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點——茹素,到離開盛京前往東域之前的這段時間,不許食葷腥。”
太後信佛,每月會固定幾日茹素,這次事起都怪自家侄兒嘴巴亂說,遂苦一苦口腹小懲大誡。
顧青初聽太後說懲罰,她沒想過會有多麽嚴厲,大張旗鼓去罰元錦沛打板子之類的根本不現實,也完全沒料到太後會讓元錦沛茹素。
在景王府住的時候,顧青初知道元錦沛這人嘴巴很刁,每頓飯必須精致還要葷素搭配,就算是趕路,從朝歌回盛京那陣,元錦吃的燒餅裏麵會特意放果仁菜幹等,他是個從來不虧待自己的主兒。
<a href="http://m.yawenku.com" id="wzsy">yawenku.com</a>
讓元錦沛挨兩板子沒什麽,戒了他的口才更難受。
顧青初心裏默默給太後豎起了拇指,敢這般懲罰元錦沛,普天之下也隻有太後娘娘了,就算是皇上,她覺得元錦沛都不一定服。
元錦沛幽幽歎息一聲,然後認命似地的道:“是。”
太後和顧青初都知道元錦沛既然答應了就會做到,所以這段時間元錦沛確定要吃素了。
人果然是善變的,百官發現寧良候與元大人又和好了。
不知是不是太後從中調和,聽說那日從永寧宮出來後,這二人便重歸於好,元大人更是一連幾日的去寧良候府,一待便是小半天。
倆人在今兒退朝時說說笑笑,不像是有了隔閡的樣子。
眾人紛紛歎氣,他們白高興了。
本來大家習慣元錦沛獨來獨往的性子,這冷不丁有個人和他走近了,讓其餘人有些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想當初他們送美女美男,送銀子珠寶……人家一點看不上,他們有結交知心,元指揮使卻是不肯,結果轉頭和昏迷了三十年從朝歌重回盛京的寧良候關係好得跟一個人似的。
瞧見元大人手中的扇子沒有?那是寧良候送的,時刻不離手,喜愛非常。
說來說去還是寧良候這人兒有手段,太後和元大人都被她拉攏住了,皇上對她也青睞有加。
她可是遠離朝中心三十年啊!那不單單是遠離這麽簡單,昏迷中的寧良候別說拉攏人,維護自己的權利和下屬都做不到。
眼下朝堂重臣何中堂離了盛京三十年,私底下能夠有動作,再回來都不一定可以做到寧良候這般,在百官的心裏,將寧良候想象成了比任何人都要心思深沉的人。
這可能是一些人的通病,他們覺得寧良候手段高超心生忌憚,卻忽略了顧青初當初能回盛京是因為對擊退南蠻做了貢獻,和她自身的優秀脫不了幹係,這是手段施不出來的能力。
隨外人如何猜測,顧青初全然不在意,眼下的頭等大事是她終於可以鬆口氣了,元錦沛可算把房頂修好了。
明明最開始請的匠人一天便修好了,術有專攻,元錦沛不擅長花費時間久沒關係,令顧青初頭疼的他還要留在府中吃午飯!
每天都趕在午飯的前一個時辰來,到了飯點,於禮於情顧青初都要詢問一句留下用飯的客氣話,元錦沛卻是不外道直接應下來。
滿桌的菜肴,元錦沛做到了他之前所說,顧青初有留意,元錦沛一口肉菜都沒吃。
一起吃飯便罷了,元錦沛修葺屋頂的時候,她還要陪著,若是離開了,不一會兒元錦沛便要找她,說和好友說說話,他獨自修屋頂沒意思。
一連四日,再多一天,顧青初簡直要懷疑元錦沛和太後聯手在折騰她了。
*
盛京內的各類消息如波濤浪潮,一波皆一波,比如某位官員迎娶了第八房小妾,是個賣酒的。又比如哪個酒樓經營不善倒閉了,債主間爭搶打了起來。
百姓們總有很多津津樂道的小消息,隻要沒有非議到皇室一族或造成很大的惡劣影響,官府都是睜隻眼閉隻眼。
近些時日非議熱烈的事情,便是從國子監中流傳出的一個消息,不知源頭是誰,但內容很讓人吃驚,劉祭酒的夫人在待字閨中時便與他人生了女兒,如今養在江河鎮。
這些原是竊竊私語的道聽途說,直到一位老者敲響了官府的鼓,狀告國子監祭酒夫人多年前犯殺人之罪。
告狀的老者正是因知道龐若蘭隱秘之事而被扔下懸崖的花嬤嬤。
“這事是你做的?”
啟元閣內,顧青初躺在亭子裏的搖椅上眯眼曬著太陽,孟氏坐在旁邊的石凳上,聽到老祖宗的問話,一五一十將自己計劃全部說了出來。
花嬤嬤是她找人帶來的,當年花嬤嬤是龐家奴才,打殺全憑心情,隨便誣個罪名,官府也不會管。
但一切巧合就在於被扔下懸崖三天前,花嬤嬤為自己贖了身,她要回老家生活,花嬤嬤不是龐家奴才了。便有了敲擊官府,狀告龐若蘭殺人滅口之罪。
這麽多年過去,證據早已經被銷毀的差不多,能不能治龐若蘭的罪孟氏根本不在乎,她隻是借由花嬤嬤的嘴,將之前她故意放出的風聲坐實。
“龐若蘭的女兒如何處理的。”顧青初沒睜眼,問到了江河鎮的那個女孩。
“一開始龐若蘭對這個女兒心存愧疚比較關心,衣食住行照顧的很好,隨著她嫁給劉祭酒成了誥命越過越好,便恨不得這個女兒沒有存在過。
每月除了給點銀子可以說是漠不關心,更不在乎奴才是不是欺負了她的女兒,甚至暗示過若是女兒病了,救不過來便不用救了。
人精似的莊子管事琢磨主子的心思,便往死磋磨她,我若是再晚去一天,那女娃神仙也救不活了。”
孟氏想起花嬤嬤的講述很是心疼,那小姑娘不過比鑫兒大一歲,瞧著竟然跟七八歲的孩子似的,營養不良瘦骨嶙峋。
“十一歲的姑娘家也知事了,花嬤嬤將事情與她講,她知道了親生父親的身份,又知父親為獨子沒有後代,祖父祖母倆人在江南獨守家業的情況後,表示願意幫花嬤嬤,隻希望能把她送到祖父祖母身邊。”
這是那個女孩最好的歸宿了,作為那邊唯一的血脈祖父祖母不會害她,也能夠脫離盛京這邊的的苦海。
顧青初睜開眼,見孟氏對女孩的心疼不作假,心裏愈發滿意,顧氏族人做得唯一對的事便是幫文之娶了孟氏。
下得了狠手,又留有一份善心,不會傷及無辜,顧青初對孟氏越來越滿意。
“老祖宗您會覺得我做的太過了嗎?”孟氏小心翼翼地提問,連十一歲那樣可憐遭遇的孩子都不放過要去算計這點,她心裏不想,但沒辦法,將龐若蘭錘死這是最穩妥的路。
顧青初笑了笑,道:“你做得很好,人有仁慈心是好的,但要有度,不要一昧的寬容別人降低自己底線,做事問心無愧就好。”
見老祖宗對自己做法並未心存介意,孟氏內心不再躊躇抿嘴笑了。
“小姐,顧鑫少爺來了,帶了位同窗說想要拜訪您。”玉鐲走了過來說著。
顧青初挑眉,這不像是顧鑫做得事,視線看向孟氏,孟氏搖了搖頭表示也不知道。
“讓他們過來。”顧青初接著吩咐讓玉鐲將帷帽拿來,戴在了頭上。
太後信佛,每月會固定幾日茹素,這次事起都怪自家侄兒嘴巴亂說,遂苦一苦口腹小懲大誡。
顧青初聽太後說懲罰,她沒想過會有多麽嚴厲,大張旗鼓去罰元錦沛打板子之類的根本不現實,也完全沒料到太後會讓元錦沛茹素。
在景王府住的時候,顧青初知道元錦沛這人嘴巴很刁,每頓飯必須精致還要葷素搭配,就算是趕路,從朝歌回盛京那陣,元錦吃的燒餅裏麵會特意放果仁菜幹等,他是個從來不虧待自己的主兒。
<a href="http://m.yawenku.com" id="wzsy">yawenku.com</a>
讓元錦沛挨兩板子沒什麽,戒了他的口才更難受。
顧青初心裏默默給太後豎起了拇指,敢這般懲罰元錦沛,普天之下也隻有太後娘娘了,就算是皇上,她覺得元錦沛都不一定服。
元錦沛幽幽歎息一聲,然後認命似地的道:“是。”
太後和顧青初都知道元錦沛既然答應了就會做到,所以這段時間元錦沛確定要吃素了。
人果然是善變的,百官發現寧良候與元大人又和好了。
不知是不是太後從中調和,聽說那日從永寧宮出來後,這二人便重歸於好,元大人更是一連幾日的去寧良候府,一待便是小半天。
倆人在今兒退朝時說說笑笑,不像是有了隔閡的樣子。
眾人紛紛歎氣,他們白高興了。
本來大家習慣元錦沛獨來獨往的性子,這冷不丁有個人和他走近了,讓其餘人有些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想當初他們送美女美男,送銀子珠寶……人家一點看不上,他們有結交知心,元指揮使卻是不肯,結果轉頭和昏迷了三十年從朝歌重回盛京的寧良候關係好得跟一個人似的。
瞧見元大人手中的扇子沒有?那是寧良候送的,時刻不離手,喜愛非常。
說來說去還是寧良候這人兒有手段,太後和元大人都被她拉攏住了,皇上對她也青睞有加。
她可是遠離朝中心三十年啊!那不單單是遠離這麽簡單,昏迷中的寧良候別說拉攏人,維護自己的權利和下屬都做不到。
眼下朝堂重臣何中堂離了盛京三十年,私底下能夠有動作,再回來都不一定可以做到寧良候這般,在百官的心裏,將寧良候想象成了比任何人都要心思深沉的人。
這可能是一些人的通病,他們覺得寧良候手段高超心生忌憚,卻忽略了顧青初當初能回盛京是因為對擊退南蠻做了貢獻,和她自身的優秀脫不了幹係,這是手段施不出來的能力。
隨外人如何猜測,顧青初全然不在意,眼下的頭等大事是她終於可以鬆口氣了,元錦沛可算把房頂修好了。
明明最開始請的匠人一天便修好了,術有專攻,元錦沛不擅長花費時間久沒關係,令顧青初頭疼的他還要留在府中吃午飯!
每天都趕在午飯的前一個時辰來,到了飯點,於禮於情顧青初都要詢問一句留下用飯的客氣話,元錦沛卻是不外道直接應下來。
滿桌的菜肴,元錦沛做到了他之前所說,顧青初有留意,元錦沛一口肉菜都沒吃。
一起吃飯便罷了,元錦沛修葺屋頂的時候,她還要陪著,若是離開了,不一會兒元錦沛便要找她,說和好友說說話,他獨自修屋頂沒意思。
一連四日,再多一天,顧青初簡直要懷疑元錦沛和太後聯手在折騰她了。
*
盛京內的各類消息如波濤浪潮,一波皆一波,比如某位官員迎娶了第八房小妾,是個賣酒的。又比如哪個酒樓經營不善倒閉了,債主間爭搶打了起來。
百姓們總有很多津津樂道的小消息,隻要沒有非議到皇室一族或造成很大的惡劣影響,官府都是睜隻眼閉隻眼。
近些時日非議熱烈的事情,便是從國子監中流傳出的一個消息,不知源頭是誰,但內容很讓人吃驚,劉祭酒的夫人在待字閨中時便與他人生了女兒,如今養在江河鎮。
這些原是竊竊私語的道聽途說,直到一位老者敲響了官府的鼓,狀告國子監祭酒夫人多年前犯殺人之罪。
告狀的老者正是因知道龐若蘭隱秘之事而被扔下懸崖的花嬤嬤。
“這事是你做的?”
啟元閣內,顧青初躺在亭子裏的搖椅上眯眼曬著太陽,孟氏坐在旁邊的石凳上,聽到老祖宗的問話,一五一十將自己計劃全部說了出來。
花嬤嬤是她找人帶來的,當年花嬤嬤是龐家奴才,打殺全憑心情,隨便誣個罪名,官府也不會管。
但一切巧合就在於被扔下懸崖三天前,花嬤嬤為自己贖了身,她要回老家生活,花嬤嬤不是龐家奴才了。便有了敲擊官府,狀告龐若蘭殺人滅口之罪。
這麽多年過去,證據早已經被銷毀的差不多,能不能治龐若蘭的罪孟氏根本不在乎,她隻是借由花嬤嬤的嘴,將之前她故意放出的風聲坐實。
“龐若蘭的女兒如何處理的。”顧青初沒睜眼,問到了江河鎮的那個女孩。
“一開始龐若蘭對這個女兒心存愧疚比較關心,衣食住行照顧的很好,隨著她嫁給劉祭酒成了誥命越過越好,便恨不得這個女兒沒有存在過。
每月除了給點銀子可以說是漠不關心,更不在乎奴才是不是欺負了她的女兒,甚至暗示過若是女兒病了,救不過來便不用救了。
人精似的莊子管事琢磨主子的心思,便往死磋磨她,我若是再晚去一天,那女娃神仙也救不活了。”
孟氏想起花嬤嬤的講述很是心疼,那小姑娘不過比鑫兒大一歲,瞧著竟然跟七八歲的孩子似的,營養不良瘦骨嶙峋。
“十一歲的姑娘家也知事了,花嬤嬤將事情與她講,她知道了親生父親的身份,又知父親為獨子沒有後代,祖父祖母倆人在江南獨守家業的情況後,表示願意幫花嬤嬤,隻希望能把她送到祖父祖母身邊。”
這是那個女孩最好的歸宿了,作為那邊唯一的血脈祖父祖母不會害她,也能夠脫離盛京這邊的的苦海。
顧青初睜開眼,見孟氏對女孩的心疼不作假,心裏愈發滿意,顧氏族人做得唯一對的事便是幫文之娶了孟氏。
下得了狠手,又留有一份善心,不會傷及無辜,顧青初對孟氏越來越滿意。
“老祖宗您會覺得我做的太過了嗎?”孟氏小心翼翼地提問,連十一歲那樣可憐遭遇的孩子都不放過要去算計這點,她心裏不想,但沒辦法,將龐若蘭錘死這是最穩妥的路。
顧青初笑了笑,道:“你做得很好,人有仁慈心是好的,但要有度,不要一昧的寬容別人降低自己底線,做事問心無愧就好。”
見老祖宗對自己做法並未心存介意,孟氏內心不再躊躇抿嘴笑了。
“小姐,顧鑫少爺來了,帶了位同窗說想要拜訪您。”玉鐲走了過來說著。
顧青初挑眉,這不像是顧鑫做得事,視線看向孟氏,孟氏搖了搖頭表示也不知道。
“讓他們過來。”顧青初接著吩咐讓玉鐲將帷帽拿來,戴在了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