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據的安排並非程素素見到江先生後的臨時起意,對人事的安排是程素素與謝麟一直在考慮的問題。從謝麟的學生們,再到高據,再到府內的每一個人,隔到段時間重新審視一遍,既有利於發現隱患,也有利於發展人才,可以促進府內上下的健康發展。
以此時人的眼光來看高據,他是有那麽點養不熟。江先生對他不可謂不好了,卻總不能令他服服帖帖。但是如果站在高據的角度上來看就很好理解了,江先生待他再好,終究意難平。高據從一開始就不是那等安逸的人,他與江先生有著本質的不同。江先生再憤憤,其願望也不過就是能夠成為一個極佳的幕僚,將自己的老板扶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那個位置上去,定位就是個打工仔。而高據他想自己當個老板,哪怕隻是個小老板。
高據的想法有錯嗎?
至少在程素素看來,沒什麽大問題,程素素也隻是對高據的做法有非議而已。如果高據當時能夠表現出更高的情商,將各方都安撫好,程素素是樂見其成的。即使在高據沒能做到令人滿意的情況下,程素素還是說服了謝麟,再給高據一次機會。
程素素喜歡共贏。
說服謝麟的工作並不太難,謝麟還是不很喜歡高據自作主張,且以為這樣對江先生並不公平。程素素隻是反問:“留一個不情願的學生下來,就是對江先生好了嗎?”
謝麟想了想,答應了她。
強扭的瓜不甜,但是高據的本質也不壞,隻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年輕人而已。謝麟還是覺得程素素固然有聰明的一麵,到底是將人想得太好,也願意讓身邊所有的人都能開心的善良的人。既然妻子高興這麽做,為了讓妻子高興,那就再給高據一次機會也沒什麽不可以。
正巧江先生過來了,程素素也就不再費神另找個機會與江先生再談這個問題了。高據這個人還是有感情的,隻要別把他給憋得報複社會,他就會一直是個好人,至少不會反咬一口。
這樣為他著想的江先生,在他如願之後,愧疚之感隻會更強,就更不用提高母要比兒女都保守,而高英也沒有弟弟那麽偏激,二位也會教高據做人的。
綜合來看,這件事情對大家都有利,唯一的遺憾就是江先生不免要難過好一陣了。
好在江先生還有石先生這位亦師亦友的聰明人相伴,總不至於鬱鬱寡歡。是以高據從京城送完信回來,又帶回了謝府諸人給謝麟夫婦的信件之後,就從姐姐的口裏得知了自己將要被授官的通知,頓時震驚了。
高據本以為此事至少要磨上個三年五載,得等有個合適的機會才行呢,驚喜來得太突然,他有些不敢相信:“這怎麽會?”
高英為他欣喜之餘也不免愧疚:“你也是聰明人,可世上也不止你聰明,遠的不說,近在眼前的這二位,哪一位又是傻子呢?你說的做的,總有痕跡,整日在他們麵前晃來光去,當人家看不出來呢?江先生更是心在你心上,隻要用心,有什麽是察覺不到的?是他們心地好,不與你計較,倒寧願成全了你。唉,隻是對不起江先生。”
果不其然,高據這人便是如此,他不是純粹的好人,卻是個明白的人,對他的好他都是明白的。若攔著他,他隻會越來越壓抑逆反,一旦為他考慮成全他了,他又架不住這麽好了。頓時對老師的愧疚感將他淹沒了,他是先到府裏報到再回的家,在府裏的時候,並沒有人對他提及此事。如今從姐姐口裏知道了,飯也沒在家裏吃,匆匆趕到府內去見江先生。
江先生正在與石先生對座品茗,石先生點茶是一把好手,江先生默默地坐著看,落在高據眼裏就是一位孤獨的、被他辜負了的老人,隻好淒涼地跟老友相對無言。高據難過極了,大步到了江先生麵前,一言不發便跪了下來。
石先生滿意地收了手:“你們談。”幹脆利落的轉身,一如他的少言寡語。
江先生長長的歎息,終於將手放到了高據的頭上:“天意。沒有這一場戰事,你也沒有這個機會,好好珍惜,也不要慶幸,畢竟這機會是因戰事而來,戰事絕非幸事。以後心要放寬些,從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高據當然知道江先生也不是什麽純粹的好人,一肚子的壞主意也不比別人少,但是對自己,江先生確實是一個好老師。
高據哽咽地道:“是我辜負了先生。”
“緣起緣滅,不要都往自己身上兜著啦。東翁手上本就有告身文書,還沒用盡呢,給你安排什麽你就接著什麽,幹好了,自然有人看得見。”
“一日為師,終身為師。”高據斬釘截鐵地道。
江先生笑笑:“隻怕以後我沒什麽能夠教你的啦。做官與做幕僚,可不是一回事。今日便再教你最後一回,不管做什麽,都是做人,做人不能太獨。譬如東翁與娘子,他們給你這機會,於他們舉手之勞,可給可不給,但是給了,這就是做人。”
“是。”
師生又談了許久,高據漸生出不好的預感來,覺得江先生這大概是要把所有的話一次說完了,忙打斷了,眼睛裏透著直白的哀求:“以後有的是請教您的機會。”
江先生微哂:“癡兒。回家好好見見你母親、姐姐,明日再來,以後你怕是會忙得沒有功夫與她們說話了。”
沒說以後會繼續還是不繼續,但是沒有直接拒絕,那就是個好事。高據諸多的優良品質裏,其中一條就是從不氣餒。反正他心裏是認定了江先生這個老師了,對謝麟夫婦也存著感激,以後還會向著這幾位,那就還會有接觸的機會,有大把的時光來修複與江先生的關係。
江先生在他走後搖頭歎息:“當局者迷。”竟不如娘子看得明白。
――――――――――――――――――――――――――――――――
這一手施恩做得極漂亮,高據與府內那一層看不見的隔閡消失於無形。謝麟也不作評述,隻管給高據挑了份差遣。也確實是高據的運氣好,齊王幕府遷移至此,又要準備一場大仗,多少事情等著做,而朝政還沒有腐爛到隻憑關係或者熬資曆就能胡亂參與進這件大事裏麵來,還是需要有實幹本事的人的。
高據在江先生身邊學習多年,又常在謝麟衙內幫忙,熟悉各職司的種種功能,糧草輜重等瑣碎事項也不在話下,他家裏又是經商,耳濡目染,處理細務也很得心應手。謝麟先讓他在安撫使衙內領職作為跳板,到得次年春天看他做事有章法,也辦了幾件別人辦起來困難的事情,履曆上也好看一些了,再將他轉出府去,獨立承擔一部分輜重運轉事宜。
彼時魏主已登基,嚴新平死得不明不白,然而魏國的攻勢卻緩了下來,一連幾個月風平浪靜,反將齊王給急壞了――他雖不想搞一個大決戰,從而奠定兩國的關係定位,但這麽拖著他也拖不起。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兵馬動了,糧草的消耗就更是一個讓人會昏厥的數字了。不再是少爺的齊王,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他寧願去打一場大仗了。
對不上敵軍主力,拿什麽去決戰?
第一要務還是要弄明白敵軍的動向,照齊王的估計魏主登基之後突然轉性兩國交好的可能性為零,不止如此,還必有更加頻繁的戰爭才對!敵人說不定此時已經在集結了,但是己方卻像瞎子、聾子一樣不知敵在何處,將從何處進犯!
齊王召集眾將商議過不少次了,一般人可能憑想象會以為這麽廣闊的空間,從哪裏進攻都可以,其實因為山川地勢以及水源補給等等原因,可供這大隊人馬進攻的路線並不很多,倒是比較容易找出哪裏是可能被攻擊的目標。
但是!因為地域廣闊,這樣的路線篩選的結果是三條比較穩定的路線,如果算上魏兵的機動性水平的話,這個數字會漲到八。每城都有防守不假,但不可能每城都做為重點,重點一旦分散,就都不是重點了。
齊王很惆悵,廣灑斥侯也用了,放出眼線也用的,得到的消息卻總是雲山霧罩了。這令他不得不另謀他法,比如,謝麟不是曾經向朝廷有過建言嗎?還討了許多封官的告身,那是白拿的嗎?!
謝麟頭上又頂上了齊王發的難題:“你的探子已經放到王庭了?讓他找到消息!”
不是商議,是命令。齊王近來變得好說話,然而在這件事情上,卻是一點轉圜的餘地都沒有的。
而謝麟自家人心裏清楚,那個王三郎,他就是聾子的耳朵――擺設。這話卻又不能對齊王明講,蓋因謝麟此時還在坑著朝廷的撥款,讓他媳婦兒私下裏養探子呢。
接到了齊王的命令,謝麟隻能再與程素素商議。夫妻倆議事十分方便,幕僚都不知道,兩人晚間帳子一放,說什麽話連值夜的丫環都聽不清楚。
謝麟盡量說得輕快一些:“齊王又出難題了。”
程素素奇道:“還能難得住你嗎?”不是她太看得起謝麟,而是齊王近來變得靠譜了,絕不會出現年輕時的荒唐之舉,而隻要在正常人類範圍內的難題,就鮮少有能難得住謝麟的。
謝麟道:“宮中與兩府看著他,朝野物議,都逼著他決戰。他一時摸不清魏國的布置,就想起王三來了。”
王三郎這個間諜做的,不提也罷了。王三郎能再回王庭,一則是謝麟要用他當幌子,二則也是他父親王聽了他的作為之後,舍下了老臉往謝府跪了兩個時辰,謝麟給王台階下,也是為了掩飾第一個目的,才許了他回來。
至於王家的無奈,就不是謝麟所關心的了。王官也拿到手了,照說也是如願了,哪知道有了官身才是抑鬱的開始。他自認為有城府,夠聰明。進了官場才知道,那點聰明勁是真的不夠用的。隻有官身,對於平民來說是很值得羨慕的了,一旦有了官身,所求就與平民不一樣了,否則京城吏部外麵為何要排起長隊跑官呢?
還得拚一拚。
王甚至主動請纓,想拚了一條老命自己北上,謝麟最終還是用了王三郎――都知道他傻,那就是他了,放到明麵上吸引敵人的目光也是好的。
程素素道:“還不如叫五部的人留著點意了,他們近來也傳了不少消息來,看情形,是有動作,然而如何動作、路線如何,就不知道了。我傳令讓他們留意用兵的規模,看能不能從中推斷一二。”
謝麟道:“齊王也不能叫我明天就給他答複,不過最遲半個月,再沒有回間,就怕魏兵要殺到了。”
程素素認真地道:“放心,哪怕查不出什麽來,也要他們給個回話。這麽些人,總不至於一個也沒有消息的。再說,桂圓已經到了呼延部了。”
“哦?見到呼延英了?”
“呼延英去見的他。”
“桂圓”本尊又不曾與呼延英有過什麽接觸,見呼延英做什麽?桂圓先到呼延部,找到據說曾與遊氏有過接觸的呼延部的某長者,就在這長者那裏住下。魏國上下皆為南征做準備,有南人北上,都要問一問情況。呼延英與九王子親厚,也想九王子通過南征恢複尊榮,聽到南方來人,還是上過學識過字的人,也頗感興趣。待得知是“桂圓”的時候,不由驚訝:“我派去接頭的人沒有見到他,他竟自己來了嗎?”
此時,呼延英還不知道他見到的“遊氏”根本就是假的。有了前麵“遊氏”的前情做底子,又有桂圓居然獨自安全抵達,呼延英對桂圓的興趣變高了,特意見了桂圓一麵。
一見之下,疑惑更深!什麽叫做“家姐帶發修行,絕無出行之事”?什麽叫做“家姐並不參與買賣,更不會聯絡匠人”?兩下一對,樣樣合不上,呼延英整個人都懵圈了,他將桂圓扣了下來。即使懵圈,呼延英也沒有傻,並沒有聽信一麵之辭,他還懷疑這個桂圓呢!
桂圓都安心在呼延部住了下來,閑來無事還給小朋友畫個畫什麽的。第一步目的達到,接下來就是慢慢滲透了,桂圓也不急,很有耐心地等著。有時候人們對間諜會有種種誤解,以為他們總是在最危險的地方,偷人家的機密文件。事情上,間諜的情報工作範圍非常廣,也不是非要偷到機密文件才能知道敵方真相的。
比如程素素講的,兵力的規模,行軍打仗要看補給的,兵力越多,可以選擇的路線越少。一百人,可能會有幾十條路可以走,十萬人,路線可能就隻剩下一條了。
所以桂圓一點也不擔心自己被疏遠了就沒有用武之地,耐心地觀察著呼延部的一切。
與此同時,被程素素下令休眠的密探們也沒有閑著,日常的生活裏也能觀察到很多細微的東西。比如魏主是真心要經營一個國家,開始選擇城市的基址,有意再建新城。再比如,近來並沒有大的軍事活動,至少王庭裏的貴人都很閑適。
這樣的情報卻讓齊王焦躁了起來,如果這是魏主的陰謀的話,那麽他已經得逞了――就這麽拖著,足以拖滅敵軍的銳氣,也能大量消耗敵軍的物資。
便在齊王下了狠心要主動挑釁的時候,王三郎回來了。
王三郎這間諜做的,已經做成了信使,他帶來了九王子的另一封書信,這次卻不是勸降謝麟了,而是指責――兩國交兵,非我所願,是因為貴方不承認我主,故爾向貴方證明我方兵強馬壯。現在打也打過了,咱們坐下來談談吧。
“艸!”齊王幕府裏爆發出整齊的咒罵。
以此時人的眼光來看高據,他是有那麽點養不熟。江先生對他不可謂不好了,卻總不能令他服服帖帖。但是如果站在高據的角度上來看就很好理解了,江先生待他再好,終究意難平。高據從一開始就不是那等安逸的人,他與江先生有著本質的不同。江先生再憤憤,其願望也不過就是能夠成為一個極佳的幕僚,將自己的老板扶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那個位置上去,定位就是個打工仔。而高據他想自己當個老板,哪怕隻是個小老板。
高據的想法有錯嗎?
至少在程素素看來,沒什麽大問題,程素素也隻是對高據的做法有非議而已。如果高據當時能夠表現出更高的情商,將各方都安撫好,程素素是樂見其成的。即使在高據沒能做到令人滿意的情況下,程素素還是說服了謝麟,再給高據一次機會。
程素素喜歡共贏。
說服謝麟的工作並不太難,謝麟還是不很喜歡高據自作主張,且以為這樣對江先生並不公平。程素素隻是反問:“留一個不情願的學生下來,就是對江先生好了嗎?”
謝麟想了想,答應了她。
強扭的瓜不甜,但是高據的本質也不壞,隻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年輕人而已。謝麟還是覺得程素素固然有聰明的一麵,到底是將人想得太好,也願意讓身邊所有的人都能開心的善良的人。既然妻子高興這麽做,為了讓妻子高興,那就再給高據一次機會也沒什麽不可以。
正巧江先生過來了,程素素也就不再費神另找個機會與江先生再談這個問題了。高據這個人還是有感情的,隻要別把他給憋得報複社會,他就會一直是個好人,至少不會反咬一口。
這樣為他著想的江先生,在他如願之後,愧疚之感隻會更強,就更不用提高母要比兒女都保守,而高英也沒有弟弟那麽偏激,二位也會教高據做人的。
綜合來看,這件事情對大家都有利,唯一的遺憾就是江先生不免要難過好一陣了。
好在江先生還有石先生這位亦師亦友的聰明人相伴,總不至於鬱鬱寡歡。是以高據從京城送完信回來,又帶回了謝府諸人給謝麟夫婦的信件之後,就從姐姐的口裏得知了自己將要被授官的通知,頓時震驚了。
高據本以為此事至少要磨上個三年五載,得等有個合適的機會才行呢,驚喜來得太突然,他有些不敢相信:“這怎麽會?”
高英為他欣喜之餘也不免愧疚:“你也是聰明人,可世上也不止你聰明,遠的不說,近在眼前的這二位,哪一位又是傻子呢?你說的做的,總有痕跡,整日在他們麵前晃來光去,當人家看不出來呢?江先生更是心在你心上,隻要用心,有什麽是察覺不到的?是他們心地好,不與你計較,倒寧願成全了你。唉,隻是對不起江先生。”
果不其然,高據這人便是如此,他不是純粹的好人,卻是個明白的人,對他的好他都是明白的。若攔著他,他隻會越來越壓抑逆反,一旦為他考慮成全他了,他又架不住這麽好了。頓時對老師的愧疚感將他淹沒了,他是先到府裏報到再回的家,在府裏的時候,並沒有人對他提及此事。如今從姐姐口裏知道了,飯也沒在家裏吃,匆匆趕到府內去見江先生。
江先生正在與石先生對座品茗,石先生點茶是一把好手,江先生默默地坐著看,落在高據眼裏就是一位孤獨的、被他辜負了的老人,隻好淒涼地跟老友相對無言。高據難過極了,大步到了江先生麵前,一言不發便跪了下來。
石先生滿意地收了手:“你們談。”幹脆利落的轉身,一如他的少言寡語。
江先生長長的歎息,終於將手放到了高據的頭上:“天意。沒有這一場戰事,你也沒有這個機會,好好珍惜,也不要慶幸,畢竟這機會是因戰事而來,戰事絕非幸事。以後心要放寬些,從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高據當然知道江先生也不是什麽純粹的好人,一肚子的壞主意也不比別人少,但是對自己,江先生確實是一個好老師。
高據哽咽地道:“是我辜負了先生。”
“緣起緣滅,不要都往自己身上兜著啦。東翁手上本就有告身文書,還沒用盡呢,給你安排什麽你就接著什麽,幹好了,自然有人看得見。”
“一日為師,終身為師。”高據斬釘截鐵地道。
江先生笑笑:“隻怕以後我沒什麽能夠教你的啦。做官與做幕僚,可不是一回事。今日便再教你最後一回,不管做什麽,都是做人,做人不能太獨。譬如東翁與娘子,他們給你這機會,於他們舉手之勞,可給可不給,但是給了,這就是做人。”
“是。”
師生又談了許久,高據漸生出不好的預感來,覺得江先生這大概是要把所有的話一次說完了,忙打斷了,眼睛裏透著直白的哀求:“以後有的是請教您的機會。”
江先生微哂:“癡兒。回家好好見見你母親、姐姐,明日再來,以後你怕是會忙得沒有功夫與她們說話了。”
沒說以後會繼續還是不繼續,但是沒有直接拒絕,那就是個好事。高據諸多的優良品質裏,其中一條就是從不氣餒。反正他心裏是認定了江先生這個老師了,對謝麟夫婦也存著感激,以後還會向著這幾位,那就還會有接觸的機會,有大把的時光來修複與江先生的關係。
江先生在他走後搖頭歎息:“當局者迷。”竟不如娘子看得明白。
――――――――――――――――――――――――――――――――
這一手施恩做得極漂亮,高據與府內那一層看不見的隔閡消失於無形。謝麟也不作評述,隻管給高據挑了份差遣。也確實是高據的運氣好,齊王幕府遷移至此,又要準備一場大仗,多少事情等著做,而朝政還沒有腐爛到隻憑關係或者熬資曆就能胡亂參與進這件大事裏麵來,還是需要有實幹本事的人的。
高據在江先生身邊學習多年,又常在謝麟衙內幫忙,熟悉各職司的種種功能,糧草輜重等瑣碎事項也不在話下,他家裏又是經商,耳濡目染,處理細務也很得心應手。謝麟先讓他在安撫使衙內領職作為跳板,到得次年春天看他做事有章法,也辦了幾件別人辦起來困難的事情,履曆上也好看一些了,再將他轉出府去,獨立承擔一部分輜重運轉事宜。
彼時魏主已登基,嚴新平死得不明不白,然而魏國的攻勢卻緩了下來,一連幾個月風平浪靜,反將齊王給急壞了――他雖不想搞一個大決戰,從而奠定兩國的關係定位,但這麽拖著他也拖不起。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兵馬動了,糧草的消耗就更是一個讓人會昏厥的數字了。不再是少爺的齊王,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他寧願去打一場大仗了。
對不上敵軍主力,拿什麽去決戰?
第一要務還是要弄明白敵軍的動向,照齊王的估計魏主登基之後突然轉性兩國交好的可能性為零,不止如此,還必有更加頻繁的戰爭才對!敵人說不定此時已經在集結了,但是己方卻像瞎子、聾子一樣不知敵在何處,將從何處進犯!
齊王召集眾將商議過不少次了,一般人可能憑想象會以為這麽廣闊的空間,從哪裏進攻都可以,其實因為山川地勢以及水源補給等等原因,可供這大隊人馬進攻的路線並不很多,倒是比較容易找出哪裏是可能被攻擊的目標。
但是!因為地域廣闊,這樣的路線篩選的結果是三條比較穩定的路線,如果算上魏兵的機動性水平的話,這個數字會漲到八。每城都有防守不假,但不可能每城都做為重點,重點一旦分散,就都不是重點了。
齊王很惆悵,廣灑斥侯也用了,放出眼線也用的,得到的消息卻總是雲山霧罩了。這令他不得不另謀他法,比如,謝麟不是曾經向朝廷有過建言嗎?還討了許多封官的告身,那是白拿的嗎?!
謝麟頭上又頂上了齊王發的難題:“你的探子已經放到王庭了?讓他找到消息!”
不是商議,是命令。齊王近來變得好說話,然而在這件事情上,卻是一點轉圜的餘地都沒有的。
而謝麟自家人心裏清楚,那個王三郎,他就是聾子的耳朵――擺設。這話卻又不能對齊王明講,蓋因謝麟此時還在坑著朝廷的撥款,讓他媳婦兒私下裏養探子呢。
接到了齊王的命令,謝麟隻能再與程素素商議。夫妻倆議事十分方便,幕僚都不知道,兩人晚間帳子一放,說什麽話連值夜的丫環都聽不清楚。
謝麟盡量說得輕快一些:“齊王又出難題了。”
程素素奇道:“還能難得住你嗎?”不是她太看得起謝麟,而是齊王近來變得靠譜了,絕不會出現年輕時的荒唐之舉,而隻要在正常人類範圍內的難題,就鮮少有能難得住謝麟的。
謝麟道:“宮中與兩府看著他,朝野物議,都逼著他決戰。他一時摸不清魏國的布置,就想起王三來了。”
王三郎這個間諜做的,不提也罷了。王三郎能再回王庭,一則是謝麟要用他當幌子,二則也是他父親王聽了他的作為之後,舍下了老臉往謝府跪了兩個時辰,謝麟給王台階下,也是為了掩飾第一個目的,才許了他回來。
至於王家的無奈,就不是謝麟所關心的了。王官也拿到手了,照說也是如願了,哪知道有了官身才是抑鬱的開始。他自認為有城府,夠聰明。進了官場才知道,那點聰明勁是真的不夠用的。隻有官身,對於平民來說是很值得羨慕的了,一旦有了官身,所求就與平民不一樣了,否則京城吏部外麵為何要排起長隊跑官呢?
還得拚一拚。
王甚至主動請纓,想拚了一條老命自己北上,謝麟最終還是用了王三郎――都知道他傻,那就是他了,放到明麵上吸引敵人的目光也是好的。
程素素道:“還不如叫五部的人留著點意了,他們近來也傳了不少消息來,看情形,是有動作,然而如何動作、路線如何,就不知道了。我傳令讓他們留意用兵的規模,看能不能從中推斷一二。”
謝麟道:“齊王也不能叫我明天就給他答複,不過最遲半個月,再沒有回間,就怕魏兵要殺到了。”
程素素認真地道:“放心,哪怕查不出什麽來,也要他們給個回話。這麽些人,總不至於一個也沒有消息的。再說,桂圓已經到了呼延部了。”
“哦?見到呼延英了?”
“呼延英去見的他。”
“桂圓”本尊又不曾與呼延英有過什麽接觸,見呼延英做什麽?桂圓先到呼延部,找到據說曾與遊氏有過接觸的呼延部的某長者,就在這長者那裏住下。魏國上下皆為南征做準備,有南人北上,都要問一問情況。呼延英與九王子親厚,也想九王子通過南征恢複尊榮,聽到南方來人,還是上過學識過字的人,也頗感興趣。待得知是“桂圓”的時候,不由驚訝:“我派去接頭的人沒有見到他,他竟自己來了嗎?”
此時,呼延英還不知道他見到的“遊氏”根本就是假的。有了前麵“遊氏”的前情做底子,又有桂圓居然獨自安全抵達,呼延英對桂圓的興趣變高了,特意見了桂圓一麵。
一見之下,疑惑更深!什麽叫做“家姐帶發修行,絕無出行之事”?什麽叫做“家姐並不參與買賣,更不會聯絡匠人”?兩下一對,樣樣合不上,呼延英整個人都懵圈了,他將桂圓扣了下來。即使懵圈,呼延英也沒有傻,並沒有聽信一麵之辭,他還懷疑這個桂圓呢!
桂圓都安心在呼延部住了下來,閑來無事還給小朋友畫個畫什麽的。第一步目的達到,接下來就是慢慢滲透了,桂圓也不急,很有耐心地等著。有時候人們對間諜會有種種誤解,以為他們總是在最危險的地方,偷人家的機密文件。事情上,間諜的情報工作範圍非常廣,也不是非要偷到機密文件才能知道敵方真相的。
比如程素素講的,兵力的規模,行軍打仗要看補給的,兵力越多,可以選擇的路線越少。一百人,可能會有幾十條路可以走,十萬人,路線可能就隻剩下一條了。
所以桂圓一點也不擔心自己被疏遠了就沒有用武之地,耐心地觀察著呼延部的一切。
與此同時,被程素素下令休眠的密探們也沒有閑著,日常的生活裏也能觀察到很多細微的東西。比如魏主是真心要經營一個國家,開始選擇城市的基址,有意再建新城。再比如,近來並沒有大的軍事活動,至少王庭裏的貴人都很閑適。
這樣的情報卻讓齊王焦躁了起來,如果這是魏主的陰謀的話,那麽他已經得逞了――就這麽拖著,足以拖滅敵軍的銳氣,也能大量消耗敵軍的物資。
便在齊王下了狠心要主動挑釁的時候,王三郎回來了。
王三郎這間諜做的,已經做成了信使,他帶來了九王子的另一封書信,這次卻不是勸降謝麟了,而是指責――兩國交兵,非我所願,是因為貴方不承認我主,故爾向貴方證明我方兵強馬壯。現在打也打過了,咱們坐下來談談吧。
“艸!”齊王幕府裏爆發出整齊的咒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