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與蚩尤一戰,黃帝的心境得到了曆練。
如蚩尤所想,洪荒強者大能各個重視自力的修行,而不依賴於外力。可是黃帝身為三清一脈,尤其是作為玉清元始天尊的再傳弟子,他亦有雄心壯誌。
元始者,一元初始,講的是開創,在所有洪荒強者全都關注自力修行時,黃帝立誌要走出一條外力修行之路。
外力之害,一是導致法力不純,影響戰力和後期境界的突破,而來是容易讓人因此而產生懶惰依賴的心態,不利於道心的鑄煉。
反言之,隻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外力修行便是一片坦途,洪荒修士無數,強者大能最多時也不過千人,絕大多數修士都是走外力之路,黃帝若能解決外力之害,必能開創一番宏偉事業,所得氣運功德,足以助其成就不朽乃至無上聖境。
針對外力之害,黃帝也不是毫無頭緒,外力最大的危害是道心問題,可在黃帝看來,萬事有正反兩麵,外力修行固然容易讓人墮落,可又何嚐不是礪煉道心的上佳手段能,如果他能抵禦住懶散依賴的誘惑,自然就能鑄就無上道心。故而黃帝將自己的本命法寶確定為劍,取的就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之意。
至於外力的第一個危害,也就是戰力問題,黃帝秉承太上一脈無為大道之理,既然古往今來,無數大能強者都不能解決外力修行導致的法力精純的問題,他也不會強求。黃帝隻是換了一個思路,以數量換質量而已。
黃帝的軒轅劍凝聚了軒轅一族的人心民望,從性質上來說,這種力量與信仰之力和香火願力類似,但是又截然不同。
信仰之力和香火願力,皆分主從,信仰之主或願力之主在信仰和香火之中處於優勢的主導地位,信徒屬於被支配的地位,僅僅是信仰和願力的提供者而已,為了更好更多的獲得力量,信仰之主會對信徒洗腦,願力之主會幫助信徒完成心願,以交易的方式獲取願力,可是這兩種力量,皆沒有靈性,戰鬥中的威能自然不強。
可黃帝的萬民之力則不同,這是黃帝以帝王大道為基,統合香火願力之後的一種新的力量。帝王大道不僅僅強調統治,亦強調帝王的義務。黃帝為萬民提供庇護,引領萬民發展,以自己的付出來獲得萬民認可,從而能夠借用到萬民的力量。所以黃帝的萬民之力比信仰之力和香火願力更具靈性,故而威能更強,這才能抵擋住蚩尤的攻擊。
經過與蚩尤的這一戰,驗證了黃帝的修行之法是可行的,信心讓他的道心更進了一步。
對於散仙而言,資質底下,法力的積累就是他們無法跨越的天塹;而天仙資質優秀,法力積累不是太大的問題,阻止他們晉升的最大問題是對大道的感悟;而金仙,不但資質卓異,而且大道感悟極深,突破境界從來不是難事,他們真正關心的是道心的成長,隻有道心強大到足以匹配更高的境界,他們才會去突破道行。同樣的,突破後的金仙,大道根基紮實無比,才有繼續精進的可能。
故而,在於蚩尤一戰之後,黃帝就開始閉關,準備突破事宜。
三量劫之後,黃帝突破太乙境界,人族第五位大羅產生了。
人族歡欣鼓舞,慶祝族群的實力再度增強。
按照慣例,人族新晉大羅會開一次講道大會,邀請人族和外族強者前來聽講大道,黃帝證道之後,黃帝部落聯盟便熱心的張羅起此事來。
十年之後,三月初三,這一天既是黃帝生辰,亦是黃帝證道之日,黃帝的講道大會召開。
人族各個家族的仙人紛紛前來,這些仙人自然不需要黃帝親自出麵接待,自有部落聯盟的其他仙人出麵。
各家族的真仙太乙相續到來,隻剩下四大大羅家族的仙人,強者總是最後登場。
一陣香風吹來,隻見天邊有一隊人馬駕著祥雲而來,這隊人馬有前有三十六位化境高手開路,然後是二十餘位真仙和太乙境的強者,最後是四匹天馬拉的一架高大戰車,戰車上高坐一位老者,老者黑白發須交雜,麵目方正,不怒自威。
黃帝望見這一隊人馬,站起身來,帶著帝顓頊和帝窖二位太乙天仙迎了上去。
黃帝朗聲道:“軒轅黃帝見過太昊陛下。”
祥雲之上,一眾化境和仙人紛紛躬身行禮,老者也站起身來,一步邁出,已經到了黃帝身前:“黃帝道友,你我又見麵了。”
黃帝身後的帝顓頊和帝窖連忙躬身施禮,道:“晚輩見過天皇陛下。”
“你二人就是顓頊和窖。”太昊點點頭笑道:“不錯,不錯,後生可畏。”
炎黃兩大部落聯盟交戰數十萬年,帝顓頊和帝窖師黃帝部落聯盟的統帥,炎帝陣營的太乙仙人幾乎都和二人交過手,基本無人能贏二人,故而二人的聲威在人族之中也是不凡。
“陛下請上座。”黃帝側身讓道。
“不急,不急。”太昊笑道:“那三個老家夥馬上就來了,你我等一等,免得他們聒噪。”
“嗬嗬!”黃帝陪笑道,太昊乃人族第一位大羅,輩分最高,他能管其他幾人叫老家夥,黃帝一新晉大羅,以後眾人交往深了,也許能夠隨意一些,現在的他可沒有那麽大的臉麵。
不一會,人族第四大羅炎帝神農亦帶著族內仙人前來,神農白須白發,相貌比太昊還要老成,他先對太昊拱手施禮,然後又朝黃帝拱手。
黃帝亦拱手回禮。
二人沒有多說什麽,炎帝便站在了太昊左首,和黃帝一左一右供奉著太昊,站在那裏。
炎帝之後,是人族第三位證道的強者伊喜,他帶著家族仙人到來。
人族未來的三皇齊齊見禮,這伊喜不僅僅是人族的大羅,更是聖人太上老君的親傳弟子,人族勢弱,與外族打交道的很多時候都要借用伊喜的身份,故而三皇對伊喜都十分尊重。
伊喜也不是跋扈之人,豈會讓天皇太昊先和自己見禮,他先就對太昊行禮,然後受了神農和黃帝之禮後,再回了二人之禮。論輩分,伊喜長二人半輩,先受禮再回禮,也算平常。
最後,人族第二位證道的強者張自然帶著自己的家人到來。
與人族其他四位大羅不同,張自然是人族唯一一個能夠得到妖族認可,在妖族地盤任職的人族強者,泰山仙城城隍,地位等同於三品仙官,不周山天災之後,更是被尊為洪荒第一城主。
人族五位大羅齊至,黃帝便開始登台講道。
這一場講道,總共用了百年的時間,人族各家仙人和修士聽得如癡如醉,受益匪淺。
講道結束,各大家族修士拜謝而回,五位大羅強者則進入黃帝的帝宮。
在黃帝的帝宮中,五位大羅分主客座下。
炎帝率先開口道:“黃帝道友既然已經證道,這炎黃兩大部落聯盟的戰爭也就可以停下了。”
“可以。”黃帝道:“隻是這輸贏問題怎麽說。”
炎帝道:“以你我部落聯盟現在所占的區域為界就是。”
“沒有問題。”黃帝道。
黃帝斬殺蚩尤之後,黃帝陣營士氣大振,攻勢如潮,已經占下了炎帝部落聯盟的三成地域,地盤增長了兩倍不止,現在停戰,黃帝陣營可以說是大獲全勝。
“不過大道唯一,黃帝道友,你我之間的事情也要有個了結才行。”炎帝道。
黃帝道:“可以!”
眾人皆沒有說話,到了他們這個境界,各有各的大道理念踐行,借此來匯聚氣運,理念不同尚可求同存異,理念若是相同,為了爭奪氣運,往往是你死我活。
太昊身為人族第一大羅,關注的是人族整體實力的增長,隻要人族實力不倒退,太昊便不會出手;張自然誌向高遠,眼光不局限於人族一域;伊喜的誌向是教化天下,推廣聖道;唯有神農和黃帝,二人的理念皆是引領人族發展方向,神農主張廣種靈藥,發展煉丹煉器,韜光養晦,積蓄實力,而黃帝則主張獵殺妖獸,在生死搏殺中突破,在戰鬥中提升。
若用後世凡人的角度看,炎黃二帝的理念其實就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之爭。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人族發展方向聽誰的,這終將要有一個選擇,炎帝的意思是,由他和黃帝二人決戰,以勝負來定決策。
黃帝對炎帝的提議,既讚同,又不讚同,黃帝認為,一個種族的發展,應該由整個族群來決定,而不是一兩個領袖人物的主觀判斷。
黃帝悍然發動與炎帝部落聯盟的戰爭,為的就是讓人族自己判斷,到底是他的理念更能讓人族強大,還是炎帝的理念更適合人族。
不過洪荒以強者為尊,任何一個種族的發展,最終還是要看這個種族能產生多少強者,以及這強者的實力。如果黃帝不能擊敗炎帝,那就無法向人族證明,他的發展理念更適合人族的發展。
所以麵對炎帝的挑戰,黃帝依然接受。
如蚩尤所想,洪荒強者大能各個重視自力的修行,而不依賴於外力。可是黃帝身為三清一脈,尤其是作為玉清元始天尊的再傳弟子,他亦有雄心壯誌。
元始者,一元初始,講的是開創,在所有洪荒強者全都關注自力修行時,黃帝立誌要走出一條外力修行之路。
外力之害,一是導致法力不純,影響戰力和後期境界的突破,而來是容易讓人因此而產生懶惰依賴的心態,不利於道心的鑄煉。
反言之,隻要解決這兩個問題,外力修行便是一片坦途,洪荒修士無數,強者大能最多時也不過千人,絕大多數修士都是走外力之路,黃帝若能解決外力之害,必能開創一番宏偉事業,所得氣運功德,足以助其成就不朽乃至無上聖境。
針對外力之害,黃帝也不是毫無頭緒,外力最大的危害是道心問題,可在黃帝看來,萬事有正反兩麵,外力修行固然容易讓人墮落,可又何嚐不是礪煉道心的上佳手段能,如果他能抵禦住懶散依賴的誘惑,自然就能鑄就無上道心。故而黃帝將自己的本命法寶確定為劍,取的就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之意。
至於外力的第一個危害,也就是戰力問題,黃帝秉承太上一脈無為大道之理,既然古往今來,無數大能強者都不能解決外力修行導致的法力精純的問題,他也不會強求。黃帝隻是換了一個思路,以數量換質量而已。
黃帝的軒轅劍凝聚了軒轅一族的人心民望,從性質上來說,這種力量與信仰之力和香火願力類似,但是又截然不同。
信仰之力和香火願力,皆分主從,信仰之主或願力之主在信仰和香火之中處於優勢的主導地位,信徒屬於被支配的地位,僅僅是信仰和願力的提供者而已,為了更好更多的獲得力量,信仰之主會對信徒洗腦,願力之主會幫助信徒完成心願,以交易的方式獲取願力,可是這兩種力量,皆沒有靈性,戰鬥中的威能自然不強。
可黃帝的萬民之力則不同,這是黃帝以帝王大道為基,統合香火願力之後的一種新的力量。帝王大道不僅僅強調統治,亦強調帝王的義務。黃帝為萬民提供庇護,引領萬民發展,以自己的付出來獲得萬民認可,從而能夠借用到萬民的力量。所以黃帝的萬民之力比信仰之力和香火願力更具靈性,故而威能更強,這才能抵擋住蚩尤的攻擊。
經過與蚩尤的這一戰,驗證了黃帝的修行之法是可行的,信心讓他的道心更進了一步。
對於散仙而言,資質底下,法力的積累就是他們無法跨越的天塹;而天仙資質優秀,法力積累不是太大的問題,阻止他們晉升的最大問題是對大道的感悟;而金仙,不但資質卓異,而且大道感悟極深,突破境界從來不是難事,他們真正關心的是道心的成長,隻有道心強大到足以匹配更高的境界,他們才會去突破道行。同樣的,突破後的金仙,大道根基紮實無比,才有繼續精進的可能。
故而,在於蚩尤一戰之後,黃帝就開始閉關,準備突破事宜。
三量劫之後,黃帝突破太乙境界,人族第五位大羅產生了。
人族歡欣鼓舞,慶祝族群的實力再度增強。
按照慣例,人族新晉大羅會開一次講道大會,邀請人族和外族強者前來聽講大道,黃帝證道之後,黃帝部落聯盟便熱心的張羅起此事來。
十年之後,三月初三,這一天既是黃帝生辰,亦是黃帝證道之日,黃帝的講道大會召開。
人族各個家族的仙人紛紛前來,這些仙人自然不需要黃帝親自出麵接待,自有部落聯盟的其他仙人出麵。
各家族的真仙太乙相續到來,隻剩下四大大羅家族的仙人,強者總是最後登場。
一陣香風吹來,隻見天邊有一隊人馬駕著祥雲而來,這隊人馬有前有三十六位化境高手開路,然後是二十餘位真仙和太乙境的強者,最後是四匹天馬拉的一架高大戰車,戰車上高坐一位老者,老者黑白發須交雜,麵目方正,不怒自威。
黃帝望見這一隊人馬,站起身來,帶著帝顓頊和帝窖二位太乙天仙迎了上去。
黃帝朗聲道:“軒轅黃帝見過太昊陛下。”
祥雲之上,一眾化境和仙人紛紛躬身行禮,老者也站起身來,一步邁出,已經到了黃帝身前:“黃帝道友,你我又見麵了。”
黃帝身後的帝顓頊和帝窖連忙躬身施禮,道:“晚輩見過天皇陛下。”
“你二人就是顓頊和窖。”太昊點點頭笑道:“不錯,不錯,後生可畏。”
炎黃兩大部落聯盟交戰數十萬年,帝顓頊和帝窖師黃帝部落聯盟的統帥,炎帝陣營的太乙仙人幾乎都和二人交過手,基本無人能贏二人,故而二人的聲威在人族之中也是不凡。
“陛下請上座。”黃帝側身讓道。
“不急,不急。”太昊笑道:“那三個老家夥馬上就來了,你我等一等,免得他們聒噪。”
“嗬嗬!”黃帝陪笑道,太昊乃人族第一位大羅,輩分最高,他能管其他幾人叫老家夥,黃帝一新晉大羅,以後眾人交往深了,也許能夠隨意一些,現在的他可沒有那麽大的臉麵。
不一會,人族第四大羅炎帝神農亦帶著族內仙人前來,神農白須白發,相貌比太昊還要老成,他先對太昊拱手施禮,然後又朝黃帝拱手。
黃帝亦拱手回禮。
二人沒有多說什麽,炎帝便站在了太昊左首,和黃帝一左一右供奉著太昊,站在那裏。
炎帝之後,是人族第三位證道的強者伊喜,他帶著家族仙人到來。
人族未來的三皇齊齊見禮,這伊喜不僅僅是人族的大羅,更是聖人太上老君的親傳弟子,人族勢弱,與外族打交道的很多時候都要借用伊喜的身份,故而三皇對伊喜都十分尊重。
伊喜也不是跋扈之人,豈會讓天皇太昊先和自己見禮,他先就對太昊行禮,然後受了神農和黃帝之禮後,再回了二人之禮。論輩分,伊喜長二人半輩,先受禮再回禮,也算平常。
最後,人族第二位證道的強者張自然帶著自己的家人到來。
與人族其他四位大羅不同,張自然是人族唯一一個能夠得到妖族認可,在妖族地盤任職的人族強者,泰山仙城城隍,地位等同於三品仙官,不周山天災之後,更是被尊為洪荒第一城主。
人族五位大羅齊至,黃帝便開始登台講道。
這一場講道,總共用了百年的時間,人族各家仙人和修士聽得如癡如醉,受益匪淺。
講道結束,各大家族修士拜謝而回,五位大羅強者則進入黃帝的帝宮。
在黃帝的帝宮中,五位大羅分主客座下。
炎帝率先開口道:“黃帝道友既然已經證道,這炎黃兩大部落聯盟的戰爭也就可以停下了。”
“可以。”黃帝道:“隻是這輸贏問題怎麽說。”
炎帝道:“以你我部落聯盟現在所占的區域為界就是。”
“沒有問題。”黃帝道。
黃帝斬殺蚩尤之後,黃帝陣營士氣大振,攻勢如潮,已經占下了炎帝部落聯盟的三成地域,地盤增長了兩倍不止,現在停戰,黃帝陣營可以說是大獲全勝。
“不過大道唯一,黃帝道友,你我之間的事情也要有個了結才行。”炎帝道。
黃帝道:“可以!”
眾人皆沒有說話,到了他們這個境界,各有各的大道理念踐行,借此來匯聚氣運,理念不同尚可求同存異,理念若是相同,為了爭奪氣運,往往是你死我活。
太昊身為人族第一大羅,關注的是人族整體實力的增長,隻要人族實力不倒退,太昊便不會出手;張自然誌向高遠,眼光不局限於人族一域;伊喜的誌向是教化天下,推廣聖道;唯有神農和黃帝,二人的理念皆是引領人族發展方向,神農主張廣種靈藥,發展煉丹煉器,韜光養晦,積蓄實力,而黃帝則主張獵殺妖獸,在生死搏殺中突破,在戰鬥中提升。
若用後世凡人的角度看,炎黃二帝的理念其實就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之爭。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人族發展方向聽誰的,這終將要有一個選擇,炎帝的意思是,由他和黃帝二人決戰,以勝負來定決策。
黃帝對炎帝的提議,既讚同,又不讚同,黃帝認為,一個種族的發展,應該由整個族群來決定,而不是一兩個領袖人物的主觀判斷。
黃帝悍然發動與炎帝部落聯盟的戰爭,為的就是讓人族自己判斷,到底是他的理念更能讓人族強大,還是炎帝的理念更適合人族。
不過洪荒以強者為尊,任何一個種族的發展,最終還是要看這個種族能產生多少強者,以及這強者的實力。如果黃帝不能擊敗炎帝,那就無法向人族證明,他的發展理念更適合人族的發展。
所以麵對炎帝的挑戰,黃帝依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