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十幾平米的小木屋,空空蕩蕩的。


    地麵用青竹鋪設,除了當中孤零零的一個蒲團,就再沒什麽陳設。


    牆麵上掛著一幅大大的劍字,字體張牙舞爪,劍鋒畢露,但是字著實不怎麽樣。


    這就是王慶閉關打坐的房間,當然和小木屋配套的還有一個偌大的院落。


    王慶畢竟是個劍客,又不是念經修佛的和尚,每日打坐搬運真氣的時間並不多,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院中測試各種劍法。


    所謂閉關,也沒人規定就是死打坐。更多的是放下一切雜念,讓自己可以專心武道。


    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四季劍法》,王慶卻沒有第一時間修煉。


    《四季劍法》是門直指大道的劍法,修習者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曆與認知,從中習得一門或幾門用劍闡述的劍道。


    但是王慶的情況和那些直接修煉《四季劍法》的藏劍弟子不同,他的劍意,他的境都已固定。這就決定了他已經不能正常的修習這門劍法。


    這不單單是王慶的問題,所有的一流高手皆是如此。


    所謂三流晉升二流,最重要的標誌就是打通奇經八脈,體內圓融一體,暢通無阻。


    相對於二流**上的巨大飛躍,晉升一流更重要的就是心靈上的升華。


    意與境的內外呼應,心靈對物質的幹預,是一流最大的特色。


    同時,晉級一流也就意味著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道,哪怕這道是殘缺的,是不成熟的,甚至不是自己的。


    可以說晉升一流就像賭博買定離手了一樣,隻能在已經選定的路線上一條道走到黑。


    所以《四季劍法》這樣的神功,更像是一部百科全書。零零總總列舉了多條大道,你跟著學,總有適合你的一款。但那是針對新手,到了王慶手中,它就隻能墮落成一本參考文獻,為王慶觸類旁通提供靈感。


    這段時間,王慶雖然能一心多用,對武功進行思考。但作為主事之人,長時間坐與案榻之前,很多方案都隻停留在腦中構思,沒有機會實際演練。


    現在終於清靜了,王慶第一時間就把腦子裏的種種設想翻了出來,開始在院子裏測試。


    這段時間交手的機會不少,其中高質量的也不少,但最驚心動魄的還是那次獨闖軍陣。


    軍陣作為兵家和朝廷彈壓門派勢力的重要手段,其中對於武林高手的克製手段不在少數。王慶這次隻不過闖的是個二流將領率領的三流城防軍,都差點有進無出。事後可把王慶驚的一身冷汗,保留多年的處掛之身,差點就交代了。


    對於無論軍隊的軍陣,還是門派的陣法,王慶也很無奈。存在即是合理,有強者相信個人的實力,就有弱者願意借助集體的力量。


    王慶無力改變現實,所能做的,隻不過是讓自己更適應這個世界。


    無論軍陣,還是陣法,本質都差不多,都有一個核心。軍陣叫將領,陣法叫陣眼。通過陣意,溝通組陣之人,合眾人之力,達到質的飛躍。


    王慶和薛磊混的時間長了,雖然自己不會布,但是對陣的理解也算有一定深度了。


    區區二流將領就讓自己險象環生了,那以後行走江湖,遇到一流將領帶領的部隊,自己除了退避三舍,還能怎樣。這種無力感,深深的紮根在王慶心中。


    江湖事,有的時候真不是想避就能避的開的。


    雖然自己這邊有薛磊的大地蒼雲軍,有蕩寇的南門軍,不算對軍陣無能為力。但作為一個劍客,王慶有時候更相信自己的力量。外力,畢竟不能作為依仗。


    王慶唯一能想到對陣軍陣的手段,還是最狂野的萬軍從中取上將首級。


    麵對軍陣,殺小兵是最沒用的手段。軍陣麵對高手的主要戰法就是用人命換消耗,一旦陷入那種節奏,結局也不過是死與逃。


    所以王慶最先改造的就是上次闖軍陣立下汗馬功勞的夔牛躍。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麵對精密的陣法,也許還就是這種最無腦的硬衝最有效。


    但是夔牛躍畢竟是少林武功變化而來,過於強調氣血之力的運用,爆發力十足,但後勁不足,衝出的距離也有限。這在武林對決中,足夠了,但麵對軍陣那縱深,就差的遠。


    這段時間,王慶構思了無數種對它改造的方案。可惜真實演練後,卻基本都被槍斃了。


    武功改造從來就不簡單,不但需要自身基礎深厚,博學廣聞,還需要一點點的調試,在無限的可能中尋求最優。


    相比起來,遠古,甚至大唐時期的武功改造起來相對容易。粗糙也有粗糙的好處,更容易抓住本質。反而現代的武功,太精密了,反而無從下手。


    夔牛躍就是澄廣和尚的得意之作,既兼顧了爆發,速度,同時氣血充盈之際,防禦能力也得到極大提升,可謂攻守皆宜。


    王慶想在已經完善的運行體係中再加入真氣的作用,就不得不考慮兼容性。


    事實證明,兼容性極差。


    饒是王慶三個丹田互有特性,相互間融合度極高,而且還有長期使用雲飛玉皇,三力合一的經驗。這門武功對氣血的利用太過極端,依舊拒絕真氣和神識的融入。


    好在王慶也不是那鑽牛角尖的人,內部不行,那就外部輔助唄。


    新學的《五雷遁》進入了王慶的視野。


    這門半強迫學的輕功,給了王慶更多的可能。


    遁法,是隻存在於傳說中的上古秘法。據說那時候的人,體能靈氣濃度極高,可以短時間內全身元素化,借助自然界存在的同性元素,以近乎瞬移的方式在其他地方重組身軀,稱為遁法。


    現在當然不可能了,但這門《五雷遁》也算別開生麵。


    所謂輕功,主要分兩部分,輕身與動力。


    輕身,就是真氣的一種特殊運用,來從物理上減輕體重。這也是輕功無防的罪魁禍首,真氣都用來輕身了,自然沒有多餘的用來防禦。


    動力,則和招式差不多,核心就是如何更好地借力,如何減少空氣阻力。


    《五雷遁》之所以能用更少的真氣,達到更快的速度。就在於太華上院對於昆侖特有雷電的獨特應用。


    王慶之所以能快速入門,除了自身對於雷電的熟練使用,更重要的,這個法門有點眼熟啊。真虧的古人的思想這麽超前,活脫脫的不就是個人肉電磁炮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昆侖有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久未飲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久未飲酒並收藏昆侖有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