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軍令如山,三天之後,黎陽大軍南歸,不過卻不是想象中的那種主動南撤,臨行前他們打了一場堪稱慘烈的大戰,幾乎潰不成軍。
最後一天,蠻族的陣前出現了三千別樣的騎軍。
之所以說別樣,是因為相比於以前那些穿著皮甲,拿著彎刀就敢上陣殺敵的武士不同,他們從頭到腳,連同座下的高頭大馬,都披著純黑色的鎧甲。
那些鎧甲上刀刃般的刺反射著日光,馬上騎士把彎刀跨在身側,手中提著一杆黎陽槍騎兵樣式的大鐵槍,像是猙獰的怪物。
根本無法想象的鎧甲鑄造工藝使得這些黑色的騎兵毫無破綻,連馬的蹄腕也被鎖子甲嚴密地保護起來,從厚度看,那些鎧甲大約有數百斤之重。
但是不可思議的是,戰馬依舊可以負荷,騎士們也依舊可以自由地活動手臂。
他們以左手在馬鞍之間和騎槍之間扣上了純黑色的鐵鏈,那些鐵鏈的每一環均帶著倒鉤,試圖從兩匹馬之間閃過的人會被刮去皮肉變成森森白骨。(ps:寫這一段的靈感來自南大的書,看過的相信都知道,不用我說了。)
擺在眼前的根本不是什麽騎兵,而是猙獰的怪物。
箭雨拋過,弓箭射到那黑色鎧甲的表麵,像是一根折斷的稻草,弓箭無法傷到他們。
黑荊棘鎧甲,這是重騎兵的皇帝,他們降臨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把麵前的一切通通碾碎!
今後的一千年裏,每當這種騎兵出現在世間的時候,戰火就將在世間燃起,他們攻無不克。
他們跨上戰馬,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向前衝鋒,輕而易舉的就鑿穿了黎陽騎兵的結陣,最克製騎兵的步兵槍陣在他麵前收效甚微。
僅有聊聊幾匹戰馬傾倒在地,被那沉重的鎧甲壓在地上不能動彈。
他們掠過戰場,身後盡是淋漓的鮮血與斷臂殘肢……
……
白樺城裏人們神色凝重,步子急切,男人們聚在一起,嘰嘰喳喳的討論著城外那低矮的土牆和一群裝備不良的城衛能不能擋住蠻人的進攻。
女人們倒是日子如常,該做飯做飯,該洗衣洗衣,隻不過隨身帶了把小剪子,覺得如果蠻人破城,就自我了斷,省的被蠻子欺辱。
逃?
倒是有逃得,不過蠻人的騎兵尚未出現在眼前,大部分人還是固執的待在城裏,不願意去做那看不到出路的流民。
白樺城隻是個邊疆的小縣城,人口隻有四五千,城中壯年的男丁不多,大部分都去前線當兵去了。
像白樺這樣的縣城,在風華州北郡邊緣比比皆是。
不過讓城中百姓安心的是,無數豪俠自發的從風華州各地而來,湧上前線,一部分去冀北城投軍,一部分去往了這些小縣城,打著和李文碩一樣的想法。
這小縣城實在太小了些,處在邊疆,城中連一個客棧都沒有,隻有三兩個酒館兒,也成了男人們聚集和最喜愛的地方。
不大的酒館裏鋪著十幾張桌子,每張桌子幾乎都坐滿了人,亂哄哄的,有吹牛的,有劃拳行酒令的,甚至還有幾個賣刀的。
李文碩幾位有眼力勁的挑了兩個眼神陰鬱,沉默少言的人拚了一桌,沒有叫菜,隻要了一壺酒。
本來想大家一起喝的,可是被拒絕了,這兩人不知道在這兒幹什麽,不吃飯,不喝酒,對周圍警惕的厲害。
李文碩不管他們,自顧自的喝酒,自然不是什麽好酒,可是他卻是喝得津津有味。
腰杆兒挺得筆直,背上挎著長劍,倒是沒有什麽不長眼的人前來找麻煩。
“聽說蠻人的騎兵已經到了冀北城下麵了,怎麽會這樣,那群蠻子竟然都有能力深入中原六百裏,黎陽國勢什麽時候竟然這般孱弱了。”
不知是誰說的這話,語氣憤懣,滿心悲痛,一時倒是沒有人接。
忽然,隻見一腰間別著折扇,頭頂係著飄揚白絲帶的英俊書生拍案而起,說道:“說的什麽胡話,黎陽國勢之盛,超前邁古,三十萬控弦之士震懾蠻夷上百年,即便是太祖時期也不過如此,區區幾個蠻子,猖狂幾日就把你嚇破了膽?”
聽的這話,那人羞愧的厲害,周圍人不知是給自己打氣還是什麽,紛紛出聲應和,覺得這書生說的很對。
這書生說的並沒有錯,甚至都是事實,但是蠻族也是,他們的曆史上從來沒有經曆過如此強盛的一個時期。
紛亂無窮的草原出現了一個真正的領袖,九大部落中有七個都宣布歸順,縱橫聯合的小部落不計其數,剩下兩個部落雖然沒有歸順,但也紛紛聲明不會與拓拔的王作對。
李文碩仍在喝酒,不予理會,這不大的酒館兒裏,最亮眼的就是他們二人,書生英俊瀟灑,站在那裏自有一股讓人不住靠攏的靜氣。
劍客亦是瀟灑俊朗,坐在那裏,英氣勃發,讓人望而生畏。
但是兩人始終沒有什麽交集。
不過李文碩注意到,當這書生站起來的時候,桌上的兩位老兄神色陡然一緊,雙方交換了一個眼神,似乎在交流著什麽。
“有點兒意思。”李文碩喃喃自語,揚起頭,又是一杯酒下肚。
一堆人說笑著走出酒館,一個銅盆大的落日,隻留得半個在地平線上,顏色恰似初升的淡紅西瓜一般,回光反照,在幾家野店的屋脊上,煞是好看。
書生獨自一人走在街上,後麵是兩個青衣的男子,再後麵是一個白衣的劍客。
街道上太陽的光越來越暗,入夜,月色在陰雲的遮蓋下忽明忽暗。
書生似乎有些囊中羞澀,在一家賣烤雞的店前踱步了半天,卻是最終繼續前進,之後,那兩人突然上前幾步,在書生驚恐的目光中捂住他的嘴,把他帶進了一旁的小巷子裏。
李文碩眉頭一挑,立時跟了過去。
深夜偏僻的小巷子,往往是那些地痞流氓最愛的地方,他們對這裏無比的熟悉,可以肆意的幹些誰都不知道的壞事,即便官差來抓,他們也毫不在意,自有跑路的地方。
可眼前的這兩個人明顯不是本地的流氓,他們對這裏很不熟悉,剛拐進小胡同,然後就是被高出一截的石階絆倒。
哎呦一聲,書生連忙起身,驚恐跑路。
然後又是哎呦一聲,聲音很細,竟是個女子。
方文蘭確實是個女子,隻不過她從小就很不服,一直像個男子一樣活著,如今更是女扮男裝,偷偷離家幾百裏,來到了這戰火紛爭的北地縣城。
她家裏富貴,也知道自己的能耐,為了不讓自己餓死在外邊,特地從家裏帶了不少銀錢,奈何還沒出城五裏,一身銀錢便被梁上公子取了個精光。
無奈之下,她又去了趟當鋪,變賣了一個玉鐲,可惜到如今,身上的錢財又所剩無幾了。
誰知道,在這兒竟是又被賊人盯上,若是被發現是個女子,那還得了?
方文蘭眼皮一跳,她一頭撞在李文碩胸口,踉蹌幾步,又是坐倒在了地上。
賊人竟還有一個,堵住了胡同的出口,方文蘭隱隱有些絕望,小姑娘的眼眶裏頓時閃起了淚光,環顧了一眼落在地上的折扇,退也不是,進也不是。
那兩名賊人也是爬了起來,神情陰冷,呼喝一聲,就是撲了上來。
方文蘭下意識往旁邊一縮,雙手抱頭,把臉埋進膝蓋裏。
“救命!”
最後一天,蠻族的陣前出現了三千別樣的騎軍。
之所以說別樣,是因為相比於以前那些穿著皮甲,拿著彎刀就敢上陣殺敵的武士不同,他們從頭到腳,連同座下的高頭大馬,都披著純黑色的鎧甲。
那些鎧甲上刀刃般的刺反射著日光,馬上騎士把彎刀跨在身側,手中提著一杆黎陽槍騎兵樣式的大鐵槍,像是猙獰的怪物。
根本無法想象的鎧甲鑄造工藝使得這些黑色的騎兵毫無破綻,連馬的蹄腕也被鎖子甲嚴密地保護起來,從厚度看,那些鎧甲大約有數百斤之重。
但是不可思議的是,戰馬依舊可以負荷,騎士們也依舊可以自由地活動手臂。
他們以左手在馬鞍之間和騎槍之間扣上了純黑色的鐵鏈,那些鐵鏈的每一環均帶著倒鉤,試圖從兩匹馬之間閃過的人會被刮去皮肉變成森森白骨。(ps:寫這一段的靈感來自南大的書,看過的相信都知道,不用我說了。)
擺在眼前的根本不是什麽騎兵,而是猙獰的怪物。
箭雨拋過,弓箭射到那黑色鎧甲的表麵,像是一根折斷的稻草,弓箭無法傷到他們。
黑荊棘鎧甲,這是重騎兵的皇帝,他們降臨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把麵前的一切通通碾碎!
今後的一千年裏,每當這種騎兵出現在世間的時候,戰火就將在世間燃起,他們攻無不克。
他們跨上戰馬,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向前衝鋒,輕而易舉的就鑿穿了黎陽騎兵的結陣,最克製騎兵的步兵槍陣在他麵前收效甚微。
僅有聊聊幾匹戰馬傾倒在地,被那沉重的鎧甲壓在地上不能動彈。
他們掠過戰場,身後盡是淋漓的鮮血與斷臂殘肢……
……
白樺城裏人們神色凝重,步子急切,男人們聚在一起,嘰嘰喳喳的討論著城外那低矮的土牆和一群裝備不良的城衛能不能擋住蠻人的進攻。
女人們倒是日子如常,該做飯做飯,該洗衣洗衣,隻不過隨身帶了把小剪子,覺得如果蠻人破城,就自我了斷,省的被蠻子欺辱。
逃?
倒是有逃得,不過蠻人的騎兵尚未出現在眼前,大部分人還是固執的待在城裏,不願意去做那看不到出路的流民。
白樺城隻是個邊疆的小縣城,人口隻有四五千,城中壯年的男丁不多,大部分都去前線當兵去了。
像白樺這樣的縣城,在風華州北郡邊緣比比皆是。
不過讓城中百姓安心的是,無數豪俠自發的從風華州各地而來,湧上前線,一部分去冀北城投軍,一部分去往了這些小縣城,打著和李文碩一樣的想法。
這小縣城實在太小了些,處在邊疆,城中連一個客棧都沒有,隻有三兩個酒館兒,也成了男人們聚集和最喜愛的地方。
不大的酒館裏鋪著十幾張桌子,每張桌子幾乎都坐滿了人,亂哄哄的,有吹牛的,有劃拳行酒令的,甚至還有幾個賣刀的。
李文碩幾位有眼力勁的挑了兩個眼神陰鬱,沉默少言的人拚了一桌,沒有叫菜,隻要了一壺酒。
本來想大家一起喝的,可是被拒絕了,這兩人不知道在這兒幹什麽,不吃飯,不喝酒,對周圍警惕的厲害。
李文碩不管他們,自顧自的喝酒,自然不是什麽好酒,可是他卻是喝得津津有味。
腰杆兒挺得筆直,背上挎著長劍,倒是沒有什麽不長眼的人前來找麻煩。
“聽說蠻人的騎兵已經到了冀北城下麵了,怎麽會這樣,那群蠻子竟然都有能力深入中原六百裏,黎陽國勢什麽時候竟然這般孱弱了。”
不知是誰說的這話,語氣憤懣,滿心悲痛,一時倒是沒有人接。
忽然,隻見一腰間別著折扇,頭頂係著飄揚白絲帶的英俊書生拍案而起,說道:“說的什麽胡話,黎陽國勢之盛,超前邁古,三十萬控弦之士震懾蠻夷上百年,即便是太祖時期也不過如此,區區幾個蠻子,猖狂幾日就把你嚇破了膽?”
聽的這話,那人羞愧的厲害,周圍人不知是給自己打氣還是什麽,紛紛出聲應和,覺得這書生說的很對。
這書生說的並沒有錯,甚至都是事實,但是蠻族也是,他們的曆史上從來沒有經曆過如此強盛的一個時期。
紛亂無窮的草原出現了一個真正的領袖,九大部落中有七個都宣布歸順,縱橫聯合的小部落不計其數,剩下兩個部落雖然沒有歸順,但也紛紛聲明不會與拓拔的王作對。
李文碩仍在喝酒,不予理會,這不大的酒館兒裏,最亮眼的就是他們二人,書生英俊瀟灑,站在那裏自有一股讓人不住靠攏的靜氣。
劍客亦是瀟灑俊朗,坐在那裏,英氣勃發,讓人望而生畏。
但是兩人始終沒有什麽交集。
不過李文碩注意到,當這書生站起來的時候,桌上的兩位老兄神色陡然一緊,雙方交換了一個眼神,似乎在交流著什麽。
“有點兒意思。”李文碩喃喃自語,揚起頭,又是一杯酒下肚。
一堆人說笑著走出酒館,一個銅盆大的落日,隻留得半個在地平線上,顏色恰似初升的淡紅西瓜一般,回光反照,在幾家野店的屋脊上,煞是好看。
書生獨自一人走在街上,後麵是兩個青衣的男子,再後麵是一個白衣的劍客。
街道上太陽的光越來越暗,入夜,月色在陰雲的遮蓋下忽明忽暗。
書生似乎有些囊中羞澀,在一家賣烤雞的店前踱步了半天,卻是最終繼續前進,之後,那兩人突然上前幾步,在書生驚恐的目光中捂住他的嘴,把他帶進了一旁的小巷子裏。
李文碩眉頭一挑,立時跟了過去。
深夜偏僻的小巷子,往往是那些地痞流氓最愛的地方,他們對這裏無比的熟悉,可以肆意的幹些誰都不知道的壞事,即便官差來抓,他們也毫不在意,自有跑路的地方。
可眼前的這兩個人明顯不是本地的流氓,他們對這裏很不熟悉,剛拐進小胡同,然後就是被高出一截的石階絆倒。
哎呦一聲,書生連忙起身,驚恐跑路。
然後又是哎呦一聲,聲音很細,竟是個女子。
方文蘭確實是個女子,隻不過她從小就很不服,一直像個男子一樣活著,如今更是女扮男裝,偷偷離家幾百裏,來到了這戰火紛爭的北地縣城。
她家裏富貴,也知道自己的能耐,為了不讓自己餓死在外邊,特地從家裏帶了不少銀錢,奈何還沒出城五裏,一身銀錢便被梁上公子取了個精光。
無奈之下,她又去了趟當鋪,變賣了一個玉鐲,可惜到如今,身上的錢財又所剩無幾了。
誰知道,在這兒竟是又被賊人盯上,若是被發現是個女子,那還得了?
方文蘭眼皮一跳,她一頭撞在李文碩胸口,踉蹌幾步,又是坐倒在了地上。
賊人竟還有一個,堵住了胡同的出口,方文蘭隱隱有些絕望,小姑娘的眼眶裏頓時閃起了淚光,環顧了一眼落在地上的折扇,退也不是,進也不是。
那兩名賊人也是爬了起來,神情陰冷,呼喝一聲,就是撲了上來。
方文蘭下意識往旁邊一縮,雙手抱頭,把臉埋進膝蓋裏。
“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