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天文學界,倚仗極速進步的計算力,對各個天體的參數數據精確計算,結果卻與公式不相符,這樣的結果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無論是經典力學,還是融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成果,發展到又一個巔峰的天體力學,都難以完全解釋這樣的結果。


    於是為了解決問題,有些學者提出了“暗物質”的概念。


    由此而引申出的一係列猜想,更是數不勝數,還有很多隨著科普而成為了尋常家庭的談資八卦。


    不過那些都是“猜想”,在戚遠出發之前,曾理他們數百上千的各科學者,並非沒有對於類似的猜想加以留意,畢竟是涉及到戚遠乃至整個人類的宇宙航行安全的問題。


    但這麽久過去了,戚遠沒有碰到任何一個由可能存在的“暗物質”組成的“脈衝星”,他所經過的太空環境,能夠準確觀測的區域內,都沒有引力場表現異常到足以容納“脈衝星”的地步。


    事實上,戚遠根據第一次星際探索丙型的傳送落點的誤差,就有所猜測,並不是經典力學或者其它力學存在錯誤,公式存在問題,也不是想象中的“暗物質”真實存在,而僅僅是微弱到了被忽略的各個天體的引力,並非真的沒有影響,可以被忽略!


    以河係間的廣闊空間來看,如果真的存在常規手段無法觀測的,可以被稱為“物質”的存在的話,這裏一定能夠發現它們存在的蛛絲馬跡!


    原因很簡單,觀測手段會誤導人,但物質本身存在形式所伴生的“力”,不會誤導人,它們一定會表現出來的!


    戚遠要跨越河係,尋找地球,那就必定要經過這樣的區域,甚至於還可能要經過很多次、經過很多片!


    這既是冒險,也是實證。


    在沒有急迫目標、沒有強大威脅的當下,戚遠選擇寫論文,把自己最近的一切新發現,都一五一十記錄下來,既是一種梳理,也是一次更加深入的探究。


    在幾乎一成不變的宇宙深空中,沒有任何一個可以說話交流的對象,戚遠倒是很想重新開始人工智能的研究,但手頭上的工作太多,那個隻能放一放。


    事情發生的時候,往往隻是一瞬間,但若詳細記錄成文字,便要複雜太多,更何況戚遠所要完成的還是學術論文,一切簡潔、美感都是次要的,準確和標準才是重中之重!


    戚遠每次引導突破號施展星際探索丙型完成,進入傳送異空間之後,就埋頭錄入,幸好如今儲存文字的載體是受到奧術保護的晶片。


    如果是紙,突破號隻怕已經被堆滿了;如果是曾經的計算機硬盤,則要擔心壽命問題。


    被奧術時刻保護著的晶片,隻要不是遭到刻意損壞,或者經曆了類似地月係遭遇過的那種規則變化,就不必擔心數據損壞、丟失。


    戚遠已經打算自己繼續發行《奧術》,師兄曾理同黃馨一起消失,也不知道他們師兄弟當初約定的,遵照老師遺命而發行的《奧術》命運如何。


    但不論師兄有沒有提前安排好,戚遠是不會放棄的,哪怕隻有自己一個人的文章,終有一日它們會被重新發現,哪怕在死前自己都沒能找到地球,他也已經下定決心,尋找一個長壽的行星,將突破號留在那裏,等待重見故人的機會。


    經過了十餘次傳送,戚遠將自己可以想到的,哪怕是純粹的猜想,都記錄了下來,距離他的目的地,預計還要有近二十次傳送才行。


    這是他選擇的距離自己最近的恒星係的所在,可以說如果當初他出現在兩個河係的正中間,很可能直到臨死前,他才能夠重新進入河係範圍。


    即便如此,依靠星際探索丙型,也需要差不多八個新曆年,戚遠才能真正造訪那個最近的恒星係,這已經很快了,隻是河係間的距離太過遼闊,三百多光年的距離僅僅是其中極微小的一截。


    這裏的溫度非常穩定,就在零下二百六、七十度之間,距離世界融合後的絕對零度值還有一段差距,以實際情況,推翻了戚遠曾經設想的,河係間區域約等於絕對零度的猜測。


    因為距離這個河係過近,沒辦法以光學視覺直接觀察到它的全貌,如果這裏不是銀河係,那麽戚遠就很難有機會回到地球了,除非他能進一步改進星際探索係列奧術,可以用更短的時間跨越更長的距離。


    又或者,他能夠如黃馨、博卡布一般,由凡物高舉神座,成為能夠直接觀測融涉世界的神祗,進而獲得更久的生命與更本質的運動方式。


    戚遠完成了手上的論文,越發不想計算目的地的樣子了,那會是個什麽形狀的河係呢?


    是漩渦狀、棒旋狀還是橢圓狀?或者是不規則外形?


    戚遠很害怕,如果算出來不是棒旋狀呢?


    銀河係是棒旋狀的啊!


    戚遠後悔起來,他極少產生這樣的情緒,就連當初選擇殺戮,都不曾後悔!


    為什麽不在魔法之主離開前,請求把自己送回地球呢!


    說什麽不好,在那跟一位強大神力講“科學”是什麽!


    戚遠想起自己跟歐斯彭和那位名叫貝奧的白槲氏族德魯伊說過的話,“自信可以是自負,智商高也可能會發展成為不顧旁人感受”。


    或許真的到了該改改的時候了,智商高低要有比較才行,麵對諸如博卡布、埃蓋馬尼、賈苟斯這些神或者類似神的存在,戚遠也沒底氣說自己一定是高的那個。


    這種情況下還不顧旁人感受,估計就要倒大黴了。


    博卡布不與戚遠計較,不代表別的存在不計較,就像埃蓋馬尼被挑釁兩回,立刻就窮追不舍了!


    想到這裏,戚遠又想起了博卡布曾提到過的“星海之民”。


    聽起來那像是某個種族的自稱,就像“人類”一樣。


    能夠為一位真神稱道,還是出身自地球宇宙的“同胞”,戚遠對他們非常好奇,外星人、地外文明,一向是人類認識了自身所處環境後的熱點話題。


    說起來,戚遠當初還抓了兩個被埃蓋馬尼腐化的泰坦呢!


    也不隻知道那兩個俘虜如何了,會不會在次元空間裏餓死?


    可惜戚遠很可能再也回不去,也沒機會把們放出來。


    原本戚遠對泰坦的身體構造、生命存在形式都是很感興趣的,如果給他足夠的時間,想必又是一係列極具價值的學術論文!


    對於人類自身生命存在形式的改造,必然要參考其它已存在的、更優秀的生命,那樣至少也算是對實驗體負責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印記之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方一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方一點並收藏印記之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