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了?開不了口?”朱朝陽奇怪地問。
關鍵時刻怎能掉鏈子呢?周筱蘭平複了一下情緒,開始唱了起來。高音部分按預期的完成了。
一曲唱罷,周筱蘭的臉都憋得通紅。
“唱完這歌,有什麽感覺麽?”朱朝陽問。
“感覺氣不夠。”周筱蘭說。
“嗓子怎樣?”朱朝陽問,“難受不難受?”
“嗯,嗓子也感到緊張。”周筱蘭清了清嗓子。
“主要是你都扯著嗓子在喊。”朱朝陽說,“長此以往,對聲帶損傷太大。”
是的,周筱蘭每次演出歸來,嗓子都要啞一段時間。
“不用嗓子唱,用什麽唱?”周筱蘭問。
“你剛才也講過,氣息。”朱朝陽說,“但你卻不清楚氣息的真正意思。”
“那是什麽意思呢,朱老師?”周筱蘭問。
“有時候一句歌詞比較長的話,你怎麽處理?”朱朝陽問。
“換氣吧。”周筱蘭說。
“有時候歌手可以做到不換氣就唱完。”朱朝陽說,“比如齊豫的《橄欖樹》,當中的這兩句——‘我的故鄉在遠方’和‘為什麽流浪,流浪遠方’,就需要很長的氣息來支撐。我們仔細聽齊豫唱的,中間並沒有換氣,但她很連貫地唱完了,為什麽?”
“她肺活量大,氣足。”周筱蘭答道。
“是的,唱歌肺活量肯定得大。”朱朝陽說,“但最主要的還是她的呼吸方式不一樣。”
“有什麽不一樣的?”周筱蘭問。
“我們平時的呼吸,是胸式呼吸法。”朱朝陽說,“但唱歌,都要用用腹式呼吸法。”
“何為胸式呼吸法,何為腹式呼吸法?”周筱蘭問。
“胸式呼吸法,就是我們吸氣的時候,是胸腔鼓起來。腹式呼吸法,則是腹部鼓起來。”朱朝陽說,“你可以感受這兩種不同的呼吸方法。”
周筱蘭試了試,果然是不同的感受。
“有什麽不一樣嗎?”朱老師問。
“胸式呼吸法,是最自然的呼吸方式吧。”周筱蘭說,“腹式呼吸法不是很習慣。”
“不習慣也要練習。”朱老師說,“平時不管做什麽,都要有意識地練習腹式呼吸法。”
“為什麽唱歌都要用腹式呼吸法呢?”周筱蘭問。
“胸腔和腹腔哪個空間比較大?”朱老師問。
周筱蘭想了想說,“當然是腹腔比較大咯。”
“對的,所以就要練習腹式呼吸法,為的就是盡可能地增加肺活量,儲存更大的氣息。”朱老師說。
“腹式呼吸法也叫橫隔膜下呼吸法。”朱老師接著說,“橫隔膜上為胸腔,橫膈膜下為腹腔。”
周筱蘭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了解了腹式呼吸法後,我們就要練習如何吐氣,也就是常說的氣息控製。”朱老師繼續說。
“氣息控製?”周筱蘭這個也不懂。
“就是怎樣把剛才深深吸進去的氣均勻地吐出來。”朱老師說,“不經過訓練,往往都是深呼吸。吸進去多少,吐出來就是多少。”
“像剛才提到的齊豫的那兩句歌詞,拖得比較長。如果你學會了氣息控製,那麽中間是不需要換氣,就可以連貫地唱出來,而且要很悠遠。這兩句中是不允許有換氣聲存在的。當然,如果你學會了技巧性的換氣,也是可以的。”朱老師說道。
“什麽叫技巧性的換氣?”周筱蘭問。
“就是換氣不被發現。”朱老師說。
“換氣不被發現?”周筱蘭說,“怎麽做到?”
“這個還是要靠多訓練的。”朱老師說,“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總之還是要把氣息控製好,就能做到。”
“這麽多學問啊!”周筱蘭感歎道,“我平時都是瞎唱的。”
“瞎唱都能唱這麽好,也是不錯的。”朱老師說,“證明你的底子是不錯的。”
“有時唱著唱著就提不起來氣了,是怎麽回事?”周筱蘭問。
“還是剛才講的,沒有用到腹式呼吸法。”朱老師說,“另一個是丹田沒用力,沒有把氣頂上來。”
“丹田用氣?”
“氣沉丹田,丹田運氣。”朱老師說。
“什麽意思?”周筱蘭問。
“氣沉丹田好理解吧。”朱老師說,“就是把吸進的氣,壓到丹田部位。”
周筱蘭比劃著丹田的位置。
朱朝陽拉住周筱蘭的手,把它放到肚臍下三寸的位置,“丹田其實有三處。一處在兩眉之間,也說法是印堂,為上丹田;在心窩位置,也就是膻中穴,為中丹田;而這裏就是下丹田,在關元穴。我們唱歌所說的丹田,就是指的這裏。”為了加強說明下丹位置,朱老師手上的力道加強了些,好讓周筱蘭感受到丹田在什麽位置。
袁滿看到周筱蘭和朱老師拉拉扯扯,還把手放到小腹上,臉都綠了。這他媽哪是學唱歌,簡直就是耍流氓!
“哦,氣要沉到這裏,是吧。”周筱蘭用手壓壓了下應田,慢慢感受。
“然後是吐字問題。”朱老師說,“有些人一口普通話說得非常流利,但在唱歌時不一定能解決吐字清楚的問題。”
“怎麽了呢?”周筱蘭問。
“畢竟說話和唱歌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朱老師說,“說話時的普通話,如果不是特別標準,大致不差,人們還是可以聽明白你說的意思。但唱歌不一樣哦。”
“怎麽個不一樣法?”周筱蘭問。
“唱歌的時候,特別強調咬字和吐字。”朱老師說,“咬字和吐字是發音時先後發生而又密切限產係的兩個步驟。在咬字吐字中要把握好出聲、引腹和歸韻。”
“什麽是出聲、引腹和歸韻?”周筱蘭問。
“出聲,就是咬清字頭;引腹是引長字腹;歸韻是指收清字尾。”朱老師說,“是不是聽起來很懵啊?”
周筱蘭點點頭,“的確,完全雲裏霧裏的,不知道您說的是啥。”
“歌唱中,我們把一個字分成字頭、字腹和字尾三個部分。”朱老師說,“比如你姓周,這個周字,支歐切。”
“什麽叫支歐切?”周筱蘭問。
“這是古人的一種給字注音的方法。”朱老師說,“因為以前沒有拚音嘛,古人為了讓別人知道這個字讀什麽,就用兩個字來進行反切。比如‘周’字,就是支-歐-周。反切的基本規則是用兩個漢字相拚給一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
“那麽‘朱’字就是支-烏-朱咯。”周筱蘭說。
“聰明!”朱老師說,“有一個網絡上比較流行的詞語,可以說最直觀地講明了古人的反切注音法。”
“哪個詞?”周筱蘭問。
“吃藕。”朱老師笑著說。
“吃藕?”周筱蘭念叨著,“吃藕,哦,是醜!”
“是吧。”朱老師笑著說,“明白了古人注音用的反切法後,我們再來分析一個字的字頭、字腹和字尾,就容易多了。”
“還是拿一個字來具體舉例。”朱老師說,“喝一壺老酒中的‘酒’字。”
“酒,雞-藕-酒?”周筱蘭還是利用反切法對這個字進行分析。
“對,雞-藕-酒。”朱老師說,“但唱歌中就不能這樣唱了。”
“如果把‘酒’唱成‘雞-藕’,那就是唱錯了。”朱老師說,“一個成功的歌手,不會犯這樣的錯誤的。”
“那該怎麽唱呢?”周筱蘭問。
“這又回到我們剛才講的字頭上了。”朱老師說。
周筱蘭靜靜地聽著,膜拜之情無以言表。
“字頭,就是這個字的聲母部分。”朱老師說,“其實這樣說也不太確切,因為有些字是沒有聲母的。但為了好理解,我就說這個字頭是一個字的聲母吧。這樣你能了解嗎?”
周筱蘭點點頭。
“不把‘酒’讀成‘雞-藕’,那就在咬字時,咬‘j’時的時長要短暫。如果時長長了,就要發成‘雞’。”朱老師說,“你可以自己感受一下。”
周筱蘭反複地發這個“酒”字,不斷感受不一樣的變化。
“然後是字腹部分。”朱老師說,“這個‘酒’字的字腹在哪裏,你知道嗎?”
“字腹?難道是‘藕’?”周筱蘭不能確定自己的推測。
朱老師讚許地點了點頭,“確實是‘藕’。但要怎麽引腹呢?”
周筱蘭一臉懵逼地搖搖頭。
“字腹,可以形象地理解成人體的腹部。”朱老師說,“在歌唱中,這個字腹是我們大作文章的地方。”
“什麽文章?”周筱蘭問。
“一首歌的感情色彩,一句歌詞的感情色彩,就是靠字腹來呈現。”朱老師說。
“比如這個‘酒’字的字腹‘藕’,我們引腹的時候,就要做到口形一定要圓和大,一定要發得飽滿。”
“你試唱整句歌詞。”朱老師要求。
周筱蘭一遍遍地試唱著。
“注意收尾。”朱老師聽了後說。
“收尾?”周筱蘭說。
“就是一個字的尾音。”朱老師說,“就是韻母字音的收尾,是從較響的字腹韻母過渡到較弱的字尾韻母上的收音。收這類字音就是歸韻,一定要歸到位,字尾要清晰,否則將會丟失字尾改變字音字義。”
“比如?”周筱蘭提出問題。
“比如‘快’(kuài)字收尾含混不清就會唱成‘跨’(kuà)。”朱老師說,“這在普通話說得不太標準的台港澳歌手中比較常見,當然,現在大陸的歌手也在起這種範。其實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
“是的是的,有時候聽他們唱歌,不看歌詞字幕,根本不知道在唱什麽。”周筱蘭深有同感。
“字音的收尾,還有無字尾字音的收尾和聲母字音的收尾。”朱老師說,“不過今天我似乎講得太多了。你可能消化不了這麽多。”
周筱蘭也不好意思地說,“我的確理解不了這麽多。”
朱老師笑笑,“可能我好久都沒有上講台了,老師癮犯了。請你原諒。”
“老師,你言重了。”周筱蘭說。
“再說一個問題,”朱老師說,“我剛才發現你唱歌的時候,聲音有點飄。”
“飄?”周筱蘭說,“我已經用了很大力氣在唱了,還飄?”
“你是用了很大的力氣。”朱老師笑道,“都唱得聲嘶力竭了吧。”
周筱蘭不好意思說笑了笑,不再說話。
“聲音飄,一是證明中氣不足,也就是腹式呼吸法還沒有練到家。”朱老師說,“另一個就是丹田沒有運氣。”
“氣沉丹田,丹田運氣。”周筱蘭還記得剛才老師講的,“丹田怎麽運氣?”
“就是你小腹部用力把氣往上頂。”朱老師說,“同時腰部用力,把氣往上擠。”
周筱蘭用力運氣,結果擠出一個屁來。她再也忍不住,哈哈笑了起來。
“哈麻批!”見周筱蘭出這麽大一個醜,袁滿在心裏嘲笑道。
“腰部用力,也不要這麽用力吧。”朱老師微微笑道。
“對不起,老師,你繼續。”周筱蘭說。
“你再試一次。”朱老師說道,並用手來按壓周筱蘭的丹田,感受她丹田的力度。又用手使勁擠壓周筱蘭的腰部,讓周筱蘭感受腰部應該用到多大的力量。
袁滿再也忍不住了,用力咳嗽了一聲。
周筱蘭望向袁滿,“你忙,你先走吧。我再跟老師學點藝。”
“那位是?”朱老師問。
“哦,我夥計。”周筱蘭說,“老師,你繼續。”
“快四點了哦,夥計。”袁滿說,“還不去接兒啊?”
周筱蘭看了看手表,“哦,還真是的。對不起,老師,我要先去接兒了。明天繼續。”
關鍵時刻怎能掉鏈子呢?周筱蘭平複了一下情緒,開始唱了起來。高音部分按預期的完成了。
一曲唱罷,周筱蘭的臉都憋得通紅。
“唱完這歌,有什麽感覺麽?”朱朝陽問。
“感覺氣不夠。”周筱蘭說。
“嗓子怎樣?”朱朝陽問,“難受不難受?”
“嗯,嗓子也感到緊張。”周筱蘭清了清嗓子。
“主要是你都扯著嗓子在喊。”朱朝陽說,“長此以往,對聲帶損傷太大。”
是的,周筱蘭每次演出歸來,嗓子都要啞一段時間。
“不用嗓子唱,用什麽唱?”周筱蘭問。
“你剛才也講過,氣息。”朱朝陽說,“但你卻不清楚氣息的真正意思。”
“那是什麽意思呢,朱老師?”周筱蘭問。
“有時候一句歌詞比較長的話,你怎麽處理?”朱朝陽問。
“換氣吧。”周筱蘭說。
“有時候歌手可以做到不換氣就唱完。”朱朝陽說,“比如齊豫的《橄欖樹》,當中的這兩句——‘我的故鄉在遠方’和‘為什麽流浪,流浪遠方’,就需要很長的氣息來支撐。我們仔細聽齊豫唱的,中間並沒有換氣,但她很連貫地唱完了,為什麽?”
“她肺活量大,氣足。”周筱蘭答道。
“是的,唱歌肺活量肯定得大。”朱朝陽說,“但最主要的還是她的呼吸方式不一樣。”
“有什麽不一樣的?”周筱蘭問。
“我們平時的呼吸,是胸式呼吸法。”朱朝陽說,“但唱歌,都要用用腹式呼吸法。”
“何為胸式呼吸法,何為腹式呼吸法?”周筱蘭問。
“胸式呼吸法,就是我們吸氣的時候,是胸腔鼓起來。腹式呼吸法,則是腹部鼓起來。”朱朝陽說,“你可以感受這兩種不同的呼吸方法。”
周筱蘭試了試,果然是不同的感受。
“有什麽不一樣嗎?”朱老師問。
“胸式呼吸法,是最自然的呼吸方式吧。”周筱蘭說,“腹式呼吸法不是很習慣。”
“不習慣也要練習。”朱老師說,“平時不管做什麽,都要有意識地練習腹式呼吸法。”
“為什麽唱歌都要用腹式呼吸法呢?”周筱蘭問。
“胸腔和腹腔哪個空間比較大?”朱老師問。
周筱蘭想了想說,“當然是腹腔比較大咯。”
“對的,所以就要練習腹式呼吸法,為的就是盡可能地增加肺活量,儲存更大的氣息。”朱老師說。
“腹式呼吸法也叫橫隔膜下呼吸法。”朱老師接著說,“橫隔膜上為胸腔,橫膈膜下為腹腔。”
周筱蘭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了解了腹式呼吸法後,我們就要練習如何吐氣,也就是常說的氣息控製。”朱老師繼續說。
“氣息控製?”周筱蘭這個也不懂。
“就是怎樣把剛才深深吸進去的氣均勻地吐出來。”朱老師說,“不經過訓練,往往都是深呼吸。吸進去多少,吐出來就是多少。”
“像剛才提到的齊豫的那兩句歌詞,拖得比較長。如果你學會了氣息控製,那麽中間是不需要換氣,就可以連貫地唱出來,而且要很悠遠。這兩句中是不允許有換氣聲存在的。當然,如果你學會了技巧性的換氣,也是可以的。”朱老師說道。
“什麽叫技巧性的換氣?”周筱蘭問。
“就是換氣不被發現。”朱老師說。
“換氣不被發現?”周筱蘭說,“怎麽做到?”
“這個還是要靠多訓練的。”朱老師說,“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總之還是要把氣息控製好,就能做到。”
“這麽多學問啊!”周筱蘭感歎道,“我平時都是瞎唱的。”
“瞎唱都能唱這麽好,也是不錯的。”朱老師說,“證明你的底子是不錯的。”
“有時唱著唱著就提不起來氣了,是怎麽回事?”周筱蘭問。
“還是剛才講的,沒有用到腹式呼吸法。”朱老師說,“另一個是丹田沒用力,沒有把氣頂上來。”
“丹田用氣?”
“氣沉丹田,丹田運氣。”朱老師說。
“什麽意思?”周筱蘭問。
“氣沉丹田好理解吧。”朱老師說,“就是把吸進的氣,壓到丹田部位。”
周筱蘭比劃著丹田的位置。
朱朝陽拉住周筱蘭的手,把它放到肚臍下三寸的位置,“丹田其實有三處。一處在兩眉之間,也說法是印堂,為上丹田;在心窩位置,也就是膻中穴,為中丹田;而這裏就是下丹田,在關元穴。我們唱歌所說的丹田,就是指的這裏。”為了加強說明下丹位置,朱老師手上的力道加強了些,好讓周筱蘭感受到丹田在什麽位置。
袁滿看到周筱蘭和朱老師拉拉扯扯,還把手放到小腹上,臉都綠了。這他媽哪是學唱歌,簡直就是耍流氓!
“哦,氣要沉到這裏,是吧。”周筱蘭用手壓壓了下應田,慢慢感受。
“然後是吐字問題。”朱老師說,“有些人一口普通話說得非常流利,但在唱歌時不一定能解決吐字清楚的問題。”
“怎麽了呢?”周筱蘭問。
“畢竟說話和唱歌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朱老師說,“說話時的普通話,如果不是特別標準,大致不差,人們還是可以聽明白你說的意思。但唱歌不一樣哦。”
“怎麽個不一樣法?”周筱蘭問。
“唱歌的時候,特別強調咬字和吐字。”朱老師說,“咬字和吐字是發音時先後發生而又密切限產係的兩個步驟。在咬字吐字中要把握好出聲、引腹和歸韻。”
“什麽是出聲、引腹和歸韻?”周筱蘭問。
“出聲,就是咬清字頭;引腹是引長字腹;歸韻是指收清字尾。”朱老師說,“是不是聽起來很懵啊?”
周筱蘭點點頭,“的確,完全雲裏霧裏的,不知道您說的是啥。”
“歌唱中,我們把一個字分成字頭、字腹和字尾三個部分。”朱老師說,“比如你姓周,這個周字,支歐切。”
“什麽叫支歐切?”周筱蘭問。
“這是古人的一種給字注音的方法。”朱老師說,“因為以前沒有拚音嘛,古人為了讓別人知道這個字讀什麽,就用兩個字來進行反切。比如‘周’字,就是支-歐-周。反切的基本規則是用兩個漢字相拚給一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
“那麽‘朱’字就是支-烏-朱咯。”周筱蘭說。
“聰明!”朱老師說,“有一個網絡上比較流行的詞語,可以說最直觀地講明了古人的反切注音法。”
“哪個詞?”周筱蘭問。
“吃藕。”朱老師笑著說。
“吃藕?”周筱蘭念叨著,“吃藕,哦,是醜!”
“是吧。”朱老師笑著說,“明白了古人注音用的反切法後,我們再來分析一個字的字頭、字腹和字尾,就容易多了。”
“還是拿一個字來具體舉例。”朱老師說,“喝一壺老酒中的‘酒’字。”
“酒,雞-藕-酒?”周筱蘭還是利用反切法對這個字進行分析。
“對,雞-藕-酒。”朱老師說,“但唱歌中就不能這樣唱了。”
“如果把‘酒’唱成‘雞-藕’,那就是唱錯了。”朱老師說,“一個成功的歌手,不會犯這樣的錯誤的。”
“那該怎麽唱呢?”周筱蘭問。
“這又回到我們剛才講的字頭上了。”朱老師說。
周筱蘭靜靜地聽著,膜拜之情無以言表。
“字頭,就是這個字的聲母部分。”朱老師說,“其實這樣說也不太確切,因為有些字是沒有聲母的。但為了好理解,我就說這個字頭是一個字的聲母吧。這樣你能了解嗎?”
周筱蘭點點頭。
“不把‘酒’讀成‘雞-藕’,那就在咬字時,咬‘j’時的時長要短暫。如果時長長了,就要發成‘雞’。”朱老師說,“你可以自己感受一下。”
周筱蘭反複地發這個“酒”字,不斷感受不一樣的變化。
“然後是字腹部分。”朱老師說,“這個‘酒’字的字腹在哪裏,你知道嗎?”
“字腹?難道是‘藕’?”周筱蘭不能確定自己的推測。
朱老師讚許地點了點頭,“確實是‘藕’。但要怎麽引腹呢?”
周筱蘭一臉懵逼地搖搖頭。
“字腹,可以形象地理解成人體的腹部。”朱老師說,“在歌唱中,這個字腹是我們大作文章的地方。”
“什麽文章?”周筱蘭問。
“一首歌的感情色彩,一句歌詞的感情色彩,就是靠字腹來呈現。”朱老師說。
“比如這個‘酒’字的字腹‘藕’,我們引腹的時候,就要做到口形一定要圓和大,一定要發得飽滿。”
“你試唱整句歌詞。”朱老師要求。
周筱蘭一遍遍地試唱著。
“注意收尾。”朱老師聽了後說。
“收尾?”周筱蘭說。
“就是一個字的尾音。”朱老師說,“就是韻母字音的收尾,是從較響的字腹韻母過渡到較弱的字尾韻母上的收音。收這類字音就是歸韻,一定要歸到位,字尾要清晰,否則將會丟失字尾改變字音字義。”
“比如?”周筱蘭提出問題。
“比如‘快’(kuài)字收尾含混不清就會唱成‘跨’(kuà)。”朱老師說,“這在普通話說得不太標準的台港澳歌手中比較常見,當然,現在大陸的歌手也在起這種範。其實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
“是的是的,有時候聽他們唱歌,不看歌詞字幕,根本不知道在唱什麽。”周筱蘭深有同感。
“字音的收尾,還有無字尾字音的收尾和聲母字音的收尾。”朱老師說,“不過今天我似乎講得太多了。你可能消化不了這麽多。”
周筱蘭也不好意思地說,“我的確理解不了這麽多。”
朱老師笑笑,“可能我好久都沒有上講台了,老師癮犯了。請你原諒。”
“老師,你言重了。”周筱蘭說。
“再說一個問題,”朱老師說,“我剛才發現你唱歌的時候,聲音有點飄。”
“飄?”周筱蘭說,“我已經用了很大力氣在唱了,還飄?”
“你是用了很大的力氣。”朱老師笑道,“都唱得聲嘶力竭了吧。”
周筱蘭不好意思說笑了笑,不再說話。
“聲音飄,一是證明中氣不足,也就是腹式呼吸法還沒有練到家。”朱老師說,“另一個就是丹田沒有運氣。”
“氣沉丹田,丹田運氣。”周筱蘭還記得剛才老師講的,“丹田怎麽運氣?”
“就是你小腹部用力把氣往上頂。”朱老師說,“同時腰部用力,把氣往上擠。”
周筱蘭用力運氣,結果擠出一個屁來。她再也忍不住,哈哈笑了起來。
“哈麻批!”見周筱蘭出這麽大一個醜,袁滿在心裏嘲笑道。
“腰部用力,也不要這麽用力吧。”朱老師微微笑道。
“對不起,老師,你繼續。”周筱蘭說。
“你再試一次。”朱老師說道,並用手來按壓周筱蘭的丹田,感受她丹田的力度。又用手使勁擠壓周筱蘭的腰部,讓周筱蘭感受腰部應該用到多大的力量。
袁滿再也忍不住了,用力咳嗽了一聲。
周筱蘭望向袁滿,“你忙,你先走吧。我再跟老師學點藝。”
“那位是?”朱老師問。
“哦,我夥計。”周筱蘭說,“老師,你繼續。”
“快四點了哦,夥計。”袁滿說,“還不去接兒啊?”
周筱蘭看了看手表,“哦,還真是的。對不起,老師,我要先去接兒了。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