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人物卡的分級而言,五個人全是史詩、傳奇,所不同的,也就是各自掌握的技巧種類和知識而已。
黃馨所僅有的,比其他人更特殊的地方,也就是她身為神性生物,與神祗相關。
所以一有風吹草動,曾理立刻便便聯想到了神祗、憎惡身上,特別是黃馨所指的方向還是天空!
然而月球的異動並沒有給地上的人們留下什麽糾纏的時間,除了黃馨以外,所有人、所有物,完全陷入停滯,就像進入了印記城的戚遠。
地月係這個小小的天體係統,似乎瞬間脫離了太陽引力,也無視了其它任何遠遠近近、大大小小的天體引力。
太陽係內的其它天體因為地月的異常,引力場頃刻間產生波動,包括太陽在內,連同其它所有的行星、衛星全部偏離既有軌道,外圍的冥王、海王等行星、小行星猛地向外,而金星、水星更加靠近太陽。
地月係與戚遠一般,在短短時間內脫離原本的坐標集合,如果不加改變,整個太陽係都將迅速離開,而地球和月球,或許會在某一天找到新的軌道,加入另一個恒星係;也有可能就在流浪中與某些小天體不斷碰撞,最終解體。
但是不論哪種結果,遠離了恒星的光和熱,地球上的生命們難逃滅絕的下場,或許唯有類似土元素這樣的特殊生命形式與傳奇以上的施法者們,才能幸存。
這是遠比艾梵瑞爾的融合更加險惡的局麵,大自然的規律不容人類違逆,沒有事先做出一絲一毫的準備,地球上現有的幾艘堡壘級根本裝不下選擇留守的那麽多人,更何況還都不在一起。
而地月係一旦遠離了原本軌道,地球的大氣層還會不會保持原狀,月球會不會直接撞進來,都是未知數。
以黃馨原本的知識結構,是不會在一瞬間想到這麽多的,但最近一年來的遷徙,給她補了不少課。
哪怕此時此刻她身在地球,並不曉得整個太陽係的變化,也從另外一個視角,猜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神性,遠遠不止是一種具備具體形象的力量,唯有真正觸摸了封神道路的存在,才懂得如何運用們。
獲得了神性,無論在身體上體現出了什麽異能,包括類法術能力、屬性點增加、憑空獲得技能專長,所有這些都不過是附帶的好處而已。
不同的生物,獲得神性後,所體現出的附加變化,各有不同,大多數是獲利的,也有小部分遭到了削弱。
但無論如何,這些都僅僅是副產品,好似人類蓄養禽類,最開始的本意是收獲肉食,但生產過程中有了蛋類副產品,反正與最終增加食物的目的不衝突,好處一並收著便是了。
可若僅僅被禽蛋迷惑了雙眼,那麽真正營養價值高、收獲更大的禽類本身,便要一直養到老,最後肉質又柴又腥,徹底沒了價值。
神性也是一樣的,是使凡物直觀接觸另一個世界的鑰匙,黃馨或許不知道那個世界叫什麽,對自身所處的世界有什麽影響,但當她通過神性,那種“心想事成”、“改變現實”一般的異能中,觸摸到融涉世界的邊緣時,她便明白了神祗為什麽必須點燃神火。
那明悟難以對人言說,若不苛求準確,大致可以如此描述。
“神性生物通過神性,了解到融涉世界的存在,而信仰作為極特殊的存在,由神性送入融涉世界,信仰由此被同化為融涉世界的一部分,與此同時,作為那些信仰的來源的神性生物,便有一部分一道同化至了融涉世界,這便是點燃神火。”
“此後,點燃神火的半神具備了一點點而且極關鍵的,主動出入融涉世界的能力,們由此在融涉世界中獲得權柄,獲得的過程就是在打造神格,此後便晉位真神。”
但這隻能說是黃馨的個人理解,她比地球上的任何凡物都更接近真實,更為準確,但依舊受到了人類的語言、思維的局限,首先融涉世界就不是人類的語言可以準確描述,規定概念的。
原因很簡單,人類隨著發展和對世界認識的加深,語言文字一直在進化,但人類還遠遠不曾認識到有關“融涉世界”的地步,於是語言文字也就遠遠不能滿足相應的需求。
而之所以“融涉世界”這樣的雖不準確但已能夠大略描述的詞語,可以出現,也是因為人類哲學在自然科學的支撐下,開始涉及到一些更為本質的猜想,相關概念才能模模糊糊誕生出來。
不過此時此刻,不論黃馨還是戚遠,他們都還完全不曉得什麽“現象世界”、“融涉世界”、“原世界”。
這些是魔法之主博卡布的定義中,能夠被人類語言所翻譯的部分,在戚遠被博卡布救下之前,都是沒有任何人類知曉的。
戚遠再次見到博卡布的時候,戰鬥已經結束了,他和突破號的周圍憑空出現了異空間門戶,與埃蓋馬尼所打開的不一樣,這個門戶與環境在外觀上毫無二致,若非戚遠一直沉浸在感知領域,思考著脫困的辦法,一樣不可能發現那一閃而逝的門戶。
門戶是一個正圓截麵,感受不到厚度,似乎是那種極具爭議性的,從方向概念上延伸出的“二維”定義中的存在,隻有橫軸和縱軸。
門的這邊是毫無魔力的異空間,而那邊就是魔力湧動著的宇宙空間。
若非戚遠的感知領域無論幾個軸的“維度”都能感受,前後左右、高低薄厚都沒問題,這樣的奇異景象便錯過去了。
戚遠不知道門戶外麵都有什麽,自己又將遭遇什麽,他已懶得去想了,反正他是沒有抵抗能力的不是嗎?
還不如好好感受一番這空間與空間的奇妙,憑借他自己的力量,或許這一生都不會有重來的機會了!
把握時機,這四個字組合的,真是妙不可言!
戚遠心中歎息,時機到來,永遠都那麽短暫,不把握便消失,猶如剛剛的門戶。
黃馨所僅有的,比其他人更特殊的地方,也就是她身為神性生物,與神祗相關。
所以一有風吹草動,曾理立刻便便聯想到了神祗、憎惡身上,特別是黃馨所指的方向還是天空!
然而月球的異動並沒有給地上的人們留下什麽糾纏的時間,除了黃馨以外,所有人、所有物,完全陷入停滯,就像進入了印記城的戚遠。
地月係這個小小的天體係統,似乎瞬間脫離了太陽引力,也無視了其它任何遠遠近近、大大小小的天體引力。
太陽係內的其它天體因為地月的異常,引力場頃刻間產生波動,包括太陽在內,連同其它所有的行星、衛星全部偏離既有軌道,外圍的冥王、海王等行星、小行星猛地向外,而金星、水星更加靠近太陽。
地月係與戚遠一般,在短短時間內脫離原本的坐標集合,如果不加改變,整個太陽係都將迅速離開,而地球和月球,或許會在某一天找到新的軌道,加入另一個恒星係;也有可能就在流浪中與某些小天體不斷碰撞,最終解體。
但是不論哪種結果,遠離了恒星的光和熱,地球上的生命們難逃滅絕的下場,或許唯有類似土元素這樣的特殊生命形式與傳奇以上的施法者們,才能幸存。
這是遠比艾梵瑞爾的融合更加險惡的局麵,大自然的規律不容人類違逆,沒有事先做出一絲一毫的準備,地球上現有的幾艘堡壘級根本裝不下選擇留守的那麽多人,更何況還都不在一起。
而地月係一旦遠離了原本軌道,地球的大氣層還會不會保持原狀,月球會不會直接撞進來,都是未知數。
以黃馨原本的知識結構,是不會在一瞬間想到這麽多的,但最近一年來的遷徙,給她補了不少課。
哪怕此時此刻她身在地球,並不曉得整個太陽係的變化,也從另外一個視角,猜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神性,遠遠不止是一種具備具體形象的力量,唯有真正觸摸了封神道路的存在,才懂得如何運用們。
獲得了神性,無論在身體上體現出了什麽異能,包括類法術能力、屬性點增加、憑空獲得技能專長,所有這些都不過是附帶的好處而已。
不同的生物,獲得神性後,所體現出的附加變化,各有不同,大多數是獲利的,也有小部分遭到了削弱。
但無論如何,這些都僅僅是副產品,好似人類蓄養禽類,最開始的本意是收獲肉食,但生產過程中有了蛋類副產品,反正與最終增加食物的目的不衝突,好處一並收著便是了。
可若僅僅被禽蛋迷惑了雙眼,那麽真正營養價值高、收獲更大的禽類本身,便要一直養到老,最後肉質又柴又腥,徹底沒了價值。
神性也是一樣的,是使凡物直觀接觸另一個世界的鑰匙,黃馨或許不知道那個世界叫什麽,對自身所處的世界有什麽影響,但當她通過神性,那種“心想事成”、“改變現實”一般的異能中,觸摸到融涉世界的邊緣時,她便明白了神祗為什麽必須點燃神火。
那明悟難以對人言說,若不苛求準確,大致可以如此描述。
“神性生物通過神性,了解到融涉世界的存在,而信仰作為極特殊的存在,由神性送入融涉世界,信仰由此被同化為融涉世界的一部分,與此同時,作為那些信仰的來源的神性生物,便有一部分一道同化至了融涉世界,這便是點燃神火。”
“此後,點燃神火的半神具備了一點點而且極關鍵的,主動出入融涉世界的能力,們由此在融涉世界中獲得權柄,獲得的過程就是在打造神格,此後便晉位真神。”
但這隻能說是黃馨的個人理解,她比地球上的任何凡物都更接近真實,更為準確,但依舊受到了人類的語言、思維的局限,首先融涉世界就不是人類的語言可以準確描述,規定概念的。
原因很簡單,人類隨著發展和對世界認識的加深,語言文字一直在進化,但人類還遠遠不曾認識到有關“融涉世界”的地步,於是語言文字也就遠遠不能滿足相應的需求。
而之所以“融涉世界”這樣的雖不準確但已能夠大略描述的詞語,可以出現,也是因為人類哲學在自然科學的支撐下,開始涉及到一些更為本質的猜想,相關概念才能模模糊糊誕生出來。
不過此時此刻,不論黃馨還是戚遠,他們都還完全不曉得什麽“現象世界”、“融涉世界”、“原世界”。
這些是魔法之主博卡布的定義中,能夠被人類語言所翻譯的部分,在戚遠被博卡布救下之前,都是沒有任何人類知曉的。
戚遠再次見到博卡布的時候,戰鬥已經結束了,他和突破號的周圍憑空出現了異空間門戶,與埃蓋馬尼所打開的不一樣,這個門戶與環境在外觀上毫無二致,若非戚遠一直沉浸在感知領域,思考著脫困的辦法,一樣不可能發現那一閃而逝的門戶。
門戶是一個正圓截麵,感受不到厚度,似乎是那種極具爭議性的,從方向概念上延伸出的“二維”定義中的存在,隻有橫軸和縱軸。
門的這邊是毫無魔力的異空間,而那邊就是魔力湧動著的宇宙空間。
若非戚遠的感知領域無論幾個軸的“維度”都能感受,前後左右、高低薄厚都沒問題,這樣的奇異景象便錯過去了。
戚遠不知道門戶外麵都有什麽,自己又將遭遇什麽,他已懶得去想了,反正他是沒有抵抗能力的不是嗎?
還不如好好感受一番這空間與空間的奇妙,憑借他自己的力量,或許這一生都不會有重來的機會了!
把握時機,這四個字組合的,真是妙不可言!
戚遠心中歎息,時機到來,永遠都那麽短暫,不把握便消失,猶如剛剛的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