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是葉生,我是金公主的李茂文。”李茂文說道。


    “不知道李生打電話給我有什麽事?難道是電影出了什麽問題?”葉劍仁問道。


    “今天的報紙你看了沒?”李茂文問道。


    “還沒呢,怎麽了?”


    “我看到一篇報道,上麵提到《夜店》這部電影中改編了鄧莉君小姐的《甜蜜蜜》,侵犯了鄧小姐的版權,不知道葉生上映之前有沒有購買改版權?”李茂文將事情簡單的說了一下。


    “沒有啊。”葉劍仁說道。


    “沒有?”李茂文的心沉了下去,“葉生,你現在趕快聯係鄧小姐買下改編版權,我這邊聯係報刊給你澄清。”


    “幹嘛要買版權?”葉劍仁笑著說道:“葉生,你多慮了,《甜蜜蜜》的原曲是20世紀50年代初的印度尼西亞民謠,作者是誰根本就沒有定論,當初,鄧莉君去東南亞開巡回演出時發現它將他帶回台灣,然後找人填詞的,根本就不存在版權問題。”


    “原來如此,那就好。”李茂文鬆了一口氣,“看來葉生早有準備啊。”


    葉劍仁心中暗笑,我當然有準備啦,因為這篇報道就是我故意放出去引起大家注意力的。電影宣傳可不是隻有電影上映前才需要,在電影上映的時候也需要不停的宣傳,這樣才能使電影保持一個較高的熱度,吸引更多的人去觀感。


    “不管怎麽樣,還是有勞李生了。”葉劍仁感謝道。


    “這是我分內的事,葉生這部電影的勢頭很不錯,我也不希望他出現問題,票房能夠越高越好,畢竟葉生的利益就是我們金公主的利益啊!”李茂文倒是個實誠人。


    “那就借李生的吉言了。”


    刊載《夜店》這部電影侵犯鄧莉君版權的報紙雖然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還是有不少人看到,頓時引發了廣泛的熱議,有一些大的報紙也開始轉載。


    葉劍仁準備等熱度炒的更高點的時候才出麵澄清,沒想到他還沒來得及動作,已經有人出來說話了,這個人就是顧家輝。


    顧家輝是誰就不用多加贅述了,邵氏的禦用配樂,香江音樂界扛鼎般的人物,地位極高。


    他這篇文章是發表在了東方日報上,先是解釋了一下《甜蜜蜜》這首歌的來曆,然後話音一轉,提到電影中的另外兩首歌。


    “相對於改變後的《甜蜜蜜》,我更關心的是另外兩首歌,一首國語,一首粵語,一首高亢激昂,一首婉轉纏綿,都是難得的佳作,讓我聽了之後一直難以忘懷,可惜沒有能夠聽到完整版的。”


    那首國語歌不用說,是原作中的《征服》,而那首粵語歌則是《千千闕歌》。葉劍仁為了能夠一炮打響,在香江的電影中站穩腳跟也是下了血本,直接將《千千闕歌》這樣的佳作放在了電影中。


    顧家輝站出來澄清的時間雖然提前了一點,稍稍的打亂了葉劍仁的計劃的,沒有讓熱度繼續往上炒,但是葉劍仁心中並不如何的失望。因為這樣他就不用親自下場了,每次都親自下場的話,那就太刻意了,容易被人抓住痛腳。


    隨著《夜店》這部電影額口碑發酵,票房也節節高升。首日的上座率還不到六成,第二日平均上座率就達到了56%,兩日累計票房60萬,第三天上座率飆升到70%,到第五天開始就場場爆滿了。


    而《隻手遮天》呢?首日上座率和票房還和《夜店》差不多,但也緊緊維持了兩天,便開始跳水式的下滑,上座率直接降到了兩成左右,第一個星期的票房加起來才一百多萬,和《夜店》三百萬的票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現在許多報紙已經稱《夜店》為票房奇跡了,《晨報》更是寫出了《鄧光容被徹底碾壓,嘉禾不敵金公主》這樣聳人聽聞的標題。


    隨著《夜店》的爆火,電影裏麵的一幹主演,導演曾誌韋還有葉劍仁的名字也漸漸為人所熟知。大家驚訝的發現,這部電影的製片人、監製和編劇都是同一個人,那就是葉劍仁。於是,很多業內人士開始留心這個陌生的名字來。


    “葉生,你的電影是不是隻在金公主上映?”第一個星期的票房統計剛出來,曾誌韋就打來了電話。


    “不是啊,怎麽了?”葉劍仁問道。


    “有些零散的小電影也想上映這部電影,但是沒有你的聯係方式,隻能都把電話打到我這裏來了。”曾誌韋解釋道。


    香江除了四大院線外還有一些小的院線和獨立的電影院,加在一起的規模並不比任何一家院線差,但是因為太零散了,所以葉劍仁就沒有一家一家的找上門去,心想等到電影大賣後他們自然會主動找自己。


    果不其然,電影熱映後,這些電影院像聞道腥味的鯊魚一樣圍了上來,隻是時間要比葉劍仁預期的晚上一些。


    “給他們30%的分成,如果願意的話就上映。”葉劍仁說道。


    “30%是不是低了點?”曾誌韋聞道。


    “發行是我自己來,宣傳是我自己來,30%哪裏低了,金公主不過才33%而已。”葉劍仁不屑道:“現在是他們求著我,不是我求著他們,最多30%,愛要不要。”


    “那好,我打電話和他們聯係一下。”


    掛掉電話後,曾誌韋就將葉劍仁的話轉達給那些電影院的老板,他們隻是稍微猶豫了一下就全都答應了下來。


    30%的分成雖然低了點,但是總比沒得賺的好,《夜店》的大賣導致他們現在正在上映的電影上座率直接都掉到了不足兩成,而那些還沒有上映的大多調整了檔期,推延了上映時間,希望能夠避開《夜店》。


    從第二周開始,除了金公主旗下的院線外,又新增了十三家的電影院上映了《夜店》,這也導致《夜店》的上座率從當初的爆滿掉到了隻有七成多。


    上座率的下降,意味著新的提升空間有出現了,於是《電影雙周刊》上出現了一篇名為《《夜店》,香江電影史上裏程碑式的作品》


    《電影雙周刊》這份雜誌國內電影人應該都不陌生,它創刊於1979年初,隨著香港電影的大潮,見證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跟興衰曆史,同時華語世界裏最富盛名的‘香港金像獎’頒獎典禮,亦是由《電影雙周刊》一手創辦的。


    這次倒不是葉劍仁花錢做的宣傳,《電影雙周刊》的主編陳柏森是個非常有職業操守的人,好的電影不花錢他也會幫你宣傳,不好的的電影就算花再多錢也沒有用。


    他之前寫出這樣一篇文章是因為葉劍仁上門和他在學術上進行了一番深入的探討,然後他被葉劍仁那豐富而淵博的學識所折服,對他的觀點表示深深的讚同。


    “……之前筆者在看《夜店》這篇文章的時候發現電影給了一些商品很多鏡頭,當時表示非常的疑惑,直到前些日子和《夜店》這部電影的編劇、製片人葉劍仁先生進行一番交流後,才得知這是有意而為之的,因為這些鏡頭是植入式的廣告。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植入式廣告是什麽意思,筆者簡單的解釋一下,植入式廣告就是把產品及其服務具有代表性的視聽品牌符號融入影視或舞台作品中的一種廣告方式,通過給觀眾留下相當的印象,以達到營銷目的。


    這種現象最早是起於大洋彼岸的美國的一部漫畫,隨後得到了迅速的發展。32年的時候,美國鷹牌雪茄花費為了在電影植入廣告花費了高達25萬美元。


    葉生告訴我,他電影中的廣告費用雖然不像美國那麽高昂,也達到了百萬之巨。筆者咋聽這些感覺到非常的震驚,但是細細想去又覺得這可能是我們香江電影甚至是香江企業騰飛的一次機會。


    因為如果操作得當的,植入式廣告會是一筆三贏的結果。第一,企業可以以較小的代價來擴大自己的名氣,每年香港都有很大一部分電影會發行到台灣和東南亞,甚至是rb、韓國。第二,電影製作方會得到更多的投資,廣告植入會帶來大筆的費用。第三,觀眾會享受到更好看的電影,電影製作費用的提高則意味著電影質量的提高。


    但是如果操作不當的話,那麽這部電影就會成為一部廣告集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觀眾們的觀感體驗,所以這就非常考驗編劇和導演的功力了。


    不管怎麽說,植入式廣告的運用對香江的電影界都是一件幸事,《夜店》這部電影已經為大家開了個好頭,至於後續如何發展就需要全體電影人士共勉了。”


    這篇報道一出可以說是驚起了千層浪,不僅是普通的觀眾為之驚訝,連電影界的人士都很震驚,因為這是他們之前從未想過的一件事。


    之前他們拍電影時一般都是借用場地服裝什麽的,然後在片尾打出字幕鳴謝,而名氣小一點的甚至還要倒貼錢。現在這篇文章一出告訴大家不僅不要付錢,還要收錢,簡直就是為這些電影人士打開了一座金庫啊。


    於是有識的電影人士都有意識的開始研究起這方麵的內容,當然還不忘感謝一波葉劍仁這位先行者。


    什麽在電影中插入廣告有失電影人的操守,我們是看電影不是看廣告,抵製《夜店》抵製葉劍仁之類的文章便出現了。


    不得不說這些文章還是起到一些作用的,剛剛開始回升的上座率又開始了下滑,為《夜店》這部票房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葉劍仁知道這應該是邵氏或者嘉禾出手,他在心裏冷哼了一聲,這是想要逼我放大招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香江之198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夜半月未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夜半月未央並收藏重生香江之198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