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拜入衛公一脈,成為大司空李勣的關門弟子,絕對是本年又一震驚朝野的動向。加上遼東之戰的輝煌戰果,李勣這個以入暮年的老帥,成為了朝野關注的焦點。
這人啊,一旦“紅了”,把風頭都搶過去了,就會有人看的不順眼,就要找些不自在。這種官場紛爭,不是什麽新鮮事,自古皆然,沒什麽可讓人意外的。
於是,中書省就收到了大量的彈劾文書,彈劾的內容,盡皆質疑遼東軍的軍紀,不僅出現了剽掠、屠殺之事,各部的逃兵更是不在少數。
自大唐建國以來,唐軍為什麽能傲視萬邦,就是因為有著嚴明的軍紀,要是都像遼東軍這麽幹,那天朝的軍隊,與綠林響馬何異!
而且,李勣在擔任遼東軍主帥期間,對於軍隊的剽掠、屠殺始終都抱著放縱的態度。處置逃兵的時候,也是殺一儆百,以儆效尤。
這是在幹什麽?這不是有意放鬆軍紀麽?所以不少上書彈劾的官員,都認為李勣是在效仿侯君集的故事,自己身子首先不正,所以自然不能重處麾下將校。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info">xiaoshuting.info</a>
當然,人家也不能光憑借一張嘴在那胡說,風聞言事也是講究證據的。否則,攀誣國家元勳,當朝司空,那可是個不小的罪名!
就說左衛軍的一個小小的校尉,芝麻綠豆一點的小官兒,憑什麽回朝之後就在京中買了大宅子?
右驍衛的越騎郎將-鄭固,一口氣在藍田縣,買了三十畝土地。還有,李勣的中軍司馬,回朝後拿出了豐厚聘禮,迎娶了清河崔氏的庶女!
......,這樣的例子在遼東軍中屢見不鮮,仿佛他們在遼東不是去打仗的,倒像是去做買賣,回來之後腰包都鼓鼓的,他們的錢是哪兒來的?
不少官員認為,李勣與遼東軍的將校們,借著作戰的由頭,上下其手,洗劫了高句麗一國,狠狠地為他,為他們賺了一筆“養老金”。
至於,上繳國庫的那些,不過是些裝點門麵的零頭而已。是以,他們奏請皇帝,責成有司,詳查到底,正本清源,以正軍紀之名。
為了表現的更有說服力,一些臣工甚至還拿出了叩闕的戲碼,聲淚俱下的向二聖陳述:下層之惡劣,令人發指,李勣這是在有意破壞國家的根基。
......,看著他們在顯仁宮前,玩著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娘們把戲,在東側禦階上的太子弘、李賢,將下麵的一切盡收眼底。
“六弟,你不覺得這些都是些吃人飯,不幹人事的嘎雜子麽!”
“唉,那有什麽辦法,魏征是出了名的難剃頭,蕭瑀當了六次宰相,他們可是給言官們打下了一個好底子。”
沒錯,貞觀朝這兩位言官出身的宰相,可是給言官們鍛造了一副鐵打的硬骨頭,也製定鐵一樣的行為準則。
但凡是有違禮法、道德、倫理、綱常的事,不管你的官位有多高,功勞有多大,一律把你彈劾到吐血為止。
基於不準堵塞言路等諸多原因,使他們在文官集團,形成了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成為了官場上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
對於這種不怕死,敢梗脖子,還不講理的人,別說名臣大將了,皇帝又怎麽樣,還不是讓他們頂的吃不下飯。
殺人誅心,隻要栽在他們的手上,無一不是身敗名裂,祖宗牌位都保不住。當然,失敗了也不要緊,無非就是賠禮道歉而已。
而且還要找個冠冕堂皇的借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擠上幾滴眼淚,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也就能交待過去了,什麽嚴重的後果也不會有,更不會丟了飯碗。
哼,“要是孤當權,一定肅清這股不正之風,讓這些吃閑飯,都下沉下去,看看說和做,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我的太子爺,你呀,還是把精力放在學習政務上吧!真把他們惹毛了,就跟當年對待大伯一樣,走路姿勢都上奏一本,那就夠你受的了!”
別看李弘是太子,可根基尚淺的他,真是惹不起,有唐以來的幾位太子,除了僅僅當了一個月,以太子之名,行君王之實的太宗皇帝外,無一不是言官們的靶子。
李弘年輕,沒什麽能拿得出手的政績。一旦讓這些狗皮膏藥給盯上了,撕都撕不掉。到時候頭疼的可不隻是李弘,整個東宮都得被拖入無盡的麻煩中。
“怎麽,你對為兄不放心?”
“不是對你不放心,而是對他們的官箴質疑,你是國本,還是不要與這些勢力之徒一般見識的好!”
“還是小弟自己解吧,遼東這兩腿泥,插都插進去了,這個時候收手,可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二聖準了李勣的請辭本章,轉手授了一個雍王師,這在朝野臣工看來,就是失勢的表現。他的功勞、威望太大了,大到連皇權,都不得不忌憚的地步了。
當然,反而言之,如果二聖真的在意李勣,授的就應該是太子太師,畢竟有了這份師生情誼在,即便他不在了,英國公府也有新帝照應著,富貴可以傳代。
點了點頭,李弘淡淡言道:“裏麵事,孤盡力斡旋,將士們在遼東苦戰兩載不易,不能讓他們寒了心。”
“至於你,還是操心操心你自己吧!北衙的那些將領,在份糧上吃了虧,誰知道會不會在這時候落井下石。”
李賢是他弟弟,聽到了風聲,太子弘必須的跟他打好招呼,別一不留神著了人家的道兒。就像李賢說的那樣這些言官,從來都不是什麽有大主意的,與誰坐到一起,完全是看時勢。
現在,李勣退下來了,將門群龍無首,誰能保證,會不會有人覬覦這個位置,出來搞什麽陰謀詭計。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將歸於朝,兵散於府。在這逐級獎賞,散兵回府之際,絕對不能出亂子。
嗬嗬.....,“皇兄,你放心了!幾個跳蚤,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來。正好,臣弟的虎賁營要領取物資,臣弟這就去看看,有多少府兵準備開拔回府了。”
這人啊,一旦“紅了”,把風頭都搶過去了,就會有人看的不順眼,就要找些不自在。這種官場紛爭,不是什麽新鮮事,自古皆然,沒什麽可讓人意外的。
於是,中書省就收到了大量的彈劾文書,彈劾的內容,盡皆質疑遼東軍的軍紀,不僅出現了剽掠、屠殺之事,各部的逃兵更是不在少數。
自大唐建國以來,唐軍為什麽能傲視萬邦,就是因為有著嚴明的軍紀,要是都像遼東軍這麽幹,那天朝的軍隊,與綠林響馬何異!
而且,李勣在擔任遼東軍主帥期間,對於軍隊的剽掠、屠殺始終都抱著放縱的態度。處置逃兵的時候,也是殺一儆百,以儆效尤。
這是在幹什麽?這不是有意放鬆軍紀麽?所以不少上書彈劾的官員,都認為李勣是在效仿侯君集的故事,自己身子首先不正,所以自然不能重處麾下將校。
<a id="wzsy" href="http://www.xiaoshuting.info">xiaoshuting.info</a>
當然,人家也不能光憑借一張嘴在那胡說,風聞言事也是講究證據的。否則,攀誣國家元勳,當朝司空,那可是個不小的罪名!
就說左衛軍的一個小小的校尉,芝麻綠豆一點的小官兒,憑什麽回朝之後就在京中買了大宅子?
右驍衛的越騎郎將-鄭固,一口氣在藍田縣,買了三十畝土地。還有,李勣的中軍司馬,回朝後拿出了豐厚聘禮,迎娶了清河崔氏的庶女!
......,這樣的例子在遼東軍中屢見不鮮,仿佛他們在遼東不是去打仗的,倒像是去做買賣,回來之後腰包都鼓鼓的,他們的錢是哪兒來的?
不少官員認為,李勣與遼東軍的將校們,借著作戰的由頭,上下其手,洗劫了高句麗一國,狠狠地為他,為他們賺了一筆“養老金”。
至於,上繳國庫的那些,不過是些裝點門麵的零頭而已。是以,他們奏請皇帝,責成有司,詳查到底,正本清源,以正軍紀之名。
為了表現的更有說服力,一些臣工甚至還拿出了叩闕的戲碼,聲淚俱下的向二聖陳述:下層之惡劣,令人發指,李勣這是在有意破壞國家的根基。
......,看著他們在顯仁宮前,玩著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娘們把戲,在東側禦階上的太子弘、李賢,將下麵的一切盡收眼底。
“六弟,你不覺得這些都是些吃人飯,不幹人事的嘎雜子麽!”
“唉,那有什麽辦法,魏征是出了名的難剃頭,蕭瑀當了六次宰相,他們可是給言官們打下了一個好底子。”
沒錯,貞觀朝這兩位言官出身的宰相,可是給言官們鍛造了一副鐵打的硬骨頭,也製定鐵一樣的行為準則。
但凡是有違禮法、道德、倫理、綱常的事,不管你的官位有多高,功勞有多大,一律把你彈劾到吐血為止。
基於不準堵塞言路等諸多原因,使他們在文官集團,形成了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成為了官場上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
對於這種不怕死,敢梗脖子,還不講理的人,別說名臣大將了,皇帝又怎麽樣,還不是讓他們頂的吃不下飯。
殺人誅心,隻要栽在他們的手上,無一不是身敗名裂,祖宗牌位都保不住。當然,失敗了也不要緊,無非就是賠禮道歉而已。
而且還要找個冠冕堂皇的借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擠上幾滴眼淚,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也就能交待過去了,什麽嚴重的後果也不會有,更不會丟了飯碗。
哼,“要是孤當權,一定肅清這股不正之風,讓這些吃閑飯,都下沉下去,看看說和做,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我的太子爺,你呀,還是把精力放在學習政務上吧!真把他們惹毛了,就跟當年對待大伯一樣,走路姿勢都上奏一本,那就夠你受的了!”
別看李弘是太子,可根基尚淺的他,真是惹不起,有唐以來的幾位太子,除了僅僅當了一個月,以太子之名,行君王之實的太宗皇帝外,無一不是言官們的靶子。
李弘年輕,沒什麽能拿得出手的政績。一旦讓這些狗皮膏藥給盯上了,撕都撕不掉。到時候頭疼的可不隻是李弘,整個東宮都得被拖入無盡的麻煩中。
“怎麽,你對為兄不放心?”
“不是對你不放心,而是對他們的官箴質疑,你是國本,還是不要與這些勢力之徒一般見識的好!”
“還是小弟自己解吧,遼東這兩腿泥,插都插進去了,這個時候收手,可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二聖準了李勣的請辭本章,轉手授了一個雍王師,這在朝野臣工看來,就是失勢的表現。他的功勞、威望太大了,大到連皇權,都不得不忌憚的地步了。
當然,反而言之,如果二聖真的在意李勣,授的就應該是太子太師,畢竟有了這份師生情誼在,即便他不在了,英國公府也有新帝照應著,富貴可以傳代。
點了點頭,李弘淡淡言道:“裏麵事,孤盡力斡旋,將士們在遼東苦戰兩載不易,不能讓他們寒了心。”
“至於你,還是操心操心你自己吧!北衙的那些將領,在份糧上吃了虧,誰知道會不會在這時候落井下石。”
李賢是他弟弟,聽到了風聲,太子弘必須的跟他打好招呼,別一不留神著了人家的道兒。就像李賢說的那樣這些言官,從來都不是什麽有大主意的,與誰坐到一起,完全是看時勢。
現在,李勣退下來了,將門群龍無首,誰能保證,會不會有人覬覦這個位置,出來搞什麽陰謀詭計。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將歸於朝,兵散於府。在這逐級獎賞,散兵回府之際,絕對不能出亂子。
嗬嗬.....,“皇兄,你放心了!幾個跳蚤,翻不起多大的浪花來。正好,臣弟的虎賁營要領取物資,臣弟這就去看看,有多少府兵準備開拔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