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碩很認真,和進軍之前完全相反,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穩健的像個七八十歲的老人。
也不是他無進取立功之心,而是他真的隻會出劍,不會領軍,實在想不通,這個差事為什麽會落在自己頭上。
想到這裏,心裏罵了劉燁幾句,便是歎息一聲,不覺得,對於營帳裏那位大將軍,也是多了幾分敬佩之意。
李文碩知道自己一定會犯錯,但是想著,還是要盡可能少犯些錯誤。
但是很快,他就會明白另一個道理,並且記憶深刻。
戰場上,你隻要犯一個錯誤,你就會失去一切。
……
正午時分,無憚的風在呼叫,各種葉子從樹梢飄落在空中撞擊和掉下的聲響交雜在一起,構成了壩上秋冬季的主旋律。
校場上,槍戟如林,一萬軍士靜默地立在晨風中,他們身邊八頭公牛並列拉著的大車上,沉重的巨盾堆疊成小山一樣。
和草原乃至於邊境大軍相比,關中之地,騎兵則是要弱上不少,不是士兵的原因,而是戰馬的問題。
兩百年前太祖開疆拓土的時候即是如此,到了現在,兩百多年過去,實際上也沒有多少改變。
一萬軍士之中,騎兵隻有兩千,剩下的,基本上全是步兵,身上全甲,整整齊齊的站在秋風之中,一動都不動,一萬人渾然一體,氣勢雄渾,所帶來的壓迫感幾乎讓人窒息。
看得身後那兩千江湖俠客臉紅的厲害,也是不再說話,安安靜靜的站著,心底想著,自己武功高強,怎麽也不能比這群普通士卒還要不如。
可是即便他們再努力,所站出的隊伍也是七歪八扭,看起來高矮不一,參差不齊,沒有絲毫氣勢可言,說起來,還真像山裏來的土匪。
不過能做到這樣,李文碩已經很滿意了,起碼事情比他想象的還要好上一點。
但是還是有一些疑惑,劉燁為什麽會允許這幫江湖人上戰場,關中之地人口眾多,雖然沒有屯兵多少,但是真的需要的話,隻要糧草足夠,別說兩千人,征夫十萬都是不在話下。
風中揚著刀劍相交的黑色旗幟,隻是在那刀劍之下斜陳著一柄長弓。
這是黎陽王朝大將軍王離的旗幟。
這位名震中原草原,以軍事才華和武藝名揚天下的大將軍立馬於大旗之下,血色的戰衣隨風飛揚,下麵是猙獰的癡虎神甲。
他的左膀右臂被圍困在大梁城,幾萬將士性命岌岌可危,在與三倍乃至五倍與自己的敵人僵持對戰。
而他即將帶著最後的精銳和輜重出發,他的戰旗到達大梁城下的時候,這場戰爭的烈火將被正式點燃,而他則是火種。
他的身前是一同樣立於高頭大馬之上的人,那人無比年輕,腰間按著華美的長劍,身上穿著鑲著寶石的黃金鎧甲,極為鄭重的看著眼前的王離。
“大將軍戰無不克,平安歸來。”馬上的人躬身低頭,態度公瑾,但是這一身裝備,著實騷包,毫無疑問,這個時候,能夠如此騷包的人物隻有一個,那就是劉燁。
他也不想這樣,隻是這是習俗,身上這套鎧甲還是祖上傳下來的,上麵密布著刀劍的創痕。
不過效果還不錯,起碼將士看著他的眼神都是熱切的厲害。
王離不答,就在馬上躬身長拜。
劉燁麵上沒有什麽激動的表情,實際上還有一些悲色,離得稍近一些的人都能感受的到,確實,上戰場沒有什麽好高興的。
即便他注定不會親身踏上戰場,對此也是同樣的態度。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劉燁站在那裏,自有一股子來自天子之家的威嚴氣息,三軍靜默,皆能聽到他的訓話,各自垂頭肅穆。
馬上人抬頭高聲說道:“諸位將士都有父老妻兒,都是為了自己和家人征戰,遠在千裏之外,莫要忘了,還有人在故鄉等待,朕望諸位英勇作戰,守衛手足至親,凱旋而歸。”
立刻有軍士放聲高呼:“陛下祈願,諸位將士報答皇帝,必定手刃敵酋,凱旋而歸!”
聲震十裏,一萬大軍放聲齊呼。
“代三軍謝陛下賜此恩典。”王離在鞍上躬身行禮。
天啟三年八月,長安城城門大開,一萬軍士魚貫而出,向著千裏之外的北方急行軍而去。
男人籠罩在一身漆黑的鐵甲中,他安穩的坐在戰馬上,腰間束著一墨綠色的刀繩。
刀繩上係著一柄佩刀,刀裝樸素,方頭直身,是戰場上常見的武器。
他的盔甲沉重,身材也並非很高大,烈日之下,閉著眼睛,一手握著韁繩,一手托在胸前,稍微有些不適應。
長安的精銳軍中鎧甲都是依照每人身量專門定製,少有這般不適合的,也難怪,一套鎧甲打造花費的時間少則一個月,多的一年才能完工。
而江湖上的這些來自各地的俠客來的匆忙,即便武庫裏多的是用舊的鎧甲,也很難每人都找到一副合身的。
這人姓李名昊文,是長安城裏有名的拳師,不知心中作何想法,竟是放棄了城中的安逸生活,投到了軍中。
一身本事也是頗為了得,但是戰場上,拳腳對付鎧甲長矛總要吃些虧,所以他又要了把軍中製式的長刀。
如今是李文碩手底下的百夫長。
李文碩也是差不多的裝束,隻是比較合身,頭頂係著騷包的紅繩,腰間的長刀換上了背上沉重的寶劍。
一身行頭,加上背上七十五斤的寶劍,足足有一百五十斤重,為了防止身下的戰馬過於勞累,李文碩甚至還動用了輕身之術。
隔著厚重的鐵甲,他依然能夠感受到背後那長劍隻有自己能感受到的嗡鳴,劍中的龍魂在低吟。
殺人的利劍是不能久藏於匣中,終要舔舐鮮血才能保持鋒銳。
這隻軍隊究竟能不能稱之為利劍,還能不能殺人,雖然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於他們的領袖,但是歸根究底,還是取決於他們自己。
雖然名義上,這隻軍隊號稱百軍精銳,終日訓練不曾懈怠,但是實際上,這裏真正上過戰場的人不足一成。
江湖大義營中或許不少人都殺過人,卻是沒一個人上過戰場。
旅途艱辛,單單是長途跋涉這一點就是讓整日間隨心所欲的江湖人叫苦連連,好在身邊看著糧食堆,倒也心安。
“昊文啊,長安城裏怎麽還有拳館這種東西,我來京城也很多回,怎麽不知道。”李文碩隨意的問著。
“回將軍,您是真正的高手,我這京城裏的拳館主要是供一些附加子弟消遣之用,哪裏入得了您的法眼。”
李昊文笑著說道,不卑不亢,倒也是實話。
實際上,他雖修為不高,但也是個習武之人,對於身邊這位以武藝聞名於世的公子,也是崇敬的厲害。
隻不過如今見到,朝夕相處了幾天,這才發現,其實侯爺和常人也沒什麽不同,說的難聽些,除了精神頭要比他們足一些,平易近人的就像他的大侄子。
“精力過剩,不去宜春院裏找姑娘,怎麽有功夫去打拳了,這些京城公子哥兒,還真是讓人猜不透啊。”
“將軍,沒什麽猜不透的,京城裏的公子有紈絝不懂事的,自然也有韜光養晦的。”
李昊文不僅是百夫長,還是李文碩的親兵,不是看中了對方的武藝,以他那初境巔峰的本事,在這兩千人中,能勝他的不下一百人。
不過他讀過一些兵書,雖然隻是紙上談兵,卻也比李文碩厲害的多,要應付即將到來的大戰,自然顯得極為重要。
雖然他們這兩千人估摸著很難被投入到正麵戰場。
“北風急,北風涼,吹得小娘心惶惶……”
大軍之中,不知有誰輕輕哼了起來,聲音質樸,沒什麽調子,聽著卻是十分悅耳。
也不是他無進取立功之心,而是他真的隻會出劍,不會領軍,實在想不通,這個差事為什麽會落在自己頭上。
想到這裏,心裏罵了劉燁幾句,便是歎息一聲,不覺得,對於營帳裏那位大將軍,也是多了幾分敬佩之意。
李文碩知道自己一定會犯錯,但是想著,還是要盡可能少犯些錯誤。
但是很快,他就會明白另一個道理,並且記憶深刻。
戰場上,你隻要犯一個錯誤,你就會失去一切。
……
正午時分,無憚的風在呼叫,各種葉子從樹梢飄落在空中撞擊和掉下的聲響交雜在一起,構成了壩上秋冬季的主旋律。
校場上,槍戟如林,一萬軍士靜默地立在晨風中,他們身邊八頭公牛並列拉著的大車上,沉重的巨盾堆疊成小山一樣。
和草原乃至於邊境大軍相比,關中之地,騎兵則是要弱上不少,不是士兵的原因,而是戰馬的問題。
兩百年前太祖開疆拓土的時候即是如此,到了現在,兩百多年過去,實際上也沒有多少改變。
一萬軍士之中,騎兵隻有兩千,剩下的,基本上全是步兵,身上全甲,整整齊齊的站在秋風之中,一動都不動,一萬人渾然一體,氣勢雄渾,所帶來的壓迫感幾乎讓人窒息。
看得身後那兩千江湖俠客臉紅的厲害,也是不再說話,安安靜靜的站著,心底想著,自己武功高強,怎麽也不能比這群普通士卒還要不如。
可是即便他們再努力,所站出的隊伍也是七歪八扭,看起來高矮不一,參差不齊,沒有絲毫氣勢可言,說起來,還真像山裏來的土匪。
不過能做到這樣,李文碩已經很滿意了,起碼事情比他想象的還要好上一點。
但是還是有一些疑惑,劉燁為什麽會允許這幫江湖人上戰場,關中之地人口眾多,雖然沒有屯兵多少,但是真的需要的話,隻要糧草足夠,別說兩千人,征夫十萬都是不在話下。
風中揚著刀劍相交的黑色旗幟,隻是在那刀劍之下斜陳著一柄長弓。
這是黎陽王朝大將軍王離的旗幟。
這位名震中原草原,以軍事才華和武藝名揚天下的大將軍立馬於大旗之下,血色的戰衣隨風飛揚,下麵是猙獰的癡虎神甲。
他的左膀右臂被圍困在大梁城,幾萬將士性命岌岌可危,在與三倍乃至五倍與自己的敵人僵持對戰。
而他即將帶著最後的精銳和輜重出發,他的戰旗到達大梁城下的時候,這場戰爭的烈火將被正式點燃,而他則是火種。
他的身前是一同樣立於高頭大馬之上的人,那人無比年輕,腰間按著華美的長劍,身上穿著鑲著寶石的黃金鎧甲,極為鄭重的看著眼前的王離。
“大將軍戰無不克,平安歸來。”馬上的人躬身低頭,態度公瑾,但是這一身裝備,著實騷包,毫無疑問,這個時候,能夠如此騷包的人物隻有一個,那就是劉燁。
他也不想這樣,隻是這是習俗,身上這套鎧甲還是祖上傳下來的,上麵密布著刀劍的創痕。
不過效果還不錯,起碼將士看著他的眼神都是熱切的厲害。
王離不答,就在馬上躬身長拜。
劉燁麵上沒有什麽激動的表情,實際上還有一些悲色,離得稍近一些的人都能感受的到,確實,上戰場沒有什麽好高興的。
即便他注定不會親身踏上戰場,對此也是同樣的態度。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劉燁站在那裏,自有一股子來自天子之家的威嚴氣息,三軍靜默,皆能聽到他的訓話,各自垂頭肅穆。
馬上人抬頭高聲說道:“諸位將士都有父老妻兒,都是為了自己和家人征戰,遠在千裏之外,莫要忘了,還有人在故鄉等待,朕望諸位英勇作戰,守衛手足至親,凱旋而歸。”
立刻有軍士放聲高呼:“陛下祈願,諸位將士報答皇帝,必定手刃敵酋,凱旋而歸!”
聲震十裏,一萬大軍放聲齊呼。
“代三軍謝陛下賜此恩典。”王離在鞍上躬身行禮。
天啟三年八月,長安城城門大開,一萬軍士魚貫而出,向著千裏之外的北方急行軍而去。
男人籠罩在一身漆黑的鐵甲中,他安穩的坐在戰馬上,腰間束著一墨綠色的刀繩。
刀繩上係著一柄佩刀,刀裝樸素,方頭直身,是戰場上常見的武器。
他的盔甲沉重,身材也並非很高大,烈日之下,閉著眼睛,一手握著韁繩,一手托在胸前,稍微有些不適應。
長安的精銳軍中鎧甲都是依照每人身量專門定製,少有這般不適合的,也難怪,一套鎧甲打造花費的時間少則一個月,多的一年才能完工。
而江湖上的這些來自各地的俠客來的匆忙,即便武庫裏多的是用舊的鎧甲,也很難每人都找到一副合身的。
這人姓李名昊文,是長安城裏有名的拳師,不知心中作何想法,竟是放棄了城中的安逸生活,投到了軍中。
一身本事也是頗為了得,但是戰場上,拳腳對付鎧甲長矛總要吃些虧,所以他又要了把軍中製式的長刀。
如今是李文碩手底下的百夫長。
李文碩也是差不多的裝束,隻是比較合身,頭頂係著騷包的紅繩,腰間的長刀換上了背上沉重的寶劍。
一身行頭,加上背上七十五斤的寶劍,足足有一百五十斤重,為了防止身下的戰馬過於勞累,李文碩甚至還動用了輕身之術。
隔著厚重的鐵甲,他依然能夠感受到背後那長劍隻有自己能感受到的嗡鳴,劍中的龍魂在低吟。
殺人的利劍是不能久藏於匣中,終要舔舐鮮血才能保持鋒銳。
這隻軍隊究竟能不能稱之為利劍,還能不能殺人,雖然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於他們的領袖,但是歸根究底,還是取決於他們自己。
雖然名義上,這隻軍隊號稱百軍精銳,終日訓練不曾懈怠,但是實際上,這裏真正上過戰場的人不足一成。
江湖大義營中或許不少人都殺過人,卻是沒一個人上過戰場。
旅途艱辛,單單是長途跋涉這一點就是讓整日間隨心所欲的江湖人叫苦連連,好在身邊看著糧食堆,倒也心安。
“昊文啊,長安城裏怎麽還有拳館這種東西,我來京城也很多回,怎麽不知道。”李文碩隨意的問著。
“回將軍,您是真正的高手,我這京城裏的拳館主要是供一些附加子弟消遣之用,哪裏入得了您的法眼。”
李昊文笑著說道,不卑不亢,倒也是實話。
實際上,他雖修為不高,但也是個習武之人,對於身邊這位以武藝聞名於世的公子,也是崇敬的厲害。
隻不過如今見到,朝夕相處了幾天,這才發現,其實侯爺和常人也沒什麽不同,說的難聽些,除了精神頭要比他們足一些,平易近人的就像他的大侄子。
“精力過剩,不去宜春院裏找姑娘,怎麽有功夫去打拳了,這些京城公子哥兒,還真是讓人猜不透啊。”
“將軍,沒什麽猜不透的,京城裏的公子有紈絝不懂事的,自然也有韜光養晦的。”
李昊文不僅是百夫長,還是李文碩的親兵,不是看中了對方的武藝,以他那初境巔峰的本事,在這兩千人中,能勝他的不下一百人。
不過他讀過一些兵書,雖然隻是紙上談兵,卻也比李文碩厲害的多,要應付即將到來的大戰,自然顯得極為重要。
雖然他們這兩千人估摸著很難被投入到正麵戰場。
“北風急,北風涼,吹得小娘心惶惶……”
大軍之中,不知有誰輕輕哼了起來,聲音質樸,沒什麽調子,聽著卻是十分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