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清楚自己身體的情況,沒有勉強自己,老老實實的躺在床上,感受著清涼的藥力緩緩地滲進血液裏,慢慢的,一股倦意也是緩緩襲來,直透進骨頭的深處。
李文碩向來很尊重自己身體的選擇,所以剛醒不久的他,又是沉沉的睡了下去。
此刻,禦書房中,劉燁看著眼前堆積如山的奏章,情況似乎和他當太子的時候並沒有什麽變化,隻是換了個地方處理國事而已。
但是這幾天整個朝廷都很亂,舊皇駕崩,新皇登基,這個過程可不是什麽可以簡單地過程,即便是他想簡化,儒家那些客板守禮的老夫子也會出聲反對,甚至都有可能指著他的鼻子罵。
而他也沒有什麽辦法,因為人家根本不怕死,有些人甚至巴不得你處死他,然後就在原地嚎啕幾聲,說什麽天道不公,帝王失格的話語,然後一頭撞死在不知哪裏的牆角柱子上,就可以換取一個千古忠臣的名號。
劉燁實在不知道他怎麽想的。
劉焱沒死之前,國事也都是他在處理,可是等到這劉焱死後,無數的事情就是一股腦兒的湧了出來,他知道,這是劉秀的殘黨在作祟,但是他明麵上還是要用仁慈的手段,來彰顯他是位賢明的君主,至於暗地裏如何,其實他也沒怎麽想過,反正劉秀已經死了,那這些人也隻是秋後的螞蚱,若是聰明一點兒看得清形勢還好,否則到時候,想到這裏,劉燁無奈的搖了搖頭。
袁之善也是緩緩地走進了禦書房,看著這位勤勉執政的君王,滿意的點了點頭。
隨著劉燁的登基,他也是正式出現在了文武百官的麵前,昨天第一次上朝,便是提出了大大小小一共一十八條意見,和諸位大臣猜測的不同,這十八條裏沒有一條是有關於當前朝廷局勢的,也沒有一條是有關朝廷體質的。
他所上書陳述的十八條建議,全部都是有關於黎陽各地百姓生計的。
按理說這些建議都應該等朝廷局勢穩定之後再作打算,可是他竟是一天都不願意等,有點兒急不可耐的樣子。
但同樣是這一點,他就贏得了朝堂上絕大多數官員的好感,反正隻要你不亂動現如今的體製,不要讓大家丟了官帽子,誰會理你在那些地方上有什麽小動作,一個市井小民而已,就算爬上了這個位置,還就這點兒見識,終究隻是個市井小民。
至於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江湖人士,也能封得逍遙侯這樣的侯爵爵位,朝堂上的各位大佬雖然有些異議,卻是並沒有人敢於在這個時候觸怒這位新帝的眉頭,聽說那位到現在還躺在東宮裏養傷。
況且隻是一個沒有絲毫實權的空頭侯爺,就算是封個大公爵又如何?
隻有一件事情讓人感到意外,雖然這件事很是正常,卻仍是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有很多人出聲反對,其中有很多甚至是原來的太子一脈。
劉秀謀反,其間不光有手底下的禁軍和私兵,還有很多江湖人的參與,他們來自何門何派,背後何人指示,都被查了個一清二楚,這些門派,基本上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很快就會有朝廷的軍隊前去討伐,幾萬人的隊伍往那一堆,江湖上還真的找不出那個門派可以匹敵。
或者說,朝廷,就是這個江湖上最大的門派。
這件事倒是沒有人反對,即便是最仁慈的儒生都覺得理所當然,他們反對的是一項禁令的頒布。
禁鐵令。
當然不是禁止冶鐵,而是黎陽境內,私人禁止打造兵器,違者按謀逆論,所有現存的兵器,都需要在官府登記在冊,即便是一把砍柴的樸刀也需要,私藏兵器不上報者,同樣視同謀逆。
這件事情是新皇帝劉燁和儒家領袖李青山提出來的,可是不能由他們的嘴裏說出來,尤其是不能從劉燁的嘴裏說出來。
他剛剛登基,一下子就是在朝堂上得罪了這麽多大佬,對他以後實施政令,也是個不小的阻礙。
所以就由當朝首輔周公明,提出了這個建議,經過一上午的討論,各大勢力爭得麵紅耳赤的時候,劉燁力排眾議,全力支持自己的這位嶽父。
這件事情可謂是非常的讓人驚訝,因為黎陽開國以來,有各種各樣不靠譜的皇帝,頒出過各種奇怪的政令,但是沒有一個像這般絕的。
僅此一個政令,便是間接削弱了江湖勢力的一大截,就算現在沒什麽,可是一年,兩年,或是三年之後,江湖上的絕大多數人都會慘到連個能用的兵器都找不到。
而且朝堂之上有不少大佬的家裏,就是有著各種大型的鐵器鋪子,一時間也都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鬧得很厲害,但是不知道劉燁後來跟他們說了什麽,一個個兒才算平靜下來。
據說這件事情之後,第二天周公明就白了頭發,辭官返鄉,回到風華州老家去了。
朝堂裏的人於是更加確定了往日裏傳開,卻沒有多少人相信的那個說法,所以這兩天,袁之善的家門幾乎被踏破,害的他又是跑出了自己的那座嶄新的府邸,躲到了東宮裏。
李文碩雖然很不喜歡袁之善,但是卻不得不承認,這個人一點兒都不招人煩,和他談話很是令人舒服。
“侯爺這些習武之人果然不一樣,體質超乎常人,若是袁某受了這麽重的傷,疼也疼死了。”
李文碩躺在床上,看著袁之善的笑臉,很想直接馭起桌子上的茶壺砸到他的頭上,歎了一口氣,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苦笑著說道:“袁大人還是直接叫我李兄或別的什麽吧,侯爺啥的聽著別扭,至於我這傷勢,隻能說皇宮裏的藥好。”
袁之善也是嗬嗬一笑,轉過頭,看著房頂的大梁,這根主梁,幾乎是這個房間裏唯一沒有雕花的木料,眯著眼睛說道:“其實以前真的挺羨慕你們這些武人的,一個人抵擋八百帶甲之士,揮手殺上兩三百還能活著離去,再殺一位玄徹境界的武道宗師,這種人物,要是以前見到,就真跟神仙沒什麽區別了,可是如今看著侯爺這一身傷,就覺得讀書什麽的也挺好。”
聽得這話,李文碩也是笑了一聲,他就那麽直挺挺的躺在床上,回憶著小時候老頭子逼他讀書的日子,說道:“個人有個人的看法吧,我就喜歡練劍,如果看書的話,我看上一個時辰就會心裏癢癢的,坐立不安,可是若是練劍,獨自一人在那裏練上一天我也不會覺得累。”
“哈哈,侯爺這話說得有理,等侯爺傷好了,在下可要好好與侯爺喝上一杯。”
李文碩偏頭看著這位穿著官服和自己聊天的袁先生,對方雖然跟著太子發跡,卻也是沒有直接擔當什麽了不得的大官兒,不過也是不小,新晉的禦史中丞,食軼千擔,而現在朝堂上並沒有設立什麽禦史大夫,可以說,他如今就是禦史台的領官。
“看袁先生這身打扮,那沒有什麽好酒我可不開口喝啊。”
袁之善哈哈一笑,擺了擺手,說道:“在下隻是得了一個小小的官職,如今還沒有領過一次俸祿,不像侯爺,年紀輕輕就已經封侯,在宛州一帶甚至還有著封地莊園,哪裏是我能比的。”
“瞧袁大人這話說的。”李文碩歎了一口氣,“以您的本事,封侯拜相不是遲早的事。”
想到這裏,袁之善輕輕搖頭,笑道:“這輩子我或許可以把官當到極致,甚至可以真正的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卻絕無半點兒封爵的機會,即便是劉燁,也不會給我封爵,這點自知之明,我還是有的。”
李文碩一怔,繼續抬起頭,看著頭頂的床簾,在窗子外麵吹來的暖風下緩緩搖晃,輕聲問道:“袁大人,你說劉燁,是個什麽樣的人啊。”
“嘖嘖,侯爺,即便您現在已經是封侯,可直呼尊者名諱,還是一個大不敬的罪名啊。”
李文碩白了他一眼,耍起了無賴,說道:“你去劉燁那告我啊,去去,趕緊去!”
袁之善沒有動,笑道:“你問我是問錯人了,我可沒那麽大的膽子編排尊者的不是,我還想升官發財呢,再說你不是他兄弟嗎,肯定比我清楚。”
李文碩眉頭一挑,輕聲道:“在我眼裏,劉燁真的是個很單純的人,可是,現在我真的有些看不懂他了,不過就像你說的,他是我兄弟,不管怎麽樣,隻要他把我當兄弟,我就會護著他,即便以他現在的本事,好像應該是他護著我。”
袁之善點了點頭,笑著說道:“你能這麽想就對了,人生在世,是非對錯哪裏分的那麽清楚,有時候你不殺人就會被人殺,你能怎麽辦。每個努力向上攀爬的強人,都曾或多或少出賣過靈魂,不擇手段的爭取過權力,所以一路走來隻有向前,卻不能回頭,因為回頭的那天就意味著出局。”
李文碩心情不太好,閉上了眼睛想清靜一會兒,可是識念下意識的鋪散開來,周圍的一切反而更加的清晰了。
(本章完)
李文碩向來很尊重自己身體的選擇,所以剛醒不久的他,又是沉沉的睡了下去。
此刻,禦書房中,劉燁看著眼前堆積如山的奏章,情況似乎和他當太子的時候並沒有什麽變化,隻是換了個地方處理國事而已。
但是這幾天整個朝廷都很亂,舊皇駕崩,新皇登基,這個過程可不是什麽可以簡單地過程,即便是他想簡化,儒家那些客板守禮的老夫子也會出聲反對,甚至都有可能指著他的鼻子罵。
而他也沒有什麽辦法,因為人家根本不怕死,有些人甚至巴不得你處死他,然後就在原地嚎啕幾聲,說什麽天道不公,帝王失格的話語,然後一頭撞死在不知哪裏的牆角柱子上,就可以換取一個千古忠臣的名號。
劉燁實在不知道他怎麽想的。
劉焱沒死之前,國事也都是他在處理,可是等到這劉焱死後,無數的事情就是一股腦兒的湧了出來,他知道,這是劉秀的殘黨在作祟,但是他明麵上還是要用仁慈的手段,來彰顯他是位賢明的君主,至於暗地裏如何,其實他也沒怎麽想過,反正劉秀已經死了,那這些人也隻是秋後的螞蚱,若是聰明一點兒看得清形勢還好,否則到時候,想到這裏,劉燁無奈的搖了搖頭。
袁之善也是緩緩地走進了禦書房,看著這位勤勉執政的君王,滿意的點了點頭。
隨著劉燁的登基,他也是正式出現在了文武百官的麵前,昨天第一次上朝,便是提出了大大小小一共一十八條意見,和諸位大臣猜測的不同,這十八條裏沒有一條是有關於當前朝廷局勢的,也沒有一條是有關朝廷體質的。
他所上書陳述的十八條建議,全部都是有關於黎陽各地百姓生計的。
按理說這些建議都應該等朝廷局勢穩定之後再作打算,可是他竟是一天都不願意等,有點兒急不可耐的樣子。
但同樣是這一點,他就贏得了朝堂上絕大多數官員的好感,反正隻要你不亂動現如今的體製,不要讓大家丟了官帽子,誰會理你在那些地方上有什麽小動作,一個市井小民而已,就算爬上了這個位置,還就這點兒見識,終究隻是個市井小民。
至於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江湖人士,也能封得逍遙侯這樣的侯爵爵位,朝堂上的各位大佬雖然有些異議,卻是並沒有人敢於在這個時候觸怒這位新帝的眉頭,聽說那位到現在還躺在東宮裏養傷。
況且隻是一個沒有絲毫實權的空頭侯爺,就算是封個大公爵又如何?
隻有一件事情讓人感到意外,雖然這件事很是正常,卻仍是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有很多人出聲反對,其中有很多甚至是原來的太子一脈。
劉秀謀反,其間不光有手底下的禁軍和私兵,還有很多江湖人的參與,他們來自何門何派,背後何人指示,都被查了個一清二楚,這些門派,基本上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很快就會有朝廷的軍隊前去討伐,幾萬人的隊伍往那一堆,江湖上還真的找不出那個門派可以匹敵。
或者說,朝廷,就是這個江湖上最大的門派。
這件事倒是沒有人反對,即便是最仁慈的儒生都覺得理所當然,他們反對的是一項禁令的頒布。
禁鐵令。
當然不是禁止冶鐵,而是黎陽境內,私人禁止打造兵器,違者按謀逆論,所有現存的兵器,都需要在官府登記在冊,即便是一把砍柴的樸刀也需要,私藏兵器不上報者,同樣視同謀逆。
這件事情是新皇帝劉燁和儒家領袖李青山提出來的,可是不能由他們的嘴裏說出來,尤其是不能從劉燁的嘴裏說出來。
他剛剛登基,一下子就是在朝堂上得罪了這麽多大佬,對他以後實施政令,也是個不小的阻礙。
所以就由當朝首輔周公明,提出了這個建議,經過一上午的討論,各大勢力爭得麵紅耳赤的時候,劉燁力排眾議,全力支持自己的這位嶽父。
這件事情可謂是非常的讓人驚訝,因為黎陽開國以來,有各種各樣不靠譜的皇帝,頒出過各種奇怪的政令,但是沒有一個像這般絕的。
僅此一個政令,便是間接削弱了江湖勢力的一大截,就算現在沒什麽,可是一年,兩年,或是三年之後,江湖上的絕大多數人都會慘到連個能用的兵器都找不到。
而且朝堂之上有不少大佬的家裏,就是有著各種大型的鐵器鋪子,一時間也都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鬧得很厲害,但是不知道劉燁後來跟他們說了什麽,一個個兒才算平靜下來。
據說這件事情之後,第二天周公明就白了頭發,辭官返鄉,回到風華州老家去了。
朝堂裏的人於是更加確定了往日裏傳開,卻沒有多少人相信的那個說法,所以這兩天,袁之善的家門幾乎被踏破,害的他又是跑出了自己的那座嶄新的府邸,躲到了東宮裏。
李文碩雖然很不喜歡袁之善,但是卻不得不承認,這個人一點兒都不招人煩,和他談話很是令人舒服。
“侯爺這些習武之人果然不一樣,體質超乎常人,若是袁某受了這麽重的傷,疼也疼死了。”
李文碩躺在床上,看著袁之善的笑臉,很想直接馭起桌子上的茶壺砸到他的頭上,歎了一口氣,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苦笑著說道:“袁大人還是直接叫我李兄或別的什麽吧,侯爺啥的聽著別扭,至於我這傷勢,隻能說皇宮裏的藥好。”
袁之善也是嗬嗬一笑,轉過頭,看著房頂的大梁,這根主梁,幾乎是這個房間裏唯一沒有雕花的木料,眯著眼睛說道:“其實以前真的挺羨慕你們這些武人的,一個人抵擋八百帶甲之士,揮手殺上兩三百還能活著離去,再殺一位玄徹境界的武道宗師,這種人物,要是以前見到,就真跟神仙沒什麽區別了,可是如今看著侯爺這一身傷,就覺得讀書什麽的也挺好。”
聽得這話,李文碩也是笑了一聲,他就那麽直挺挺的躺在床上,回憶著小時候老頭子逼他讀書的日子,說道:“個人有個人的看法吧,我就喜歡練劍,如果看書的話,我看上一個時辰就會心裏癢癢的,坐立不安,可是若是練劍,獨自一人在那裏練上一天我也不會覺得累。”
“哈哈,侯爺這話說得有理,等侯爺傷好了,在下可要好好與侯爺喝上一杯。”
李文碩偏頭看著這位穿著官服和自己聊天的袁先生,對方雖然跟著太子發跡,卻也是沒有直接擔當什麽了不得的大官兒,不過也是不小,新晉的禦史中丞,食軼千擔,而現在朝堂上並沒有設立什麽禦史大夫,可以說,他如今就是禦史台的領官。
“看袁先生這身打扮,那沒有什麽好酒我可不開口喝啊。”
袁之善哈哈一笑,擺了擺手,說道:“在下隻是得了一個小小的官職,如今還沒有領過一次俸祿,不像侯爺,年紀輕輕就已經封侯,在宛州一帶甚至還有著封地莊園,哪裏是我能比的。”
“瞧袁大人這話說的。”李文碩歎了一口氣,“以您的本事,封侯拜相不是遲早的事。”
想到這裏,袁之善輕輕搖頭,笑道:“這輩子我或許可以把官當到極致,甚至可以真正的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卻絕無半點兒封爵的機會,即便是劉燁,也不會給我封爵,這點自知之明,我還是有的。”
李文碩一怔,繼續抬起頭,看著頭頂的床簾,在窗子外麵吹來的暖風下緩緩搖晃,輕聲問道:“袁大人,你說劉燁,是個什麽樣的人啊。”
“嘖嘖,侯爺,即便您現在已經是封侯,可直呼尊者名諱,還是一個大不敬的罪名啊。”
李文碩白了他一眼,耍起了無賴,說道:“你去劉燁那告我啊,去去,趕緊去!”
袁之善沒有動,笑道:“你問我是問錯人了,我可沒那麽大的膽子編排尊者的不是,我還想升官發財呢,再說你不是他兄弟嗎,肯定比我清楚。”
李文碩眉頭一挑,輕聲道:“在我眼裏,劉燁真的是個很單純的人,可是,現在我真的有些看不懂他了,不過就像你說的,他是我兄弟,不管怎麽樣,隻要他把我當兄弟,我就會護著他,即便以他現在的本事,好像應該是他護著我。”
袁之善點了點頭,笑著說道:“你能這麽想就對了,人生在世,是非對錯哪裏分的那麽清楚,有時候你不殺人就會被人殺,你能怎麽辦。每個努力向上攀爬的強人,都曾或多或少出賣過靈魂,不擇手段的爭取過權力,所以一路走來隻有向前,卻不能回頭,因為回頭的那天就意味著出局。”
李文碩心情不太好,閉上了眼睛想清靜一會兒,可是識念下意識的鋪散開來,周圍的一切反而更加的清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