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從外觀還是其他方麵看,靈金和黃金完全一樣,隻是到了修行人手裏才能分辨出不同,錢莊的人都是凡人,並沒看出這是比黃金還要珍貴數倍的靈金,就當做趙大貴在櫃上存兩千多兩黃金,給出三萬塊大洋的銀票,月息為三分,也就是每月利息為百分之三。
有了這三萬塊錢,加上升級圖書館前就留下的兩萬元,趙大貴手上就有五萬銀元可用了。
趙大貴便弄上兩萬元左右的洋貨,包括五千匹洋布和鍾表、燕窩、玻璃器皿等各色暢銷貨物,帶著商行的掌櫃、夥計和福威鏢局的鏢師等共數十人,雇了船,直奔蘇州而去。
這時候的買辦們剛接觸洋人生意不久,多屬於剛入行的新人,雖然做的生意規模很大,但活動範圍主要局限在魔都周圍,並沒有到蘇州開拓新市場的。
如此說來,趙大貴在第一個經營茶葉,第一個到湖州收購湖絲之外,又是第一個到蘇州進行擴張的。
從魔都坐船,通過吳淞江(蘇州河)到蘇州,行船距離也就一百公裏,一個白天就能到,而且非常安全,幾乎沒聽說過有水匪襲擊一百噸以上商船的,如此說來比到湖州還要安全許多。
當然,十噸以下的小船,每年都有幾艘不知行蹤的,那些就不用管了。
趙大貴思考過為什麽到蘇州的河路安全這麽多,總結出三大原因:
首先,魔都到蘇州很近,也就一百公裏,帆船一個白天就能到,甚至不需要在夜裏行船;
其次,黃浦江的寬度為三百米到七百米,與之相比,吳淞江的寬度隻有數十米,這使得水匪在水上轉戰騰挪的餘地小了很多;
其三,最重要的一點事蘇州和魔都屬於同一個管轄區,也就是都屬於兩江省的蘇鬆太道,受蘇鬆太兵備道宮慕久的直接管製,而湖州卻屬於浙江,這跨省地區間交通的治安問題扯皮的地方很多,給了水匪們很多生存空間,當年先輩們以無數實例證明在兩省或三省分解處建立根據地,具有巨大的好處。
蘇州曆來是中原富庶之地,一度有過“蘇杭熟,天下足”的說法,在這一時期也是非常繁華的,從城廓和街麵建築的建造水平看,比作為縣城的魔都還要強上很多。
洋人在魔都後做過一番評論,認為單從市麵繁華程度看,蘇州最好,寧波次之,魔都反而是最差的。
寧波也是通商的五口之一,英國人曾對這個港口寄予厚望,認為寧波的貿易至少不會比魔都差,但現實打了他們響亮的耳光,寧波一開始靠定海的生意撲騰過一陣子,等到定海歸還給清政府後情況就直線下降;
一直到五十年代寧波租界做生意的洋人都隻有個位數,貿易總量很多時候都不到魔都的十分之一。
通商的另外兩個港口,福州和廈門情況也很差,一直到五十年代,也就區區七艘船訪問過這兩個港口,外國商人數量也隻有個位數,而且福州租界在一段時期還經曆過沒有任何外國商人居住的窘況。
如此說來,至少到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福州的茶葉貿易受到外國人重視之前,按照江寧條約開放的五個港口的對外貿易,九成以上都是由魔都和廣州撐起來的。
再說到蘇州,蘇州每年向朝廷繳納的稅款為白銀一百六十萬兩以上,比魔都的一百萬兩還要多出一些,但考慮到魔都撐死也隻是個小縣城,人口比蘇州少多了,按照人均繳納的稅款而言,魔都人民居然還高於蘇州。
另外,蘇州百工發達,整體水平比魔都高出許多,而且魔都最主要的手工業是棉布紡織,而蘇州屬於絲綢紡織和棉布紡織並舉的情況。
沒錯,蘇州是此時代的清國最重要的絲綢紡織基地之一,地位和產量僅次於南京,淩駕於杭州和寧波等其他重要絲綢產地之上。
趙大貴帶著人到蘇州後,就到各大貨棧考察,主要是茶棧和絲棧,最終決定以生絲貿易為主,以茶葉貿易為輔。
茶葉的出口利潤為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生絲貿易利潤卻能達到百分之一百以上,不需要太高明的數學水平,就能明白怎麽做生意更合適。
按照英國官方數據,1844年7月1日至1845年6月30日的上海絲茶出口量為茶葉3800027磅,不到三萬擔;生絲出口量6433包。
從價值來看,三萬擔茶葉的價格隻有六千多包生絲的三成或四成,隻能說注意到生絲利潤更高的中國商人占大多數。
順便說一下,這時期廣州的生絲出口量也是六千多包,隻比上海多了數十包;
而這時期英國的生絲年消費量為六萬包或六百三十萬磅,還主要供本國人消費,真正的絲綢生產大國法國和意大利的生絲消耗量必然比英國還要多很多。
綜上所述,可以知道中國1844年的生絲年出口量達到接近一萬三千包,但在歐美的生絲市場上這點輸出量根本不算什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同時對對歐美市場的生絲消費的影響力恐怕也遠低於很多業餘人士的估算。
而且,到了1847年,中國的生絲價格會比1843年(或44年)下降百分之三十五以上,讓“英國的絲織業者受惠不淺”,並且“引起了一種樂觀的期望,盼其繼續增加,直至中國絲在英國消費中代替大部分土耳其、意大利和法國絲的地位,大大有利於英國製造商。”
(知了注:上述引號內內容出自“b.p.p.:returnsofthetradeofthevariousportsinchina,fortheyears1847,1848”)
蘇州也有很多經營時間長,規模比較大的茶棧和絲棧,趙大貴跟這些商人接觸,才發現自己的名聲居然早就傳到這些商人耳中,很多人從各種渠道知道魔都出了一個跟洋人交好的大商人,做事公道,付款也爽快。
隻是,趙大貴調查一番情況後,也發現有很多問題。
蘇州的茶葉價格跟魔都差不多,但生絲的價格卻是高出很多。
舉例來講,趙大貴先前到湖州買輯裏絲,每包也就一百六十元左右,但在蘇州買同樣的輯裏絲,價格卻高達兩百元到兩百五十元之間。
一開始還以為是蘇州的商人欺生,合起夥來漲價,仔細一打聽,還真不是,這裏的生絲價格就是比湖州高出很多。
有了這三萬塊錢,加上升級圖書館前就留下的兩萬元,趙大貴手上就有五萬銀元可用了。
趙大貴便弄上兩萬元左右的洋貨,包括五千匹洋布和鍾表、燕窩、玻璃器皿等各色暢銷貨物,帶著商行的掌櫃、夥計和福威鏢局的鏢師等共數十人,雇了船,直奔蘇州而去。
這時候的買辦們剛接觸洋人生意不久,多屬於剛入行的新人,雖然做的生意規模很大,但活動範圍主要局限在魔都周圍,並沒有到蘇州開拓新市場的。
如此說來,趙大貴在第一個經營茶葉,第一個到湖州收購湖絲之外,又是第一個到蘇州進行擴張的。
從魔都坐船,通過吳淞江(蘇州河)到蘇州,行船距離也就一百公裏,一個白天就能到,而且非常安全,幾乎沒聽說過有水匪襲擊一百噸以上商船的,如此說來比到湖州還要安全許多。
當然,十噸以下的小船,每年都有幾艘不知行蹤的,那些就不用管了。
趙大貴思考過為什麽到蘇州的河路安全這麽多,總結出三大原因:
首先,魔都到蘇州很近,也就一百公裏,帆船一個白天就能到,甚至不需要在夜裏行船;
其次,黃浦江的寬度為三百米到七百米,與之相比,吳淞江的寬度隻有數十米,這使得水匪在水上轉戰騰挪的餘地小了很多;
其三,最重要的一點事蘇州和魔都屬於同一個管轄區,也就是都屬於兩江省的蘇鬆太道,受蘇鬆太兵備道宮慕久的直接管製,而湖州卻屬於浙江,這跨省地區間交通的治安問題扯皮的地方很多,給了水匪們很多生存空間,當年先輩們以無數實例證明在兩省或三省分解處建立根據地,具有巨大的好處。
蘇州曆來是中原富庶之地,一度有過“蘇杭熟,天下足”的說法,在這一時期也是非常繁華的,從城廓和街麵建築的建造水平看,比作為縣城的魔都還要強上很多。
洋人在魔都後做過一番評論,認為單從市麵繁華程度看,蘇州最好,寧波次之,魔都反而是最差的。
寧波也是通商的五口之一,英國人曾對這個港口寄予厚望,認為寧波的貿易至少不會比魔都差,但現實打了他們響亮的耳光,寧波一開始靠定海的生意撲騰過一陣子,等到定海歸還給清政府後情況就直線下降;
一直到五十年代寧波租界做生意的洋人都隻有個位數,貿易總量很多時候都不到魔都的十分之一。
通商的另外兩個港口,福州和廈門情況也很差,一直到五十年代,也就區區七艘船訪問過這兩個港口,外國商人數量也隻有個位數,而且福州租界在一段時期還經曆過沒有任何外國商人居住的窘況。
如此說來,至少到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福州的茶葉貿易受到外國人重視之前,按照江寧條約開放的五個港口的對外貿易,九成以上都是由魔都和廣州撐起來的。
再說到蘇州,蘇州每年向朝廷繳納的稅款為白銀一百六十萬兩以上,比魔都的一百萬兩還要多出一些,但考慮到魔都撐死也隻是個小縣城,人口比蘇州少多了,按照人均繳納的稅款而言,魔都人民居然還高於蘇州。
另外,蘇州百工發達,整體水平比魔都高出許多,而且魔都最主要的手工業是棉布紡織,而蘇州屬於絲綢紡織和棉布紡織並舉的情況。
沒錯,蘇州是此時代的清國最重要的絲綢紡織基地之一,地位和產量僅次於南京,淩駕於杭州和寧波等其他重要絲綢產地之上。
趙大貴帶著人到蘇州後,就到各大貨棧考察,主要是茶棧和絲棧,最終決定以生絲貿易為主,以茶葉貿易為輔。
茶葉的出口利潤為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生絲貿易利潤卻能達到百分之一百以上,不需要太高明的數學水平,就能明白怎麽做生意更合適。
按照英國官方數據,1844年7月1日至1845年6月30日的上海絲茶出口量為茶葉3800027磅,不到三萬擔;生絲出口量6433包。
從價值來看,三萬擔茶葉的價格隻有六千多包生絲的三成或四成,隻能說注意到生絲利潤更高的中國商人占大多數。
順便說一下,這時期廣州的生絲出口量也是六千多包,隻比上海多了數十包;
而這時期英國的生絲年消費量為六萬包或六百三十萬磅,還主要供本國人消費,真正的絲綢生產大國法國和意大利的生絲消耗量必然比英國還要多很多。
綜上所述,可以知道中國1844年的生絲年出口量達到接近一萬三千包,但在歐美的生絲市場上這點輸出量根本不算什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同時對對歐美市場的生絲消費的影響力恐怕也遠低於很多業餘人士的估算。
而且,到了1847年,中國的生絲價格會比1843年(或44年)下降百分之三十五以上,讓“英國的絲織業者受惠不淺”,並且“引起了一種樂觀的期望,盼其繼續增加,直至中國絲在英國消費中代替大部分土耳其、意大利和法國絲的地位,大大有利於英國製造商。”
(知了注:上述引號內內容出自“b.p.p.:returnsofthetradeofthevariousportsinchina,fortheyears1847,1848”)
蘇州也有很多經營時間長,規模比較大的茶棧和絲棧,趙大貴跟這些商人接觸,才發現自己的名聲居然早就傳到這些商人耳中,很多人從各種渠道知道魔都出了一個跟洋人交好的大商人,做事公道,付款也爽快。
隻是,趙大貴調查一番情況後,也發現有很多問題。
蘇州的茶葉價格跟魔都差不多,但生絲的價格卻是高出很多。
舉例來講,趙大貴先前到湖州買輯裏絲,每包也就一百六十元左右,但在蘇州買同樣的輯裏絲,價格卻高達兩百元到兩百五十元之間。
一開始還以為是蘇州的商人欺生,合起夥來漲價,仔細一打聽,還真不是,這裏的生絲價格就是比湖州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