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回來,在唐雲至今所見到的各種古玩小攤中,古錢幣絕對是隨處可見的,並且數量非常之多。
但是往往,這些古玩小攤上的古錢幣價值不高,想到在其中淘到一件價值一千元以上的寶貝,難度著實是不小,堪比大海撈針。
……
此時此刻,出現在台上的第二件古玩吉語錢幣,它是古錢幣的一種。
在古代,吉語錢幣隻是一種文化藝術品,並不具備流通的性質,但卻具有收藏和欣賞的價值。
因為民間有寄托心願和自我安慰的語言吉兆習慣,所以吉語錢幣又稱為“口彩錢”,如果將它們拿來送禮的話,則會尤為討人歡喜。
不過說起來,唐雲對於古錢幣也有一些研究,關於吉語錢幣,他同樣也知道一部分。
據他所知,吉語錢幣流傳世上的量相對較大,除少數官府鑄造外,大多以民間鑄造為主,因此價值方麵應該不會太高。
台上的這十枚錢幣,如果真如第二位持寶人錢曉曉所說是官錢的話,那麽倒確實是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所在。
隨著主持人在一旁介紹,大屏幕上也開始顯示出十枚吉語錢幣的詳細情況。
而坐在觀眾席上的唐雲等人,同樣也看到了,隻見這十枚吉語花錢的表麵上,刻著一些象征吉祥的文字,例如“天下太平”、“風調雨順”、“日升月恒”、以及“平安吉慶”等等。
一番簡單的介紹過後,美女主持人華心怡開始伸手指向了前方的大屏幕,說道:“好了,這十枚象征著吉祥的吉語花錢,究竟會為所有的觀眾朋友們帶來怎樣的知識問答題呢?請看大屏幕!”
現場所有的觀眾們,包括專家和持寶人,大家都齊齊的順著華心怡手掌攤開的方向望去……
請問,清代的花錢,一般是用哪種材質製作而成的?
a.青銅,b.黃銅,c.精黃銅。
華心怡先是朗讀一遍,然後扭頭看向了身旁的錢曉曉,說道:“好了,本次的知識問答題已經出來了,錢小姐,那麽就先從您這邊開始問起吧?”
錢曉曉略微思索,開口道:“呃,我選b,黃銅。”
緊接著,主持人華心怡又問了問其他的兩位持寶人陳季風和鄭允景的答案。
最終,陳季風和鄭允景兩人也都選擇了“b.黃銅”這個答案。
唐雲微微的點了點頭,他的選擇其實也是黃銅。
因為在他看來,青銅大多數是在漢朝以前,而精黃銅的價格明顯要偏貴一些,如果是“一般”來說的話,將黃銅作為一般的材質,自然是更為合適。
結果很快的也出來了,答案也正是“b.黃銅”。
也因此,本次的知識問答題,三位持寶人全部都答對了。
隨後,美女主持人華心怡指向了台下坐著的另外兩位持寶人陳季風和鄭允景,說道:“接下來,讓我們有請兩位持寶人上台,一同鑒賞這十枚吉語花錢。”
在現場的一片掌聲之中,另外兩位持寶人陳季風和鄭允景走上了台。
然後,在三位持寶人一同鑒賞的期間,美女主持人華心怡開始為大家介紹關於古代花錢的一些曆史和知識。
“華夏古代花錢,是錢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花錢雖然不能作為流通貨幣使用,主要是用來作為饋贈、賞玩和祝壽等用途,但是,它所起到的辟邪和祈福作用,使得人們非常的喜歡它。花錢的種類很多,其中祭天用的‘長天’花錢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種。”
唐雲聽得很認真。
因為他不但喜歡古玩,同時也很喜歡曆史知識,不過長天節就是以前的冬至節,這一點他倒是第一次聽說,感覺頗為有趣。
說起來,我國古代對於冬至節氣非常的重視,曾經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到場,故賀”,因此,冬至過節也就是從漢代的時期開始的,而在冬至這一天,舉行祭天和祭祖儀式,則是從唐代開始的,這一習俗一直延續到了清代,於是便出現了用於祭天的花錢。
花錢的質地大多用銅鑄成,但也有少數用金、銀、和鋁等金屬鑄成,它們無論錢體大小都端莊秀麗,圖案和麵紋協調統一,體現了古人良好的心願和對歲歲平安的追求,從形式到神韻都具有濃厚的民間性和原始性,是各代民俗和民風的縮影。
冬至節……
唐雲微微沉吟,現在是十月份,距離今年的冬至節還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對於古代“冬至大如年”這個說法,唐雲也是比較認同的,至少在他看來,冬至節給人的感覺,其實和過年是有些相像的,雖然距離過年還有一小段時間,但是卻給人一種淡淡而溫馨的年味。
小的時候,唐雲記得每逢冬至節那天,唐爺爺都會特別做糯米團給他吃。
將糯米團放進裝滿紅糖的碗裏,夾一口放進嘴裏,象征著又長大了一歲。
一時之間,唐雲的思緒竟有些飄遠,現在的他,已經和前世有了大不相同的人生,親人好友都在一起,而且事業蒸蒸日上,個人的身家也在一路增長,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直到主持人悅耳的話語聲響起,才逐漸的將唐雲從思緒中拉了回來。
“好,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這一套十枚銀鎏金祭天花錢的麵部特征……”
唐雲緩緩的抬起頭,和現場的觀眾們一起望向了大屏幕。
第二位持寶人錢曉曉的這十枚花錢,每一枚的直徑幾乎都接近六厘米左右,材質為銀,局部鎏金,正麵分別為“天下太平”、“日升月恒”和“風調雨順”等等,背麵則都寫有“長天”兩個字,保存非常的完好。
從這十枚花錢的種種特征來看,勢必會比一般的吉語錢幣要珍貴許多,唐雲對於這種花錢的價值並不大了解,所以也不好對此進行評估。
緊接著,大屏幕上再次出現了一道知識問答題,而且還是和冬至節有關。
。九天神皇
但是往往,這些古玩小攤上的古錢幣價值不高,想到在其中淘到一件價值一千元以上的寶貝,難度著實是不小,堪比大海撈針。
……
此時此刻,出現在台上的第二件古玩吉語錢幣,它是古錢幣的一種。
在古代,吉語錢幣隻是一種文化藝術品,並不具備流通的性質,但卻具有收藏和欣賞的價值。
因為民間有寄托心願和自我安慰的語言吉兆習慣,所以吉語錢幣又稱為“口彩錢”,如果將它們拿來送禮的話,則會尤為討人歡喜。
不過說起來,唐雲對於古錢幣也有一些研究,關於吉語錢幣,他同樣也知道一部分。
據他所知,吉語錢幣流傳世上的量相對較大,除少數官府鑄造外,大多以民間鑄造為主,因此價值方麵應該不會太高。
台上的這十枚錢幣,如果真如第二位持寶人錢曉曉所說是官錢的話,那麽倒確實是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所在。
隨著主持人在一旁介紹,大屏幕上也開始顯示出十枚吉語錢幣的詳細情況。
而坐在觀眾席上的唐雲等人,同樣也看到了,隻見這十枚吉語花錢的表麵上,刻著一些象征吉祥的文字,例如“天下太平”、“風調雨順”、“日升月恒”、以及“平安吉慶”等等。
一番簡單的介紹過後,美女主持人華心怡開始伸手指向了前方的大屏幕,說道:“好了,這十枚象征著吉祥的吉語花錢,究竟會為所有的觀眾朋友們帶來怎樣的知識問答題呢?請看大屏幕!”
現場所有的觀眾們,包括專家和持寶人,大家都齊齊的順著華心怡手掌攤開的方向望去……
請問,清代的花錢,一般是用哪種材質製作而成的?
a.青銅,b.黃銅,c.精黃銅。
華心怡先是朗讀一遍,然後扭頭看向了身旁的錢曉曉,說道:“好了,本次的知識問答題已經出來了,錢小姐,那麽就先從您這邊開始問起吧?”
錢曉曉略微思索,開口道:“呃,我選b,黃銅。”
緊接著,主持人華心怡又問了問其他的兩位持寶人陳季風和鄭允景的答案。
最終,陳季風和鄭允景兩人也都選擇了“b.黃銅”這個答案。
唐雲微微的點了點頭,他的選擇其實也是黃銅。
因為在他看來,青銅大多數是在漢朝以前,而精黃銅的價格明顯要偏貴一些,如果是“一般”來說的話,將黃銅作為一般的材質,自然是更為合適。
結果很快的也出來了,答案也正是“b.黃銅”。
也因此,本次的知識問答題,三位持寶人全部都答對了。
隨後,美女主持人華心怡指向了台下坐著的另外兩位持寶人陳季風和鄭允景,說道:“接下來,讓我們有請兩位持寶人上台,一同鑒賞這十枚吉語花錢。”
在現場的一片掌聲之中,另外兩位持寶人陳季風和鄭允景走上了台。
然後,在三位持寶人一同鑒賞的期間,美女主持人華心怡開始為大家介紹關於古代花錢的一些曆史和知識。
“華夏古代花錢,是錢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花錢雖然不能作為流通貨幣使用,主要是用來作為饋贈、賞玩和祝壽等用途,但是,它所起到的辟邪和祈福作用,使得人們非常的喜歡它。花錢的種類很多,其中祭天用的‘長天’花錢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種。”
唐雲聽得很認真。
因為他不但喜歡古玩,同時也很喜歡曆史知識,不過長天節就是以前的冬至節,這一點他倒是第一次聽說,感覺頗為有趣。
說起來,我國古代對於冬至節氣非常的重視,曾經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到場,故賀”,因此,冬至過節也就是從漢代的時期開始的,而在冬至這一天,舉行祭天和祭祖儀式,則是從唐代開始的,這一習俗一直延續到了清代,於是便出現了用於祭天的花錢。
花錢的質地大多用銅鑄成,但也有少數用金、銀、和鋁等金屬鑄成,它們無論錢體大小都端莊秀麗,圖案和麵紋協調統一,體現了古人良好的心願和對歲歲平安的追求,從形式到神韻都具有濃厚的民間性和原始性,是各代民俗和民風的縮影。
冬至節……
唐雲微微沉吟,現在是十月份,距離今年的冬至節還有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對於古代“冬至大如年”這個說法,唐雲也是比較認同的,至少在他看來,冬至節給人的感覺,其實和過年是有些相像的,雖然距離過年還有一小段時間,但是卻給人一種淡淡而溫馨的年味。
小的時候,唐雲記得每逢冬至節那天,唐爺爺都會特別做糯米團給他吃。
將糯米團放進裝滿紅糖的碗裏,夾一口放進嘴裏,象征著又長大了一歲。
一時之間,唐雲的思緒竟有些飄遠,現在的他,已經和前世有了大不相同的人生,親人好友都在一起,而且事業蒸蒸日上,個人的身家也在一路增長,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直到主持人悅耳的話語聲響起,才逐漸的將唐雲從思緒中拉了回來。
“好,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這一套十枚銀鎏金祭天花錢的麵部特征……”
唐雲緩緩的抬起頭,和現場的觀眾們一起望向了大屏幕。
第二位持寶人錢曉曉的這十枚花錢,每一枚的直徑幾乎都接近六厘米左右,材質為銀,局部鎏金,正麵分別為“天下太平”、“日升月恒”和“風調雨順”等等,背麵則都寫有“長天”兩個字,保存非常的完好。
從這十枚花錢的種種特征來看,勢必會比一般的吉語錢幣要珍貴許多,唐雲對於這種花錢的價值並不大了解,所以也不好對此進行評估。
緊接著,大屏幕上再次出現了一道知識問答題,而且還是和冬至節有關。
。九天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