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從“二把手”直接降級成了叁把手的事,一日之間就傳遍了叁省八部,滿朝文武都在私底下竊竊私語,議論紛紛,都為李賢這位太子的地位擔憂。
他這位儲君啊!太強勢了,強勢的恍如太宗在世一般,光芒已經隱約蓋過了皇帝、皇後, 實在是不懂得收斂。知道臣不壓主麽,儲君也是臣啊!
其實啊!這位爺就是沒看明白,臣工、百姓們怎麽看他,真的不必太多介懷。隻要把帝後哄好了,在最後一刻能順利拿到傳位詔書,那才是最主要的。
照他這麽幹下去,那跑不了會成為皇帝膝下, 第叁位被廢除的太子。看皇帝削弱其權力, 恢複皇後參政職權就知道了, 皇帝對他,已經起了疑心啦。
更讓著急的是,單於都護府東突厥酋長阿史那溫傅、阿史那奉職率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為可汗。二十四州的突厥酋長響應他們,部眾共達數十萬人。
複出的天後,以太子善處邊務為由,命其率六率出戰,節製並州大都督府、豐州等兵馬,至北線禦敵。在權力分割的關鍵時期,光明正大的將太子“派”到了北麵。
這一手陽謀,高明的不得了。誰都知道太子好戰、善戰!派他到北線統兵,不僅有利於國事,更是遂了太子一貫的喜好。
即便有不少正值的官員進諫,國儲不可輕動這樣的老成謀國之言,天後還是不改其意,依舊與來濟等臣工保持一致。
天後的理由絕對占理,東突厥是李靖、李勣滅的。李賢是李勣的學生, 是衛公一脈的傳人, 有責任在其老師逝世之後,扛起衛公一脈的大旗。
更何況,李賢在對吐蕃求和之時,便說過,大唐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作為國儲,於公於私,此之一戰,他責無旁貸。
對此持激烈反對意見的,右仆射-戴至德、中書侍郎-李義琰被罷官,奪職,空來的位置,被來恒、李敬玄分別取代。
中書令-郝處俊,也是當朝被斥責一頓,丟盡了顏麵。臉都氣紫的郝處俊,不得不跑到東宮,看看太子爺到底在幹什麽,為什麽不上朝爭上一爭。
東宮,顯德殿
進殿的時候,正巧看到秦晙、李如壁、李敬業叁將交待軍務。郝處俊便隻能自顧找地方坐下, 生著悶氣, 胸口劇烈的起複著。
中書令可頭倔驢,脾氣不是一般的強,他發起脾氣來,那可是要“翻天”的。李賢微微一笑,隨即打發了叁將,親自倒了一杯茶遞給他,讓他消消氣。
“太子爺,我的殿下!我唐軍已經缺帥到讓國儲出戰的程度了嗎?”
“裴行儉、薛仁貴、蘇慶節、再不行換別人去也行吧!”
“您為什麽不反駁,為什麽要放棄這權力分配的黃金時期!”
早年間,在天後手下當職,是不得以的選擇,孝敬皇帝太過仁善,注定鬥不過天後,所以郝處俊不得不選擇緘默、順服。
可自從發現李賢的不凡之處後,郝處俊是一門心思的幫著李賢,在禦前、朝中,暗地裏為李賢操持著。
好不容易把李賢盼進了東宮,爭取到了皇帝的信任,一派欣欣向榮之象,怎麽一轉眼之間就變天了呢?
來濟、李敬玄也都是無恥小人,為了能當官,什麽下作的事都能幹的出來,絲毫不把忠君、國家利益放在心上。
竟然為虎作倀,為皇後張目,主動引導輿論的走向,處處鼓吹,非太子不能平定漠北之亂。其心可誅,其行可恥。
“中書令,我的中書令,你呀,先喝點茶,聽孤慢慢跟你說。”
對於武後,李賢並不懼怕,刀山火海,積屍如山,他都挺過來了,還能懼怕一個女人的威儀?他早就不是那個初到大唐的李賢了。
關鍵的問題在於,虎賁營在前番的軍演中,表現的太好了,太奪人眼球了。而皇帝恰巧又病了一場,再加武後的一番算計,更加突顯了李賢的強勢。
自古功高震主危,手握重兵者主疑。皇帝與李賢,是父子不假,可更是君臣。天家,無論父子多麽和睦,都永遠是先君臣、後父子。
作為君主,李治活著一天,他便是這天下的至尊。即便是親生兒子,也必須謹守人臣之道。
李賢入主東宮之後,是證明他比孝敬皇帝合格。但權力分的太多了,讓皇帝有了危機感,所以便收回了一部分權力。
讓天後來分李賢之權,達到一種平衡,以保全他絕對的權威。這是帝王心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而李賢也要在這次的事中,吸取一定的教訓,明確自己的地位,好好的當一個,隨時為二聖補台的太子。
當然,這種退讓也是有限!東宮在朝廷、軍中的勢力,已然具備自保之力,天後就是站在了上麵,也一口吃不下這麽一大塊肥肉。
“昨兒,戴相與義琰公來過了,孤告訴他們,好生吃喝,好生修身養性,一切的一切,都等孤從北境回來再說。”
“阿史那泥熟匐反的好,他反而了,反而讓孤可以在尷尬期,遠離京師,靜待時機。”
“父皇是小心眼,耳根子也軟,但總有一天,他會想明白的。對了,還有那些覺得孤太過狠辣的世家、勳貴。”
也讓這些站著說話腰不疼的人,嚐試一下“女皇”的手段。衡量一下,看看是他李賢好伺候,還是他母後好相與。
沒有比較,就沒有差距。沒有高山,就顯不出窪地。老娘們當家,房倒屋塌!
等他們知道一直蟄伏的北門學士及來俊臣等人的厲害,哭都找不到門的時候,李賢再來一個華麗的轉身也是好的。
“就憑這一點,孤擒到阿史那泥熟匐後,一定給他留一條性命,裝在籠子裏,送給父皇把玩一二。”
“至於中書令你,孤這有一份本章,表你為監軍,隨著孤一同北上,領略一下真正的北國風光。”
能當上宰相,郝處俊當然自然是靈醒之輩,太子帶上他,就是為了保全他的性命。他前番倒戈一擊,可是讓把天後閃個夠嗆,這次趁著太子出征,除掉他這個把持中書省的討厭鬼,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可郝處俊並不願意跟著李賢走,戴至德、李義琰都賦閑了,劉仁軌是老好人,張文瓘因為孝敬皇帝的事嚇破了膽。
<a id="wzsy" href="http://www.ahzww.org">ahzww.org</a>
如果他跟著走了,叁省之內,將不在複有為東宮張目之人,這是很危險的事。郝處俊食君之祿,自然要擔君之憂,他願意留守長安,為李賢守住這一畝叁分地。
見郝處俊一臉堅毅之色,李賢也不好再強求,隻能讓他凡事與狄仁傑多商量,擅自保重,他在北地,很多事都將會是有心無力,鞭長莫及。
.......出征之前,李賢特意單獨與雲曦聊了一個時辰,出來後又叮囑東宮上下,日常處事要低調用事,能躲叁分,絕不往前進一步。
同時,還寬慰了身懷六甲的段瑗,這次段家四兄弟也會隨軍出征,他保證,這次一定,一個不少的把人帶回來。
另外,程伯獻、阿史那暕兩位東宮侍衛統領及麾下的兩千侍衛,被留了下來,充任東宮的戍衛。
他這位儲君啊!太強勢了,強勢的恍如太宗在世一般,光芒已經隱約蓋過了皇帝、皇後, 實在是不懂得收斂。知道臣不壓主麽,儲君也是臣啊!
其實啊!這位爺就是沒看明白,臣工、百姓們怎麽看他,真的不必太多介懷。隻要把帝後哄好了,在最後一刻能順利拿到傳位詔書,那才是最主要的。
照他這麽幹下去,那跑不了會成為皇帝膝下, 第叁位被廢除的太子。看皇帝削弱其權力, 恢複皇後參政職權就知道了, 皇帝對他,已經起了疑心啦。
更讓著急的是,單於都護府東突厥酋長阿史那溫傅、阿史那奉職率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為可汗。二十四州的突厥酋長響應他們,部眾共達數十萬人。
複出的天後,以太子善處邊務為由,命其率六率出戰,節製並州大都督府、豐州等兵馬,至北線禦敵。在權力分割的關鍵時期,光明正大的將太子“派”到了北麵。
這一手陽謀,高明的不得了。誰都知道太子好戰、善戰!派他到北線統兵,不僅有利於國事,更是遂了太子一貫的喜好。
即便有不少正值的官員進諫,國儲不可輕動這樣的老成謀國之言,天後還是不改其意,依舊與來濟等臣工保持一致。
天後的理由絕對占理,東突厥是李靖、李勣滅的。李賢是李勣的學生, 是衛公一脈的傳人, 有責任在其老師逝世之後,扛起衛公一脈的大旗。
更何況,李賢在對吐蕃求和之時,便說過,大唐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作為國儲,於公於私,此之一戰,他責無旁貸。
對此持激烈反對意見的,右仆射-戴至德、中書侍郎-李義琰被罷官,奪職,空來的位置,被來恒、李敬玄分別取代。
中書令-郝處俊,也是當朝被斥責一頓,丟盡了顏麵。臉都氣紫的郝處俊,不得不跑到東宮,看看太子爺到底在幹什麽,為什麽不上朝爭上一爭。
東宮,顯德殿
進殿的時候,正巧看到秦晙、李如壁、李敬業叁將交待軍務。郝處俊便隻能自顧找地方坐下, 生著悶氣, 胸口劇烈的起複著。
中書令可頭倔驢,脾氣不是一般的強,他發起脾氣來,那可是要“翻天”的。李賢微微一笑,隨即打發了叁將,親自倒了一杯茶遞給他,讓他消消氣。
“太子爺,我的殿下!我唐軍已經缺帥到讓國儲出戰的程度了嗎?”
“裴行儉、薛仁貴、蘇慶節、再不行換別人去也行吧!”
“您為什麽不反駁,為什麽要放棄這權力分配的黃金時期!”
早年間,在天後手下當職,是不得以的選擇,孝敬皇帝太過仁善,注定鬥不過天後,所以郝處俊不得不選擇緘默、順服。
可自從發現李賢的不凡之處後,郝處俊是一門心思的幫著李賢,在禦前、朝中,暗地裏為李賢操持著。
好不容易把李賢盼進了東宮,爭取到了皇帝的信任,一派欣欣向榮之象,怎麽一轉眼之間就變天了呢?
來濟、李敬玄也都是無恥小人,為了能當官,什麽下作的事都能幹的出來,絲毫不把忠君、國家利益放在心上。
竟然為虎作倀,為皇後張目,主動引導輿論的走向,處處鼓吹,非太子不能平定漠北之亂。其心可誅,其行可恥。
“中書令,我的中書令,你呀,先喝點茶,聽孤慢慢跟你說。”
對於武後,李賢並不懼怕,刀山火海,積屍如山,他都挺過來了,還能懼怕一個女人的威儀?他早就不是那個初到大唐的李賢了。
關鍵的問題在於,虎賁營在前番的軍演中,表現的太好了,太奪人眼球了。而皇帝恰巧又病了一場,再加武後的一番算計,更加突顯了李賢的強勢。
自古功高震主危,手握重兵者主疑。皇帝與李賢,是父子不假,可更是君臣。天家,無論父子多麽和睦,都永遠是先君臣、後父子。
作為君主,李治活著一天,他便是這天下的至尊。即便是親生兒子,也必須謹守人臣之道。
李賢入主東宮之後,是證明他比孝敬皇帝合格。但權力分的太多了,讓皇帝有了危機感,所以便收回了一部分權力。
讓天後來分李賢之權,達到一種平衡,以保全他絕對的權威。這是帝王心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而李賢也要在這次的事中,吸取一定的教訓,明確自己的地位,好好的當一個,隨時為二聖補台的太子。
當然,這種退讓也是有限!東宮在朝廷、軍中的勢力,已然具備自保之力,天後就是站在了上麵,也一口吃不下這麽一大塊肥肉。
“昨兒,戴相與義琰公來過了,孤告訴他們,好生吃喝,好生修身養性,一切的一切,都等孤從北境回來再說。”
“阿史那泥熟匐反的好,他反而了,反而讓孤可以在尷尬期,遠離京師,靜待時機。”
“父皇是小心眼,耳根子也軟,但總有一天,他會想明白的。對了,還有那些覺得孤太過狠辣的世家、勳貴。”
也讓這些站著說話腰不疼的人,嚐試一下“女皇”的手段。衡量一下,看看是他李賢好伺候,還是他母後好相與。
沒有比較,就沒有差距。沒有高山,就顯不出窪地。老娘們當家,房倒屋塌!
等他們知道一直蟄伏的北門學士及來俊臣等人的厲害,哭都找不到門的時候,李賢再來一個華麗的轉身也是好的。
“就憑這一點,孤擒到阿史那泥熟匐後,一定給他留一條性命,裝在籠子裏,送給父皇把玩一二。”
“至於中書令你,孤這有一份本章,表你為監軍,隨著孤一同北上,領略一下真正的北國風光。”
能當上宰相,郝處俊當然自然是靈醒之輩,太子帶上他,就是為了保全他的性命。他前番倒戈一擊,可是讓把天後閃個夠嗆,這次趁著太子出征,除掉他這個把持中書省的討厭鬼,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可郝處俊並不願意跟著李賢走,戴至德、李義琰都賦閑了,劉仁軌是老好人,張文瓘因為孝敬皇帝的事嚇破了膽。
<a id="wzsy" href="http://www.ahzww.org">ahzww.org</a>
如果他跟著走了,叁省之內,將不在複有為東宮張目之人,這是很危險的事。郝處俊食君之祿,自然要擔君之憂,他願意留守長安,為李賢守住這一畝叁分地。
見郝處俊一臉堅毅之色,李賢也不好再強求,隻能讓他凡事與狄仁傑多商量,擅自保重,他在北地,很多事都將會是有心無力,鞭長莫及。
.......出征之前,李賢特意單獨與雲曦聊了一個時辰,出來後又叮囑東宮上下,日常處事要低調用事,能躲叁分,絕不往前進一步。
同時,還寬慰了身懷六甲的段瑗,這次段家四兄弟也會隨軍出征,他保證,這次一定,一個不少的把人帶回來。
另外,程伯獻、阿史那暕兩位東宮侍衛統領及麾下的兩千侍衛,被留了下來,充任東宮的戍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