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鄭大廚的為難根本就沒啥威脅。
等伊凡和鐵牛把鄭大廚中午所需的魚處理好之後,董小宛又來廚房了。
鄭大廚笑嗬嗬地迎了上去:“董小姐……”
“鄭師傅,我來找小呆,讓他幫我去揉一下麵。”
“好啊,這是小事,你直接叫他就是了。”
鄭大廚一邊答應董小宛,一邊嗬斥伊凡:“小呆,快去,認真聽從董小姐吩咐。”
伊凡:“……”
你之前不是還在說,沒你的允許……
唉,兩麵三刀。
典型的小人行徑。
他算是對鄭大廚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
不過在他看來,任務中的這個便宜師父,就是一個無關緊要的路人甲。
於是,他立即就把他拋到了腦後。
對他來說,現在在副本裏,首要的任務就是研製新品,然後幫董小宛脫離困境。
至於殺魚練水台熟練度、刀工練習啥的,已經成為了按部就班的常態。
跟著董小宛回到宛樓後,伊凡又開始忙碌起來。
首先是和麵。
“小呆,是不是取麵粉熬澄麵?”
“哦,不用,燒一壺滾水就好了。”
伊凡這才想起來,還有個驚喜今天還沒來得及告訴董小宛。
有了現成的澄粉和綠豆粉以後,水晶麵皮的製作就變得簡單了,隻需把澄粉和綠豆粉按8:3的比例混合,用開水揉麵就行。
比之前省了起碼百分之九十的麻煩。
董小宛有點不解。
“不熬澄麵?那不做水晶麵皮了嗎?”
“做,當然得做,不過今天我可是帶了寶貝過來。”
伊凡指了指一大一小兩袋粉,打開了袋子的束口,開始用量器往麵盆裏倒粉。
“這是什麽?”
“已經熬製好的澄粉和綠豆粉,我從西洋帶回來的寶貝。”
伊凡又把鍋甩給了西洋。
董小宛:“……”
西洋真的有那麽多寶貝嗎?連澄粉和綠豆粉都有人熬製好了?
不過還別說,這水晶麵皮要是在金陵流行開來,這熬澄粉和綠豆粉確實也是一門生意。
價格肯定可以賣得特貴!
因為已經體驗過熬澄麵和綠豆麵的麻煩,在董小宛看來,這確實算得上是寶貝。
而且這樣一來,這水晶餃子和水晶包子的生意又省事多了。
她隻是有點不解,小呆到底從西洋帶回來了多少寶貝?
難不成他的西洋戲法真的那麽厲害不成?
這是一個數理化還沒開始起步的年代,就算是在西方,數學、物理、化學方麵的知識也還隻是剛開始萌芽,因此,伊凡那種明顯違背常理的謊言就有了巨大的生存空間,連董小宛這種有文化的人都信了。
別說是在明朝,就算是在科學已相當發達的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氣功大師這種玄乎其玄的事都還有大把人信。
一番忙碌之後,一團水晶麵團就出現在了董小宛麵前。
董小宛不可置信地按了按,質感確實和昨天的水晶麵團差不多,甚至於還要好上一絲。
真省事!
她隻是有點不解:“怎麽和這麽大一團?”
“哦,我把晚上做水晶包子的麵也和好了。”
董小宛更加不解了,她瞪大了雙眼問道:“你不是說,麵團和好後一刻左右開始擀麵皮口感最好嗎?”
伊凡笑了笑。
“哦,這個你不用擔心,我有辦法。”
他當然有辦法。
係統的儲藏空間對食物、食材來說,就相當於一個永久的保鮮箱,隻要支付積分,存放在裏麵的食物永遠也不會變質。
既然如此,他當然得省事一點,等麵團發酵完後,直接丟係統空間就萬事大吉。
反正今天的空間使用費他已經預付了,不用白不用。
看著董小宛一臉的疑惑,他有點喜歡這種感覺了。
這是一種調戲了小姑娘後,小姑娘還對你一臉崇拜的快·感。
“好了,該調餡了,把蝦滑和皮凍取出來吧。”
伊凡很快就把注意力回歸到了正事上。
他開始認真考慮餡的調製問題。
水晶蝦餃雖然名為蝦餃,可裏麵的餡並非隻有蝦肉或蝦滑,就算是粵海大酒店的水晶蝦餃,也在蝦粒裏麵加入了肉餡。
這是因為豬肉的鮮甜具備提鮮的作用,能讓蝦肉變得更可口。
不僅如此,蝦肉的質感偏硬,而豬肉偏軟,兩者混合到一起之後,能讓餡肉的口感變得更豐富。
因此,這水晶蝦餃的餡,豬肉餡肯定還是要加的。
不過比例多少合適呢?
按照粵海水晶蝦餃的做法,蝦肉和豬肉的比例是二比一。
還是參考那個比例?
伊凡立即就放棄了這一想法。
肉餡是要加的,可他的蝦餃已經將蝦粒改成蝦滑,而且還會加入皮凍,這樣一來,不管是為了提鮮,還是豐富口感,肉餡都不能加這麽多。
這可是要賣天價的蝦餃,重要的賣點還是質感一流的蝦滑餡。
那就再減半!
皮凍的量也減半!
伊凡很快就有了決定。
他親自動手,將蝦滑、皮凍、肉餡混合到一起,然後又加入了薑末、香蔥,開始攪拌。
不久之後,五團鹽量不一的成品蝦肉餡完成。
看起來似乎很不錯。
連董小宛都忍不住說:“我已經有點流口水了,有點迫不及待想嚐它們蒸好後的味道。”
伊凡忍不住又樂了。
在這一刻,董小宛把她合格吃貨的一麵表現了出來。
“那就開始包餃子吧。”
伊凡看了看小翠所點的那柱用來計時的熏香,忍不住又想,下次要不要再帶個計時鍾過來呢?
這種計時方法實在是太簡陋了一點!
而對美味的烹製來說,在火候的把握方麵,當廚師本身的火候把控還沒達到極高的水準時,計時器就成為了一種必備的工具。
計時器是必要的。
不過帶計時鍾倒是需要斟酌。
他昨晚看資料、給自己編造海歸背景時,他就有看到,在1601年時,來自意大利的傳教士利瑪竇就帶來了一座自鳴鍾(機械鍾),把它當寶貝獻給了萬曆皇帝,還讓萬曆皇帝很是愛不釋手。
如此看來,自鳴鍾在這個年代絕對是寶貝。
而現代的計時器,就算是複古的機械鍾,應該也遠比這個年代的自鳴鍾精致得多吧?
唉,還是算了。
就帶幾個計時精準的沙漏吧!
伊凡開始動手擀麵皮,和董小宛配合包起餃子來。
他很期待。
第一次親手研製美味,會有什麽樣的成果呢?
等伊凡和鐵牛把鄭大廚中午所需的魚處理好之後,董小宛又來廚房了。
鄭大廚笑嗬嗬地迎了上去:“董小姐……”
“鄭師傅,我來找小呆,讓他幫我去揉一下麵。”
“好啊,這是小事,你直接叫他就是了。”
鄭大廚一邊答應董小宛,一邊嗬斥伊凡:“小呆,快去,認真聽從董小姐吩咐。”
伊凡:“……”
你之前不是還在說,沒你的允許……
唉,兩麵三刀。
典型的小人行徑。
他算是對鄭大廚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
不過在他看來,任務中的這個便宜師父,就是一個無關緊要的路人甲。
於是,他立即就把他拋到了腦後。
對他來說,現在在副本裏,首要的任務就是研製新品,然後幫董小宛脫離困境。
至於殺魚練水台熟練度、刀工練習啥的,已經成為了按部就班的常態。
跟著董小宛回到宛樓後,伊凡又開始忙碌起來。
首先是和麵。
“小呆,是不是取麵粉熬澄麵?”
“哦,不用,燒一壺滾水就好了。”
伊凡這才想起來,還有個驚喜今天還沒來得及告訴董小宛。
有了現成的澄粉和綠豆粉以後,水晶麵皮的製作就變得簡單了,隻需把澄粉和綠豆粉按8:3的比例混合,用開水揉麵就行。
比之前省了起碼百分之九十的麻煩。
董小宛有點不解。
“不熬澄麵?那不做水晶麵皮了嗎?”
“做,當然得做,不過今天我可是帶了寶貝過來。”
伊凡指了指一大一小兩袋粉,打開了袋子的束口,開始用量器往麵盆裏倒粉。
“這是什麽?”
“已經熬製好的澄粉和綠豆粉,我從西洋帶回來的寶貝。”
伊凡又把鍋甩給了西洋。
董小宛:“……”
西洋真的有那麽多寶貝嗎?連澄粉和綠豆粉都有人熬製好了?
不過還別說,這水晶麵皮要是在金陵流行開來,這熬澄粉和綠豆粉確實也是一門生意。
價格肯定可以賣得特貴!
因為已經體驗過熬澄麵和綠豆麵的麻煩,在董小宛看來,這確實算得上是寶貝。
而且這樣一來,這水晶餃子和水晶包子的生意又省事多了。
她隻是有點不解,小呆到底從西洋帶回來了多少寶貝?
難不成他的西洋戲法真的那麽厲害不成?
這是一個數理化還沒開始起步的年代,就算是在西方,數學、物理、化學方麵的知識也還隻是剛開始萌芽,因此,伊凡那種明顯違背常理的謊言就有了巨大的生存空間,連董小宛這種有文化的人都信了。
別說是在明朝,就算是在科學已相當發達的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氣功大師這種玄乎其玄的事都還有大把人信。
一番忙碌之後,一團水晶麵團就出現在了董小宛麵前。
董小宛不可置信地按了按,質感確實和昨天的水晶麵團差不多,甚至於還要好上一絲。
真省事!
她隻是有點不解:“怎麽和這麽大一團?”
“哦,我把晚上做水晶包子的麵也和好了。”
董小宛更加不解了,她瞪大了雙眼問道:“你不是說,麵團和好後一刻左右開始擀麵皮口感最好嗎?”
伊凡笑了笑。
“哦,這個你不用擔心,我有辦法。”
他當然有辦法。
係統的儲藏空間對食物、食材來說,就相當於一個永久的保鮮箱,隻要支付積分,存放在裏麵的食物永遠也不會變質。
既然如此,他當然得省事一點,等麵團發酵完後,直接丟係統空間就萬事大吉。
反正今天的空間使用費他已經預付了,不用白不用。
看著董小宛一臉的疑惑,他有點喜歡這種感覺了。
這是一種調戲了小姑娘後,小姑娘還對你一臉崇拜的快·感。
“好了,該調餡了,把蝦滑和皮凍取出來吧。”
伊凡很快就把注意力回歸到了正事上。
他開始認真考慮餡的調製問題。
水晶蝦餃雖然名為蝦餃,可裏麵的餡並非隻有蝦肉或蝦滑,就算是粵海大酒店的水晶蝦餃,也在蝦粒裏麵加入了肉餡。
這是因為豬肉的鮮甜具備提鮮的作用,能讓蝦肉變得更可口。
不僅如此,蝦肉的質感偏硬,而豬肉偏軟,兩者混合到一起之後,能讓餡肉的口感變得更豐富。
因此,這水晶蝦餃的餡,豬肉餡肯定還是要加的。
不過比例多少合適呢?
按照粵海水晶蝦餃的做法,蝦肉和豬肉的比例是二比一。
還是參考那個比例?
伊凡立即就放棄了這一想法。
肉餡是要加的,可他的蝦餃已經將蝦粒改成蝦滑,而且還會加入皮凍,這樣一來,不管是為了提鮮,還是豐富口感,肉餡都不能加這麽多。
這可是要賣天價的蝦餃,重要的賣點還是質感一流的蝦滑餡。
那就再減半!
皮凍的量也減半!
伊凡很快就有了決定。
他親自動手,將蝦滑、皮凍、肉餡混合到一起,然後又加入了薑末、香蔥,開始攪拌。
不久之後,五團鹽量不一的成品蝦肉餡完成。
看起來似乎很不錯。
連董小宛都忍不住說:“我已經有點流口水了,有點迫不及待想嚐它們蒸好後的味道。”
伊凡忍不住又樂了。
在這一刻,董小宛把她合格吃貨的一麵表現了出來。
“那就開始包餃子吧。”
伊凡看了看小翠所點的那柱用來計時的熏香,忍不住又想,下次要不要再帶個計時鍾過來呢?
這種計時方法實在是太簡陋了一點!
而對美味的烹製來說,在火候的把握方麵,當廚師本身的火候把控還沒達到極高的水準時,計時器就成為了一種必備的工具。
計時器是必要的。
不過帶計時鍾倒是需要斟酌。
他昨晚看資料、給自己編造海歸背景時,他就有看到,在1601年時,來自意大利的傳教士利瑪竇就帶來了一座自鳴鍾(機械鍾),把它當寶貝獻給了萬曆皇帝,還讓萬曆皇帝很是愛不釋手。
如此看來,自鳴鍾在這個年代絕對是寶貝。
而現代的計時器,就算是複古的機械鍾,應該也遠比這個年代的自鳴鍾精致得多吧?
唉,還是算了。
就帶幾個計時精準的沙漏吧!
伊凡開始動手擀麵皮,和董小宛配合包起餃子來。
他很期待。
第一次親手研製美味,會有什麽樣的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