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斬殺姬伯考,沒有想到反而成全了通天聖人,原來,姬伯考乃是通天聖人的一個化身。
修行之初看資質,到了真仙境界以後,修行更重悟性,可是等到證道大羅之後,修行中最重要的因素就變成了道心。唯有無上道心才能修到無上境界。
可是修行越往後,道心就越難提升,尤其是到了亞聖這個級數,已經很少有東西能夠動搖強者的心智了,因為亞聖真靈不朽不滅,不滅則不動,不動則不變,不能變化又何來升華。
為了錘煉道心,元始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化身曆練。元始分出多個化身,這些化身會以各種身份在洪荒遊曆,感悟紅塵,而且,為了能夠從多角度感悟聖人,元始還封印和隔離了過半化身的記憶,讓這些化身從輪回入世,直接死亡之後,元始才收回這個化身的一世記憶,感悟其一生的經曆。
這種錘煉道心的方法很奢侈也很危險。
因為修行重氣運,而氣運如水而善流,必須依靠功德方能鎮壓,功德與氣運的關係就像水箱和水的關係一樣,修士每多分化一個化身或分身,就相當在功德這個水箱上多開了一個口子,會加速氣運的流逝,也隻有三清這樣功德無邊的人才能夠為每個化身提供足夠多的功德以鎮壓氣運,可如何哪個化身,尤其是被封印了記憶的化身做了什麽惡事,那功德就會如潮水般散去,故而說這種化身曆紅塵的方法很奢侈。
而每一個被封印了記憶的化身,等其一生結束,本尊收回記憶的時候,又十分危險,因為每一個化身就是一段完整的人生,要把化身和本尊兩段完整的人生整合很不容易,一不小心,本尊很容易被化身的親身經曆擾亂心智,就像精神分裂一樣。
即使以元始之尊,也要小心謹慎,每一個被封印記憶的化身,每過百萬年或證道大羅,都會自動解除封印,元始本尊會將記憶收回,這樣,以元始聖人之尊的本尊意誌,才能強壓化身,不會被化身的經曆亂了心神。
正是憑借這個方法,元始即使晉升聖人以後,其道心依然能飛速提升,故而他很早就晉升中階聖人,現在離上階聖人也不遠矣。
作為互相扶持的兄弟,元始很早便將這個化身曆紅塵的方法傳給了太上和通天,所以太上和通天也開始利用這個方法來錘煉道心,而姬伯考就是通天的化身之一。
在與紂王的一番交談中,通天突然醒悟,紂王身為人族天子,為了整個人族,他連自家性命和商朝的江山都可以不要,如此胸懷才是一個真正的領袖所應當具備的。而聖人身為洪荒的最頂層,自然也是洪荒各大種族的領袖,其目光就不應該局限於一族,而要放眼於六道眾生。
正是因為這份感悟,通天得以跨過無上初階的瓶頸,晉升中階聖人。
晉升中階聖人之後的通天,有了全新的感悟,他不再是神族的聖人,而是洪荒所有種族的聖人,肩負著引領各族發展的重任,這是來自於陰陽五行聖道的最本質的呼喚。
“大道萬千,殊途同歸。”通天明白了:每一條大道都有自己的追求,大道的追求,第一步是完善自己,第二步是引導天地蒼生按照自己的法則運轉,以達到幸福和圓滿。正因為如此,所有的大道,晉升到最高境界以後就是天道。天道者,蒼生之導師,萬物之至理也。
通天回首自己的一生,發現自己和蒼生一樣的可笑和可悲,拘泥於種族血脈之別,卻不知隻有思想上的認同才是真正的大同世界。
“可惜紂王眼界絕高,格局卻是不夠。”通天自言自語的道:“不過沒有關係,紂王,本座欠你一個因果,自會助你一臂之力,幫你完成溯源了結因果。本座相信,等你晉升到更高境界以後,心中格局就不會再局限於人族一族了。”
通天不知道自己的這一決定,徹底將截教萬仙拖入了封神之劫中,至於是福是禍就不得而知了。
…………
再說紂王,在斬殺姬伯考之後,便下旨將囚禁的姬昌放回,紂王此舉令無數朝臣憂慮,姬伯考乃姬昌嫡長子,未來的接班人,姬伯考即死,西伯侯姬氏必反無疑。紂王本不該衝動的斬殺姬伯考,既然已經動手,不如連姬昌一起除掉,削弱姬氏的實力。
持這一觀點的朝臣很多,即使是費尤二人也是如此認為。
就在朝臣群起而諫的時候,太師聞仲回朝了。
太師聞仲和武成王黃氏,一直被視為商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黃氏一族也就罷了,數位大羅強者,是商朝帝族之下勢力最強的家族,而太師聞仲能憑一己之力和黃氏一族並稱,足以見聞仲的實力和威望。
聞仲幼年時曾拜入闡教金靈聖母門下,修煉的是天劫大道,證就了屬於自己的雷罰大道,現在已經是大羅巔峰,離混元準聖隻有一步之遙。
元始天尊曾經點評說,聞仲曾入名山,證修大道,雖聞朝元之果,未證至一之諦,登大羅而無緣,卻為人臣之極品。意思是聞仲曾入名山修大道,已經修煉到混元的境界,卻離證就準聖差了那麽一點點。聞仲為什麽會登大羅巔峰卻無緣於混元,因為他的心思在朝堂之上,做到了人臣的頂級,道行被這些凡塵庶務耽誤了。
元始天尊的點評固然非常中肯,但這不是重點,更關鍵的是,聞仲是所有人族眾唯一一個得到元始天尊點評和惋惜的人物。要知道。洪荒所有種族的修士中,被元始天尊公開點評過的人物加起來也不過兩掌之數,其中有一半是聖人。
與聞仲的道行相對應的是他的品行,聞仲拜師金靈聖母,修習的是智慧大道和與麒麟一族有深厚淵源的天劫大道,智慧大道使人睿智,天劫大道雖是劫罰之道,但是至公無私,聞仲能習這兩條大道而有成,德行自然不用說,聞仲當年亦參加了正魔大道,但是聞仲沒有枉殺過任何一名魔道修士,死在他手裏的一定是罪有應得之徒。
不僅僅是人族,就是人族的對頭妖族和魔族,也都不會在聞仲的品德上有所質疑。
現在聞仲回朝,商朝修士各個期盼他能撥亂反正約束紂王,就連東南兩大伯候的攻勢都放緩了,他們也在等聞仲的反應。
薑、鄂兩大伯候起兵之後才發現,商朝實力太強,僅僅遊魂關和三山關兩大鎮守總兵他們就拿不下,家族勢力消耗嚴重,這讓兩大伯候有了退兵之意,他們已經派人向聞仲遞話,如果紂王能夠退位,他們願意休兵。
兩大伯候的算盤打得很妙,隻要紂王退位,就隻是帝族子氏的一個普通大羅,他們兩大家族有足夠的實力整死紂王,為先族長報仇。
聞仲回朝後,眾大臣紛紛將紂王最近一段時間的倒行逆施說與聞仲。
聞仲聞言皺眉,前去覲見天子,被天子留下宴飲。
在宮殿中,紂王喝退侍從,和聞仲單獨談話。
“大王,您為何這麽急著逼反薑、鄂兩家?”聞仲道:“按照計劃,我們應該徐徐圖之,慢慢的解決神人血脈的問題才是。”
“師父有所不知,弟子也是無奈。”紂王道:“弟子證就大羅後,湯先祖傳下法旨,要吾在九量劫內退位讓賢,所以弟子的時間不多了。”
紂王自幼跟隨聞仲修行,故而視聞仲如父,而聞仲也是紂王解決神人血脈的最大憑仗,畢竟紂王登天子位的時候尚未證道,根本沒有實力解決神人血脈的問題。
“這是為何?”聞仲並非帝族子姓,哪裏知道子氏的始祖成湯準聖還留下這樣的法旨,事實上,紂王也是在證道大羅之後,才知道有這麽一條族規的。
“這條法旨是在湯始祖退位歸隱時就留下的。”紂王道:“成湯始祖的用意是為了大商江山考慮,天子乃人族共主,位高權重,天子的才能不配其位,可以有效減少天子對人族各諸侯的製約,相當於帝族讓渡權力給各大家族,可以鞏固子氏的統治地位。畢竟,再也不會有哪一家族能給各諸侯如此大的權力,所以尊子氏為帝族最符合人族各家的利益,若有反叛,各諸侯會共誅之。”
“以削權來固位,成湯準聖確實是大智慧之人。”聞仲恍然大悟。
紂王歎息道:“九量劫的時間,說長不長,所以弟子隻能提前發動了。”
聞仲憂慮的道:“可是這樣倉促發動,影響太過惡劣,到時即使事成,大王也會被逼退位,甚至有可能被帝族推出來當替罪羊,朝中亞相比幹、微子啟等一直對大王之位虎視眈眈…………”
“那也顧不得了。”紂王道:“隻要能解決人族最大的隱患,別說天子位,就是丟了性命又有何妨。”
“大王既然決心已下,臣定誓死相隨。”聞仲道。
修行之初看資質,到了真仙境界以後,修行更重悟性,可是等到證道大羅之後,修行中最重要的因素就變成了道心。唯有無上道心才能修到無上境界。
可是修行越往後,道心就越難提升,尤其是到了亞聖這個級數,已經很少有東西能夠動搖強者的心智了,因為亞聖真靈不朽不滅,不滅則不動,不動則不變,不能變化又何來升華。
為了錘煉道心,元始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化身曆練。元始分出多個化身,這些化身會以各種身份在洪荒遊曆,感悟紅塵,而且,為了能夠從多角度感悟聖人,元始還封印和隔離了過半化身的記憶,讓這些化身從輪回入世,直接死亡之後,元始才收回這個化身的一世記憶,感悟其一生的經曆。
這種錘煉道心的方法很奢侈也很危險。
因為修行重氣運,而氣運如水而善流,必須依靠功德方能鎮壓,功德與氣運的關係就像水箱和水的關係一樣,修士每多分化一個化身或分身,就相當在功德這個水箱上多開了一個口子,會加速氣運的流逝,也隻有三清這樣功德無邊的人才能夠為每個化身提供足夠多的功德以鎮壓氣運,可如何哪個化身,尤其是被封印了記憶的化身做了什麽惡事,那功德就會如潮水般散去,故而說這種化身曆紅塵的方法很奢侈。
而每一個被封印了記憶的化身,等其一生結束,本尊收回記憶的時候,又十分危險,因為每一個化身就是一段完整的人生,要把化身和本尊兩段完整的人生整合很不容易,一不小心,本尊很容易被化身的親身經曆擾亂心智,就像精神分裂一樣。
即使以元始之尊,也要小心謹慎,每一個被封印記憶的化身,每過百萬年或證道大羅,都會自動解除封印,元始本尊會將記憶收回,這樣,以元始聖人之尊的本尊意誌,才能強壓化身,不會被化身的經曆亂了心神。
正是憑借這個方法,元始即使晉升聖人以後,其道心依然能飛速提升,故而他很早就晉升中階聖人,現在離上階聖人也不遠矣。
作為互相扶持的兄弟,元始很早便將這個化身曆紅塵的方法傳給了太上和通天,所以太上和通天也開始利用這個方法來錘煉道心,而姬伯考就是通天的化身之一。
在與紂王的一番交談中,通天突然醒悟,紂王身為人族天子,為了整個人族,他連自家性命和商朝的江山都可以不要,如此胸懷才是一個真正的領袖所應當具備的。而聖人身為洪荒的最頂層,自然也是洪荒各大種族的領袖,其目光就不應該局限於一族,而要放眼於六道眾生。
正是因為這份感悟,通天得以跨過無上初階的瓶頸,晉升中階聖人。
晉升中階聖人之後的通天,有了全新的感悟,他不再是神族的聖人,而是洪荒所有種族的聖人,肩負著引領各族發展的重任,這是來自於陰陽五行聖道的最本質的呼喚。
“大道萬千,殊途同歸。”通天明白了:每一條大道都有自己的追求,大道的追求,第一步是完善自己,第二步是引導天地蒼生按照自己的法則運轉,以達到幸福和圓滿。正因為如此,所有的大道,晉升到最高境界以後就是天道。天道者,蒼生之導師,萬物之至理也。
通天回首自己的一生,發現自己和蒼生一樣的可笑和可悲,拘泥於種族血脈之別,卻不知隻有思想上的認同才是真正的大同世界。
“可惜紂王眼界絕高,格局卻是不夠。”通天自言自語的道:“不過沒有關係,紂王,本座欠你一個因果,自會助你一臂之力,幫你完成溯源了結因果。本座相信,等你晉升到更高境界以後,心中格局就不會再局限於人族一族了。”
通天不知道自己的這一決定,徹底將截教萬仙拖入了封神之劫中,至於是福是禍就不得而知了。
…………
再說紂王,在斬殺姬伯考之後,便下旨將囚禁的姬昌放回,紂王此舉令無數朝臣憂慮,姬伯考乃姬昌嫡長子,未來的接班人,姬伯考即死,西伯侯姬氏必反無疑。紂王本不該衝動的斬殺姬伯考,既然已經動手,不如連姬昌一起除掉,削弱姬氏的實力。
持這一觀點的朝臣很多,即使是費尤二人也是如此認為。
就在朝臣群起而諫的時候,太師聞仲回朝了。
太師聞仲和武成王黃氏,一直被視為商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黃氏一族也就罷了,數位大羅強者,是商朝帝族之下勢力最強的家族,而太師聞仲能憑一己之力和黃氏一族並稱,足以見聞仲的實力和威望。
聞仲幼年時曾拜入闡教金靈聖母門下,修煉的是天劫大道,證就了屬於自己的雷罰大道,現在已經是大羅巔峰,離混元準聖隻有一步之遙。
元始天尊曾經點評說,聞仲曾入名山,證修大道,雖聞朝元之果,未證至一之諦,登大羅而無緣,卻為人臣之極品。意思是聞仲曾入名山修大道,已經修煉到混元的境界,卻離證就準聖差了那麽一點點。聞仲為什麽會登大羅巔峰卻無緣於混元,因為他的心思在朝堂之上,做到了人臣的頂級,道行被這些凡塵庶務耽誤了。
元始天尊的點評固然非常中肯,但這不是重點,更關鍵的是,聞仲是所有人族眾唯一一個得到元始天尊點評和惋惜的人物。要知道。洪荒所有種族的修士中,被元始天尊公開點評過的人物加起來也不過兩掌之數,其中有一半是聖人。
與聞仲的道行相對應的是他的品行,聞仲拜師金靈聖母,修習的是智慧大道和與麒麟一族有深厚淵源的天劫大道,智慧大道使人睿智,天劫大道雖是劫罰之道,但是至公無私,聞仲能習這兩條大道而有成,德行自然不用說,聞仲當年亦參加了正魔大道,但是聞仲沒有枉殺過任何一名魔道修士,死在他手裏的一定是罪有應得之徒。
不僅僅是人族,就是人族的對頭妖族和魔族,也都不會在聞仲的品德上有所質疑。
現在聞仲回朝,商朝修士各個期盼他能撥亂反正約束紂王,就連東南兩大伯候的攻勢都放緩了,他們也在等聞仲的反應。
薑、鄂兩大伯候起兵之後才發現,商朝實力太強,僅僅遊魂關和三山關兩大鎮守總兵他們就拿不下,家族勢力消耗嚴重,這讓兩大伯候有了退兵之意,他們已經派人向聞仲遞話,如果紂王能夠退位,他們願意休兵。
兩大伯候的算盤打得很妙,隻要紂王退位,就隻是帝族子氏的一個普通大羅,他們兩大家族有足夠的實力整死紂王,為先族長報仇。
聞仲回朝後,眾大臣紛紛將紂王最近一段時間的倒行逆施說與聞仲。
聞仲聞言皺眉,前去覲見天子,被天子留下宴飲。
在宮殿中,紂王喝退侍從,和聞仲單獨談話。
“大王,您為何這麽急著逼反薑、鄂兩家?”聞仲道:“按照計劃,我們應該徐徐圖之,慢慢的解決神人血脈的問題才是。”
“師父有所不知,弟子也是無奈。”紂王道:“弟子證就大羅後,湯先祖傳下法旨,要吾在九量劫內退位讓賢,所以弟子的時間不多了。”
紂王自幼跟隨聞仲修行,故而視聞仲如父,而聞仲也是紂王解決神人血脈的最大憑仗,畢竟紂王登天子位的時候尚未證道,根本沒有實力解決神人血脈的問題。
“這是為何?”聞仲並非帝族子姓,哪裏知道子氏的始祖成湯準聖還留下這樣的法旨,事實上,紂王也是在證道大羅之後,才知道有這麽一條族規的。
“這條法旨是在湯始祖退位歸隱時就留下的。”紂王道:“成湯始祖的用意是為了大商江山考慮,天子乃人族共主,位高權重,天子的才能不配其位,可以有效減少天子對人族各諸侯的製約,相當於帝族讓渡權力給各大家族,可以鞏固子氏的統治地位。畢竟,再也不會有哪一家族能給各諸侯如此大的權力,所以尊子氏為帝族最符合人族各家的利益,若有反叛,各諸侯會共誅之。”
“以削權來固位,成湯準聖確實是大智慧之人。”聞仲恍然大悟。
紂王歎息道:“九量劫的時間,說長不長,所以弟子隻能提前發動了。”
聞仲憂慮的道:“可是這樣倉促發動,影響太過惡劣,到時即使事成,大王也會被逼退位,甚至有可能被帝族推出來當替罪羊,朝中亞相比幹、微子啟等一直對大王之位虎視眈眈…………”
“那也顧不得了。”紂王道:“隻要能解決人族最大的隱患,別說天子位,就是丟了性命又有何妨。”
“大王既然決心已下,臣定誓死相隨。”聞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