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買一千擔左右的茶葉,質量至少要中上乘的,當然價格也要適中一些。
隻是,有一樣要說好,一會兒我還要去張家、顧家和陳家等茶號看看,非是我信不過貴號,而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得不多走幾趟。”
“做生意就要貨比三家,本該如此。”
呂掌櫃沉穩地回答,既不為聽到要做一千擔的生意而露出驚喜之色,也沒有因為還要到其他茶號查看而露出不悅之色,讓趙大貴暗自點頭,這至少也算是正宗商人必要的城府吧。
接著,呂掌櫃便拿出十數樣茶葉,讓趙大貴觀看,其中紅茶到綠茶種類很齊全,都是能提供數百擔到數千擔的大宗貨物的。
趙大貴裝模作樣地聽了半天,頻頻點頭,其實心裏一片茫然。
其實,在現代世界裏趙大貴就沒接觸過什麽茶葉,平時都不怎麽喝,茶葉的好壞根本分辨不出來,甚至不知道趙掌櫃說出的價格合適還是偏高。
不過,趙大貴也有自己的辦法,跟呂掌櫃借來紙筆,讓掌櫃的將每樣茶葉都包上一份樣品,然後自己寫上茶葉品級、售價和能提供的茶葉量等。
呂掌櫃天天就是幹這個的,很快就給包出十幾個樣品小包來,趙大貴卻一不留神,鬧出不小的洋相來。
原來,趙大貴在現代世界用慣了圓珠筆和鋼筆,到清朝後在領事館裏用鵝毛筆和鋼筆,勉強也能對付,一旦要用傳統的毛筆,立刻就露怯了。
夥計把紙筆拿過來,趙大貴按照拿圓珠筆的姿勢一握,立即就感覺不對勁來,然後又重新抓住,回想著小時候老師的教導和以前偶爾看過的記憶,嚐試著用三根手指握住筆,好不容易在紙上寫起字來。
現代人好歹都是經常寫字的,第一次用毛筆雖然不好看,好歹也能對付,至少能看得懂,不過這茶葉名稱中好多字都不認識,就需要掌櫃的指點了。
呂掌櫃本來一直保持溫和的職業化微笑,此時也不免驚駭欲絕,很是奇怪以這趙掌櫃的德性,小時候怎麽會沒被老師打死呢。
清朝識字率非常低下,但到了李家茶棧這種成規模的商號掌櫃,多少都開過蒙,雖然連最低級的童生都不算,但比起空有架子的趙老爺,已經不知要強多少倍了。
把茶葉按半斤一包分好,又貼上自己寫上價格和數量等信息的小紙條後,趙大貴才擦了擦汗,跟呂掌櫃告辭。
趙大貴還想給呂掌櫃送上樣品茶葉的錢,對方卻大手一揮,直接送他這些樣品,還體貼地幫忙叫上送貨的夥夫,拿個盒子裝上茶葉,一起走人。
從李家茶棧出來後,趙大貴又找剩下幾家大型茶棧,進裏頭見到掌櫃後還是跟先前一樣的說辭,然後拿到樣品,照樣貼上信息紙條,暗中記憶各家茶棧掌櫃的服務態度和和藹程度,然後才離開。
說實話,這時代掌櫃們的服務精神都不錯,待人和藹不說,樣品茶葉全部免費贈送,還客客氣氣送到門口,絕沒有網絡文學中常見的刁難和看不起之事。
不過,這才算是正常,做生意的不和氣待人才是怪事吧。
趙大貴去了好幾家茶棧,拿上七八個盒子的茶葉,才心滿意足地回到領事館,也就是姚家大院休息。
沒錯,從這一天開始,趙大貴就不再回原來的小旅店,要在領事館找房間住宿了。
這一是為了讓領事和船長放心,讓兩人知道自己不會拿了二百元銀子就跑路了;二呢,也防止那些茶號的人偷偷過來跟蹤,然後找到小旅店去。
按照趙大貴的理解,這麽大的生意,那些茶棧就算表麵上顯得多麽平靜,私下裏肯定要派人打聽這人到底住哪兒的,如果是打聽到領事館,還算高大上的,一旦知道是住一個小旅店的,就要懷疑是不是遇到什麽騙子了。
細節決定一切,趙大貴不懂怎麽做生意,隻能盡量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小說裏的知識進行。
之後的兩天,趙大貴訪問多家茶棧拿樣品,看了多家商號的茶葉,又跟掌櫃的多聊幾句後,看茶葉的眼光見識也慢慢培養起來了。
茶葉這行業門道很多,但是看茶葉的形狀、色澤和香味,再自己泡茶喝一下,再有人指點一下,什麽茶好什麽茶差一些,還是很能看出來的。
當然,以趙大貴的情況而言,其實也不必特別懂茶,那位船長應該做了數十年的茶葉生意,手下應該也有專門鑒定茶葉的人員,到時候趙大貴提供樣品和報價,讓船長自己選擇就是了。
在有閑暇的時候,趙大貴還跑到幾家錢莊詢問西班牙銀元的價值情況,結果果然不出所料,幾家錢莊都很願意承接這些銀元的匯兌業務,而且對銀元質量的評價相當高。
接下來,就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向船長提供幾款茶葉樣品,讓他自己按照茶葉質量和價格選擇具體購買哪種茶葉就是了,但恰恰在這一步驟,趙大貴感到有些躊躇。
茶葉樣品拿給船長看沒問題,但價格應該怎麽報呢?
如果按茶棧的報價原樣遞上去,那就是傻子了,中間沒有差價,自己還賺什麽錢,這價格必然是要上浮一些的,這是自己應得的正當利益,不然自己忙前忙後圖什麽啊。
隻是,具體怎麽報價呢,比如一款每擔三十兩的茶葉,自己應該報多少錢,三十五兩,四十兩,還是五十兩?直接報六十兩,會不會顯得太黑,直接被打出來呢?
這就需要知道某款茶葉在英國的售價,廣州十三行通常的報價水平,以及凱利特船長對茶葉價格的底限等,這些直接關係到這次生意的成敗和收益程度。
按照趙大貴的理解,廣州十三行做了數百年的壟斷生意,茶葉價格應該奇高不已,自己隻要比十三行的價格稍微低一點,甚至齊平,都能說服船長買下茶葉,現在的問題就是趙大貴對茶行業兩眼一抹黑,根本就不知道十三行平常都黑到什麽程度。
想了一下,趙大貴決定不去猜測茶葉的具體售價,而是推導出十三洋行可能的利潤比例。
隻是,有一樣要說好,一會兒我還要去張家、顧家和陳家等茶號看看,非是我信不過貴號,而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得不多走幾趟。”
“做生意就要貨比三家,本該如此。”
呂掌櫃沉穩地回答,既不為聽到要做一千擔的生意而露出驚喜之色,也沒有因為還要到其他茶號查看而露出不悅之色,讓趙大貴暗自點頭,這至少也算是正宗商人必要的城府吧。
接著,呂掌櫃便拿出十數樣茶葉,讓趙大貴觀看,其中紅茶到綠茶種類很齊全,都是能提供數百擔到數千擔的大宗貨物的。
趙大貴裝模作樣地聽了半天,頻頻點頭,其實心裏一片茫然。
其實,在現代世界裏趙大貴就沒接觸過什麽茶葉,平時都不怎麽喝,茶葉的好壞根本分辨不出來,甚至不知道趙掌櫃說出的價格合適還是偏高。
不過,趙大貴也有自己的辦法,跟呂掌櫃借來紙筆,讓掌櫃的將每樣茶葉都包上一份樣品,然後自己寫上茶葉品級、售價和能提供的茶葉量等。
呂掌櫃天天就是幹這個的,很快就給包出十幾個樣品小包來,趙大貴卻一不留神,鬧出不小的洋相來。
原來,趙大貴在現代世界用慣了圓珠筆和鋼筆,到清朝後在領事館裏用鵝毛筆和鋼筆,勉強也能對付,一旦要用傳統的毛筆,立刻就露怯了。
夥計把紙筆拿過來,趙大貴按照拿圓珠筆的姿勢一握,立即就感覺不對勁來,然後又重新抓住,回想著小時候老師的教導和以前偶爾看過的記憶,嚐試著用三根手指握住筆,好不容易在紙上寫起字來。
現代人好歹都是經常寫字的,第一次用毛筆雖然不好看,好歹也能對付,至少能看得懂,不過這茶葉名稱中好多字都不認識,就需要掌櫃的指點了。
呂掌櫃本來一直保持溫和的職業化微笑,此時也不免驚駭欲絕,很是奇怪以這趙掌櫃的德性,小時候怎麽會沒被老師打死呢。
清朝識字率非常低下,但到了李家茶棧這種成規模的商號掌櫃,多少都開過蒙,雖然連最低級的童生都不算,但比起空有架子的趙老爺,已經不知要強多少倍了。
把茶葉按半斤一包分好,又貼上自己寫上價格和數量等信息的小紙條後,趙大貴才擦了擦汗,跟呂掌櫃告辭。
趙大貴還想給呂掌櫃送上樣品茶葉的錢,對方卻大手一揮,直接送他這些樣品,還體貼地幫忙叫上送貨的夥夫,拿個盒子裝上茶葉,一起走人。
從李家茶棧出來後,趙大貴又找剩下幾家大型茶棧,進裏頭見到掌櫃後還是跟先前一樣的說辭,然後拿到樣品,照樣貼上信息紙條,暗中記憶各家茶棧掌櫃的服務態度和和藹程度,然後才離開。
說實話,這時代掌櫃們的服務精神都不錯,待人和藹不說,樣品茶葉全部免費贈送,還客客氣氣送到門口,絕沒有網絡文學中常見的刁難和看不起之事。
不過,這才算是正常,做生意的不和氣待人才是怪事吧。
趙大貴去了好幾家茶棧,拿上七八個盒子的茶葉,才心滿意足地回到領事館,也就是姚家大院休息。
沒錯,從這一天開始,趙大貴就不再回原來的小旅店,要在領事館找房間住宿了。
這一是為了讓領事和船長放心,讓兩人知道自己不會拿了二百元銀子就跑路了;二呢,也防止那些茶號的人偷偷過來跟蹤,然後找到小旅店去。
按照趙大貴的理解,這麽大的生意,那些茶棧就算表麵上顯得多麽平靜,私下裏肯定要派人打聽這人到底住哪兒的,如果是打聽到領事館,還算高大上的,一旦知道是住一個小旅店的,就要懷疑是不是遇到什麽騙子了。
細節決定一切,趙大貴不懂怎麽做生意,隻能盡量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小說裏的知識進行。
之後的兩天,趙大貴訪問多家茶棧拿樣品,看了多家商號的茶葉,又跟掌櫃的多聊幾句後,看茶葉的眼光見識也慢慢培養起來了。
茶葉這行業門道很多,但是看茶葉的形狀、色澤和香味,再自己泡茶喝一下,再有人指點一下,什麽茶好什麽茶差一些,還是很能看出來的。
當然,以趙大貴的情況而言,其實也不必特別懂茶,那位船長應該做了數十年的茶葉生意,手下應該也有專門鑒定茶葉的人員,到時候趙大貴提供樣品和報價,讓船長自己選擇就是了。
在有閑暇的時候,趙大貴還跑到幾家錢莊詢問西班牙銀元的價值情況,結果果然不出所料,幾家錢莊都很願意承接這些銀元的匯兌業務,而且對銀元質量的評價相當高。
接下來,就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向船長提供幾款茶葉樣品,讓他自己按照茶葉質量和價格選擇具體購買哪種茶葉就是了,但恰恰在這一步驟,趙大貴感到有些躊躇。
茶葉樣品拿給船長看沒問題,但價格應該怎麽報呢?
如果按茶棧的報價原樣遞上去,那就是傻子了,中間沒有差價,自己還賺什麽錢,這價格必然是要上浮一些的,這是自己應得的正當利益,不然自己忙前忙後圖什麽啊。
隻是,具體怎麽報價呢,比如一款每擔三十兩的茶葉,自己應該報多少錢,三十五兩,四十兩,還是五十兩?直接報六十兩,會不會顯得太黑,直接被打出來呢?
這就需要知道某款茶葉在英國的售價,廣州十三行通常的報價水平,以及凱利特船長對茶葉價格的底限等,這些直接關係到這次生意的成敗和收益程度。
按照趙大貴的理解,廣州十三行做了數百年的壟斷生意,茶葉價格應該奇高不已,自己隻要比十三行的價格稍微低一點,甚至齊平,都能說服船長買下茶葉,現在的問題就是趙大貴對茶行業兩眼一抹黑,根本就不知道十三行平常都黑到什麽程度。
想了一下,趙大貴決定不去猜測茶葉的具體售價,而是推導出十三洋行可能的利潤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