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阿瑞納達人和地球人易地而處,或許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好事情。
雖然戚遠不如今時今日的黃曉筱那麽精擅醫術,但遇到了問題,應當查詢哪一方麵的資料,還是能對應起來的。
戚遠有信心,幫助阿瑞納達人盡早適應當前行星的環境。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世界融合,而造成的環境突變,大自然是不會產生如此劇烈的反應的。
與人們熟悉的食物鏈,存在著動物、植物的上下遊製約關係一樣,事實上在微生物間,同樣有著互相限製的動態平衡存在。
依照大自然的生物演化規律,並不會出現某一時期,某一單獨物種突然強大到可以完全破壞生態平衡的地步。
微生物當然也不能超脫於這一規律。
其實最佳的解決方案,應當是找到針對性殺滅致病菌、病毒、真菌等等微生物的方案,然後集體遷移離開,到太空或其它星球,臨時居住,等待大自然的自我調節。
隻要避免了反複感染,對於擁有奧術的阿瑞納達人來說,疾病並非難以對抗。
而微生物泛濫也不可能持續太久,因為生物結構簡單,微生物的生命才是真正脆弱的。
有些根本不能獨立生存,隻能依附於動物或植物的某些細胞存活;有些則不能經受長時間的陽光照射,紫外線、紅外線乃至可見光,都可能對其造成直接殺傷;還有些生命周期本就極短,它們在擁有良好的繁殖環境的情況下,數量短時間內極度龐大,雖然看起來很可怕,但良好的繁殖環境不會一直存在,時間將會使它們在盛極一時之後很快銷聲匿跡。
事實上,在戚遠到達的時候,大自然已經近乎於痊愈了。
動物、植物們經過數十年的適應,滅亡的滅亡、衍進的衍進,沒能抵抗住環境劇變、微生物侵襲的,都已經重新分解為養料,鋪滿了大地。
所以戚遠在太空中遙望之時,才會感覺下方的行星呈現藍綠色。
氧含量高的大氣環境,是非常適宜植物生長的。
當然也適宜於動物的生長,在氧含量極高的環境中,可以容許碳基動物的體型巨大化發展,充足的氧氣能夠保障龐大軀體的能源供應。
阿瑞納達人之所以將他們在這裏發現的“蜥蜴”命名為“亞龍”,就是這些剛剛由兩棲類進化為爬行類的動物,體型巨大,堪比艾梵瑞爾的龍族。
但它們畢竟僅僅是體型大而已,既沒有龍族的高超智慧,也沒有龍族的強悍異能。
或許在如今的宇宙,這種富集魔力的環境中,再行進化長久歲月之後,它們也有機會成長為類似“龍族”、“獸人”、“豺狼人”之類的原始智慧種族吧!
兩個小時之後,邁錫尼七世的講述告一段落,如今的阿瑞納達百廢待興,人口已經降至五十餘萬。
就在最近幾年,施法者們發覺迷鎖外的環境開始好轉,“看不見的神罰”消失了,人們才重新走出迷鎖,試圖重建家園。
戚遠略感尷尬,幸虧剛剛沒有貿然提出幫助人家解決問題,原來時間已經把問題解決掉了。
想想也是,如果自然環境還是那麽惡劣的話,他隨著英利爾等人進城,絕不可能察覺不到開啟的迷鎖。
魔力在原始狀態的時候,確實無色無味也難以觸摸,但就和電、熱一樣,一旦與其它物質產生反應,就會出現起火、冒煙、結冰等等現象。
這個時候,就是人類可以察覺的階段了。
所以魔力在奧術的作用下被轉化,形成各種法術效果的時候,聲、光、色彩,都是非常顯眼的。
除非有意加以遮掩,在奧術模型中添加了有關模塊,否則各式靈光絕對讓人眼花繚亂。
可是生效範圍有限的奧術能夠遮掩,一次性籠罩一片區域的迷鎖呢?那是萬萬辦不到的。
就像淬劍堡、班加洛那樣,迷鎖不曾開啟的時候,看起來就是個被圍牆圈起來的古代城市,而迷鎖一旦開啟,立刻就會變成身披五彩能量罩的未來都市。
阿瑞納達也不例外。
戚遠在心裏馬後炮一樣地恍然大悟,怪不得沒見迷鎖開啟,原來是微生物大潮已經過去了。
事實上當初的地球,也有過一段類似的時期,但得益於地球整體正處於氣候異常的時期,再加上人類對世界認識的較為全麵,應對得法,所以微生物並沒能形成太過巨大的影響。
最後,邁錫尼七世問道:“尊敬的星界漫遊者,您曾在廣闊的星界旅途中,見過類似遭遇嗎?”
“我們的博學者沒能找到‘瘟疫’的源頭,也沒能獲知‘瘟疫’消失的原因。”
戚遠稍稍點頭,便見一圈阿瑞納達人都激動起來。
“各位稍安勿躁。”戚遠邊想邊說:“我大致猜到了原因,但還需要證實。”
關於微生物的猜測,戚遠雖說心中篤定,但沒有實證之前,說什麽也是不能拍腦袋給結論的。
“證實,該怎麽做呢?”英利爾迫不及待地發問,他見過突破號內部的樣子,對戚遠可謂是有些盲目的信心。
“我對諸位的遭遇,有所猜測,不過需要尋找證據。”戚遠笑著對眾人道:“這就需要幾位因‘瘟疫’病故的不幸者的遺體了。”
“這……”
戚遠以外的人麵麵相覷,最終還是邁錫尼七世果斷答應:“可以!”
“哦,對了!”戚遠忽然想到,必須把要求講細致,阿瑞納達人可不是那些做慣了實驗室工作的科研工作者,簡略的條件下,給找來的實驗素材就可能令人白費功夫。
“找來的遇難者,必須是病故前的症狀與其它‘瘟疫’病患相同的,比如高熱、嘔吐、腹瀉等等,而且他們在病故前不能是接受過法術治療的。”
戚遠擔心阿瑞納達人找來的是經過驅除疾病救治,卻因器官衰竭而死亡的個體,那樣屍體內還能留存的微生物,就很難說是不是病原體了。
“另外,病故時間離現在越近越好,能找到的遺體越多越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雖然戚遠不如今時今日的黃曉筱那麽精擅醫術,但遇到了問題,應當查詢哪一方麵的資料,還是能對應起來的。
戚遠有信心,幫助阿瑞納達人盡早適應當前行星的環境。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世界融合,而造成的環境突變,大自然是不會產生如此劇烈的反應的。
與人們熟悉的食物鏈,存在著動物、植物的上下遊製約關係一樣,事實上在微生物間,同樣有著互相限製的動態平衡存在。
依照大自然的生物演化規律,並不會出現某一時期,某一單獨物種突然強大到可以完全破壞生態平衡的地步。
微生物當然也不能超脫於這一規律。
其實最佳的解決方案,應當是找到針對性殺滅致病菌、病毒、真菌等等微生物的方案,然後集體遷移離開,到太空或其它星球,臨時居住,等待大自然的自我調節。
隻要避免了反複感染,對於擁有奧術的阿瑞納達人來說,疾病並非難以對抗。
而微生物泛濫也不可能持續太久,因為生物結構簡單,微生物的生命才是真正脆弱的。
有些根本不能獨立生存,隻能依附於動物或植物的某些細胞存活;有些則不能經受長時間的陽光照射,紫外線、紅外線乃至可見光,都可能對其造成直接殺傷;還有些生命周期本就極短,它們在擁有良好的繁殖環境的情況下,數量短時間內極度龐大,雖然看起來很可怕,但良好的繁殖環境不會一直存在,時間將會使它們在盛極一時之後很快銷聲匿跡。
事實上,在戚遠到達的時候,大自然已經近乎於痊愈了。
動物、植物們經過數十年的適應,滅亡的滅亡、衍進的衍進,沒能抵抗住環境劇變、微生物侵襲的,都已經重新分解為養料,鋪滿了大地。
所以戚遠在太空中遙望之時,才會感覺下方的行星呈現藍綠色。
氧含量高的大氣環境,是非常適宜植物生長的。
當然也適宜於動物的生長,在氧含量極高的環境中,可以容許碳基動物的體型巨大化發展,充足的氧氣能夠保障龐大軀體的能源供應。
阿瑞納達人之所以將他們在這裏發現的“蜥蜴”命名為“亞龍”,就是這些剛剛由兩棲類進化為爬行類的動物,體型巨大,堪比艾梵瑞爾的龍族。
但它們畢竟僅僅是體型大而已,既沒有龍族的高超智慧,也沒有龍族的強悍異能。
或許在如今的宇宙,這種富集魔力的環境中,再行進化長久歲月之後,它們也有機會成長為類似“龍族”、“獸人”、“豺狼人”之類的原始智慧種族吧!
兩個小時之後,邁錫尼七世的講述告一段落,如今的阿瑞納達百廢待興,人口已經降至五十餘萬。
就在最近幾年,施法者們發覺迷鎖外的環境開始好轉,“看不見的神罰”消失了,人們才重新走出迷鎖,試圖重建家園。
戚遠略感尷尬,幸虧剛剛沒有貿然提出幫助人家解決問題,原來時間已經把問題解決掉了。
想想也是,如果自然環境還是那麽惡劣的話,他隨著英利爾等人進城,絕不可能察覺不到開啟的迷鎖。
魔力在原始狀態的時候,確實無色無味也難以觸摸,但就和電、熱一樣,一旦與其它物質產生反應,就會出現起火、冒煙、結冰等等現象。
這個時候,就是人類可以察覺的階段了。
所以魔力在奧術的作用下被轉化,形成各種法術效果的時候,聲、光、色彩,都是非常顯眼的。
除非有意加以遮掩,在奧術模型中添加了有關模塊,否則各式靈光絕對讓人眼花繚亂。
可是生效範圍有限的奧術能夠遮掩,一次性籠罩一片區域的迷鎖呢?那是萬萬辦不到的。
就像淬劍堡、班加洛那樣,迷鎖不曾開啟的時候,看起來就是個被圍牆圈起來的古代城市,而迷鎖一旦開啟,立刻就會變成身披五彩能量罩的未來都市。
阿瑞納達也不例外。
戚遠在心裏馬後炮一樣地恍然大悟,怪不得沒見迷鎖開啟,原來是微生物大潮已經過去了。
事實上當初的地球,也有過一段類似的時期,但得益於地球整體正處於氣候異常的時期,再加上人類對世界認識的較為全麵,應對得法,所以微生物並沒能形成太過巨大的影響。
最後,邁錫尼七世問道:“尊敬的星界漫遊者,您曾在廣闊的星界旅途中,見過類似遭遇嗎?”
“我們的博學者沒能找到‘瘟疫’的源頭,也沒能獲知‘瘟疫’消失的原因。”
戚遠稍稍點頭,便見一圈阿瑞納達人都激動起來。
“各位稍安勿躁。”戚遠邊想邊說:“我大致猜到了原因,但還需要證實。”
關於微生物的猜測,戚遠雖說心中篤定,但沒有實證之前,說什麽也是不能拍腦袋給結論的。
“證實,該怎麽做呢?”英利爾迫不及待地發問,他見過突破號內部的樣子,對戚遠可謂是有些盲目的信心。
“我對諸位的遭遇,有所猜測,不過需要尋找證據。”戚遠笑著對眾人道:“這就需要幾位因‘瘟疫’病故的不幸者的遺體了。”
“這……”
戚遠以外的人麵麵相覷,最終還是邁錫尼七世果斷答應:“可以!”
“哦,對了!”戚遠忽然想到,必須把要求講細致,阿瑞納達人可不是那些做慣了實驗室工作的科研工作者,簡略的條件下,給找來的實驗素材就可能令人白費功夫。
“找來的遇難者,必須是病故前的症狀與其它‘瘟疫’病患相同的,比如高熱、嘔吐、腹瀉等等,而且他們在病故前不能是接受過法術治療的。”
戚遠擔心阿瑞納達人找來的是經過驅除疾病救治,卻因器官衰竭而死亡的個體,那樣屍體內還能留存的微生物,就很難說是不是病原體了。
“另外,病故時間離現在越近越好,能找到的遺體越多越好。”()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