的結構依舊穩定,各項參數指標不受影響。
幸而最初設計的時候,曾理他們就考慮到了戚遠在漫長的旅行中,很可能需要對突破號進行改造,比如垃圾回收係統,就完全是委托戚遠進行宇宙環境下的可靠性實驗。
戚遠不需要進食也不需要排泄的事情,計劃參與者沒有不知道的。
像這種係統被驗證了穩定或不穩定之後,戚遠都有可能會把它們拆掉或者挪作它用。
所以突破號的操控係統中搭載著數學模擬模型,可以利用突破號的奧術處理核心的超高計算速度,模擬新結構的突破號,可能在航行中遇到的各種情況的表現。
這是戚遠有自信憑借一己之力,變更數百位優秀科研人共同的智慧結晶的底氣來源之一。
做這項模擬工作的時候,戚遠就必須讓突破號處於一個比較安全的位置了,操控係統失去算力的支持,就有等於無,此時突破號遇到任何危險,都需要戚遠自己去抵擋,甚至攜帶突破號傳送轉移。
憑一個人帶著那麽大一艘航天器傳送,難度可想而知。
當前所在的三號行星就不是個適合的位置,之前的四號行星也勉強,這兩個行星距離恒星太近,無論是大氣環境還是地表環境,對於戚遠和突破號都不怎麽友好。
還是穿過小行星帶,到五號行星去,甚至可以選擇隱藏到行星地表,等到突破號的改造徹底結束,再重新進入太空。
按理說,五號行星的地表溫度過低,零下七十攝氏度就是它的平均氣溫了,對突破號也不是特別友好。
但是相對於動輒數百上千的高溫,因為突破號需要經常在遠離恒星的宇宙中航行,所以設計建造時,對耐低溫性能又遠比耐高溫性能的要求高得多。
到五號行星去,並非不可接受。
至於溫度條件本應當最好的小行星帶,那裏的天體所攜動能太高,戚遠有點擔心一個不注意,突破號就和哪塊“大石頭”親密接觸上。
再一個,那裏的小行星質量分散,沒能捕獲自己的大氣層,隨著自轉和公轉,麵對恒星的一麵,地表溫度極高,一旦背對恒星,溫度又會急遽降低。
總體來說,並不是一個停泊、隱藏的好地方。
這次戚遠沒有再保留三號和四號行星上的探測設備,他把新的數據報告發往地球,隨後就指令那些設備自毀。
隨著突破號搭載的短距離傳送術——宇宙格鬥傳送術,從主元素池吸取足夠魔力,突破號片刻間跨過近十億公裏的距離,來到五號行星的高軌地區。
由於之前三號行星質量較小,突破號的停泊速度就比較慢,出現在五號行星的軌道上,立刻就被它的重力捕獲,好似滑翔一般,切入大氣層,落向地表。
黃馨沒功夫去挨個做這些人的思想工作,因為遷徙要做的準備工作更加複雜,更加細致。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嚴格排查選擇離開的人中,有沒有混入憎惡邪教徒!
如果真的讓那些人混進了隊伍,那麽遷不遷徙根本沒有意義,憎惡完全可以尋著信徒的祈禱,找到逃走的隊伍。
好在憎惡邪教徒的特征很明顯,混亂邪惡的陣營靈光根本別想掩飾,除了有可能誤將並不是邪教徒的家夥篩選出來。
不過混亂邪惡,就算不是邪教徒,也絕對有理由審查一番他身處這個陣營的原因!
陷入焦頭爛額的黃馨隻來及安撫了曾理幾句話,在得到曾理支持自己的承諾之後,就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
而曾理則將有關突破計劃的資料一公布,自己開始悄悄設計小型化航天器,他就算陪著黃馨抵抗到最後,也不會放棄逃生的希望,至少還有救贖之路在,戚遠的經曆,已經明白無誤地告訴曾理,憎惡沒辦法輕易侵入那個地方!
隻要他們有機會在最後時刻逃入救贖之路,就有可能獲得一線生機。
而其他人,則開始設計全新的航天器,這一回不能追求極致的速度,必須考慮載員、維生和使用壽命問題,甚至駕駛難易程度也必須考量,航行中施法者們遭遇意外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每一艘宇宙飛船,也不可能分到太多施法者,傳奇和史詩,相對於龐大的人口基數,還是太過於稀少了。
每個人都開始自己的拚搏,戚遠在收到了地球的回信後,也不得不接受現實,很可能下次接收到的通訊信號的發射地就不再是地球了。
將信息中的近萬份最新論文一股腦收藏起來,光是接收信號,這次就耗費了近兩天的時間。
最為可惜的,是戚遠沒能得到這次傳送目的地與預測差異巨大的研究結論,這個現象給了相關研究人員當頭一棒,此前的很多理論和公式,想必都出現了問題,需要一一驗證過去,工作量不是一般大!
戚遠搖搖頭,天體力學方麵,他並不是特別感興趣,他既沒有炸行星的欲望,也沒有造行星的訴求。
隻需要把自己所到之處的相關參數記錄清楚,航路自然就是清晰的。
特別是這次突破號脫離傳送狀態的地點,嚴格說來是就是在恒星係邊緣,之後戚遠駕駛突破號傳送到當前恒星係,也是有意在星係邊緣試探了兩個星係間區域的魔力存在情況的。
事實上,那裏的魔力應當並不稀少,隻不過具體的環境如何,戚遠不敢肯定罷了,畢竟宇宙太過廣大,星係之間的空白區域,肉眼看起來一個樣,但真的撞上去的時候,是不是和肉眼看到的相同,也不一定!
假如說天文學界一直猜測的暗物質、脈衝星真的存在的話,看上去一片虛無的河係間區域,說不定就有暗礁一樣的天體也在不停運動著。
戚遠放下遺憾,重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人工智能塔靈的進度,不斷遇到難解的阻礙,他準備先為突破號改造結構,增加元素池,以適應他的實際需求。
這樣就能夠盡快進行下一次以十光年為單位的傳送,期間也可以嚐試一下探測那個奇異的傳送介質空間。
對於戚遠來說,改造突破號並不困難,他全程參與了突破號的設計和建造,哪怕原來不是自己專業的知識,也在合作中領會透徹了。
目前的突破號上,有許多可以拋棄掉的東西,比如已經完成了實驗使命的部分設備、儀器,還有垃圾回收係統、維生係統。
把這些已經被驗證了效果的、對於戚遠來說確實沒有意義的東西放棄掉,節省出來的載重和空間,足夠他添加一個元素池了!
而最大的問題,其實就在於,新元素池安排在什麽位置,才能使突破號的結構依舊穩定,各項參數指標不受影響。
幸而最初設計的時候,曾理他們就考慮到了戚遠在漫長的旅行中,很可能需要對突破號進行改造,比如垃圾回收係統,就完全是委托戚遠進行宇宙環境下的可靠性實驗。
戚遠不需要進食也不需要排泄的事情,計劃參與者沒有不知道的。
像這種係統被驗證了穩定或不穩定之後,戚遠都有可能會把它們拆掉或者挪作它用。
所以突破號的操控係統中搭載著數學模擬模型,可以利用突破號的奧術處理核心的超高計算速度,模擬新結構的突破號,可能在航行中遇到的各種情況的表現。
這是戚遠有自信憑借一己之力,變更數百位優秀科研人共同的智慧結晶的底氣來源之一。
做這項模擬工作的時候,戚遠就必須讓突破號處於一個比較安全的位置了,操控係統失去算力的支持,就有等於無,此時突破號遇到任何危險,都需要戚遠自己去抵擋,甚至攜帶突破號傳送轉移。
憑一個人帶著那麽大一艘航天器傳送,難度可想而知。
當前所在的三號行星就不是個適合的位置,之前的四號行星也勉強,這兩個行星距離恒星太近,無論是大氣環境還是地表環境,對於戚遠和突破號都不怎麽友好。
還是穿過小行星帶,到五號行星去,甚至可以選擇隱藏到行星地表,等到突破號的改造徹底結束,再重新進入太空。
按理說,五號行星的地表溫度過低,零下七十攝氏度就是它的平均氣溫了,對突破號也不是特別友好。
但是相對於動輒數百上千的高溫,因為突破號需要經常在遠離恒星的宇宙中航行,所以設計建造時,對耐低溫性能又遠比耐高溫性能的要求高得多。
到五號行星去,並非不可接受。
至於溫度條件本應當最好的小行星帶,那裏的天體所攜動能太高,戚遠有點擔心一個不注意,突破號就和哪塊“大石頭”親密接觸上。
再一個,那裏的小行星質量分散,沒能捕獲自己的大氣層,隨著自轉和公轉,麵對恒星的一麵,地表溫度極高,一旦背對恒星,溫度又會急遽降低。
總體來說,並不是一個停泊、隱藏的好地方。
這次戚遠沒有再保留三號和四號行星上的探測設備,他把新的數據報告發往地球,隨後就指令那些設備自毀。
隨著突破號搭載的短距離傳送術——宇宙格鬥傳送術,從主元素池吸取足夠魔力,突破號片刻間跨過近十億公裏的距離,來到五號行星的高軌地區。
由於之前三號行星質量較小,突破號的停泊速度就比較慢,出現在五號行星的軌道上,立刻就被它的重力捕獲,好似滑翔一般,切入大氣層,落向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