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複苦笑道:“我雖有此意,可是如今起事尚未開始,就被尊駕的屬下查抄了家園,如今既無糧草輜重,也無大軍可用,如何去的了萬裏之外的歐羅巴?更別談征服蠻族,統一大陸了。”
慕容複雖然從小以大燕皇族為傲,看不起大宋,但是他生長於大宋繁華之地,除父親之外,從小所接觸的都是漢人,讀的是漢人的書,說的是漢人的話,受到的熏陶無孔不入,自然也認為大宋是天朝上邦,所有其他的地方都是蠻夷罷了。
別說是他,就是他的老爹慕容博,怕也是如此想的。要不然,他們早就跑到西域或者嶺南篳路藍縷去了,也不至於天天想著挑唆宋遼戰爭,獲得漁翁之利了。說到底,還是覺得在大宋的土地稱王、統治大宋的人民才算真正的政權。
事實確實也是如此,大宋是此時世界上唯一富饒、祥和、文化極度興盛的國家。即使放在曆史長河之中,東京的繁華、大宋的文學藝術,那也是頂尖的。即使是大宋的對頭——遼國,上到皇帝與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也是心中喜愛與向往大宋文化的。
實際上,此時的遼國皇帝耶律洪基,那也是宋朝文化的小迷弟!
耶律洪基年輕時,曾經冒充使節來到開封城。自己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結果早就被細作們識破報告了宋仁宗。宋仁宗很有心,單獨帶著耶律洪基遊覽了大宋皇宮,還讓他拜見了皇後。
最後,宋仁宗還語重心長地對耶律洪基說,咱們都是一家人,要好好地對待兩國百姓啊!隨後又送了耶律洪基很多禮物。這件事情在耶律洪基在心中留下了對宋仁宗極好的印象,也埋下了親宋的種子。
耶律洪基繼位後,還對文武大臣說起宋仁宗:“中國之主,天日之表,神異如此,真聖人也。我若生在中國,不過與之執鞭捧蓋,為一都虞侯而已。”崇拜之情溢於言表。
<a href="http://m.bidige.com" id="wzsy">bidige.com</a>
宋仁宗去世後,使節前往遼國發訃告。耶律洪基聽聞仁宗駕崩,如喪考妣,拉著使者的手號啕痛哭:“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而且不但皇帝哭,遼國的官員、百姓都跟著哭。耶律洪基還用數百兩白金,鑄成兩尊佛像,並在佛像背後刻下銘文“願後世生中國”。
此方世界雖然是武俠世界,與現實曆史有點出入,不過大致的情況是不會變的,所有東方文化圈子裏的人,全都是向往大宋、羨慕大宋的。
所以雖然此時慕容複說服了自己,接受了現實,願意去極西之地探索,以換取一條生路。但是心底其實還是有些不舍得,畢竟江南煙雨再也回不去了,從此踏上西域苦寒之地,任誰也不能念頭通達。
雖然慕容複是因為渡過了生死難關後,知道自己對對方有用,就有點矯情,存在著試探一下,看看能否多要一點籌碼的意思。不過他說的也是切實存在的情況。
他的兵甲、糧草、嫡係都在東南,如今來到西北被抓,可以說是除了身邊的四位家將,那是一無所有了。想要這樣赤條條去西方,翻山越嶺,怕是九死一生。
賀禮笑道:“那就看你想要為自己的未來出多大的力氣了。你化身李延宗潛伏西夏一品堂多年,如今赫連鐵樹與其嫡係葬身大宋,四大惡人被擒,李延宗自然會成為舉足輕重的角色。隻要你回去多多籠絡西夏將領,在我大軍到達之時裏應外合打開城門,就是大功。
滅了西夏之後,看你的功勞大小,自然會把西夏降軍交到你的手上。有這麽一隻曾經的勁旅,征服歐羅巴易如反掌。不過,怎樣折服這些西夏降兵,就看你自己的手段了。”
慕容複與家將門對視一眼,看到大家都麵露喜色,就忙不迭地答應了。
若是賀禮直接說給他兵甲輜重,慕容複反而會懷疑。如今隻是給他西夏降兵,就可信得多了。畢竟,國戰之後,最不好處理的就是敵國的降兵。否則白起也不會坑殺趙軍,留下千古屠夫的罵名。
殺了降兵有違道德,不殺的話又怕其造反。再說,降兵作為異族人,雙方生活習慣甚至語言都不一樣,很難遷到內地打散安置後同化,那樣會造成很多治安事件。這在自詡文化人的大宋看來就是燙手山芋,如果能交給自己,那顯然是雙方得利。
至於折服他們,哼哼,不過是一群敗軍之將,不足言勇!我慕容複要是這都辦不成,也不必談什麽複國大業了!
運轉陽神,賀禮能夠看到慕容複的心態變化,心下也不由得感慨,很多人其實能夠成長起來,靠的就是在一個個難關活下來之後,自然而然地發生了心態的變化。
很多人未必不能成大事,也未必不能成長為一袋梟雄,隻是欠缺了一點運氣,沒能成長起來就死掉了,所以才給世人留下了笑話,做了反麵教材。
我們每個人回首往事時,都會覺得幾年前的自己為什麽那麽蠢。幾年後看現在的自己,說不定依然覺得現在的自己很蠢。這,就是成長。
隻是很多人,運氣不好,沒有挺過命運的考驗,得到成長的機會。
既然此時慕容複的命運已經悄然變化,那麽,賀禮也很期待他能成長到什麽地步。希望不要讓自己失望啊!自己還想看一部波瀾壯闊的西征史詩呢!
賀禮揮手之下,慕容複一行五人恢複自由,各自有些不敢相信地抬抬手腳,摸摸自己,在驚奇了幾個呼吸之後,一起上前施禮。
見五人躬身俯首後,並不馬上抬起頭來,賀禮了然,說道:“各位的家眷,我並未追究。她們自己帶著錢財珠寶,去蘇州城郊尋宅院買下落腳,我並未阻攔,她們的身份,官府也並不知情。當然這一切,都是此時你們棄暗投明的結果。”
眾人再次躬身道謝,知道賀禮的話中隱藏著威脅。雖然此時沒有為難他們的家眷,但是既然行蹤都在掌握,那自然是手拿把攥,可是隨時秋後算賬。念及此處,幾人更添幾分膺服。
趨利避害,乃生物本能。這世間之人,亦是欺軟怕硬,隻是不同的人,程度不一樣罷了。每個人的心中,都會看不起其他人,也都會有自己畏懼、佩服的人。
空有武力,不能讓人心服;智慧廣大,也難折服愚夫。隻有恩威並施,智慧武力兼備,才能讓人心悅誠服,不敢生出其他心思。
慕容複雖然從小以大燕皇族為傲,看不起大宋,但是他生長於大宋繁華之地,除父親之外,從小所接觸的都是漢人,讀的是漢人的書,說的是漢人的話,受到的熏陶無孔不入,自然也認為大宋是天朝上邦,所有其他的地方都是蠻夷罷了。
別說是他,就是他的老爹慕容博,怕也是如此想的。要不然,他們早就跑到西域或者嶺南篳路藍縷去了,也不至於天天想著挑唆宋遼戰爭,獲得漁翁之利了。說到底,還是覺得在大宋的土地稱王、統治大宋的人民才算真正的政權。
事實確實也是如此,大宋是此時世界上唯一富饒、祥和、文化極度興盛的國家。即使放在曆史長河之中,東京的繁華、大宋的文學藝術,那也是頂尖的。即使是大宋的對頭——遼國,上到皇帝與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也是心中喜愛與向往大宋文化的。
實際上,此時的遼國皇帝耶律洪基,那也是宋朝文化的小迷弟!
耶律洪基年輕時,曾經冒充使節來到開封城。自己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結果早就被細作們識破報告了宋仁宗。宋仁宗很有心,單獨帶著耶律洪基遊覽了大宋皇宮,還讓他拜見了皇後。
最後,宋仁宗還語重心長地對耶律洪基說,咱們都是一家人,要好好地對待兩國百姓啊!隨後又送了耶律洪基很多禮物。這件事情在耶律洪基在心中留下了對宋仁宗極好的印象,也埋下了親宋的種子。
耶律洪基繼位後,還對文武大臣說起宋仁宗:“中國之主,天日之表,神異如此,真聖人也。我若生在中國,不過與之執鞭捧蓋,為一都虞侯而已。”崇拜之情溢於言表。
<a href="http://m.bidige.com" id="wzsy">bidige.com</a>
宋仁宗去世後,使節前往遼國發訃告。耶律洪基聽聞仁宗駕崩,如喪考妣,拉著使者的手號啕痛哭:“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而且不但皇帝哭,遼國的官員、百姓都跟著哭。耶律洪基還用數百兩白金,鑄成兩尊佛像,並在佛像背後刻下銘文“願後世生中國”。
此方世界雖然是武俠世界,與現實曆史有點出入,不過大致的情況是不會變的,所有東方文化圈子裏的人,全都是向往大宋、羨慕大宋的。
所以雖然此時慕容複說服了自己,接受了現實,願意去極西之地探索,以換取一條生路。但是心底其實還是有些不舍得,畢竟江南煙雨再也回不去了,從此踏上西域苦寒之地,任誰也不能念頭通達。
雖然慕容複是因為渡過了生死難關後,知道自己對對方有用,就有點矯情,存在著試探一下,看看能否多要一點籌碼的意思。不過他說的也是切實存在的情況。
他的兵甲、糧草、嫡係都在東南,如今來到西北被抓,可以說是除了身邊的四位家將,那是一無所有了。想要這樣赤條條去西方,翻山越嶺,怕是九死一生。
賀禮笑道:“那就看你想要為自己的未來出多大的力氣了。你化身李延宗潛伏西夏一品堂多年,如今赫連鐵樹與其嫡係葬身大宋,四大惡人被擒,李延宗自然會成為舉足輕重的角色。隻要你回去多多籠絡西夏將領,在我大軍到達之時裏應外合打開城門,就是大功。
滅了西夏之後,看你的功勞大小,自然會把西夏降軍交到你的手上。有這麽一隻曾經的勁旅,征服歐羅巴易如反掌。不過,怎樣折服這些西夏降兵,就看你自己的手段了。”
慕容複與家將門對視一眼,看到大家都麵露喜色,就忙不迭地答應了。
若是賀禮直接說給他兵甲輜重,慕容複反而會懷疑。如今隻是給他西夏降兵,就可信得多了。畢竟,國戰之後,最不好處理的就是敵國的降兵。否則白起也不會坑殺趙軍,留下千古屠夫的罵名。
殺了降兵有違道德,不殺的話又怕其造反。再說,降兵作為異族人,雙方生活習慣甚至語言都不一樣,很難遷到內地打散安置後同化,那樣會造成很多治安事件。這在自詡文化人的大宋看來就是燙手山芋,如果能交給自己,那顯然是雙方得利。
至於折服他們,哼哼,不過是一群敗軍之將,不足言勇!我慕容複要是這都辦不成,也不必談什麽複國大業了!
運轉陽神,賀禮能夠看到慕容複的心態變化,心下也不由得感慨,很多人其實能夠成長起來,靠的就是在一個個難關活下來之後,自然而然地發生了心態的變化。
很多人未必不能成大事,也未必不能成長為一袋梟雄,隻是欠缺了一點運氣,沒能成長起來就死掉了,所以才給世人留下了笑話,做了反麵教材。
我們每個人回首往事時,都會覺得幾年前的自己為什麽那麽蠢。幾年後看現在的自己,說不定依然覺得現在的自己很蠢。這,就是成長。
隻是很多人,運氣不好,沒有挺過命運的考驗,得到成長的機會。
既然此時慕容複的命運已經悄然變化,那麽,賀禮也很期待他能成長到什麽地步。希望不要讓自己失望啊!自己還想看一部波瀾壯闊的西征史詩呢!
賀禮揮手之下,慕容複一行五人恢複自由,各自有些不敢相信地抬抬手腳,摸摸自己,在驚奇了幾個呼吸之後,一起上前施禮。
見五人躬身俯首後,並不馬上抬起頭來,賀禮了然,說道:“各位的家眷,我並未追究。她們自己帶著錢財珠寶,去蘇州城郊尋宅院買下落腳,我並未阻攔,她們的身份,官府也並不知情。當然這一切,都是此時你們棄暗投明的結果。”
眾人再次躬身道謝,知道賀禮的話中隱藏著威脅。雖然此時沒有為難他們的家眷,但是既然行蹤都在掌握,那自然是手拿把攥,可是隨時秋後算賬。念及此處,幾人更添幾分膺服。
趨利避害,乃生物本能。這世間之人,亦是欺軟怕硬,隻是不同的人,程度不一樣罷了。每個人的心中,都會看不起其他人,也都會有自己畏懼、佩服的人。
空有武力,不能讓人心服;智慧廣大,也難折服愚夫。隻有恩威並施,智慧武力兼備,才能讓人心悅誠服,不敢生出其他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