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任重道遠


    “陛下,山海關滿洲逆賊尼堪率部請降...”


    皇太極授首,大清都亡了,敬謹親王尼堪就尷尬得不得了,困守山海關已經是自尋死路,於是向圍困山海關的劉步堂請降。


    尼堪的受降與否還得看陳操如何抉擇,劉步堂雖然封了國公,但也不敢擅自越權,畢竟尼堪的身份不簡單。


    “隻殺尼堪,餘者編入建設兵團...”


    留給陳操的北京城除了完好無損的宮殿之外,私底下其實是一個爛攤子,此刻陳操才感覺到龐大的帝國需要無比滿足的精力來策劃,一個人完全不夠用。


    “老朱家的皇帝辛苦是真的辛苦。”


    第一次禦前會議在洪武門前舉行,也就是後世的天安門外,與會的有眾多前朝留京的遺老遺少,陳操大部分看不起,因為這群人都跪過滿洲人,心思不純,而接到陳操命令北來的南京城班子還沒有完全抵達,是以讓這些遺老遺少成為傳話筒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大明朝自洪武皇帝立朝以來,選擇與士大夫一同治天下,這也讓儒家在我大明那是熠熠生輝,讀書人的身份也是高尚的不行;”


    “朕自南京登基以來,已經發布過幾條重要的詔令,其一,便是廢除儒家在本朝的傳統地位...”


    底下的遺老遺少們一個個麵麵相覷,這是什麽意思?


    廢除儒家之後,豈不是讀書人的功名身份就沒有用了?


    當然,他們心中擔心的依然是身份儒家學徒的所帶來的好處。


    “朕說過,儒家用來教書育人是一個非常好的學問,但就是不能從政,五經取十,八股綱辯出來的狀元秀才有幾個是有真本事的?”


    “彼輩不事生產,前朝的狀元公連五穀都分不清楚,要之何用?指望這群人來治理天下,豈不是把我大明朝再次往火坑裏推?”


    “是以朕今日宣布,儒家學問用來開蒙,承上啟下,並在天下設置小學、中學、高中、大學四級學校,小學6年,中學3年,此9年學習,所有學生均免除學雜費,若是真有貧窮學生,可由學校代管,夥食費由朝廷結算,所以,朕管此教育為‘九年義務製教育’,凡我中國領土之孩童,滿六歲之後必須入學...”


    “至於儒家開蒙,朕也以為當從四歲開始,爾等需記住,少年強,則中國強,於孩童的教育必不可少,是以,朕覺得,除卻九年義務製教育之外,中國領土之內各級開蒙教育,所需費用皆由朝廷承擔,各級政府若是推諉,朕定然不饒,此開蒙教育,朕稱之為學前班...”


    “陛下聖明...”


    “大明百姓之福...”


    “陛下萬歲...”


    這是一件大好事,於百姓來說都是好處,是以洪武門外聚集的百姓在聽到這些話之後一個個自發的大喊起來。


    “其二,便是均田免賦,曆朝曆代的賦稅都是壓垮百姓的最後一根稻草,朕深以為然,這麽做,雖然是動了天下地主的蛋糕,但朕以為,百姓的生活富足了,才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根本,而不是隻富裕了一部分人,便是這一部分人,也是貪得無厭,到最後,便成為了國家的蛀蟲,亡國便是於此,正是因為這樣的人多了,才會給叛逆有可乘之機。”


    “均田免賦勢在必行,不是你們那些少數人說了算,而是全中國的百姓說了算,朕倒是想看看,在如此大勢所趨之前,還有多少不知所謂且冥頑不靈的人想要保住自己那百畝、千畝、萬畝田地而放棄自己的性命。”


    在場的人基本上都知道蘇杭當地鬥地主鬥的極其猛烈,那些個寧可保田也不願意交出田地的富戶到最後剩下的隻有死路一條。


    亦或是全家倒黴。


    “每戶定田3畝,每戶按口計算分與每人一分自留土地,百姓田地可世襲,3畝田中2畝可以自由買賣,自留地不得買賣,戶田若無繼承人,當收歸國有,且朕重新計劃丈量了田地,加上以後不用繳納賦稅,也不用服徭役,所得收入都是你們自己的東西,想必天下也不會再有餓死之人...”


    這也是一個仁政,及至後世史書敘述聖武皇帝陳操均田免賦之策時,都稱呼為‘聖武新政’...


    “全民都要投入大生產建設當中去,也是為了百姓安居樂業,當然了,朕還是那句話,陳氏皇族,終其一脈,必然不需全中國百姓奉養,此事,朕當立為陳氏皇族祖訓,若後世子孫有違朕意,全天下百姓共監督之。”


    “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現在的兵不是以往的衛所兵,以後我大明朝開展征兵製度,所有細節,會在各省、府、縣、市中進行公告...”


    征兵製開啟之後,不是強製兵役,也不是什麽歪瓜裂棗都能當兵,選其優勝者,也就和後世一樣。


    陳操感覺自己的嘴在冒火,一口涼茶下去之後,瞬間舒爽很多:“都記清楚,大明非一人之大明,而是全中國百姓之大明,朕也非天下百姓之皇帝,而是中國的皇帝...”


    共和製度一旦開啟,後世的陳氏皇帝可能會向法國路易十六一樣被斬首,而他們的君主立憲製是不完善的,隻有大英帝國才是最好的借鑒目標,而最終成為泰國皇帝那樣說一不二,百姓擁戴,才是陳氏皇族的最佳選擇。


    這種情況,陳操會出一本《聖祖本訓》用來教導後世的陳氏皇帝。


    不錯,陳操連自己的諡號都想好了-----大明聖祖武皇帝


    ......


    洪武門的訓話讓陳操在百姓的心中提升了一個完美的高度,他相信,在不久之後,隨著這些個滯留京城的遺老遺少們的傳播,他一定會成為全天下百姓的積極擁戴者。


    誰敢反對皇帝,就是反對我們,必殺之...


    這種念想不過一會兒,趙信便進入了東暖閣內:“皇爺,南京各部,除卻留守人員之外全部抵達通州,皇後娘娘的車駕也從通州出發在趕來京師的路上。”


    “嗯...”想到即將後妃家人團聚,陳操喜不自勝,不過又想到還有布木布泰一眾皇太極的後妃女人在,陳操便笑道:“趙信,我問你一個問題。”


    “皇爺可是在焦慮科爾沁的那些人?”


    “喲...”陳操側目:“你當真是我肚子裏的蛔蟲罷?”


    “臣知曉,皇後娘娘本就對...嘿嘿,所以,臣以為,他們若是在宮中常住,恐怕會令娘娘生氣。”


    想到李湘對於周氏懷孕即將生產的事情大發雷霆,陳操就不寒而栗,李湘難得生氣,但令她發毛的始終是周氏曾經刺殺過陳操,這種女人留不得。


    “你以為呢?”


    “臣覺得,還是把她們安置在北海園囿當中,最為合適。”


    嘶...


    陳操突然想到了頤和園和圓明園這些個宮殿,再想當年朱由校在瀛台和客氏嬉戲,便點頭:“你倒是聰明,真提醒我了,對了,聽說我那媳婦兒有孕在身?”


    趙信嘿嘿一笑:“臣恭喜陛下,不久後便能喜的皇孫...”


    雖然陳操下令女子十八才嫁人,但畢竟皇族與普通百姓不一樣,也隻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朕得恭喜楚國公你才是...”


    “陛下,嘿嘿...”


    “你趙家百年之後當為全天下第一富貴之家,畢竟是世襲的楚國公,女兒又是未來的皇後,你小子當真有運氣...”


    “皇爺抬愛,皇爺抬愛...”


    ......


    瀛台宮內,陳操在曾經朱由校和客氏歡愉的楠木書桌上與大玉兒貼身辦事,正值最後關頭,門外響起了宮女的輕喚:“陛下,有瀛洲倭國來信,請陛下接見...”


    嗯...


    一陣悶哼,陳操長舒了一口氣,看著正在給自己清理的大玉兒,長聲道:“把人叫來...”


    “陛下,信陽伯自瀛洲發來軍報,言及豐臣氏及德川或許在今年爆發最後一次決戰。”


    吱呀


    陳操打開殿門:“立刻召集五軍都督府,朕要軍議...”


    乾清宮吵得不可開交,與會的公侯爭的麵紅耳赤,一個個都要打起來一樣,陳操看在眼裏,心中舒爽,將爭,便是國強的好事。


    “咳咳...”


    陳操咳嗽了一聲,然後看著慢慢安靜下來的眾人:“傅應星在坊津砦,不,大明城聚集了流亡武士三萬餘,訓練整編,已經可以作戰,既然征倭時機已到,朕就不能放過。”


    眾將一個個眼巴巴的望著陳操,原因很簡單,打倭國用最先進的火炮火器,簡直就是大人打小屁孩,隻是時間問題,而這簡直就是送上門的功勞。


    滅國啊...


    誰不想


    陳操環顧了一圈,然後道:“此次征倭,朕決定命秦國公宋澈為總司令,曹文詔、戚顯雲為副總司令,率領第2、第3、第4三個集團軍出征,三大艦隊協同運兵船運送。”


    宋澈上前:“臣宋澈領旨...”


    聽到點名的曹文詔和戚顯雲都一愣,不過隨後那是喜不自勝,這可是潑天大功:“臣等領旨...”


    沒有五大主力軍隨行,明眼人都知道這一次是那新軍練手,而成熟穩重的宋澈就是上佳人選,當然,還有一個唐開年...


    “都別灰心,朕話還沒有說完,”陳操敲了敲桌子:“交趾自古以來就是我中國領土,張輔拿下之後,被朱瞻基給放棄了,朕日夜思想,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朕命唐開年為總司令,韓先楚、李秀寬為副總司令,率領第5、第6、第7、第8、第9五個集團軍南征,先打交趾,朕隻有一個要求,能打多遠就打多遠。”


    “臣令旨謝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曆四十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宇智波小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宇智波小七並收藏萬曆四十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