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郎僵硬得像塊石頭,每一寸肌肉都繃得緊緊的,腰弓得像個蝦米。他維持這樣的狀態已經很久了,久到從蔣清泰交給他書信開始。
雖然不是很想冒這樣的大風險,但是既領了任務有了官身,硬著頭皮也得幹下去。且男兒總有一顆建功立業的心,若在敵穴之中來去自如,將敵酋玩弄於指掌之上,那也是一件能夠讓心理上得到莫大滿足的壯舉!
哪怕到了王庭便知道事情不如想象中的那麽容易,但是正處榷場關閉,魏國急需物資的時候,作為商人,王三郎還是受到關注與一定的優待的。九王子心腹與他接觸,更讓他產生了一種自己重要的錯覺。
是的,錯覺。其實那個敵國王子什麽都知道,卻像耍猴一樣的看著他在王庭裏探頭探腦,焦灼等待。而他呢?什麽有用的消息都沒有探到,之前以為將王庭各處衙署的設置、有名有號的貴人都打聽得差不多,任務簡單他又做得不錯,可以回來稍作炫耀了。
直到蔣清泰帶來了一封信,直白地告訴他:“九殿下命在下來轉交此信。”
此時王三郎還以為信是以他的,緊張激動又興奮,以為自己熬出頭了,得到敵國貴人的重視,超額完成了朝廷給予的任務。蔣清泰頓了一頓,晾到他冷靜下來了,又添了致命的一句話:“請轉交與貴國謝安撫。”
艸!王三郎跳了起來,原地蹦了一下,模樣落在蔣清泰眼裏顯得滑稽極了。蔣清泰背井離鄉,未嚐沒有一絲遺憾,然而起因是貪官汙吏,九王子又冒名將南朝君臣戲耍了一回,魏國南下總是勝多敗少,如今再看號稱是南朝學問最難得之人派來的這個……什麽呢?蠢材?傻驢?呆鳥?
嘖,蔣清泰搖搖頭,他的遺憾是越來越少了,甚至很有一種“國事糜爛,更該我等一掃濁氣,重建秩序”的壯誌。再看王三郎指尖一觸到九殿下的諭令,仿佛那封了火漆的信封會咬到他似的,蔣清泰唇邊一抹笑愈發的輕佻了。
帶著蔣清泰輕蔑的眼神,王三郎一路僵硬著回來了。沿途很太平,魏國沒有人打劫他,他就是安全的。懷裏揣著據說是九王子親筆的信,仿佛揣著個怪物,王三郎很想就地消失,信什麽的,也是不存在的……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麽回來的,回過神的時候,人已經到了邊城。
謝麟,正在這裏。
王三郎硬著頭皮投了帖子,很快得到了召見。
謝麟很和氣地說:“你辛苦啦。身陷敵國最是難熬,你的家人很擔心你,回去與他們好好團聚吧。”並沒有第一時間問王三郎打探到了什麽消息。
王三郎隻好自己說:“下官無能,一點有用的消息也沒有打探到,反倒成了敵酋的信使了。”
謝麟依舊很和藹,江先生來接了信,安撫地說:“大人既叫你回家,就是給了你的假了,你父親可托人問了我好幾回了。如今可算對他有個交待了。”
王三郎幾乎要哭出來了,他心裏太委屈了。一個水平比普通人略高一點的富人家的子弟,遇到了智商在巔峰時期的敵國王子,差距大到被秒,王三郎此時極需要有人安慰鼓勵,可惜謝麟與江先生是吝於給他這樣的關懷的。
不問他的罪就算好的了!兩次入侵,一次沒有察覺,兩次還是沒有察覺,要你何用?尤其第二次,魏主親自將兵,這樣大的動作居然連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是魏國太厲害,還是王三太無能?
王三郎難過地走了,謝麟則拆開了信。
信紙是上好的雪浪箋,此物在魏國越發罕見了,九王子倒是不缺,很奢侈地寫了厚厚的一封信。開頭問候謝麟及其家人,很懷念與謝麟的會麵,第一次見到像謝先生這樣姿容俊秀“朗朗如日月入懷”的人,很想能夠與謝麟長久相處,可以請教學問。回國之後,他又曆盡辛苦,搜集了謝麟的文集,同時還提到了謝麟之父謝淵的文章,誇讚謝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由於仰慕,便冒昧地給謝麟寫信,托“令仆”給捎帶過來。
繼而筆鋒一轉,寫了他自己的雄心壯誌,需要向謝麟請教的地方。再婉轉的筆調也掩蓋不了他拋出了一個誘餌――創文字。“大魏本無文字,借他族文字終有表意不清之處”所以希望謝麟這樣一位“學究天人”的大儒,能夠參與其中,給予他幫助。
這無疑是一塊大大的香餌。能夠參與創製一種文字,是多少人等也等不來的機遇?多麽的榮耀,必能名垂青史的。
謝麟讀到此處,卻是麵沉如水。於魏國而言,這是再榮耀不過的偉績,但是謝麟卻看出了其中的內涵。“有自己的文字”,若他是魏人,內心必生無限自豪之情。哪怕是個旁觀者,都會讚歎定策者之眼光格局。可他是敵國重臣,直麵魏國兵鋒的人,那是真的開心不起來的。
繼續往下看時,九王子言語又緩和了下來,以憂慮的口吻寫了魏國的難處,天時太不好了,暴雪、幹旱、蝗蟲等等,無時無刻不在對魏人的生存構成威脅。掙紮在死亡線上,縱是王子也不敢輕忽。但是!他是絕對反對現在這種野豬拱地式的侵略的,這一點請謝麟一定要理解,他本人很喜歡南朝的繁華,喜歡南朝的禮儀,是絕不會想做砸鍋這種煞風景的事情的。
繼而寫他的難處,如今魏國上下還有很大一部分人腦子轉不過彎兒來,不大能接受他的主張,他希望謝麟能夠來給予他幫助,幫助他確定法律製度。
權利的餌又拋了下來,如果說創製文字對個人而言是名聲多於物質利益的話,那麽製定製度與法律,其中可以操作的空間就太大了,參與定律必是位高權重之人。
最後又對謝麟表示了關懷,以為像謝麟這樣的人,應該錦衣玉食,玉堂金馬而不是爬冰臥雪、餐風吸露。暗示會給謝麟提供前者那樣的環境,不使他吃苦受累。
謝麟這厚厚一疊信紙往桌上一摔,難得罵了一句粗口:“豎子敢爾!”
江先生小心地湊了上來,指著信請示:“東翁?”我能不能看一下呀?
謝麟道:“先生看吧。”
江先生匆匆取了信,一字一字將信裏的內容掰開了看,看完第一句話便是:“東翁!此時萬不可糊塗!請東翁即刻具本與聖上!這是勸降您啊!”必得向宮中報備,以免留下隱患。
謝麟冷著臉:“知道了。”
江先生道:“這魏九……其誌不小。”
“當然,”謝麟冷笑道,“他爹還活著呢,他就將餅畫得這麽大,做得好白日夢。”
“然以為奸狡,未必不能如願啊。”江先生動起了歪腦筋,是不是從中挑撥一下呢?看起來這個魏九有點“雄才大略”的意思,讓這樣的人執掌魏國,對本國不利。
謝麟道:“哪怕將這信給魏主,也難撼他分毫。這個人,會是我們以後長久的對手。先布線吧。”
江先生應了一聲是。
――――――――――――――――――――――――――――――――
布線的事握在程素素的手裏,此時她的臥房東廂已改做了書房,嚴禁閑雜人等出入。她用心挑選了六個人,五男一女,給他們定下了身份,將他們舊有的戶籍檔案給抽了出來,借著城破之後人員流散重新登記的機會,給他們做了新的戶籍。這五男一女從此改名換姓,職業也重新做了調,有小販有獸醫有廚子還有工匠。有門手藝的技術工人存活的幾率高,並且容易被接納。
這幾個人互相並不知道,程素素圈定了幾個地點作為聯絡站,單線聯係,隻憑信物,每個人都有代號,且有密碼本。密碼的存在由來已久,有各種方式,程素素則摒棄了一些過於簡單的辦法,在原有的密碼基礎之上,再加一層碼,經過兩次轉寫之後,才能讀到真正的內容。
派遣之前,程素素也有些忐忑,不知道效果如何,不過凡事總有第一次,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六個人分作六股北上,在他們的身後,還有尾隨他們而至的聯絡員。這六位不說百裏挑一也是幾十個人裏選出來的一個,拿到屬於自己的劇本,都適應良好。
這裏麵有“迷路”恰巧被魏軍捉到的工匠,有北上尋找被擄走親人的獸醫,還有因為兩國交戰舊有的生意無法維持下去隻得鋌而走險走私的小商販……
王三郎“珠玉在前”,謝麟並不指望這些人能夠很快地發揮效用,卻沒有想到這裏麵的一位金銀匠人首先建功。
其時已至深秋,謝麟已向新君報備了魏國招降之事,新君對他的一片忠心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謝麟人在遠方不好召回表彰,便給他兒子賜出身,給他的祖母賜金帛。
有謝麟作為對比,則其他的人未免黯然失色。縱然王三郎的奉旨走私算是失敗了,謝麟正麵做的事情卻是可圈可點,邊城重建已初且規模,新的將領已至,隻待雙方交接完畢,新的民政官員到任交割,謝麟便可回到他應該在的“後方”,統籌一路大局。比起謝麟,東麵的鄰居就很慘了,城破,安撫使等殉國,魏主劫掠一番之後北撤,卻沒有像以往那樣將來去如風,隻帶人口財富,而是占據了邊境的兩座小城,很有以此為跳板左顧右盼的意思。
這是在僵持住了之後國土的又一輪的喪失,新君急得流了鼻血也無濟無事。
則謝麟的表現就很像根浮木了,新君毫不吝嗇地堆了許多詞藻來表揚他。
謝麟並沒有飄飄然,反而更憂慮了。秋天了,秋高馬肥,正是魏軍出擊的時候。將要來接手邊城的不是別人,正是李巽。李巽先前表現不錯,邊城此時不宜選派新手,李巽既年富力強又有經驗,則李丞相也無法將他摁在後方。危險的地方總是要有人去的,對於有背景的人來說,往危險的地方走一遭於升遷極為有利,李巽自己也願意為國效力。
程素素也心急起來,人便是這樣,自己涉險的時候反倒沒有看著親近的人遇到困難那麽揪心。她與謝麟在邊城,京城裏擔心的人一撥一撥的,不住有人寫信勸她回京,有以父母年邁為理由的,有以子女年幼為理由的,她都拒絕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麽,卻好過在京裏隻能幹等著,等著命運的降臨。在這裏,至少我掙紮過了。】
李巽到達之前,程素素便詢問了探子,王庭可有新動向,本是無意之舉,不想真的有人傳回了消息來。
小青拿著一支封了蠟的竹筒,匆匆走到東廂,程素素正在看著京中謝紹寫的信,筆跡稚嫩,仿佛能聽到他奶聲奶氣的抱怨:妹妹又爬到樹上去了。程素素想著謝秀爬牆上樹的模樣,樂不可支,笑著笑著又難過了起來。幾年前的時候,他們夫婦可是在樹底下看著來的。
聽到腳步聲,程素素不動聲色地收起信,鎖進了匣子裏。小青將竹筒遞了過來,程素素比對了封蠟上的印記,才剔開蠟封,從密碼密語上看,是以金銀匠人身份做掩護的探子發來的消息。從一串鑰匙裏取出標記的那一條,在像中醫鋪子一樣的櫃子裏選了其中一個抽屜開了鎖,取出了相應的密碼本。程素素親自翻譯了這份密報――魏主準備稱帝,各部有異動。
艸!程素素心裏罵了一句,轉身鎖好了抽屜、放好了鑰匙,帶著密件去找謝麟。這特麽是個大消息!
魏主由王而稱帝,肯定要有所準備,所以金銀工匠因為做活計而知道並不難。消息在他登基之前也有可能傳過來,但是各部要打個劫來為他們的新皇帝慶祝一下,這個消息就比較難得了。
謝麟正在與江先生商議著,怎麽樣將近來兩個發現不錯的小校給推上去。這兩位並非錢將軍的嫡係,乃是後來抽調過來增援的人。通常情況下,分到這種活計的,都是在原部裏麵不大受待見的。舊部老上司不想要,新上司人家有自己的嫡係,也難打成一片。
這樣的人裏,有些是真的幹什麽什麽不行,有些就是有能力但是有脾氣,或者不會交際。江先生的意見:“東翁不日將還,何妨調他們同回?”
“兵力原就不甚充足 ,再調他們走,恐怕於防務有害。他們的脾性,可不是我在奏本裏加上兩筆,能讓他們借機升上一級,就能從此順遂了的。得看著,扶著,扶到差不多了,他們的爛脾氣蓋不住他們的本事才行。”謝麟微愁。
撿漏哪是那麽好撿的?錐在囊中必然脫出,不脫出的必有種種缺點。
程素素道:“旁的先別看了,先看看這個吧。”將傳來的消息給謝麟說了。
謝麟再三確認:“沒譯錯?”
“稱帝是個大響動,驗證起來也不難,難的是……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打個劫來助興?”
謝麟嚴肅地道:“民政上麵我敢說做得不錯,但是用兵,終究略遜一籌,這樣的消息還是報上去,請樞府定奪吧。”
程素素道:“從那現在鑽研軍事也不遲。”
謝麟笑笑,他何嚐沒有鑽研過呢?可是他學梳頭,看一天就得,學醫,找個大夫講講就行,兵事上麵練兵等等、講解種種經典戰例也是如數家珍,親自上陣,沒有過的。眼前的局勢且不能給他這個練習的機會。
又是八百裏加急,數日之後,反饋便到了各邊城,下令加強戒備。宮中特別下了旨意,命謝麟退回原駐地,皇帝並不想失去謝麟。原駐地城高牆厚,更便於防守。謝麟難得地抗旨了,邊城才恢複了六、七分,這個時候他跑了,以後就再難恢複了,這是謝麟不可能允許發生的事情。
說沒有練習的機會,機會就來了,謝麟定下了計策,他就在這裏不走了,魏軍要是衝他來,正好,他可以將魏軍吸引在城下,便於周邊友軍聚集過來圍殲。
錢將軍急得要命:“大人,恕末將無禮了,您在這裏礙手礙腳,末將等不便施展。且魏軍來去如風,您以為他們會中計嗎?”
謝麟淡淡地看了他一眼“他們,比我聰明的人,這世上大概是不多的。”
錢將軍:……md!
錢將軍氣急敗壞地抓了個文書,飛速寫了一篇連錯別字都沒有檢查出來的奏本飛給了樞府,他要告狀!
就在文官武將打官司的時候,魏軍非常有創意地沒有來找謝麟的麻煩。這一回九王子親自出馬,依舊是東麵的鄰居倒黴,他勸降了東路的守將。守將也絕,設了個鴻門宴,安撫使不願受辱,觸柱而亡。又將軍中不願意投敵的將校統統殺了,又在兵營裏依樣畫葫蘆,最終帶著千餘人投敵,隻留下一地屍骨與二、三千的傷兵。東路又遭一次殃,三年裏死了兩個安撫使。
消息傳來,舉國震驚――這是第一個地位較高的降敵的人!
政事堂不得不集體請見皇帝,當派出齊王去壓陣,同時任命新的安撫使。然而朝堂諸官視東路安撫使的職位如墳坑,無人敢去。危險的地方去就去了,一連死了兩個前任的職位,太不吉利。
程犀就是在這個時候主動請纓的,安撫使麽,他本來也是想去做的。
程素素炸了!
雖然不是很想冒這樣的大風險,但是既領了任務有了官身,硬著頭皮也得幹下去。且男兒總有一顆建功立業的心,若在敵穴之中來去自如,將敵酋玩弄於指掌之上,那也是一件能夠讓心理上得到莫大滿足的壯舉!
哪怕到了王庭便知道事情不如想象中的那麽容易,但是正處榷場關閉,魏國急需物資的時候,作為商人,王三郎還是受到關注與一定的優待的。九王子心腹與他接觸,更讓他產生了一種自己重要的錯覺。
是的,錯覺。其實那個敵國王子什麽都知道,卻像耍猴一樣的看著他在王庭裏探頭探腦,焦灼等待。而他呢?什麽有用的消息都沒有探到,之前以為將王庭各處衙署的設置、有名有號的貴人都打聽得差不多,任務簡單他又做得不錯,可以回來稍作炫耀了。
直到蔣清泰帶來了一封信,直白地告訴他:“九殿下命在下來轉交此信。”
此時王三郎還以為信是以他的,緊張激動又興奮,以為自己熬出頭了,得到敵國貴人的重視,超額完成了朝廷給予的任務。蔣清泰頓了一頓,晾到他冷靜下來了,又添了致命的一句話:“請轉交與貴國謝安撫。”
艸!王三郎跳了起來,原地蹦了一下,模樣落在蔣清泰眼裏顯得滑稽極了。蔣清泰背井離鄉,未嚐沒有一絲遺憾,然而起因是貪官汙吏,九王子又冒名將南朝君臣戲耍了一回,魏國南下總是勝多敗少,如今再看號稱是南朝學問最難得之人派來的這個……什麽呢?蠢材?傻驢?呆鳥?
嘖,蔣清泰搖搖頭,他的遺憾是越來越少了,甚至很有一種“國事糜爛,更該我等一掃濁氣,重建秩序”的壯誌。再看王三郎指尖一觸到九殿下的諭令,仿佛那封了火漆的信封會咬到他似的,蔣清泰唇邊一抹笑愈發的輕佻了。
帶著蔣清泰輕蔑的眼神,王三郎一路僵硬著回來了。沿途很太平,魏國沒有人打劫他,他就是安全的。懷裏揣著據說是九王子親筆的信,仿佛揣著個怪物,王三郎很想就地消失,信什麽的,也是不存在的……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麽回來的,回過神的時候,人已經到了邊城。
謝麟,正在這裏。
王三郎硬著頭皮投了帖子,很快得到了召見。
謝麟很和氣地說:“你辛苦啦。身陷敵國最是難熬,你的家人很擔心你,回去與他們好好團聚吧。”並沒有第一時間問王三郎打探到了什麽消息。
王三郎隻好自己說:“下官無能,一點有用的消息也沒有打探到,反倒成了敵酋的信使了。”
謝麟依舊很和藹,江先生來接了信,安撫地說:“大人既叫你回家,就是給了你的假了,你父親可托人問了我好幾回了。如今可算對他有個交待了。”
王三郎幾乎要哭出來了,他心裏太委屈了。一個水平比普通人略高一點的富人家的子弟,遇到了智商在巔峰時期的敵國王子,差距大到被秒,王三郎此時極需要有人安慰鼓勵,可惜謝麟與江先生是吝於給他這樣的關懷的。
不問他的罪就算好的了!兩次入侵,一次沒有察覺,兩次還是沒有察覺,要你何用?尤其第二次,魏主親自將兵,這樣大的動作居然連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是魏國太厲害,還是王三太無能?
王三郎難過地走了,謝麟則拆開了信。
信紙是上好的雪浪箋,此物在魏國越發罕見了,九王子倒是不缺,很奢侈地寫了厚厚的一封信。開頭問候謝麟及其家人,很懷念與謝麟的會麵,第一次見到像謝先生這樣姿容俊秀“朗朗如日月入懷”的人,很想能夠與謝麟長久相處,可以請教學問。回國之後,他又曆盡辛苦,搜集了謝麟的文集,同時還提到了謝麟之父謝淵的文章,誇讚謝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由於仰慕,便冒昧地給謝麟寫信,托“令仆”給捎帶過來。
繼而筆鋒一轉,寫了他自己的雄心壯誌,需要向謝麟請教的地方。再婉轉的筆調也掩蓋不了他拋出了一個誘餌――創文字。“大魏本無文字,借他族文字終有表意不清之處”所以希望謝麟這樣一位“學究天人”的大儒,能夠參與其中,給予他幫助。
這無疑是一塊大大的香餌。能夠參與創製一種文字,是多少人等也等不來的機遇?多麽的榮耀,必能名垂青史的。
謝麟讀到此處,卻是麵沉如水。於魏國而言,這是再榮耀不過的偉績,但是謝麟卻看出了其中的內涵。“有自己的文字”,若他是魏人,內心必生無限自豪之情。哪怕是個旁觀者,都會讚歎定策者之眼光格局。可他是敵國重臣,直麵魏國兵鋒的人,那是真的開心不起來的。
繼續往下看時,九王子言語又緩和了下來,以憂慮的口吻寫了魏國的難處,天時太不好了,暴雪、幹旱、蝗蟲等等,無時無刻不在對魏人的生存構成威脅。掙紮在死亡線上,縱是王子也不敢輕忽。但是!他是絕對反對現在這種野豬拱地式的侵略的,這一點請謝麟一定要理解,他本人很喜歡南朝的繁華,喜歡南朝的禮儀,是絕不會想做砸鍋這種煞風景的事情的。
繼而寫他的難處,如今魏國上下還有很大一部分人腦子轉不過彎兒來,不大能接受他的主張,他希望謝麟能夠來給予他幫助,幫助他確定法律製度。
權利的餌又拋了下來,如果說創製文字對個人而言是名聲多於物質利益的話,那麽製定製度與法律,其中可以操作的空間就太大了,參與定律必是位高權重之人。
最後又對謝麟表示了關懷,以為像謝麟這樣的人,應該錦衣玉食,玉堂金馬而不是爬冰臥雪、餐風吸露。暗示會給謝麟提供前者那樣的環境,不使他吃苦受累。
謝麟這厚厚一疊信紙往桌上一摔,難得罵了一句粗口:“豎子敢爾!”
江先生小心地湊了上來,指著信請示:“東翁?”我能不能看一下呀?
謝麟道:“先生看吧。”
江先生匆匆取了信,一字一字將信裏的內容掰開了看,看完第一句話便是:“東翁!此時萬不可糊塗!請東翁即刻具本與聖上!這是勸降您啊!”必得向宮中報備,以免留下隱患。
謝麟冷著臉:“知道了。”
江先生道:“這魏九……其誌不小。”
“當然,”謝麟冷笑道,“他爹還活著呢,他就將餅畫得這麽大,做得好白日夢。”
“然以為奸狡,未必不能如願啊。”江先生動起了歪腦筋,是不是從中挑撥一下呢?看起來這個魏九有點“雄才大略”的意思,讓這樣的人執掌魏國,對本國不利。
謝麟道:“哪怕將這信給魏主,也難撼他分毫。這個人,會是我們以後長久的對手。先布線吧。”
江先生應了一聲是。
――――――――――――――――――――――――――――――――
布線的事握在程素素的手裏,此時她的臥房東廂已改做了書房,嚴禁閑雜人等出入。她用心挑選了六個人,五男一女,給他們定下了身份,將他們舊有的戶籍檔案給抽了出來,借著城破之後人員流散重新登記的機會,給他們做了新的戶籍。這五男一女從此改名換姓,職業也重新做了調,有小販有獸醫有廚子還有工匠。有門手藝的技術工人存活的幾率高,並且容易被接納。
這幾個人互相並不知道,程素素圈定了幾個地點作為聯絡站,單線聯係,隻憑信物,每個人都有代號,且有密碼本。密碼的存在由來已久,有各種方式,程素素則摒棄了一些過於簡單的辦法,在原有的密碼基礎之上,再加一層碼,經過兩次轉寫之後,才能讀到真正的內容。
派遣之前,程素素也有些忐忑,不知道效果如何,不過凡事總有第一次,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六個人分作六股北上,在他們的身後,還有尾隨他們而至的聯絡員。這六位不說百裏挑一也是幾十個人裏選出來的一個,拿到屬於自己的劇本,都適應良好。
這裏麵有“迷路”恰巧被魏軍捉到的工匠,有北上尋找被擄走親人的獸醫,還有因為兩國交戰舊有的生意無法維持下去隻得鋌而走險走私的小商販……
王三郎“珠玉在前”,謝麟並不指望這些人能夠很快地發揮效用,卻沒有想到這裏麵的一位金銀匠人首先建功。
其時已至深秋,謝麟已向新君報備了魏國招降之事,新君對他的一片忠心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謝麟人在遠方不好召回表彰,便給他兒子賜出身,給他的祖母賜金帛。
有謝麟作為對比,則其他的人未免黯然失色。縱然王三郎的奉旨走私算是失敗了,謝麟正麵做的事情卻是可圈可點,邊城重建已初且規模,新的將領已至,隻待雙方交接完畢,新的民政官員到任交割,謝麟便可回到他應該在的“後方”,統籌一路大局。比起謝麟,東麵的鄰居就很慘了,城破,安撫使等殉國,魏主劫掠一番之後北撤,卻沒有像以往那樣將來去如風,隻帶人口財富,而是占據了邊境的兩座小城,很有以此為跳板左顧右盼的意思。
這是在僵持住了之後國土的又一輪的喪失,新君急得流了鼻血也無濟無事。
則謝麟的表現就很像根浮木了,新君毫不吝嗇地堆了許多詞藻來表揚他。
謝麟並沒有飄飄然,反而更憂慮了。秋天了,秋高馬肥,正是魏軍出擊的時候。將要來接手邊城的不是別人,正是李巽。李巽先前表現不錯,邊城此時不宜選派新手,李巽既年富力強又有經驗,則李丞相也無法將他摁在後方。危險的地方總是要有人去的,對於有背景的人來說,往危險的地方走一遭於升遷極為有利,李巽自己也願意為國效力。
程素素也心急起來,人便是這樣,自己涉險的時候反倒沒有看著親近的人遇到困難那麽揪心。她與謝麟在邊城,京城裏擔心的人一撥一撥的,不住有人寫信勸她回京,有以父母年邁為理由的,有以子女年幼為理由的,她都拒絕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麽,卻好過在京裏隻能幹等著,等著命運的降臨。在這裏,至少我掙紮過了。】
李巽到達之前,程素素便詢問了探子,王庭可有新動向,本是無意之舉,不想真的有人傳回了消息來。
小青拿著一支封了蠟的竹筒,匆匆走到東廂,程素素正在看著京中謝紹寫的信,筆跡稚嫩,仿佛能聽到他奶聲奶氣的抱怨:妹妹又爬到樹上去了。程素素想著謝秀爬牆上樹的模樣,樂不可支,笑著笑著又難過了起來。幾年前的時候,他們夫婦可是在樹底下看著來的。
聽到腳步聲,程素素不動聲色地收起信,鎖進了匣子裏。小青將竹筒遞了過來,程素素比對了封蠟上的印記,才剔開蠟封,從密碼密語上看,是以金銀匠人身份做掩護的探子發來的消息。從一串鑰匙裏取出標記的那一條,在像中醫鋪子一樣的櫃子裏選了其中一個抽屜開了鎖,取出了相應的密碼本。程素素親自翻譯了這份密報――魏主準備稱帝,各部有異動。
艸!程素素心裏罵了一句,轉身鎖好了抽屜、放好了鑰匙,帶著密件去找謝麟。這特麽是個大消息!
魏主由王而稱帝,肯定要有所準備,所以金銀工匠因為做活計而知道並不難。消息在他登基之前也有可能傳過來,但是各部要打個劫來為他們的新皇帝慶祝一下,這個消息就比較難得了。
謝麟正在與江先生商議著,怎麽樣將近來兩個發現不錯的小校給推上去。這兩位並非錢將軍的嫡係,乃是後來抽調過來增援的人。通常情況下,分到這種活計的,都是在原部裏麵不大受待見的。舊部老上司不想要,新上司人家有自己的嫡係,也難打成一片。
這樣的人裏,有些是真的幹什麽什麽不行,有些就是有能力但是有脾氣,或者不會交際。江先生的意見:“東翁不日將還,何妨調他們同回?”
“兵力原就不甚充足 ,再調他們走,恐怕於防務有害。他們的脾性,可不是我在奏本裏加上兩筆,能讓他們借機升上一級,就能從此順遂了的。得看著,扶著,扶到差不多了,他們的爛脾氣蓋不住他們的本事才行。”謝麟微愁。
撿漏哪是那麽好撿的?錐在囊中必然脫出,不脫出的必有種種缺點。
程素素道:“旁的先別看了,先看看這個吧。”將傳來的消息給謝麟說了。
謝麟再三確認:“沒譯錯?”
“稱帝是個大響動,驗證起來也不難,難的是……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打個劫來助興?”
謝麟嚴肅地道:“民政上麵我敢說做得不錯,但是用兵,終究略遜一籌,這樣的消息還是報上去,請樞府定奪吧。”
程素素道:“從那現在鑽研軍事也不遲。”
謝麟笑笑,他何嚐沒有鑽研過呢?可是他學梳頭,看一天就得,學醫,找個大夫講講就行,兵事上麵練兵等等、講解種種經典戰例也是如數家珍,親自上陣,沒有過的。眼前的局勢且不能給他這個練習的機會。
又是八百裏加急,數日之後,反饋便到了各邊城,下令加強戒備。宮中特別下了旨意,命謝麟退回原駐地,皇帝並不想失去謝麟。原駐地城高牆厚,更便於防守。謝麟難得地抗旨了,邊城才恢複了六、七分,這個時候他跑了,以後就再難恢複了,這是謝麟不可能允許發生的事情。
說沒有練習的機會,機會就來了,謝麟定下了計策,他就在這裏不走了,魏軍要是衝他來,正好,他可以將魏軍吸引在城下,便於周邊友軍聚集過來圍殲。
錢將軍急得要命:“大人,恕末將無禮了,您在這裏礙手礙腳,末將等不便施展。且魏軍來去如風,您以為他們會中計嗎?”
謝麟淡淡地看了他一眼“他們,比我聰明的人,這世上大概是不多的。”
錢將軍:……md!
錢將軍氣急敗壞地抓了個文書,飛速寫了一篇連錯別字都沒有檢查出來的奏本飛給了樞府,他要告狀!
就在文官武將打官司的時候,魏軍非常有創意地沒有來找謝麟的麻煩。這一回九王子親自出馬,依舊是東麵的鄰居倒黴,他勸降了東路的守將。守將也絕,設了個鴻門宴,安撫使不願受辱,觸柱而亡。又將軍中不願意投敵的將校統統殺了,又在兵營裏依樣畫葫蘆,最終帶著千餘人投敵,隻留下一地屍骨與二、三千的傷兵。東路又遭一次殃,三年裏死了兩個安撫使。
消息傳來,舉國震驚――這是第一個地位較高的降敵的人!
政事堂不得不集體請見皇帝,當派出齊王去壓陣,同時任命新的安撫使。然而朝堂諸官視東路安撫使的職位如墳坑,無人敢去。危險的地方去就去了,一連死了兩個前任的職位,太不吉利。
程犀就是在這個時候主動請纓的,安撫使麽,他本來也是想去做的。
程素素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