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良苦思冥想,局麵雖然尷尬,但卻有幾個法子可以試試。第一,鮮卑從匈奴手裏搶了朔方城,一千多匈奴人戰死,匈奴人必是恨的牙癢癢的,可以聯合匈奴共同攻城。第二,帶領琅琊宗門徒,潛入城中,刺殺那兀魯王,拿著他的人頭回去領賞。第三,強攻,鮮卑人也是騎兵,他們守城純屬業餘,帶領一千人強攻一門,殺進城去,雙方血戰。
強攻是下策,和匈奴人聯手是中策,刺殺兀魯王是上策。
不過,無論如何,這五千多兀魯兵必須全殲,屠殺十幾個村的百姓之仇,不能殺一個兀魯王就了事。
張一良苦思良久,得了一計:刺殺兀魯王,使兀魯部群龍無首,沒有了指揮係統的隊伍必成任人宰割之肥肉。刺殺此賊的同時,安排一批高手潛入朔方城,打開北門、南門、西門三門,每個門組一個一百人的隊伍強攻,將兀魯軍從東門逼出,東門之外埋伏七百人,伺機全殲。
各路兵馬分配妥當。張一良找來了蕭建離,把琅琊軍這支內應隊伍的任務安排好。五十來人的琅琊軍全部蒙麵潛入朔方城,分成四路。張一良和蕭建離是第一路,負責刺殺兀魯王。另外三路每隊十來人分別到北門,南門,西門去砍殺守城的兀魯軍,打開城門放虎賁軍進城。
虎賁軍進城後,所有人大喊:十萬晉軍殺來了,東門可以逃命……
兩三個時辰的調兵遣將,各路人馬就位。子時剛過,黑壓壓的琅琊門徒便翻牆潛入城中。張一良和蕭建離找到了兀魯王所住的朔方府衙,潛入院內,看到兀魯王正與幾個兀魯統帥在討論著什麽。瞧準時期,破門而入。
屋內之人都是身經百戰的胡將,刀不離身,看到有情況便拔刀打來。蕭建離去招呼那幾個部將,張一良一個麒影幻閃想要結果了那兀魯王,不想他竟用身邊的燭火砸來,張一良緊急之下打出一掌麒麟卷雲掌,那燭火被推到窗上,點燃了房子。
兀魯王大喊:來人哪!院外的衛兵刷拉拉進來了幾十人。蕭建離打死了兀魯部的那幾個副將。在門口砍殺進來的衛兵,將十來具屍體扔在門外,堵住了門口,衛兵擠壓壓的,進不了屋子。兀魯王躲到桌子下,張一良一掌麒麟撼地,將桌子震碎,順手抓住兀魯王的衣領,托到門口,一個輕功踩在外頭士兵肩上,跳上房梁飛走了。
張一良站在屋頂上,對著那群衛兵喊:晉軍十萬人已經從西南北三門殺進來,你們現在從東門逃走,還有活命的機會。
蕭建離又殺幾個人,知道張一良已經脫身,使一招豹子推象,將攻進來的士兵推出屋外,也一個輕功飛走了。
此時,幾個城門都被豹軍的黑衣人打開,虎賁軍騎馬殺了進來,見到鮮卑人就砍,一邊砍殺,一邊大喊:東門沒有晉軍,鮮卑兵快逃命啦!東門沒有晉軍,鮮卑兵快逃命啦!
城中失去了主帥,鮮卑兵從各營房中出來,瘋狂的搶奪戰馬跑到大街上。霎時間,街道上人馬如同潮水一般亂湧一通。西南北三門的守軍來不及組織防禦,丟盔棄甲朝城中跑。鮮卑軍習慣了在廣袤草地上飛馳,五千人馬在城中街道上湧動,哪裏還跑得開。相互踩踏的不計其數,都向東門騰挪,打開東門,湧出了朔方城。
七百虎賁騎兵早已在東門外的草地上圍好,攔在前方的是一連,這群凶殘彪悍的精騎兵哪裏肯放過一個鮮卑人,出來一波就衝鋒一次,鮮卑人隻能後退。退了幾步,又聽得殺聲四起,重騎兵,強弩兵從兩側殺來,不多久東門外便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了。
五千多鮮卑兵,豈是那麽輕易殲滅掉的?城外有伏兵的消息傳到東門,剩下兩千餘鮮卑兵做出了一副背水一戰的樣子。張一良下令:外部放鬆,內部壓緊,城中三百重騎兵,琅琊門徒五十人奮力衝殺了好一陣子,不隻鮮卑人血流遍地,重騎兵和琅琊門徒也渾身被血濺的通紅。
城外伏擊的虎賁騎兵向外撤了一裏地。城中一群武林高手和重騎兵,鮮卑一些兵士丟盔棄甲變成了步兵,一些人還騎著戰馬,卻怎麽也傷不到重騎兵和琅琊門徒。在城中打巷戰,鮮卑人要叫漢人祖師爺。沒多久,就全被逼到東門外的草地上。
鮮卑兀魯軍自認為來到了草原上他們就有了優勢,一些中級軍官帶領散兵們朝著一連方向衝了幾次,正中了張一良的下懷。
兀魯軍前有強敵後又追兵,心神俱亂,衝鋒起來也顧此失彼,前懼後怕。幾輪下來,被強弩射殺一批人,被一連的虎狼們斬殺一批,退回去又被從東門追出的重騎兵刀砍斧劈,又死一批。沒多久鮮卑兀魯部稀稀落落剩下了些殘兵敗將,讓虎賁軍圍在垓心。
張一良將兀魯王綁在木架上,立在包圍圈外,讓他親眼看看幾千兀魯人是如何被斬殺的。被圍住的幾百鮮卑兵似有投降之意,有的丟棄兵器,有的將兵器舉到頭頂。
將士們都看著他們的主帥張一良。張一良想起這群鮮卑人長驅直入,屠殺十幾個村莊的百姓,恨得牙癢癢的。便說:這群胡匪,屠殺我十來個村鎮百姓,若放過一人,你我都是民族的罪人。殺!
一聲號令起,虎賁騎兵如狼似虎衝入陣中,全殲了鮮卑兀魯軍所有人,沒留一個活口。此時已是黎明時刻,隻見四處火光耀眼,一陣陣血腥味飄來,張一良忽然感到惡心,頭暈目眩,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眾人將張一良扶起,抬入朔方城的府衙裏,找來了大夫,切脈問診,才知道是神情過於緊張,忽然釋放後心脈難承其力所致。開了幾服藥,張一良休息了一天方見好轉。
朔方城由漢朝經營了兩百年,城中漢人居多,得知是漢將張一良率一千虎賁擊潰鮮卑五千多人,城內百姓爭相來探望。虎賁軍進城後將兀魯軍劫掠的財物分給城中貧苦百姓。
戰後統計,虎賁騎兵營戰死百餘人,傷三百多人。全殲鮮卑守軍五千五百餘人。張一良差三百虎賁押解兀魯王到洛陽,由朝廷發落。他留在這朔方城私下打探他娘親的消息,卻一無所獲。
張一良並不知道,就在他小試牛刀打了第一仗之後,鮮卑段部的段務目塵已經在鮮卑遼中地區聚集三萬鮮卑騎兵正沿著他向東北行軍的路線找他呢。如果不是及時的迂回到西北方向再南下,此時怕是被段務目塵的八萬遊騎兵吃掉了。
段務目塵在鮮卑境內尋找張一良數日,得知張一良進入匈奴地界,又聽說兀魯軍八千多人被全殲,借他十個膽也不敢闖進匈奴領地去追擊。
匈奴在漢朝雖被衛青霍去病等一幹牛人打趴了,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南匈奴近十萬騎兵可不是吃素的。鮮卑與匈奴大小數十戰,敗多勝少,勝仗都是幾十年前的鮮卑梟雄軻比能打下的。
此時的鮮卑,疆域雖然比匈奴廣袤。然而自從軻比能被韓龍大俠刺殺後,鮮卑分成大小三十幾個部族,具有五萬以上兵力隻有三個大部族,就是鮮卑慕容部,鮮卑段部和鮮卑宇文部。當然,正在悄悄崛起的鮮卑拓跋部也不可小覷。
鮮卑是三國之後最複雜的胡人大族,數十個部族在後來五胡亂華的大戲中相續登場,要全部記錄,恐怕三十部《三國演義》都寫不完的。
了解鮮卑族的情況後,一良又找了些與漢族關係好,熱愛和平的匈奴人了解匈奴的情況。匈奴人談到自己的曆史,顯得非常自豪,畢竟他們的祖輩曾經傲視漠南數十年。軻比能統一鮮卑後大肆侵占匈奴人的領土,匈奴中竟有多個部族對鮮卑人俯首稱臣,認賊作父,以鮮卑人自居。算起來有五六十萬人當了“匈奸”。
目前最強的匈奴部族要數南匈奴。南匈奴是匈奴的嫡係,是冒頓單於後人統領的匈奴部族。在呼廚泉當匈奴王的時期達到頂峰。正是有了呼廚泉這個根正苗紅的匈奴後裔,才保住了漠南西部的匈奴領地。
不過,呼廚泉後來被曹操套路了,騙到洛陽扣留做了曹魏的人質。司馬一族奪權後,給呼廚泉的後人賜姓“劉”,並讓他們回匈奴掌權守土,呼廚泉之後是劉豹當南匈奴王,劉豹死後由他的兒子劉淵繼位。南匈奴與漢人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鮮卑兀魯軍所搶劫的那隻吊唁使團,就是南匈奴的使團。
除了變節的“匈奸”和南匈奴劉氏,匈奴在漠南還有幾個部族,分散在漠南,漠北以及河西走廊的廣袤西北地區。
北方五胡中,占地麵積最大的就是匈奴和鮮卑這兩個牛到沒邊的大族。然並卵,大的優勢也是他們的劣勢,地廣人稀,物產極差,他們不得不到處搶劫,全族一起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過日子。匈奴滿打滿算有個兩三百萬人,能打仗的五六十萬;鮮卑比較吊,人口估計有五六百萬(包括五六十萬的“匈奸”)能打仗的,一百萬。
那麽,此時的中原有多少漢人?三國像個絞肉機將漢朝繁衍下來的六千萬人口絞到八百多萬,曹魏和西晉七八十年時間,人口恢複到三千五百萬。光憑這一點,司馬一家也算為民族立了一功。當然,想憑這點功勞去蓋過他們司馬家所犯的錯,太特麽杯水車薪了。
虎賁軍來報,他們找到了被鮮卑兀魯軍俘虜的吊喪使團。張一良以護送使團回南匈奴為由到南匈奴王庭去見劉淵。其實目的是去打聽打聽孛爾膜部族的情況。這是一件非常沒腦子的事情,一個帶兵將領,沒經過朝廷的許可,不跟朝廷打招呼便私自去鄰國友好訪問?這政治頭腦,負分都嫌多。
南匈奴王劉淵自然是開心得很,好酒好菜,美女陪聊,還說得一口地道的洛陽官話。南匈奴除了住帳篷,其他方麵都被漢化了,吃穿,禮儀,語言與漢人相當接近。
招待宴會上來了不少匈奴老人,是族老及賢王們。張一良無意中談及二十多年前晉軍和孛爾膜部聯合打曷連部的往事來,向匈奴族老們打聽孛爾膜部現狀。族老們以為這位年輕的將軍是鼓勵漢匈聯合,也就你一言,我一語的聊起孛爾膜部了。
二十多年前,孛爾膜部被曷連部攻擊,擄走了孛爾膜王,砍下腦袋當夜壺。孛爾膜想報仇,奈何實力有限,便與戍邊的晉軍聯手剿滅了曷連部。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晉軍又向孛爾膜部族進攻,將孛爾膜逼進了漠北。
漠北匈奴人容不下同族,將孛爾膜部驅趕南下,孛爾膜走投無路,便向西去了。後來聽說孛爾膜部被河西走廊上的西匈奴吞並,孛爾膜所有人已淪為西匈奴的羊馬奴。
正聊間,匈奴兵士來報:在匈奴和鮮卑交界地帶發現一支數萬人的鮮卑軍,目前已到朔方城以東三十裏,似有進攻朔方城之意。
劉淵道:朔方本是我匈奴之地,鮮卑人無故攻我城池,殺我匈奴千餘人。幸得張將軍幫我們奪回,我們當出兵與張將軍聯手退敵,幾位賢王意下如何?
一切聽從單於王指令。那幾個老頭道。
那就立即召集兵馬,左賢王三萬人,右賢王兩萬人,本王三萬騎兵,即刻向朔方開拔,阻擊鮮卑軍隊。
張一良明白,劉淵此為一石兩鳥之計。既聲明了朔方的主權,又有了出兵的理由。對晉軍來說,朔方是一座孤城,最近的邊防軍還有兩百裏之遠,若現在據守朔方城,匈奴和鮮卑連番進攻,多少兵力都不夠。
於是道:朔方乃我大漢武帝劉徹所建,隻是後來中原紛爭,無暇顧及。南匈奴王也是我晉朝之臣,的確該多派些兵鎮守此城,替朝廷分憂。
張一良拜別劉淵,想立即回去布置城防。誰知一下馬便收到了楊駿派人帶來的軍令:張一良侵占南匈奴城池,破壞朝廷和藩屬國關係,撤掉張一良虎賁校尉職務,由李祺代掌虎賁騎兵,迅速撤回北防營。
消滅鮮卑兀魯軍,打下朔方不過十來天,朝廷已鬧得沸沸揚揚。政客們利用這個事件大做文章。此時,太子司馬衷已經繼位,賈南風和楊駿的角逐成了朝廷的主要鬥爭。
賈南風和楊駿都想把消滅兀魯軍的功勞據為己有。楊駿說虎賁騎兵是他的北防營之兵,賈南風說張一良是他提拔的武將。楊駿一言不合就將以破壞藩屬國關係的罪名擼掉了張一良。賈南風沒有兵權,在這一回合中被楊駿ko了。
這場鬥爭的失利,使賈南風下決心要除掉楊駿這個老匹夫。仇恨值一滿,賈皇後就無暇顧及張一良的得失了,差人給趙王司馬倫,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分別送出密信,要求幾位王爺帶兵進京勤王。
除了被解除兵權,一擼到底之外,張一良還收到宗主蕭長林派信使帶來的責問信。宗主將張一良屠殺鮮卑投降士兵的暴行批評半天,也罰他閉門反思一個月。
強攻是下策,和匈奴人聯手是中策,刺殺兀魯王是上策。
不過,無論如何,這五千多兀魯兵必須全殲,屠殺十幾個村的百姓之仇,不能殺一個兀魯王就了事。
張一良苦思良久,得了一計:刺殺兀魯王,使兀魯部群龍無首,沒有了指揮係統的隊伍必成任人宰割之肥肉。刺殺此賊的同時,安排一批高手潛入朔方城,打開北門、南門、西門三門,每個門組一個一百人的隊伍強攻,將兀魯軍從東門逼出,東門之外埋伏七百人,伺機全殲。
各路兵馬分配妥當。張一良找來了蕭建離,把琅琊軍這支內應隊伍的任務安排好。五十來人的琅琊軍全部蒙麵潛入朔方城,分成四路。張一良和蕭建離是第一路,負責刺殺兀魯王。另外三路每隊十來人分別到北門,南門,西門去砍殺守城的兀魯軍,打開城門放虎賁軍進城。
虎賁軍進城後,所有人大喊:十萬晉軍殺來了,東門可以逃命……
兩三個時辰的調兵遣將,各路人馬就位。子時剛過,黑壓壓的琅琊門徒便翻牆潛入城中。張一良和蕭建離找到了兀魯王所住的朔方府衙,潛入院內,看到兀魯王正與幾個兀魯統帥在討論著什麽。瞧準時期,破門而入。
屋內之人都是身經百戰的胡將,刀不離身,看到有情況便拔刀打來。蕭建離去招呼那幾個部將,張一良一個麒影幻閃想要結果了那兀魯王,不想他竟用身邊的燭火砸來,張一良緊急之下打出一掌麒麟卷雲掌,那燭火被推到窗上,點燃了房子。
兀魯王大喊:來人哪!院外的衛兵刷拉拉進來了幾十人。蕭建離打死了兀魯部的那幾個副將。在門口砍殺進來的衛兵,將十來具屍體扔在門外,堵住了門口,衛兵擠壓壓的,進不了屋子。兀魯王躲到桌子下,張一良一掌麒麟撼地,將桌子震碎,順手抓住兀魯王的衣領,托到門口,一個輕功踩在外頭士兵肩上,跳上房梁飛走了。
張一良站在屋頂上,對著那群衛兵喊:晉軍十萬人已經從西南北三門殺進來,你們現在從東門逃走,還有活命的機會。
蕭建離又殺幾個人,知道張一良已經脫身,使一招豹子推象,將攻進來的士兵推出屋外,也一個輕功飛走了。
此時,幾個城門都被豹軍的黑衣人打開,虎賁軍騎馬殺了進來,見到鮮卑人就砍,一邊砍殺,一邊大喊:東門沒有晉軍,鮮卑兵快逃命啦!東門沒有晉軍,鮮卑兵快逃命啦!
城中失去了主帥,鮮卑兵從各營房中出來,瘋狂的搶奪戰馬跑到大街上。霎時間,街道上人馬如同潮水一般亂湧一通。西南北三門的守軍來不及組織防禦,丟盔棄甲朝城中跑。鮮卑軍習慣了在廣袤草地上飛馳,五千人馬在城中街道上湧動,哪裏還跑得開。相互踩踏的不計其數,都向東門騰挪,打開東門,湧出了朔方城。
七百虎賁騎兵早已在東門外的草地上圍好,攔在前方的是一連,這群凶殘彪悍的精騎兵哪裏肯放過一個鮮卑人,出來一波就衝鋒一次,鮮卑人隻能後退。退了幾步,又聽得殺聲四起,重騎兵,強弩兵從兩側殺來,不多久東門外便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了。
五千多鮮卑兵,豈是那麽輕易殲滅掉的?城外有伏兵的消息傳到東門,剩下兩千餘鮮卑兵做出了一副背水一戰的樣子。張一良下令:外部放鬆,內部壓緊,城中三百重騎兵,琅琊門徒五十人奮力衝殺了好一陣子,不隻鮮卑人血流遍地,重騎兵和琅琊門徒也渾身被血濺的通紅。
城外伏擊的虎賁騎兵向外撤了一裏地。城中一群武林高手和重騎兵,鮮卑一些兵士丟盔棄甲變成了步兵,一些人還騎著戰馬,卻怎麽也傷不到重騎兵和琅琊門徒。在城中打巷戰,鮮卑人要叫漢人祖師爺。沒多久,就全被逼到東門外的草地上。
鮮卑兀魯軍自認為來到了草原上他們就有了優勢,一些中級軍官帶領散兵們朝著一連方向衝了幾次,正中了張一良的下懷。
兀魯軍前有強敵後又追兵,心神俱亂,衝鋒起來也顧此失彼,前懼後怕。幾輪下來,被強弩射殺一批人,被一連的虎狼們斬殺一批,退回去又被從東門追出的重騎兵刀砍斧劈,又死一批。沒多久鮮卑兀魯部稀稀落落剩下了些殘兵敗將,讓虎賁軍圍在垓心。
張一良將兀魯王綁在木架上,立在包圍圈外,讓他親眼看看幾千兀魯人是如何被斬殺的。被圍住的幾百鮮卑兵似有投降之意,有的丟棄兵器,有的將兵器舉到頭頂。
將士們都看著他們的主帥張一良。張一良想起這群鮮卑人長驅直入,屠殺十幾個村莊的百姓,恨得牙癢癢的。便說:這群胡匪,屠殺我十來個村鎮百姓,若放過一人,你我都是民族的罪人。殺!
一聲號令起,虎賁騎兵如狼似虎衝入陣中,全殲了鮮卑兀魯軍所有人,沒留一個活口。此時已是黎明時刻,隻見四處火光耀眼,一陣陣血腥味飄來,張一良忽然感到惡心,頭暈目眩,從馬背上摔了下來。
眾人將張一良扶起,抬入朔方城的府衙裏,找來了大夫,切脈問診,才知道是神情過於緊張,忽然釋放後心脈難承其力所致。開了幾服藥,張一良休息了一天方見好轉。
朔方城由漢朝經營了兩百年,城中漢人居多,得知是漢將張一良率一千虎賁擊潰鮮卑五千多人,城內百姓爭相來探望。虎賁軍進城後將兀魯軍劫掠的財物分給城中貧苦百姓。
戰後統計,虎賁騎兵營戰死百餘人,傷三百多人。全殲鮮卑守軍五千五百餘人。張一良差三百虎賁押解兀魯王到洛陽,由朝廷發落。他留在這朔方城私下打探他娘親的消息,卻一無所獲。
張一良並不知道,就在他小試牛刀打了第一仗之後,鮮卑段部的段務目塵已經在鮮卑遼中地區聚集三萬鮮卑騎兵正沿著他向東北行軍的路線找他呢。如果不是及時的迂回到西北方向再南下,此時怕是被段務目塵的八萬遊騎兵吃掉了。
段務目塵在鮮卑境內尋找張一良數日,得知張一良進入匈奴地界,又聽說兀魯軍八千多人被全殲,借他十個膽也不敢闖進匈奴領地去追擊。
匈奴在漢朝雖被衛青霍去病等一幹牛人打趴了,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南匈奴近十萬騎兵可不是吃素的。鮮卑與匈奴大小數十戰,敗多勝少,勝仗都是幾十年前的鮮卑梟雄軻比能打下的。
此時的鮮卑,疆域雖然比匈奴廣袤。然而自從軻比能被韓龍大俠刺殺後,鮮卑分成大小三十幾個部族,具有五萬以上兵力隻有三個大部族,就是鮮卑慕容部,鮮卑段部和鮮卑宇文部。當然,正在悄悄崛起的鮮卑拓跋部也不可小覷。
鮮卑是三國之後最複雜的胡人大族,數十個部族在後來五胡亂華的大戲中相續登場,要全部記錄,恐怕三十部《三國演義》都寫不完的。
了解鮮卑族的情況後,一良又找了些與漢族關係好,熱愛和平的匈奴人了解匈奴的情況。匈奴人談到自己的曆史,顯得非常自豪,畢竟他們的祖輩曾經傲視漠南數十年。軻比能統一鮮卑後大肆侵占匈奴人的領土,匈奴中竟有多個部族對鮮卑人俯首稱臣,認賊作父,以鮮卑人自居。算起來有五六十萬人當了“匈奸”。
目前最強的匈奴部族要數南匈奴。南匈奴是匈奴的嫡係,是冒頓單於後人統領的匈奴部族。在呼廚泉當匈奴王的時期達到頂峰。正是有了呼廚泉這個根正苗紅的匈奴後裔,才保住了漠南西部的匈奴領地。
不過,呼廚泉後來被曹操套路了,騙到洛陽扣留做了曹魏的人質。司馬一族奪權後,給呼廚泉的後人賜姓“劉”,並讓他們回匈奴掌權守土,呼廚泉之後是劉豹當南匈奴王,劉豹死後由他的兒子劉淵繼位。南匈奴與漢人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鮮卑兀魯軍所搶劫的那隻吊唁使團,就是南匈奴的使團。
除了變節的“匈奸”和南匈奴劉氏,匈奴在漠南還有幾個部族,分散在漠南,漠北以及河西走廊的廣袤西北地區。
北方五胡中,占地麵積最大的就是匈奴和鮮卑這兩個牛到沒邊的大族。然並卵,大的優勢也是他們的劣勢,地廣人稀,物產極差,他們不得不到處搶劫,全族一起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過日子。匈奴滿打滿算有個兩三百萬人,能打仗的五六十萬;鮮卑比較吊,人口估計有五六百萬(包括五六十萬的“匈奸”)能打仗的,一百萬。
那麽,此時的中原有多少漢人?三國像個絞肉機將漢朝繁衍下來的六千萬人口絞到八百多萬,曹魏和西晉七八十年時間,人口恢複到三千五百萬。光憑這一點,司馬一家也算為民族立了一功。當然,想憑這點功勞去蓋過他們司馬家所犯的錯,太特麽杯水車薪了。
虎賁軍來報,他們找到了被鮮卑兀魯軍俘虜的吊喪使團。張一良以護送使團回南匈奴為由到南匈奴王庭去見劉淵。其實目的是去打聽打聽孛爾膜部族的情況。這是一件非常沒腦子的事情,一個帶兵將領,沒經過朝廷的許可,不跟朝廷打招呼便私自去鄰國友好訪問?這政治頭腦,負分都嫌多。
南匈奴王劉淵自然是開心得很,好酒好菜,美女陪聊,還說得一口地道的洛陽官話。南匈奴除了住帳篷,其他方麵都被漢化了,吃穿,禮儀,語言與漢人相當接近。
招待宴會上來了不少匈奴老人,是族老及賢王們。張一良無意中談及二十多年前晉軍和孛爾膜部聯合打曷連部的往事來,向匈奴族老們打聽孛爾膜部現狀。族老們以為這位年輕的將軍是鼓勵漢匈聯合,也就你一言,我一語的聊起孛爾膜部了。
二十多年前,孛爾膜部被曷連部攻擊,擄走了孛爾膜王,砍下腦袋當夜壺。孛爾膜想報仇,奈何實力有限,便與戍邊的晉軍聯手剿滅了曷連部。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晉軍又向孛爾膜部族進攻,將孛爾膜逼進了漠北。
漠北匈奴人容不下同族,將孛爾膜部驅趕南下,孛爾膜走投無路,便向西去了。後來聽說孛爾膜部被河西走廊上的西匈奴吞並,孛爾膜所有人已淪為西匈奴的羊馬奴。
正聊間,匈奴兵士來報:在匈奴和鮮卑交界地帶發現一支數萬人的鮮卑軍,目前已到朔方城以東三十裏,似有進攻朔方城之意。
劉淵道:朔方本是我匈奴之地,鮮卑人無故攻我城池,殺我匈奴千餘人。幸得張將軍幫我們奪回,我們當出兵與張將軍聯手退敵,幾位賢王意下如何?
一切聽從單於王指令。那幾個老頭道。
那就立即召集兵馬,左賢王三萬人,右賢王兩萬人,本王三萬騎兵,即刻向朔方開拔,阻擊鮮卑軍隊。
張一良明白,劉淵此為一石兩鳥之計。既聲明了朔方的主權,又有了出兵的理由。對晉軍來說,朔方是一座孤城,最近的邊防軍還有兩百裏之遠,若現在據守朔方城,匈奴和鮮卑連番進攻,多少兵力都不夠。
於是道:朔方乃我大漢武帝劉徹所建,隻是後來中原紛爭,無暇顧及。南匈奴王也是我晉朝之臣,的確該多派些兵鎮守此城,替朝廷分憂。
張一良拜別劉淵,想立即回去布置城防。誰知一下馬便收到了楊駿派人帶來的軍令:張一良侵占南匈奴城池,破壞朝廷和藩屬國關係,撤掉張一良虎賁校尉職務,由李祺代掌虎賁騎兵,迅速撤回北防營。
消滅鮮卑兀魯軍,打下朔方不過十來天,朝廷已鬧得沸沸揚揚。政客們利用這個事件大做文章。此時,太子司馬衷已經繼位,賈南風和楊駿的角逐成了朝廷的主要鬥爭。
賈南風和楊駿都想把消滅兀魯軍的功勞據為己有。楊駿說虎賁騎兵是他的北防營之兵,賈南風說張一良是他提拔的武將。楊駿一言不合就將以破壞藩屬國關係的罪名擼掉了張一良。賈南風沒有兵權,在這一回合中被楊駿ko了。
這場鬥爭的失利,使賈南風下決心要除掉楊駿這個老匹夫。仇恨值一滿,賈皇後就無暇顧及張一良的得失了,差人給趙王司馬倫,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分別送出密信,要求幾位王爺帶兵進京勤王。
除了被解除兵權,一擼到底之外,張一良還收到宗主蕭長林派信使帶來的責問信。宗主將張一良屠殺鮮卑投降士兵的暴行批評半天,也罰他閉門反思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