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有東江省一號領導出來給孟濤背書,再加上公安部門強勢對造謠者展開調查,針對信達的惡意中傷迅速被壓製下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伴著歐美日對華夏的冷嘲熱諷,另一種爭論在網絡上又隨之生起。


    我們泱泱大國十多億人,為什麽得個諾獎就那麽難?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米國迄今為止一共得過三百五十多枚諾獎,日國多年前啟動五十年三十枚諾獎計劃,當時被華夏許多媒體報道,甚至引起一片嘲諷,沒有一個人相信日國能夠成功,認為他們隻不過是異想天開。


    結果呢,十八年,日國獲得了十八枚諾獎,一年一枚。


    而我們,隻有兩枚。


    再看看我們一直認為比我們落後的印國,五枚。


    我們到底是怎麽了?


    如同世界杯一樣,每一年的諾獎頒布我們基本上都是看客,想參與進去為什麽就這麽難?


    麵對這些讓人錐心的問題,無數網民展開大討論,原因多多,除了一些眾所周知的因素外,基礎教育薄弱、科研人員急功近利、科研經費緊張、科研環境和設備不如發達國家、民眾熱衷娛樂幾乎不關心科學……


    單從科研經費的投入來說,日國十年間平均投入科研經費是國民生產總值的3%,米國則是2.8%,華夏連1%都達不到。


    不是說華夏舍不得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想投但實在是力不從心。


    華夏隻是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薄弱,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溫飽保障、醫療保障、教育保障、軍事保障……


    而科學研究是一項耗費時日卻不一定出成果的項目,為了快速發展經濟,華夏等不起,於是幹脆直接進行技術引進。


    除了經費問題外,科研人員內心浮躁、無法沉下心做研究也是限製科研成果產出率的一個原因。


    其實也不難理解,科研人員也是人,也需要生活,實驗室枯燥乏味不說,埋頭幾年幾十年研究出成果,結果獎金還不如三線明星一部戲的片酬,誰心裏能平衡?


    如果家人再不理解,經常抱怨,時間一長就會從心裏開始對科研項目抵觸,甚至懷疑自己的選擇,再然後開始轉行。


    就這樣,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科研人才夭折了。


    當人才流逝如果成為一種現象和常態的時候,時間一長科研梯隊就會出現青黃不接甚至斷代情況,然後惡性循環……


    所以,要想留住人才、使他們能夠踏實做科研,必須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改善他們的生活工作環境,仿效歐美高薪重獎則是最有效的辦法。


    而這一切好像華夏現在都做不到,因為實在底子太薄弱了。


    以上這些困難其實都不算什麽,咬咬牙也都能解決,但最可怕的是人們信仰的缺失。


    曾經有人做過一項調查,在各地中小學抽取一千名孩子讓他們寫下理想,結果想當科學家的不足百分之十,而想當明星的則達到百分之六十,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麽。


    至於為什麽都想當明星,答案有兩個:一是有許多粉絲,二是可以賺很多錢。


    科技立國,少年強則國強,我們的下一代卻抵觸科學、崇尚娛樂。


    細思極恐!


    這場大討論的使得人們越來越悲觀,有人喪氣的說這輩子有兩件事估計是不可能看到了:第一是華夏足球進世界杯,第二是華夏人得科技類諾獎。


    雪上加霜的是,歐美日並沒有停止對華夏的嘲諷打擊。


    “世界代加工廠”


    “勞務輸出國”


    “混吃等死的國家”


    “地球蛀蟲”


    “科技病夫”


    ……


    麵對歐美日的囂張,網民的憤怒一下子爆發了。


    “麻痹的,鬼子太猖狂了!”


    “幹他們個洋鬼子!”


    “草,以後再不買他們的東西,支持國貨!”


    “真特麽憋屈!”


    “求求你們,得塊諾獎吧!”


    ……


    罵聲一片,但反駁的底氣卻顯得不足,畢竟,事實擺在麵前。


    就在華夏全國對本國科研前景呈現一片悲觀失望之際,日國記者唯恐天下不亂,跑來榮陽對信達實驗室老板孟濤進行采訪。


    采訪視頻隨即被全球播出。


    視頻很短,應該隻是采訪的一部分。


    視頻裏,日國記者問孟濤:“孟先生,你覺得你們國家什麽時候可以再得諾獎?”


    孟濤笑著回答:“今年。”


    “今年?”日國記者驚聲問道:“孟先生,您確定您沒有說錯?”


    孟濤笑道:“我非常確定!”


    “天哪!”日國記者誇張的說道:“上帝,我聽到了什麽?孟先生竟然說華夏今年能得諾獎,這真是一個大新聞!”


    “可是孟先生,今年的諾獎推薦人工作已經開始進行了呀!”


    “不是還沒結束嗎?”


    視頻的最後,是孟濤的聲明:“今天,我在這裏正式警告某些國家,你們對華夏的技術封鎖壁壘,從今年開始,信達將一段一段將其砸碎,不信,咱們走著瞧!”


    采訪視頻結束。


    這則視頻剛一放出,如一塊大石扔進湖裏,激起千重浪。


    一時間,招來了來自全世界的嘲諷聲和質疑聲。


    “吹牛b!”


    “不可能!”


    “華夏這個國家就是不務實!”


    “今年得諾獎?你怎麽不說你今年飛升呢?”


    “滿嘴跑火車,丟人都丟到國外去了!”


    “歐美對華夏的技術封鎖已經幾十年,能說破就破?”


    “看吧,鬼子國家又得開啟噴糞模式了!這不是給國家拉仇恨嗎?”


    “說的這麽有底氣,萬一是真的呢?”


    “如果是真的我把他當祖宗供起來,但是可能嗎?”


    “哪怕是真的,怎麽就不知道韜光養晦呢?”


    “韜光養晦個屁,都騎在頭上拉屎了還不吱聲?但是,他真有這個本事嗎?”


    ……


    諾獎可以說是世界最高獎項,自該獎成立來華夏一共才得過兩次,而孟濤張嘴就說今年會得,今年還有不到三個月,而信達第六次試驗剛剛失敗,這不是信口開河是什麽?


    更何況還揚言要挑戰歐美先進技術,他是怎麽想的?喝多了還是沒睡醒?


    除了無數質疑和嘲諷外,認識孟濤的人紛紛打電話過來求證。


    第一個打開電話的就是孟濤母親孫鳳娥。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能垃圾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瘋狂的鼠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瘋狂的鼠標並收藏超能垃圾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