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感言(第1/1頁)
今天節日活動,忙了一天,剛剛打開電腦,看到書友“我是讀書人中的vip”的留言,問我關於這本書還有關於戚遠的感想,那就說一下吧,其實也確實有些話想說的。
最初動筆寫這本書時,規劃了一個很不同的世界,但這個世界是建築在現實的基礎上的,為什麽這麽做呢?
原因很簡單,我們的一切認知其實都建立於我們的現實世界,想象力再豐富,歸根結底都沒能脫離現實,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被歸類於物理的力學無處不在,假若設想一個不存在力的世界,那麽我說我根本想象不出來人這樣的生物怎麽存在,為什麽呢?
因為人的骨骼、肌肉、血液等等一切,之所以能組合起來成為一個人,而不是一塊石頭,說白了是四大基本力的作用,話再說回來,石頭之所以是石頭而不是一個人,同樣是四大基本力的作用。
所以根本不必繼續考慮沒有力這一現象的世界是什麽樣子的了,現實中一切可以被觀察的目標和現象,至此已經不可存在,或許有人說,我不要“力”,但我要“人”、“石頭”、一切的一切都與此時別無二致,那麽我隻能說,你可以給“力”隨便換名字,但它還是它,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字隨便取,實質還是那麽回事。
當然,假設“力”不存在也並非不可以,隻不過對於我這樣的強迫症來說,“力”不存在了,那麽一切與之相關的都應改變,而且要合理,說實話,要有這樣的推演能力我就不寫了,說不得搞個創世神當當,笑……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當下一些寫和讀的人的一個觀點,他們認為“在虛幻的世界裏尋找真實”根本是沒有意義的事情,但是我不得不說,一切虛幻都建築在真實的基礎上,基礎不牢固、被忽略,你的虛幻一定很無趣,當然,這是對我而言的,或許持那樣的觀點的人並不覺得無趣,那隻能說大家三觀不同,各自珍重吧,沒必要硬往一處湊,純粹是自己給自己找不自在。
可是說到三觀,這個很籠統的概念其實很細節。
比如我看到了相當多的讀者留言,在訴說他們心中對我描寫的“陣營”、“社會演變”方麵的不同見解,但是怎麽講呢?
我隻能說絕大部分發言的人的觀點,就與我這個作者三觀不同,我腦海裏的社會和個體都在變化,而他們一定要社會是某個樣子的,比如說施法者出現不能影響整個社會的供求關係、生產關係,但是很可惜,勞動一定產生價值,卻並不是一定可以產生交換價值,而人類的工業化大分工社會的存在基礎,就是交換價值的極大豐富,交換價值趨於滅亡的社會狀態,我們曾經曆過的是原始氏族社會,理想中的是烏托邦,甚至不是共產主義社會。
所以,很遺憾,這部分讀者的選擇在我寫的時候,我就已經知道了。
這就是三觀不同,說的上綱上線一點,這叫唯物主義和機械主義的分歧,當然,一個作者的臆想,還遠遠達不到非要跟讀者分個是非對錯的程度。
隻能說,那部分讀者是看不到後麵關於他們所想象的那個社會形態出現的部分了,施法者當然不能徹底脫離社會,因為所有人都可以是施法者不是嗎?就像所有人都可以學數學,隻在於你願意還是不願意罷了。
好了,這些東西都是願意看我感言的書友們明白的,就不囉嗦了。
說說戚遠吧。
這個主角,寫到中期的時候我就不太滿意了,因為寫不長,他的基礎太高,設定上就是一個天才模版出場,類似於千萬人裏挑一個那種,所以中間不存在升級的,那些與神祗不在一個層次的敵人,都不過是拿來給主角錘煉戰鬥技術的,所以這書裏基本不存在升級,可惜沒升級就沒什麽特別曲折的故事,我總不能一個法術一個法術的,自己去建幾何模型,然後像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一樣寫解題過程……
可惜這就是主角的升級了,在我的設定裏,殺戮得來的經驗值都沒什麽大意義,各個職業都要通過磨煉技藝來升級,就像我們二三十年前的鉗工一樣,你是三級還是八級?自己練吧!
要知道八級鉗工的主要工作是製造模具,是為其它鉗工製造範本,這比dnd裏的傳奇絲毫不遜了,隻不過就是戰鬥力的不同而已,不是嗎?想必家中長輩有產業工人經曆的書友們,是可以理解到當年八級鉗工需要的除了苦練之外,還需要多麽強大的天賦的。
所以當我想要借由主角的經曆,來說明我設定的虛幻世界時,就不得不考慮,一個什麽程度的主角可以承擔如此重任了。
天賦成了絕對不可忽視的要素,於是我決定舍棄升級,大不了少點字數而已,人總是要有所放棄的。
但是當我寫到四十萬字的時候,我發現戚遠的天賦還是給低了,這才是令我最不滿意的地方,他不可能在身為人類的情況下,真正觸摸到世界的真實的,除非他是一個神祗,還不能是普通的神,至少也要是類似於我描寫的那個“博卡布”的層次的神。
但是成為神祗就那麽容易嗎?這裏不得不問一下,有多少人看出了黃馨和博卡布之間的區別?祂們同為神祗,但所走道路是徹底不相幹的,黃馨由內而外,博卡布由外而內,所以祂們的成就不同、能力不同。
其實關於神祗這一層次的設定也十分豐富,可惜戚遠去不到,所以也就不再去寫,反正也不是止步於這麽一個故事。
那麽,關於戚遠,有沒有書友猜到了他的真實的死亡原因呢?
最明顯的提示出現在崔萌萌的死亡原因那裏,戚遠在漫長的人生中,最終遇到的是靈魂的衰老,有人會問了,靈魂這種完全虛無縹緲怎麽解釋都可以的東西,你憑什麽非要它存在衰老,不衰老不行嗎?
說了一圈,又繞回三觀上去了,生長與衰老,說白了是新陳代謝,脫離了生物學範疇上升到哲學領域,就是最最簡單,初中哲學常識就會講的一句話,要以聯係、發展的觀點,看待世界。
這個觀點說白了,就是從現實世界的各個學科中歸納出來的,所以我以這些學科為基礎,那麽發展與變化就必然存在,靈魂就必然麵臨衰老,組成了靈魂的存在就必然有合有分。
感言就這樣吧,期待與我觀點類同的書友們,能與我在下一本書相會,最後再感謝一下所有支持了本書的讀者們,祝願大家身體健康、生活幸福、工作順利!
閱讀網址:m.
今天節日活動,忙了一天,剛剛打開電腦,看到書友“我是讀書人中的vip”的留言,問我關於這本書還有關於戚遠的感想,那就說一下吧,其實也確實有些話想說的。
最初動筆寫這本書時,規劃了一個很不同的世界,但這個世界是建築在現實的基礎上的,為什麽這麽做呢?
原因很簡單,我們的一切認知其實都建立於我們的現實世界,想象力再豐富,歸根結底都沒能脫離現實,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被歸類於物理的力學無處不在,假若設想一個不存在力的世界,那麽我說我根本想象不出來人這樣的生物怎麽存在,為什麽呢?
因為人的骨骼、肌肉、血液等等一切,之所以能組合起來成為一個人,而不是一塊石頭,說白了是四大基本力的作用,話再說回來,石頭之所以是石頭而不是一個人,同樣是四大基本力的作用。
所以根本不必繼續考慮沒有力這一現象的世界是什麽樣子的了,現實中一切可以被觀察的目標和現象,至此已經不可存在,或許有人說,我不要“力”,但我要“人”、“石頭”、一切的一切都與此時別無二致,那麽我隻能說,你可以給“力”隨便換名字,但它還是它,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字隨便取,實質還是那麽回事。
當然,假設“力”不存在也並非不可以,隻不過對於我這樣的強迫症來說,“力”不存在了,那麽一切與之相關的都應改變,而且要合理,說實話,要有這樣的推演能力我就不寫了,說不得搞個創世神當當,笑……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當下一些寫和讀的人的一個觀點,他們認為“在虛幻的世界裏尋找真實”根本是沒有意義的事情,但是我不得不說,一切虛幻都建築在真實的基礎上,基礎不牢固、被忽略,你的虛幻一定很無趣,當然,這是對我而言的,或許持那樣的觀點的人並不覺得無趣,那隻能說大家三觀不同,各自珍重吧,沒必要硬往一處湊,純粹是自己給自己找不自在。
可是說到三觀,這個很籠統的概念其實很細節。
比如我看到了相當多的讀者留言,在訴說他們心中對我描寫的“陣營”、“社會演變”方麵的不同見解,但是怎麽講呢?
我隻能說絕大部分發言的人的觀點,就與我這個作者三觀不同,我腦海裏的社會和個體都在變化,而他們一定要社會是某個樣子的,比如說施法者出現不能影響整個社會的供求關係、生產關係,但是很可惜,勞動一定產生價值,卻並不是一定可以產生交換價值,而人類的工業化大分工社會的存在基礎,就是交換價值的極大豐富,交換價值趨於滅亡的社會狀態,我們曾經曆過的是原始氏族社會,理想中的是烏托邦,甚至不是共產主義社會。
所以,很遺憾,這部分讀者的選擇在我寫的時候,我就已經知道了。
這就是三觀不同,說的上綱上線一點,這叫唯物主義和機械主義的分歧,當然,一個作者的臆想,還遠遠達不到非要跟讀者分個是非對錯的程度。
隻能說,那部分讀者是看不到後麵關於他們所想象的那個社會形態出現的部分了,施法者當然不能徹底脫離社會,因為所有人都可以是施法者不是嗎?就像所有人都可以學數學,隻在於你願意還是不願意罷了。
好了,這些東西都是願意看我感言的書友們明白的,就不囉嗦了。
說說戚遠吧。
這個主角,寫到中期的時候我就不太滿意了,因為寫不長,他的基礎太高,設定上就是一個天才模版出場,類似於千萬人裏挑一個那種,所以中間不存在升級的,那些與神祗不在一個層次的敵人,都不過是拿來給主角錘煉戰鬥技術的,所以這書裏基本不存在升級,可惜沒升級就沒什麽特別曲折的故事,我總不能一個法術一個法術的,自己去建幾何模型,然後像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一樣寫解題過程……
可惜這就是主角的升級了,在我的設定裏,殺戮得來的經驗值都沒什麽大意義,各個職業都要通過磨煉技藝來升級,就像我們二三十年前的鉗工一樣,你是三級還是八級?自己練吧!
要知道八級鉗工的主要工作是製造模具,是為其它鉗工製造範本,這比dnd裏的傳奇絲毫不遜了,隻不過就是戰鬥力的不同而已,不是嗎?想必家中長輩有產業工人經曆的書友們,是可以理解到當年八級鉗工需要的除了苦練之外,還需要多麽強大的天賦的。
所以當我想要借由主角的經曆,來說明我設定的虛幻世界時,就不得不考慮,一個什麽程度的主角可以承擔如此重任了。
天賦成了絕對不可忽視的要素,於是我決定舍棄升級,大不了少點字數而已,人總是要有所放棄的。
但是當我寫到四十萬字的時候,我發現戚遠的天賦還是給低了,這才是令我最不滿意的地方,他不可能在身為人類的情況下,真正觸摸到世界的真實的,除非他是一個神祗,還不能是普通的神,至少也要是類似於我描寫的那個“博卡布”的層次的神。
但是成為神祗就那麽容易嗎?這裏不得不問一下,有多少人看出了黃馨和博卡布之間的區別?祂們同為神祗,但所走道路是徹底不相幹的,黃馨由內而外,博卡布由外而內,所以祂們的成就不同、能力不同。
其實關於神祗這一層次的設定也十分豐富,可惜戚遠去不到,所以也就不再去寫,反正也不是止步於這麽一個故事。
那麽,關於戚遠,有沒有書友猜到了他的真實的死亡原因呢?
最明顯的提示出現在崔萌萌的死亡原因那裏,戚遠在漫長的人生中,最終遇到的是靈魂的衰老,有人會問了,靈魂這種完全虛無縹緲怎麽解釋都可以的東西,你憑什麽非要它存在衰老,不衰老不行嗎?
說了一圈,又繞回三觀上去了,生長與衰老,說白了是新陳代謝,脫離了生物學範疇上升到哲學領域,就是最最簡單,初中哲學常識就會講的一句話,要以聯係、發展的觀點,看待世界。
這個觀點說白了,就是從現實世界的各個學科中歸納出來的,所以我以這些學科為基礎,那麽發展與變化就必然存在,靈魂就必然麵臨衰老,組成了靈魂的存在就必然有合有分。
感言就這樣吧,期待與我觀點類同的書友們,能與我在下一本書相會,最後再感謝一下所有支持了本書的讀者們,祝願大家身體健康、生活幸福、工作順利!
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