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章堅持不改葬他的母親,被舉國唾罵,依舊堅持,那麽讓他如此堅持的苦衷又是什麽呢?


    匡章自己是從來沒有在眾人的麵前,為自己辯解過的,但是他的兩個曆史名人的知己--齊威王和孟子,卻是分別說出了自己的見解,揭開了其中的緣由。


    齊威王末年,張儀兼任了秦、魏兩國的相國,秦國人借道韓、魏兩國,攻擊齊國。


    桑丘之戰的開戰前夕,匡章故意借雙方使者互相來往的時候,變更了部分齊軍的旗幟標記,混雜到秦軍當中,準備內外夾攻,瓦解秦軍的攻勢。


    但是齊威王派往前線的探子不明白匡章的作戰意圖,發現了如此景象,立馬嚇得回來報告齊威王:“大王,不好啦!匡將軍讓齊軍加入秦軍,要改旗易幟,背叛我們齊人啊!”


    左右大臣們也紛紛危言聳聽,朝野上下被恐慌的氛圍籠罩,人人都說匡章真的投降秦軍,要調轉槍頭,跟著秦軍來攻打自己的國家了。


    齊威王聽了卻不予理會,探子派去了一次又一次,每次去的人不一樣,帶回來的說法卻是一模一樣,都說匡章要帶領軍隊投降秦國!


    就這樣反複了多次,但齊威王仍舊堅定地信任匡章,朝廷的眾大臣們就不理解了,去問齊威王:“說匡將軍失敗投降的探子,人不相同,言辭卻是一致,為何大王到此時還不相信,還不發兵前去討伐匡將軍呢?


    但齊威王微微一笑,卻是成竹在胸,斷然回答道:“很明顯,匡章所為根本就不是背叛寡人的行動,寡人為何要討伐他呢?”


    果然,過了沒多久,匡章的戰術大獲成功,秦軍被混進軍營的齊軍士兵和匡章的大部隊內外夾攻,原本戰意就不甚堅決的秦軍一觸即潰。


    這一次探子從前線傳來的,和以往的就完全不同了,變成了齊軍大勝的捷報!


    朝廷眾大臣紛紛呢大吃一驚,人人交頭接耳,有人就忍不住詢問齊威王了,“大王難道與匡將軍心意相通?何以有此先見之明呀?”


    齊威王“哈哈”一笑,大手一擺,說道:“你們這些人啊,都誤解了匡將軍,自以為耳聽為實,一天到晚說他的壞話,實則是以訛傳訛,我是壓根也不會相信的!當年寡人任命章子為將軍的時候,就曾勉勵過他:將軍的能力很強,過幾天率領全部軍隊回來的時候,一定要改葬將軍的母親啊!匡將軍當時堅決拒絕了寡人,寡人卻反而明白了匡將軍的心意!”


    左右大臣見齊威王如此說,這才知道原來齊威王當年也勸過匡章!這就怪了,匡章這小子膽子真大呀!竟然膽敢違抗大王的旨意,還能讓大王心悅誠服,從此成為他匡將軍的腦殘粉了?這是怎麽做到的呢?”


    齊威王也不吊大臣們的胃口,接著就道出了當年兩人對話的真相--


    “當時匡將軍回答說:臣並非不能改葬先母,隻因臣的先母得罪了先父,而臣父沒有允許臣改葬先母便去世了。臣沒有得到父親的允許,若是擅自做主,改葬了母親,豈不是等於欺騙背棄了亡父的在天之靈?所以臣才不敢為亡母改葬!”


    齊威王將匡章的話複述了一遍,搖頭道:“匡將軍的母親,得罪了匡將軍的父親,匡將軍他自己還沒弄明白怎麽回事兒,稀裏糊塗之間,他的父母就都死了!所以匡將軍實際上是不知道,他的父親為什麽要這麽做,也壓根分不清楚,究竟是誰對誰錯,更是不敢隨意更改父親的決定!不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那都是匡將軍的血肉至親,這也實在是讓匡將軍左右為難啊!”


    看著大殿上的眾大臣都陷入了沉思中,齊威王不由得冷笑一聲,說道:“由此可見,匡將軍作為人子,被萬人唾罵,尚且不敢欺辱死去的父親,那麽他作為人臣,難道還會欺辱活著的君王嗎?”


    是啊,如果匡章此人心術不正,被舉國百姓罵成了過街老鼠,他哪怕是為自己考慮考慮,換個自私自利的人,也早就該屁滾尿流地回去把母親改葬了吧?


    但他卻仍舊堅守自己心目中的原則,寧願得罪天下人,遭人鄙棄唾罵,也不願意欺騙自己已故的亡父,隨意替自己的父母做主!


    他並非不想改葬自己的母親,而是不敢,他連已經死去的父親都不敢欺騙,又怎會欺騙活著的人呢?


    孝順不是表麵功夫,那些在人前無比孝順,獲得眾人交口稱讚的“孝子”,他的孝心卻未必發自內心,他有可能是被世俗的觀念所壓迫而麻木順從了,也有可能是在做戲。


    真正的孝子,是表裏如一,不管人前人後,他的一舉一動都不是為了做樣子,不是為了讓人讚他一聲“孝子”,而是發自內心地孝敬自己的父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且不論匡章的這種做法在大眾看來是對是錯,至少由此可以說明,匡章此人是一個正直的人,是一個不會被周遭的輿論壓垮而放棄對父母的忠誠的人,他是一個會堅定奉行自身所堅信的孝順觀念的真正的孝子!


    所以說,清醒的人,永遠都是少數派,大多數的人都習慣被大眾的觀念牽著鼻子走,人雲亦雲,別人說什麽就“嗡嗡嗡”一窩蜂地跟上去,毫無主見,而齊威王不愧為一代霸主,一代明君,他就是一個清醒的明白人啊!


    齊威王的明察秋毫,讓匡章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帶領齊軍打了一場漂漂亮亮的勝仗!


    而對於天下人而言,桑丘之戰中秦國的失敗,也導致了張儀連橫政策在齊國的破產,魏國於是罷免了張儀的丞相之位,將張儀驅逐回了秦國,從而為另外一個縱橫家--公孫衍的合縱,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閑話休提,言歸正傳,那麽匡章在齊國的另一個知己--孟子他老人家,又是如何看待匡章的呢?


    儒家崇尚仁愛孝悌,孟子作為自孔子之後的儒家扛旗之人,對於“孝”之一事,自然是萬分看重的。


    因此這個問題,就連孟子的學生都十分地疑惑,因為孟子的學生也和齊國的所有人一樣,也認為匡章就是一個不孝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切從尋秦記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骨頭不聽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骨頭不聽話並收藏一切從尋秦記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