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陸仁軒和冬瓜兩人敘舊的同時,在距離鐵塔大約一公裏的一棟建築裏,一個嬌小的身影正在裏麵活動。
光嶽樓——這座建於明朝初期的建築,與鸛雀樓、黃鶴樓、嶽陽樓、太白樓、滕王閣、蓬萊閣、鎮江樓、甲秀樓、大觀樓共同組成中國十大名樓。
盡管作為十大名樓,這些樓閣都各有各的特色,有的還有更富有想象力的傳說,但光嶽樓之所以成為天下名樓之一,除了曆史悠久外,與其他樓宇不同的是,光嶽樓樓身本身是榫卯和鉤掛結構,全樓沒有一處鐵釘和鐵質護角,作為現代人很難想象,在科技和冶煉技術並不太發達的明朝,古人是有怎樣的大智慧做到了這樣巧奪天工的建築設計,讓這個全木結構的樓宇屹立千年而不倒。即便放到今天,設計這樣的一個塔樓也非易事,更不要說是明朝時期了。
而此刻光嶽樓內的那道身影手中拿著一個手電筒,正在觀察樓內的結構,誰也不知道她是如何進入這裏的。要知道這個光嶽樓本身是個景點,又是文物保護單位,每天下午五點半以後便關門的,而且還有保安巡邏。
手電筒晃動之下,映出了這個人的麵龐。這是一個年輕的麵孔,如果陸仁軒在此的話,一定會發現這個人是個女的,而且正是白天他遇見的那個站在塔尖陰影處的拍照的那名女子。
灰暗的燈光下,這名女子的臉龐再次顯露出來,從年齡上看,她絕對超不過18歲。她的臉龐稍顯稚嫩,精致的五官猶如天工雕琢而成,一頭齊頜短發披散著,盡管看起來年齡不大,但明顯屬於發育成熟,身上散發著青春活力。她的身材凸凹有致,上身穿著一件米黃色的襯衫,下身穿著一件牛仔短褲,在晃動的燈光下,把身材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讓人看起來賞心悅目。
這名女子之前並沒有來過聊城,家中也沒有告訴她從哪裏下手,完全是她自己摸索出來的線索。原本白天時她在鐵塔處已經發現了更多的線索,但因為旁邊有個男子也就是陸仁軒總是轉來轉去,讓她心燥不安,隻好早早地回到了賓館。幸好,等她回到賓館時仔細觀看手中的玉匣中所留的一張隱晦的地圖時,才發現自己想錯了,地圖上並沒有顯示鐵塔就是她要尋找的目標,而是中午時分塔尖方向所指的光嶽樓。
本來這次出門偷了爺爺的寶貝她就有些不安,畢竟自己的爺爺視這個所謂的“珠璣玉匣”如命,自己這次堂而皇之的偷來,本身對爺爺就是不孝了。而爺爺本身就有病在身,有一次她還曾看到爺爺出門幾個月,回來時大病一場,每隔幾日都會嘔血,差點去世。在這個關鍵時刻,她偷了爺爺的心肝寶貝,換做誰也是會認為她太任性的。但作為家裏的掌上明珠、公主似的人物,她沒有同齡人的刁蠻任性,細致入微的她本就對家族的秘密感到好奇,直到有一次偷聽到爺爺和哥哥在書房中提到珠璣玉匣中有能找到不死之藥的線索時,她想到如果能根據線索找到傳說中的不死之藥,那麽爺爺的絕症就有救了。
她仍然清楚地記得,那次她在書房外聽到爺爺和哥哥的談話,雖然大概意思是隻要能解開“珠璣玉匣”裏透出的信息,就能夠找到傳說中的“焜煌塔”。雖然她不知道焜煌塔是何物,但爺爺說,在焜煌塔中有他們所需要的東西。隻是爺爺說那一切太虛無縹緲,必須有萬全之策才可行動。
隻是她還是太年輕,她從沒想過,以家族的人力、財力、智力,如果舉全家之力,世界上辦不到的事情還真沒幾個,但為什麽遲遲沒有行動,如果傳說是真的,不死之藥不管對什麽人來說都是具有極大誘惑力的,如果很容易獲得,為什麽爺爺這麽多年沒有行動。
而現在那道身影緩緩地拾階而上,登上了光嶽樓的第三層。光嶽樓第三層係暗層,實際上是樓的結構層。這一層利用橫木穿插,梁枋扣合,將自下直貫而上的12根金柱和20根簷柱從上端構成一個整體,使之更加牢固和穩定,故三層也是樓的主要框架。該層麵闊進深皆5間,金柱與簷柱之間上端是梁架,與第二層貫通,所以暗層實僅3間。與宋代《營造法式》記載相同,這一層的“當心間”即樓之正中為空井,四周置欄杆。而此時那道身影赫然就要走進那個空井,而空井顧名思義是中空的,難道她不怕墜樓?
她低頭看著玉匣上所刻的一個小地圖,用手電筒向四周照了一下。她圍著空井把四周的金柱和簷柱的幾個不明顯的地方扭動後,整個樓層發生了異變。金柱和簷柱逐漸旋轉,以一種從未見過的組合,形成了一個通往下方的旋轉的通道。這個通道在樓內憑空出現,如果被光嶽樓的管理員知道,恐怕會驚出一身冷汗來。誰能想到,這個被定義為國家文物的建築中還有他們說不知道的秘密?
隨著通道的打開,光嶽樓底下傳來了一陣低沉的聲音,幾塊石板緩緩打開,露出一個石階來,而石階下方則是深不見底的黑暗。
那道身影順著台階緩緩下行,踏過了樓底的石階,不一會兒消失在黑暗中。
不過,隨著她的深入,地底反而倒明亮起來。在暗道的周圍,一顆顆夜明珠不分晝夜的發著光,照亮了她腳下的路。
大約走了半個小時,在一扇巨大的石門前她停了下來。一個足有拳頭大的夜明珠使得周圍的光亮格外耀眼。這不禁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如果沒有頭頂石板帶來的壓抑,絕大多數人不會認為這是在地底下,因為這和一個奢華的地下會所沒有什麽區別。金碧輝煌之下,唯一不同的是,巨大的地下石洞中除了她沒有任何一個人。
她從隨身攜帶的包裏去除了珠璣玉匣別無他物,而這時的玉匣顯現出一絲隱晦卻幽綠的光亮。
那光亮,如此隱晦,有如此幽綠,仿佛是黑暗中野狼的眼睛。
光嶽樓——這座建於明朝初期的建築,與鸛雀樓、黃鶴樓、嶽陽樓、太白樓、滕王閣、蓬萊閣、鎮江樓、甲秀樓、大觀樓共同組成中國十大名樓。
盡管作為十大名樓,這些樓閣都各有各的特色,有的還有更富有想象力的傳說,但光嶽樓之所以成為天下名樓之一,除了曆史悠久外,與其他樓宇不同的是,光嶽樓樓身本身是榫卯和鉤掛結構,全樓沒有一處鐵釘和鐵質護角,作為現代人很難想象,在科技和冶煉技術並不太發達的明朝,古人是有怎樣的大智慧做到了這樣巧奪天工的建築設計,讓這個全木結構的樓宇屹立千年而不倒。即便放到今天,設計這樣的一個塔樓也非易事,更不要說是明朝時期了。
而此刻光嶽樓內的那道身影手中拿著一個手電筒,正在觀察樓內的結構,誰也不知道她是如何進入這裏的。要知道這個光嶽樓本身是個景點,又是文物保護單位,每天下午五點半以後便關門的,而且還有保安巡邏。
手電筒晃動之下,映出了這個人的麵龐。這是一個年輕的麵孔,如果陸仁軒在此的話,一定會發現這個人是個女的,而且正是白天他遇見的那個站在塔尖陰影處的拍照的那名女子。
灰暗的燈光下,這名女子的臉龐再次顯露出來,從年齡上看,她絕對超不過18歲。她的臉龐稍顯稚嫩,精致的五官猶如天工雕琢而成,一頭齊頜短發披散著,盡管看起來年齡不大,但明顯屬於發育成熟,身上散發著青春活力。她的身材凸凹有致,上身穿著一件米黃色的襯衫,下身穿著一件牛仔短褲,在晃動的燈光下,把身材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讓人看起來賞心悅目。
這名女子之前並沒有來過聊城,家中也沒有告訴她從哪裏下手,完全是她自己摸索出來的線索。原本白天時她在鐵塔處已經發現了更多的線索,但因為旁邊有個男子也就是陸仁軒總是轉來轉去,讓她心燥不安,隻好早早地回到了賓館。幸好,等她回到賓館時仔細觀看手中的玉匣中所留的一張隱晦的地圖時,才發現自己想錯了,地圖上並沒有顯示鐵塔就是她要尋找的目標,而是中午時分塔尖方向所指的光嶽樓。
本來這次出門偷了爺爺的寶貝她就有些不安,畢竟自己的爺爺視這個所謂的“珠璣玉匣”如命,自己這次堂而皇之的偷來,本身對爺爺就是不孝了。而爺爺本身就有病在身,有一次她還曾看到爺爺出門幾個月,回來時大病一場,每隔幾日都會嘔血,差點去世。在這個關鍵時刻,她偷了爺爺的心肝寶貝,換做誰也是會認為她太任性的。但作為家裏的掌上明珠、公主似的人物,她沒有同齡人的刁蠻任性,細致入微的她本就對家族的秘密感到好奇,直到有一次偷聽到爺爺和哥哥在書房中提到珠璣玉匣中有能找到不死之藥的線索時,她想到如果能根據線索找到傳說中的不死之藥,那麽爺爺的絕症就有救了。
她仍然清楚地記得,那次她在書房外聽到爺爺和哥哥的談話,雖然大概意思是隻要能解開“珠璣玉匣”裏透出的信息,就能夠找到傳說中的“焜煌塔”。雖然她不知道焜煌塔是何物,但爺爺說,在焜煌塔中有他們所需要的東西。隻是爺爺說那一切太虛無縹緲,必須有萬全之策才可行動。
隻是她還是太年輕,她從沒想過,以家族的人力、財力、智力,如果舉全家之力,世界上辦不到的事情還真沒幾個,但為什麽遲遲沒有行動,如果傳說是真的,不死之藥不管對什麽人來說都是具有極大誘惑力的,如果很容易獲得,為什麽爺爺這麽多年沒有行動。
而現在那道身影緩緩地拾階而上,登上了光嶽樓的第三層。光嶽樓第三層係暗層,實際上是樓的結構層。這一層利用橫木穿插,梁枋扣合,將自下直貫而上的12根金柱和20根簷柱從上端構成一個整體,使之更加牢固和穩定,故三層也是樓的主要框架。該層麵闊進深皆5間,金柱與簷柱之間上端是梁架,與第二層貫通,所以暗層實僅3間。與宋代《營造法式》記載相同,這一層的“當心間”即樓之正中為空井,四周置欄杆。而此時那道身影赫然就要走進那個空井,而空井顧名思義是中空的,難道她不怕墜樓?
她低頭看著玉匣上所刻的一個小地圖,用手電筒向四周照了一下。她圍著空井把四周的金柱和簷柱的幾個不明顯的地方扭動後,整個樓層發生了異變。金柱和簷柱逐漸旋轉,以一種從未見過的組合,形成了一個通往下方的旋轉的通道。這個通道在樓內憑空出現,如果被光嶽樓的管理員知道,恐怕會驚出一身冷汗來。誰能想到,這個被定義為國家文物的建築中還有他們說不知道的秘密?
隨著通道的打開,光嶽樓底下傳來了一陣低沉的聲音,幾塊石板緩緩打開,露出一個石階來,而石階下方則是深不見底的黑暗。
那道身影順著台階緩緩下行,踏過了樓底的石階,不一會兒消失在黑暗中。
不過,隨著她的深入,地底反而倒明亮起來。在暗道的周圍,一顆顆夜明珠不分晝夜的發著光,照亮了她腳下的路。
大約走了半個小時,在一扇巨大的石門前她停了下來。一個足有拳頭大的夜明珠使得周圍的光亮格外耀眼。這不禁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如果沒有頭頂石板帶來的壓抑,絕大多數人不會認為這是在地底下,因為這和一個奢華的地下會所沒有什麽區別。金碧輝煌之下,唯一不同的是,巨大的地下石洞中除了她沒有任何一個人。
她從隨身攜帶的包裏去除了珠璣玉匣別無他物,而這時的玉匣顯現出一絲隱晦卻幽綠的光亮。
那光亮,如此隱晦,有如此幽綠,仿佛是黑暗中野狼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