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紐於氏與隴西李氏,同在西魏時期,與其餘六家受封八柱國大將軍,奠定了關隴軍事貴族集團的基礎,並創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朝。
四朝以來,八大柱國之家,累世高官, 出將入相。可到了於立政這輩,不僅沒能繼承族長之位,官位卻僅僅是個小小的太仆寺卿,羞先人啊!
不過,這也不能怪他,早在前隋時期, 他祖父於宣道時,便將其父於誌寧就被過繼給了叔父於宣敏, 所以從那時算, 他們這一脈,就不算長房嫡脈了。
到了現任族長-於元祚這裏,爵位雖然是比於立政的燕國郡公低一等建平縣公,但手裏卻握萬紐於氏的族長大印。反正,於立政是饞了一輩子了。
一直以來,於立政都覺得自己當不上族長,爭不過長房一脈,不是因為才能、德行,就是因為宮裏沒人。
可這種投機,是有一定的風險的。於立政手裏本錢不多,硬是熬過了李忠、李弘時期,一直到李賢, 才決定出手。
於立政是書呆子,可不是傻子, 忠、弘的仁義寬厚不假,但太軟弱了,別說扛不起社稷重擔, 就連太後那也未必能過得去。
李賢就不同,他是軍伍起家的,見慣了太多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自然不會願受任何人的擺布。
事實證明,李賢確實是這樣的人,哪怕是背上逆子的罪名,也毅然起兵,囚禁了武後,定鼎帝位。
他心裏也清楚,女兒不怎麽受寵,而且也沒有誕育子嗣。可甭管以後,皇帝的後宮會有多少女人,也不會有多少人超過她這個德妃。
但著兒子不爭氣,妻子也是個惹是生非,攪家不閑的貨色,惡了女兒,也惡了皇帝,這下可把他布的局,一下都抖落沒了。
“人前教子,人後訓妻, 君君臣臣之道,我是沒告戒過你嗎?”
“你教不好兒子也就算了,還去教訓凝兒,她是你能教訓的嗎?”
“她是德妃娘娘,是天子的女人,我這個父親,都沒有那個資格,誰給你的膽子。”
被奪職怎麽了,兩個兒子被貶到又怎麽了!兒子,於家有的是,可德妃位分這麽高的娘娘,萬紐於氏僅此一個。
不得寵怎麽了?不得寵也是娘娘!當年一同被送入東宮的四側妃,隻有她和段淑妃留了下來,這多麽不容易啊!
在別人眼中,皇帝自幼從軍,殺人如麻、手段殘暴,太極宮在靖難之時,死了多少朝臣、家卷。甚至,對待自己的後宮,也從不手軟,張氏、房氏,盡死於牽機藥之下。
可於立政卻認為,皇帝這個人,冷酷是真冷酷,但並非無情。段淑妃也好,於凝也罷,皇帝念著她們在靖難之時的情分,對她們的過去,是一概既往不咎。
正所謂日久生情,皇帝是個念舊的人,隻要她本分做人,小心伺候,於立政相信,沒人能動搖女兒的位置。而隻要德妃在一天,萬紐於氏族長的位置,遲早都是他囊中之物。
“老爺,老爺,妾身知道錯了,知道錯了。”
“可是,可是陛下要把他們發到崖州去,遇赦不赦,這是要他們死在哪裏啊!”
“妾身就隻有這麽兩個兒子,要是他們有個好歹,妾身該怎麽活啊!”
萬紐於氏是大族,溫氏尚且顧不到,可燕國郡公府,卻是他們自個家的,兩個嫡子都被發配了,那這偌大的家業,該交給誰來繼承呢?
庶子麽?她可不願意人到晚年,看那些側室、庶子的臉過活。如果,真是那樣,她寧可選擇去死,所以兒子是第一位的,於家、萬紐於氏隻能靠後。
哼,“那隻能怨他們咎由自取!放著好好的都督、刺史不當,非搞什麽商鋪,自討苦吃。”
“陛下最恨的是什麽,就是與民爭利。裴居道、許昂,勸過多少次了?是他們自己找死,怨不得別人。”
於立政這態度已經很明了啦,那兩個敗家子,死就死吧,反正他不止這兩個兒子。德妃娘娘必須保住,而且要不予餘力的保全。
眼見無望的溫氏,剛要以結發夫妻的情分,為兒子們求情,側室-荊氏帶著庶長子-於遊藝進來打斷了他們。
不是娘倆沒眼力見兒,而是宮中來人了,明兒德妃要回府省親,怕府中準備補齊全,特意把東西提前送來了。
同為庶房,德妃此舉可是讓荊氏母子出了一口氣。嫡房平時有多趾高氣昂就別說了,處處挾製他們,甚至連月例都克扣。
現在,他們嫡房的兩個兒子要被發配了,德妃這個庶女,又騎到了嫡房的頭上,他們娘倆就跟三伏天喝了涼水一般-舒坦。
看看暴雨梨花的溫氏,娘倆心裏是一陣鄙夷,白活了這麽大年紀,不知道什麽叫狗肉貼不到羊肉麽?過繼之女,能跟她一條心就怪了?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a.net">ranwena.net</a>
喜上眉梢的於立政趕緊補問了一句:“是陛下的旨意?”
嗬嗬,“老爺,瞧您說的。宮妃省親,那個不需要請示陛下。”
扶著於立政坐下,荊氏還趕緊補充,來的人是內侍省的頭頭兒,那恭敬的模樣就別提了,送來的東西也是一等一的。
由此可見,德妃娘娘在宮中,也並不是傳聞中那麽不受寵。荊氏還溫聲勸著溫氏,千萬不敢再開罪於娘娘,皇權之下,擔待不起啊!
“看到沒有,聽到沒有!做小的,都比你懂規矩。”
冷哼一聲,於立政絕定將接到德妃省親的事,交給荊氏來操辦,並勒令溫氏在房中自省,免得惡了德妃娘娘的心情。
“另外,遊藝,你是長子,要多多留心府中的事務,在朝也要小心為官,謹慎為人。”
“千萬不要學你那兩個弟弟。官當的大小,就是陛下的一句話。當小吏也未必比都督、刺史升的慢。”
於立政這話就是說給溫氏聽的,為了培養這兩位嫡子,他拎著老臉到處求人,把能用的資源都用上。可結果呢,養出兩個短視、貪圖小利的廢物來。
沒有被身送東市,挨那一刀,皇帝已經給足了,德妃和他這把老骨頭的麵子了。還不知足,非得像太極宮那些被處理掉的一樣,闔府盡滅麽?
四朝以來,八大柱國之家,累世高官, 出將入相。可到了於立政這輩,不僅沒能繼承族長之位,官位卻僅僅是個小小的太仆寺卿,羞先人啊!
不過,這也不能怪他,早在前隋時期, 他祖父於宣道時,便將其父於誌寧就被過繼給了叔父於宣敏, 所以從那時算, 他們這一脈,就不算長房嫡脈了。
到了現任族長-於元祚這裏,爵位雖然是比於立政的燕國郡公低一等建平縣公,但手裏卻握萬紐於氏的族長大印。反正,於立政是饞了一輩子了。
一直以來,於立政都覺得自己當不上族長,爭不過長房一脈,不是因為才能、德行,就是因為宮裏沒人。
可這種投機,是有一定的風險的。於立政手裏本錢不多,硬是熬過了李忠、李弘時期,一直到李賢, 才決定出手。
於立政是書呆子,可不是傻子, 忠、弘的仁義寬厚不假,但太軟弱了,別說扛不起社稷重擔, 就連太後那也未必能過得去。
李賢就不同,他是軍伍起家的,見慣了太多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自然不會願受任何人的擺布。
事實證明,李賢確實是這樣的人,哪怕是背上逆子的罪名,也毅然起兵,囚禁了武後,定鼎帝位。
他心裏也清楚,女兒不怎麽受寵,而且也沒有誕育子嗣。可甭管以後,皇帝的後宮會有多少女人,也不會有多少人超過她這個德妃。
但著兒子不爭氣,妻子也是個惹是生非,攪家不閑的貨色,惡了女兒,也惡了皇帝,這下可把他布的局,一下都抖落沒了。
“人前教子,人後訓妻, 君君臣臣之道,我是沒告戒過你嗎?”
“你教不好兒子也就算了,還去教訓凝兒,她是你能教訓的嗎?”
“她是德妃娘娘,是天子的女人,我這個父親,都沒有那個資格,誰給你的膽子。”
被奪職怎麽了,兩個兒子被貶到又怎麽了!兒子,於家有的是,可德妃位分這麽高的娘娘,萬紐於氏僅此一個。
不得寵怎麽了?不得寵也是娘娘!當年一同被送入東宮的四側妃,隻有她和段淑妃留了下來,這多麽不容易啊!
在別人眼中,皇帝自幼從軍,殺人如麻、手段殘暴,太極宮在靖難之時,死了多少朝臣、家卷。甚至,對待自己的後宮,也從不手軟,張氏、房氏,盡死於牽機藥之下。
可於立政卻認為,皇帝這個人,冷酷是真冷酷,但並非無情。段淑妃也好,於凝也罷,皇帝念著她們在靖難之時的情分,對她們的過去,是一概既往不咎。
正所謂日久生情,皇帝是個念舊的人,隻要她本分做人,小心伺候,於立政相信,沒人能動搖女兒的位置。而隻要德妃在一天,萬紐於氏族長的位置,遲早都是他囊中之物。
“老爺,老爺,妾身知道錯了,知道錯了。”
“可是,可是陛下要把他們發到崖州去,遇赦不赦,這是要他們死在哪裏啊!”
“妾身就隻有這麽兩個兒子,要是他們有個好歹,妾身該怎麽活啊!”
萬紐於氏是大族,溫氏尚且顧不到,可燕國郡公府,卻是他們自個家的,兩個嫡子都被發配了,那這偌大的家業,該交給誰來繼承呢?
庶子麽?她可不願意人到晚年,看那些側室、庶子的臉過活。如果,真是那樣,她寧可選擇去死,所以兒子是第一位的,於家、萬紐於氏隻能靠後。
哼,“那隻能怨他們咎由自取!放著好好的都督、刺史不當,非搞什麽商鋪,自討苦吃。”
“陛下最恨的是什麽,就是與民爭利。裴居道、許昂,勸過多少次了?是他們自己找死,怨不得別人。”
於立政這態度已經很明了啦,那兩個敗家子,死就死吧,反正他不止這兩個兒子。德妃娘娘必須保住,而且要不予餘力的保全。
眼見無望的溫氏,剛要以結發夫妻的情分,為兒子們求情,側室-荊氏帶著庶長子-於遊藝進來打斷了他們。
不是娘倆沒眼力見兒,而是宮中來人了,明兒德妃要回府省親,怕府中準備補齊全,特意把東西提前送來了。
同為庶房,德妃此舉可是讓荊氏母子出了一口氣。嫡房平時有多趾高氣昂就別說了,處處挾製他們,甚至連月例都克扣。
現在,他們嫡房的兩個兒子要被發配了,德妃這個庶女,又騎到了嫡房的頭上,他們娘倆就跟三伏天喝了涼水一般-舒坦。
看看暴雨梨花的溫氏,娘倆心裏是一陣鄙夷,白活了這麽大年紀,不知道什麽叫狗肉貼不到羊肉麽?過繼之女,能跟她一條心就怪了?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a.net">ranwena.net</a>
喜上眉梢的於立政趕緊補問了一句:“是陛下的旨意?”
嗬嗬,“老爺,瞧您說的。宮妃省親,那個不需要請示陛下。”
扶著於立政坐下,荊氏還趕緊補充,來的人是內侍省的頭頭兒,那恭敬的模樣就別提了,送來的東西也是一等一的。
由此可見,德妃娘娘在宮中,也並不是傳聞中那麽不受寵。荊氏還溫聲勸著溫氏,千萬不敢再開罪於娘娘,皇權之下,擔待不起啊!
“看到沒有,聽到沒有!做小的,都比你懂規矩。”
冷哼一聲,於立政絕定將接到德妃省親的事,交給荊氏來操辦,並勒令溫氏在房中自省,免得惡了德妃娘娘的心情。
“另外,遊藝,你是長子,要多多留心府中的事務,在朝也要小心為官,謹慎為人。”
“千萬不要學你那兩個弟弟。官當的大小,就是陛下的一句話。當小吏也未必比都督、刺史升的慢。”
於立政這話就是說給溫氏聽的,為了培養這兩位嫡子,他拎著老臉到處求人,把能用的資源都用上。可結果呢,養出兩個短視、貪圖小利的廢物來。
沒有被身送東市,挨那一刀,皇帝已經給足了,德妃和他這把老骨頭的麵子了。還不知足,非得像太極宮那些被處理掉的一樣,闔府盡滅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