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接受采訪
諸天,從亮劍開始的倒爺 作者:太平洋過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川軍團全團五千餘人,冷冰冰的數字,無法讓人有直觀的感受。</p>
三個合成營參與的誓師閱兵儀式,六十輛坦克,八十四輛步戰車,自行迫擊炮,火箭炮發射車,重卡運輸車。</p>
總計四百多各式車輛,鋪滿了整個正麵的空曠地帶。</p>
一眼望去好似看不到盡頭。</p>
陳浩站在觀禮台上,向下望去頓時升起了一股豪邁之情,這就是他的團。</p>
屬於他的鋼鐵洪流,讓敵人聞之而恐懼的鋼鐵洪流。</p>
陳浩沒有演講,他站在話筒前用力的振臂一呼:“北伐必勝!”</p>
站在車輛一側的戰士們仿佛演練了無數次,跟著振臂高呼:</p>
“北伐必勝,必勝!”</p>
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聲音響徹天地,比炮彈的爆炸聲還要高。</p>
受到邀請來觀禮的社會名流、各國記者,看到此景十分震撼,許多人臉色大變。</p>
膽怯者更是一臉煞白,被川軍團戰士展現的威勢嚇到了。</p>
“殺氣騰騰,威武之師!”</p>
黎秀石激動的狂按照相機,是要將這一幕拍攝下來,通過報紙的宣傳讓全國人民看到。</p>
有如此強大的軍隊,華夏有救了。</p>
這一幕必將一掃頹勢,激發民眾的信心。</p>
各國的記者在震撼之餘,也將這一幕拍了下來,他們腦海中一瞬間想到了許多標題。</p>
《蘇醒的東方雄獅——緬甸川軍團》</p>
《東方的拿破侖與他的鋼鐵洪流》</p>
《日本東亞最強大的對手——陳團長》</p>
軍隊的士氣在其一,作為首領陳浩的影響力,也在所有人麵前展現的淋漓盡致。</p>
他毫無疑問是這支武裝的唯一領導者。</p>
“出發!”</p>
伴隨著陳浩的一聲令下,車輛的發動機再次啟動。</p>
一輛又一輛的戰車有序的駛出,沿滇緬公路向北而行。</p>
許久後,當最後一輛卡車開走,這場沒有任何講話,看樣子像是炫耀武力的“誓師北伐”結束了。</p>
見到那位陳團長在人群的簇擁下乘車離開,馬丹娜有點傻眼,這就完了?</p>
她還沒有說上話呢!</p>
當然不會至此結束,馬上便有人請他們去參加宴會,並告知在那裏可以采訪到陳團長。</p>
寬敞的宴會廳剛剛建立好不久,並不華麗,但顯得十分莊重威嚴。</p>
作為主人的陳浩露麵與眾人講了幾句。</p>
以他此時的地位,想做什麽自然是隨心所欲,其他人隻有遷就的份兒。</p>
邀請所謂的社會名流,隻是想借機震懾一下他們,別搞陰奉陽違、私通日軍,老老實實地當順民。</p>
倒是記者采訪陳浩十分重視,他搞那麽大的場麵,要是沒有那麽多記者發出去,對外界的影響力可就銳減了九成。</p>
所以經過安排,他親自出麵回答記者的提問。</p>
“請問陳團長,北麵的日軍第五十五師團,總人數有兩萬五千餘人,您派出的軍隊不足三千人,有信心擊敗日軍嗎?”</p>
一名英國記者得到提問的機會,便直接問出了最尖銳的問題。</p>
僅從人數上來說,雙方相差近十倍。</p>
聽說過軍事強大進攻軍事弱小的,還沒聽說過軍事弱小主動進攻軍事強大的。</p>
而且還大張旗鼓向世人宣告,生怕敵人不知道。</p>
違反了常理,顯得川軍團的行為很奇怪。</p>
陳浩澹澹地回答他:“你應該問,我們派出了三個營的作戰部隊,日軍得到消息會不會逃跑?!”</p>
能把敵人嚇得逃跑,顯然是信心十足的體現。</p>
記者們回想到剛才看到的上百輛坦克和大炮,不得不承認這為陳團長是自信而不是狂妄。</p>
雖然人數上要少得多,但是要論火力密度,日軍把兩個師團綁在一塊都無法媲美。</p>
現代戰爭早就不是比人數的時候了。</p>
作為華夏記者的黎秀石對此感受最深,日軍開戰之初為何一個大隊的兵力能追著中央軍一個師打?</p>
因為那一個師所擁有的輕重機槍和迫擊炮,數量真不及日軍一個大隊多,火力上完全被壓製,連防守都十分困難。</p>
淞滬會戰時的德械調整師、整裝師,表現出來的情況就好得多。</p>
那些德械師隻是在師、團一級的火力上與日軍有差距,步兵班排連營的輕重機槍迫擊炮火力,跟日軍差距不大。</p>
以黎秀石的眼光來看,川軍團剛剛三個營所展現出來的坦克數量,火力密度,</p>
已經比中央軍的王牌裝甲師——第二百師要強的多。</p>
評判川軍團的戰鬥力,不能看人數。</p>
這是一隻超乎常規的軍隊。</p>
“這位大公報的記者,你要問什麽?”陳浩上次還接受過他采訪,直指黎秀石。</p>
黎秀石站起身來,手持筆記擺出專業的姿態問道:</p>
“日軍第五十五師團與國內的軍隊隔著怒江對峙,您的此舉是為了消滅他們,幫國內的軍隊解除威脅嗎?”</p>
這個提問是個送分題啊!</p>
陳浩一瞬間想到了很多,說內心的實話,他北伐還真不是為了這一目的。</p>
解除了怒江對峙,使得幾萬兵力不會被牽製在此。</p>
對於國內的戰局有什麽用?</p>
以陳浩的了解用處不大,因為自打美國人參戰以來,運輸大隊長對於抗戰就沒那麽積極了。</p>
總是琢磨借抗日這盤棋,把那些不聽話他的異己山頭頂到前線送死。</p>
最後等日本人失敗了,他就可以實現真正的統一了。</p>
所以那幾萬精銳的中央軍,被盤活後也不會被派到前線正麵戰場,用來反攻日軍。</p>
雖然原來不是那麽想的,但是並不妨礙陳浩為自己披上高尚的名義——北伐是為了從側麵為國內的抗戰做一份貢獻。</p>
如此宣傳能為他博得更多好感。</p>
黎秀石在本子上立刻記了下來:“深明大義的陳團長,雖然身在國外但內心時刻惦記祖國。</p>
想到在日軍鐵蹄下淪陷的祖國人民,他夜不能寐。</p>
川軍團有了實力後,立即發動北伐主動攻擊人數是他們失敗的日軍強敵,隻為祖國的抗日做出自己的貢獻。”</p>
作為一群男記者中少見的亮色,馬丹娜很快也得到了提問的機會。</p>
金發碧眼的白人美女,用婉轉動聽的嗓音,問出了一個技術性的問題:</p>
“您認為川軍團裝載步兵的步戰車,與我們美國生產的M3半履帶裝甲車孰優孰劣?”</p>
陳浩愣神了一下,他琢磨著美國白妞長得漂亮,身材曲線不錯,就是腦子不太靈光,看來上帝不是太偏愛她。</p>
一款二戰的半履帶裝甲車,能跟五十年後技術的步戰車相比較?</p>
陳浩對那一款車有所了解,其實就是前部車身為輪式,後部加裝了履帶的裝甲車。</p>
因為在運輸人員和裝備上的便利,不止是美國大量裝備,英國和蘇聯都曾經使用了不少這樣的裝甲車。</p>
在整個二戰期間,M3半履帶裝甲車一共生產了43000輛,在二戰的戰場上起到了難以想象的作用。</p>
比起純粹的卡車,這款半履帶裝甲車通過性能好。</p>
車頂上支上一挺機槍,隨時隨地都能提供火力,放在歐洲戰場作用不小。</p>
如果放在缺少重火炮的東亞戰場,足可以跟日軍豆丁坦克相媲美了,在部分戰場上耀武揚威。</p>
但也僅僅如此。</p>
零四式步戰車可以一炮轟掉它,副武器三十毫米口徑的機炮打上幾發,也能讓它當場報廢。</p>
如果讓陳浩來定位的話,皮卡車搭載火箭筒。</p>
對,隻能跟這個相提並論。</p>
陳浩把美國人引以為傲的半履帶裝甲車批評的不值一提,不止美國記者臉色難看。</p>
英國記者也十分不爽,因為他們真金白銀從美國人手裏買到了許多正在用,說半履帶裝甲車不行,也就是說他們的眼光差嘍。</p>
但他們還真沒法反駁陳浩,跟川軍團展示的步戰車一比較,差距實在太大了。</p>
馬丹娜的搭檔蘭迪站起來,言辭犀利的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了戰爭的勝利,選擇突然襲擊的比比皆是。</p>
貴軍大張旗鼓的誓師北伐,敵人知道了肯定早做準備,即使勝利也會付出更大的代價。</p>
貴軍到底是為了什麽呢?”</p>
蘭迪的目的是為了駁陳浩的麵子,替他們美國人爭回點麵子。</p>
但是說完他又後悔了,想到這位能把英軍繳械當了俘虜,惹急了可不會因為他是美國人就區別相待。</p>
陳浩的臉色絲毫未變,他終於等到這個問題了。</p>
他甚至可以想到,日本指揮官在得到消息後,也會有同樣的疑問吧。</p>
“你是美國記者,我想請問你對日本偷襲珍珠港怎麽看?”陳浩反問道。</p>
蘭迪立即將顧慮拋之腦後,憤怒的情緒湧上了心頭,就和許多聽聞他們被襲擊了的美國人一樣。</p>
現在回想起來,蘭迪仍然十分激動:“他們是一群卑鄙無恥的小偷,竊賊,強盜。”</p>
陳浩心想你們美國人以後不斷挑動戰爭,比日本人強不到哪裏去。</p>
都是一丘之貉,老大看不起老二?</p>
輕咳了一聲,陳浩嚴肅的正色道:“日軍搞偷襲已經習慣了,這是他們的流氓本性。</p>
但我們……是正義之師,文明之師,講究一個師出有名。</p>
而且我們並不擔心日軍知道了,因為他們即使知道也不會是我們川軍團的對手,造成不了多少阻礙。”</p>
陳浩心中有鬼,話語說的大義凜然,可熟悉的人一定會看出來還是虛了。</p>
記者們毫不知情,將這一點記錄了下來。</p>
結束采訪後,陳浩私底下接見了黎秀石,黎秀石也將他在本子上記錄下的文字拿給陳浩看。</p>
“川軍團是正義之師,文明之師,對自身實力十分有信心,公開告訴日軍我要打你,對日軍進行震懾,效果……”</p>
黎秀石不知道,所以還是空白。</p>
他請求隨軍前往戰場,記錄這場北伐戰役,寫下川軍團將士們的英勇作戰事跡。</p>
陳浩對於黎秀石這個人是聽過的,燕京大學新聞學院畢業,就是趙剛差一點讀的那個專業。</p>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是誰都熱血上湧加入到抗戰中。</p>
促使黎秀石奔赴抗日前線,是因為他的女友趕到南京想接走家人。</p>
但當他們乘上船準備逃難時,卻不巧碰上了日軍的轟炸。</p>
結果,黎秀石的女友在空襲過後身受重傷,切身的體會沒有沒有徹底激發了他心中的怒氣。</p>
於是在那一刻起,黎秀石毅然決定奔赴前線,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抗擊日寇,報效國家。</p>
為了讓更多的國人知道戰場前線的第一消息,為了讓華夏軍隊奮勇抗擊外敵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他不顧日夜地工作。</p>
即便日軍的轟炸就發生在自己工作的地方,</p>
他也隻是躲進岩洞裏,依舊不停地揮動筆墨書寫著這一方的英烈故事。</p>
後來,在遠征軍反攻時,黎秀石來到緬甸戰場報道。</p>
緬甸戰役結束後,成為盟軍記者在太平洋戰場報道。</p>
八月十四日,日本天皇在麵臨全國毀滅的情況下,不得不接受《波茨坦公告》,向日本國民頒布《終戰詔書》。</p>
</p>
黎秀石與一些英美記者冒著被日本人殺害的危險,於八月二十七日乘盟軍艦隊的小摩托艇在日本東京登陸。</p>
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戰勝者的姿態,踏上日本國土的第一位華夏人。</p>
抗戰期間,他作為盟軍太平洋戰場上的隨軍記者,寫過一百多篇戰地報道。</p>
是在“密蘇裏號”上見證日軍投降儀式的數名華夏記者之一。</p>
黎秀石是華夏戰地記者的先驅,陳浩原本隻是想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但是看完了他對川軍團的描述。</p>
這是個人才啊!</p>
都可以主持川軍團的對外宣傳了。</p>
陳浩當場決定,邀請黎秀石而成為川軍團的外聘記者,他有資格得到川軍團更多的一手資料和采訪機會。</p>
黎秀石喜不自勝地答應了下來,上次都專訪了也沒有得到這樣的好機會。</p>
他還不知道是自己的溢美之詞起到了關鍵作用。</p>
其實是常規操作了。</p>
媒體表麵上是公正獨立的,實際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必定會受到當權者的影響。</p>
黎秀石在中央軍當戰地記者,主要是報道中央軍英勇作戰的事例。</p>
失敗的戰鬥,慘烈的戰鬥,除非能帶來正麵的意義,否則他就是寫得出來,報紙也不敢報出去。</p>
不怕報社被封了嗎?</p>
對川軍團的溢美之詞,基本操作了。</p>
何況川軍團是真的很優秀,黎秀石覺得他那些形容完全合理,絲毫都沒有誇張的成分。</p>
這些話陳浩很愛聽,知識分子拍起馬屁來,純粹是一種享受。</p>
“團座,時代周刊的記者想要給您做個專訪,他們說想要請您做封麵人物。”</p>
孟煩了進來匯報道。</p>
黎秀石識趣的告退,陳浩想起了那剛才一男一女,傻白甜女記者,更專業的是那個男記者。</p>
“把他們請進來。”</p>
陳浩倒要看看美國人葫蘆裏賣什麽藥。</p>
三個合成營參與的誓師閱兵儀式,六十輛坦克,八十四輛步戰車,自行迫擊炮,火箭炮發射車,重卡運輸車。</p>
總計四百多各式車輛,鋪滿了整個正麵的空曠地帶。</p>
一眼望去好似看不到盡頭。</p>
陳浩站在觀禮台上,向下望去頓時升起了一股豪邁之情,這就是他的團。</p>
屬於他的鋼鐵洪流,讓敵人聞之而恐懼的鋼鐵洪流。</p>
陳浩沒有演講,他站在話筒前用力的振臂一呼:“北伐必勝!”</p>
站在車輛一側的戰士們仿佛演練了無數次,跟著振臂高呼:</p>
“北伐必勝,必勝!”</p>
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聲音響徹天地,比炮彈的爆炸聲還要高。</p>
受到邀請來觀禮的社會名流、各國記者,看到此景十分震撼,許多人臉色大變。</p>
膽怯者更是一臉煞白,被川軍團戰士展現的威勢嚇到了。</p>
“殺氣騰騰,威武之師!”</p>
黎秀石激動的狂按照相機,是要將這一幕拍攝下來,通過報紙的宣傳讓全國人民看到。</p>
有如此強大的軍隊,華夏有救了。</p>
這一幕必將一掃頹勢,激發民眾的信心。</p>
各國的記者在震撼之餘,也將這一幕拍了下來,他們腦海中一瞬間想到了許多標題。</p>
《蘇醒的東方雄獅——緬甸川軍團》</p>
《東方的拿破侖與他的鋼鐵洪流》</p>
《日本東亞最強大的對手——陳團長》</p>
軍隊的士氣在其一,作為首領陳浩的影響力,也在所有人麵前展現的淋漓盡致。</p>
他毫無疑問是這支武裝的唯一領導者。</p>
“出發!”</p>
伴隨著陳浩的一聲令下,車輛的發動機再次啟動。</p>
一輛又一輛的戰車有序的駛出,沿滇緬公路向北而行。</p>
許久後,當最後一輛卡車開走,這場沒有任何講話,看樣子像是炫耀武力的“誓師北伐”結束了。</p>
見到那位陳團長在人群的簇擁下乘車離開,馬丹娜有點傻眼,這就完了?</p>
她還沒有說上話呢!</p>
當然不會至此結束,馬上便有人請他們去參加宴會,並告知在那裏可以采訪到陳團長。</p>
寬敞的宴會廳剛剛建立好不久,並不華麗,但顯得十分莊重威嚴。</p>
作為主人的陳浩露麵與眾人講了幾句。</p>
以他此時的地位,想做什麽自然是隨心所欲,其他人隻有遷就的份兒。</p>
邀請所謂的社會名流,隻是想借機震懾一下他們,別搞陰奉陽違、私通日軍,老老實實地當順民。</p>
倒是記者采訪陳浩十分重視,他搞那麽大的場麵,要是沒有那麽多記者發出去,對外界的影響力可就銳減了九成。</p>
所以經過安排,他親自出麵回答記者的提問。</p>
“請問陳團長,北麵的日軍第五十五師團,總人數有兩萬五千餘人,您派出的軍隊不足三千人,有信心擊敗日軍嗎?”</p>
一名英國記者得到提問的機會,便直接問出了最尖銳的問題。</p>
僅從人數上來說,雙方相差近十倍。</p>
聽說過軍事強大進攻軍事弱小的,還沒聽說過軍事弱小主動進攻軍事強大的。</p>
而且還大張旗鼓向世人宣告,生怕敵人不知道。</p>
違反了常理,顯得川軍團的行為很奇怪。</p>
陳浩澹澹地回答他:“你應該問,我們派出了三個營的作戰部隊,日軍得到消息會不會逃跑?!”</p>
能把敵人嚇得逃跑,顯然是信心十足的體現。</p>
記者們回想到剛才看到的上百輛坦克和大炮,不得不承認這為陳團長是自信而不是狂妄。</p>
雖然人數上要少得多,但是要論火力密度,日軍把兩個師團綁在一塊都無法媲美。</p>
現代戰爭早就不是比人數的時候了。</p>
作為華夏記者的黎秀石對此感受最深,日軍開戰之初為何一個大隊的兵力能追著中央軍一個師打?</p>
因為那一個師所擁有的輕重機槍和迫擊炮,數量真不及日軍一個大隊多,火力上完全被壓製,連防守都十分困難。</p>
淞滬會戰時的德械調整師、整裝師,表現出來的情況就好得多。</p>
那些德械師隻是在師、團一級的火力上與日軍有差距,步兵班排連營的輕重機槍迫擊炮火力,跟日軍差距不大。</p>
以黎秀石的眼光來看,川軍團剛剛三個營所展現出來的坦克數量,火力密度,</p>
已經比中央軍的王牌裝甲師——第二百師要強的多。</p>
評判川軍團的戰鬥力,不能看人數。</p>
這是一隻超乎常規的軍隊。</p>
“這位大公報的記者,你要問什麽?”陳浩上次還接受過他采訪,直指黎秀石。</p>
黎秀石站起身來,手持筆記擺出專業的姿態問道:</p>
“日軍第五十五師團與國內的軍隊隔著怒江對峙,您的此舉是為了消滅他們,幫國內的軍隊解除威脅嗎?”</p>
這個提問是個送分題啊!</p>
陳浩一瞬間想到了很多,說內心的實話,他北伐還真不是為了這一目的。</p>
解除了怒江對峙,使得幾萬兵力不會被牽製在此。</p>
對於國內的戰局有什麽用?</p>
以陳浩的了解用處不大,因為自打美國人參戰以來,運輸大隊長對於抗戰就沒那麽積極了。</p>
總是琢磨借抗日這盤棋,把那些不聽話他的異己山頭頂到前線送死。</p>
最後等日本人失敗了,他就可以實現真正的統一了。</p>
所以那幾萬精銳的中央軍,被盤活後也不會被派到前線正麵戰場,用來反攻日軍。</p>
雖然原來不是那麽想的,但是並不妨礙陳浩為自己披上高尚的名義——北伐是為了從側麵為國內的抗戰做一份貢獻。</p>
如此宣傳能為他博得更多好感。</p>
黎秀石在本子上立刻記了下來:“深明大義的陳團長,雖然身在國外但內心時刻惦記祖國。</p>
想到在日軍鐵蹄下淪陷的祖國人民,他夜不能寐。</p>
川軍團有了實力後,立即發動北伐主動攻擊人數是他們失敗的日軍強敵,隻為祖國的抗日做出自己的貢獻。”</p>
作為一群男記者中少見的亮色,馬丹娜很快也得到了提問的機會。</p>
金發碧眼的白人美女,用婉轉動聽的嗓音,問出了一個技術性的問題:</p>
“您認為川軍團裝載步兵的步戰車,與我們美國生產的M3半履帶裝甲車孰優孰劣?”</p>
陳浩愣神了一下,他琢磨著美國白妞長得漂亮,身材曲線不錯,就是腦子不太靈光,看來上帝不是太偏愛她。</p>
一款二戰的半履帶裝甲車,能跟五十年後技術的步戰車相比較?</p>
陳浩對那一款車有所了解,其實就是前部車身為輪式,後部加裝了履帶的裝甲車。</p>
因為在運輸人員和裝備上的便利,不止是美國大量裝備,英國和蘇聯都曾經使用了不少這樣的裝甲車。</p>
在整個二戰期間,M3半履帶裝甲車一共生產了43000輛,在二戰的戰場上起到了難以想象的作用。</p>
比起純粹的卡車,這款半履帶裝甲車通過性能好。</p>
車頂上支上一挺機槍,隨時隨地都能提供火力,放在歐洲戰場作用不小。</p>
如果放在缺少重火炮的東亞戰場,足可以跟日軍豆丁坦克相媲美了,在部分戰場上耀武揚威。</p>
但也僅僅如此。</p>
零四式步戰車可以一炮轟掉它,副武器三十毫米口徑的機炮打上幾發,也能讓它當場報廢。</p>
如果讓陳浩來定位的話,皮卡車搭載火箭筒。</p>
對,隻能跟這個相提並論。</p>
陳浩把美國人引以為傲的半履帶裝甲車批評的不值一提,不止美國記者臉色難看。</p>
英國記者也十分不爽,因為他們真金白銀從美國人手裏買到了許多正在用,說半履帶裝甲車不行,也就是說他們的眼光差嘍。</p>
但他們還真沒法反駁陳浩,跟川軍團展示的步戰車一比較,差距實在太大了。</p>
馬丹娜的搭檔蘭迪站起來,言辭犀利的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了戰爭的勝利,選擇突然襲擊的比比皆是。</p>
貴軍大張旗鼓的誓師北伐,敵人知道了肯定早做準備,即使勝利也會付出更大的代價。</p>
貴軍到底是為了什麽呢?”</p>
蘭迪的目的是為了駁陳浩的麵子,替他們美國人爭回點麵子。</p>
但是說完他又後悔了,想到這位能把英軍繳械當了俘虜,惹急了可不會因為他是美國人就區別相待。</p>
陳浩的臉色絲毫未變,他終於等到這個問題了。</p>
他甚至可以想到,日本指揮官在得到消息後,也會有同樣的疑問吧。</p>
“你是美國記者,我想請問你對日本偷襲珍珠港怎麽看?”陳浩反問道。</p>
蘭迪立即將顧慮拋之腦後,憤怒的情緒湧上了心頭,就和許多聽聞他們被襲擊了的美國人一樣。</p>
現在回想起來,蘭迪仍然十分激動:“他們是一群卑鄙無恥的小偷,竊賊,強盜。”</p>
陳浩心想你們美國人以後不斷挑動戰爭,比日本人強不到哪裏去。</p>
都是一丘之貉,老大看不起老二?</p>
輕咳了一聲,陳浩嚴肅的正色道:“日軍搞偷襲已經習慣了,這是他們的流氓本性。</p>
但我們……是正義之師,文明之師,講究一個師出有名。</p>
而且我們並不擔心日軍知道了,因為他們即使知道也不會是我們川軍團的對手,造成不了多少阻礙。”</p>
陳浩心中有鬼,話語說的大義凜然,可熟悉的人一定會看出來還是虛了。</p>
記者們毫不知情,將這一點記錄了下來。</p>
結束采訪後,陳浩私底下接見了黎秀石,黎秀石也將他在本子上記錄下的文字拿給陳浩看。</p>
“川軍團是正義之師,文明之師,對自身實力十分有信心,公開告訴日軍我要打你,對日軍進行震懾,效果……”</p>
黎秀石不知道,所以還是空白。</p>
他請求隨軍前往戰場,記錄這場北伐戰役,寫下川軍團將士們的英勇作戰事跡。</p>
陳浩對於黎秀石這個人是聽過的,燕京大學新聞學院畢業,就是趙剛差一點讀的那個專業。</p>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是誰都熱血上湧加入到抗戰中。</p>
促使黎秀石奔赴抗日前線,是因為他的女友趕到南京想接走家人。</p>
但當他們乘上船準備逃難時,卻不巧碰上了日軍的轟炸。</p>
結果,黎秀石的女友在空襲過後身受重傷,切身的體會沒有沒有徹底激發了他心中的怒氣。</p>
於是在那一刻起,黎秀石毅然決定奔赴前線,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抗擊日寇,報效國家。</p>
為了讓更多的國人知道戰場前線的第一消息,為了讓華夏軍隊奮勇抗擊外敵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他不顧日夜地工作。</p>
即便日軍的轟炸就發生在自己工作的地方,</p>
他也隻是躲進岩洞裏,依舊不停地揮動筆墨書寫著這一方的英烈故事。</p>
後來,在遠征軍反攻時,黎秀石來到緬甸戰場報道。</p>
緬甸戰役結束後,成為盟軍記者在太平洋戰場報道。</p>
八月十四日,日本天皇在麵臨全國毀滅的情況下,不得不接受《波茨坦公告》,向日本國民頒布《終戰詔書》。</p>
</p>
黎秀石與一些英美記者冒著被日本人殺害的危險,於八月二十七日乘盟軍艦隊的小摩托艇在日本東京登陸。</p>
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戰勝者的姿態,踏上日本國土的第一位華夏人。</p>
抗戰期間,他作為盟軍太平洋戰場上的隨軍記者,寫過一百多篇戰地報道。</p>
是在“密蘇裏號”上見證日軍投降儀式的數名華夏記者之一。</p>
黎秀石是華夏戰地記者的先驅,陳浩原本隻是想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但是看完了他對川軍團的描述。</p>
這是個人才啊!</p>
都可以主持川軍團的對外宣傳了。</p>
陳浩當場決定,邀請黎秀石而成為川軍團的外聘記者,他有資格得到川軍團更多的一手資料和采訪機會。</p>
黎秀石喜不自勝地答應了下來,上次都專訪了也沒有得到這樣的好機會。</p>
他還不知道是自己的溢美之詞起到了關鍵作用。</p>
其實是常規操作了。</p>
媒體表麵上是公正獨立的,實際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必定會受到當權者的影響。</p>
黎秀石在中央軍當戰地記者,主要是報道中央軍英勇作戰的事例。</p>
失敗的戰鬥,慘烈的戰鬥,除非能帶來正麵的意義,否則他就是寫得出來,報紙也不敢報出去。</p>
不怕報社被封了嗎?</p>
對川軍團的溢美之詞,基本操作了。</p>
何況川軍團是真的很優秀,黎秀石覺得他那些形容完全合理,絲毫都沒有誇張的成分。</p>
這些話陳浩很愛聽,知識分子拍起馬屁來,純粹是一種享受。</p>
“團座,時代周刊的記者想要給您做個專訪,他們說想要請您做封麵人物。”</p>
孟煩了進來匯報道。</p>
黎秀石識趣的告退,陳浩想起了那剛才一男一女,傻白甜女記者,更專業的是那個男記者。</p>
“把他們請進來。”</p>
陳浩倒要看看美國人葫蘆裏賣什麽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