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則抹黑蒙古人的‘豆腐塊’,本來讓趙昺很開心,可是細究之下卻發現自己陷入了狹隘的自負之中。他記的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國人向來不敢正視人生,隻好瞞和騙,由此也生出瞞和騙的文藝來……”“人必須從此有記性,觀四向而聽八方,將先前一切自欺欺人的希望之談全部掃除,將無論是誰的自欺欺人的假麵全都撕掉,將無論是誰的自欺欺人的手段全都排斥……”


    現在來瓊的士子們幾篇嘩眾取寵的文章讓上下皆陷入種癲狂,以為自己才是天下正統,卻偏偏忘記自己已經被所謂的蠻夷侵略、屠殺和奴役。趙昺以為提高民族自信心並非壞事,但成為極端的民族主義無視對方的強大和長處,那不過就是癡呆的廢物,盲目自大的走向極端隻能是自取滅亡。


    在前世每當人們提起蒙古的時候,趙昺腦子中的第一反應就是草原、駿馬、烤全羊,再就是沙漠化和雪災;說起蒙古人便是粗暴、好鬥和嗜酒,又有著民族特有的淳樸及熱情好客,再就是想起蒙古人中曾出了個成吉思汗,其它的便再想不起什麽了。


    不過讓人費解的是進入近現代後,蒙古人依然過著遊牧生活,年年吃補助,稍有災難就需要救濟。按說蒙古人所生活的地理環境資源是很豐富的,且蒙古人生活的天然的流動性也決定著蒙古人的眼界不應該狹窄。再者以其名列十大少數民族人口之一,也不應缺乏人才。即便後來部分人分裂出去建立國家,但是未能再現祖先的榮光,反而逐步墮落成其他民族的附庸,日子也是過得極為艱難。


    毋庸置疑的是在現代世界上,蒙古人是非常貧困的民族之一,麵對科技飛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世界,蒙古人也表現出了極其嚴重的遲鈍,不思進取,麵對未來世界的發展真是難以想象,偌大一個地球將來還有沒有蒙古人的存身之處?!


    趙昺在學習和工作中也曾與蒙古人有過近距離接觸,發現他們其實十分自負,個個認為自己是不可一世的英雄,所以在蒙古人憨厚樸實外表的掩蓋之下,相互之間的嫉妒、怨恨和猜忌也是非常極端的,並不比別的民族更少,甚至更加嚴重。這種情緒嚴重的降低了人與人之間的忠誠度,也導致缺乏協作,妨礙著蒙古社會的統一和整合。當然,這同樣會導致缺乏寬容,尤其是對失敗者的寬容,誰隻要失敗了,誰的朋友就會馬上離他而去。


    其實蒙古人的處境到底如何,以及如果這種狀態繼續持續下去的話,會導致什麽樣的後果,每個蒙古人心裏都很清楚。可是成吉思汗的子孫們除了酒桌上的豪情以外,從老祖宗那裏什麽優良傳統都沒繼承下來。而世人也隻知道蒙古人在經曆了初期短暫的、暴風雨般的榮耀和輝煌之後便卻陷入長久的沉寂,這就如同阿Q也常說的一句話——俺家祖上也闊過!


    那麽是什麽原因、是什麽樣的根本因素製約著蒙古人的進步和發展呢?當前趙昺正可以跨越曆史的長河見證蒙古從最輝煌的時刻走向衰落的過程,也可以從中反思漢族為何被蠻族戰勝,從另一個角度尋找破敵之策,也早點結束自己動蕩的生活,享受下當皇帝的美處。


    趙昺想想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日子,不難發現即便在實現‘大一統’的時候,蒙古高原上仍然是戰亂仍頻,還在自相殘殺。而任何一個部落被征服,付出的代價都是全部被虐殺或者奴役,其殘酷程度絕對令人發指;如果說曾經擁有過短暫的和平,也是因為有更強大的部落通盤征服了其他弱小的部落。


    其實蒙古各部落相互征伐的曆史持續的更長,鐵木真的父親被塔塔兒人害死以後,他的族人就都離開他投奔到,別的部落裏去;在他與王罕的戰役失敗以後,逃命的途中跟隨他的家臣絕大多數也不是蒙古人,而是一些別的民族的人,這種情況就是在成吉思汗以後的時代也未能幸免,忽必烈仍然是依靠色目人和漢人替他當槍。


    這使趙昺想到前世的蒙古人自以為是個人英雄主義性格,看來也是從上邊有傳承下來的,團結和協作永遠是蒙古人群缺少的重要一點。如此情況下,工於心計的異族統治者隻要采用離間計,或者公開稱讚或者封賞蒙古人中的一個部落,或者給予某個部落某種特殊的權利,就很容易在蒙古人中播撒下不和的種子,挑起蒙古人內部的爭端,令其內鬥,相互攻殺,從而達到弱化蒙古民族的目的,成為被統治民族。


    自命不凡的個人英雄主義所導致的另一個惡果是很容易被盲目的激情所驅使,計劃去做一件大事,然而事前卻很少會認真評估其風險和後果。二次攻打日本和討伐占城、安南,恐怕就要元朝使節被殺、被驅逐,引發了忽必烈的‘激情’成分在裏邊,沒有經過縝密的安排便盲目的遣軍前去,可能其以為婆婆媽媽是膽怯的表現,若湊巧做成了便會很驕傲和得意,認為天下所有的事不過如此,個人英雄主義的虛榮同時會得到很大的滿足吧!


    而據趙昺所知,忽必烈也曾準備組織第三次遠征,想要將日本平定,但是終元一朝卻都沒有實施。可見蒙古人非常缺乏承認自身不足的勇氣,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某種意義上很脆弱,失敗後容易陷入自卑和自我懷疑,很容易一蹶不振。兩場敗仗,加上察必皇後的死亡,讓忽必烈陷入了沮喪之中,不過蒙古人固有的性格讓他無法諉過於他人,於是隻能悶頭喝酒,在醉意中得到解脫了。


    前世中人們常用天氣寒冷和孤獨的遊牧生活為蒙古人嗜酒辯解。可趙昺以為雄心勃勃的忽必烈變成了醉鬼正是本民族意氣用事的性格體現,他們既然認為自己是英雄,那麽肯定不會願意過平凡的日子,像個庸人一樣碌碌無為,使得他要追求不凡。然而現實給了他當頭一棒的時候,便與那些失戀的男女、失意的文人一樣寄情於酒或是毒品。


    忽必烈豪飲無度想是覺得酒桌上的競爭,也在一定程度提供了一種戰鬥拚殺的氛圍,能夠充分體現出另類的英雄氣概,以從平凡中創造衝動。嗜酒的危害誰都知道,酒醉失德洋相百出不用說了,且會傷害自身,脂肪肝都是輕的。而整個民族集體性的嗜酒如命確是一件可悲和可怕的事情,這種惡習肯定還要對蒙古人的後代和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成吉思汗同樣認識到嗜酒的危害,他曾發布上諭說:酒醉的人,就成了瞎子,他什麽也看不見,他也成了聾子,喊他的時候,他聽不到,他還成了啞巴,有人同他說話時他不能回答。他喝醉了時,就象快要死的人一樣,他想挺直地坐下也做不到,他象個麻木發呆頭腦受損傷的人……國君嗜酒者不能主持大事、頒布訓誡和重要的習慣法;將士嗜酒者不能掌管十人隊、百人隊或千人隊;衛士嗜酒者將遭受嚴懲。可本性難移,說了又有什麽用呢……


    趙昺來到這個世界後經常會被幾位師傅‘勸諫’,批評他做事衝動、功利、實用,做事取巧,往往憑著一時激情決斷。另外不注重禮節,不聽聖人之言,不遵聖人教誨,且獨斷專行,好勇喜殺。處理政務簡單粗暴,有時僅憑個人好惡,不計後果等等。那意思自己與當前社會格格不入,簡直與蠻夷無異,當然這話沒有說出來。


    每當挨訓的時候,趙昺嘴裏雖然哼哼哈哈的答應著,但他清楚自己是在敷衍,心裏並不能全部接受。不過他對自己與當下格格不入並沒有多想,隻是以為是中國現代文化與古代文化之間理念的衝突。要知道他也是長在紅旗下,戴過紅領巾,做過三好學生,學習過五講四美、三熱愛,曾扶著老奶奶過馬路,撿到一分錢也要交到警察叔叔手裏邊,受過老師表揚的好人,這同樣是中國傳統美德,怎麽到他們麵前就一無是處了。


    說到他是實用主義,趙昺記的自己所上大學的校訓就是學以致用,將自己學的知識最大程度的轉換為社會價值;工作後,老板兒同樣是要他們要務實,不要務虛。且沒有自己的實用,根據局勢的發展采用不同的對策,能有今日的瓊州嗎?若是按照他們建設所謂的大同社會,隻怕還沒沾邊就被逼的跳海了。


    說自己功利,幹脆就說鑽錢眼裏兒得了,趙昺知道隻要理想中的**社會沒有實現,還處在封建社會的宋朝同樣是沒錢寸步難行。自己不功利,十幾萬軍隊吃什麽、喝什麽,拿什麽去打仗;又用什麽給追隨自己的人開工資,發獎金;若是自己不設法弄來錢,大家恐怕還要住草棚,吃白飯啃魚幹呢!


    聽聖人之言,在現代社會自己就得餓死,永遠被人踩在腳下,職場上玩兒的是叢林法則,講究的是狼性。誰要是恪守那些東西,完全按照禮教行事,隻怕不被送進精神病院,也要當一輩子宅男。老婆都混不上不說,若是無老可啃也隻能吃著低保,終日以方便麵為伍了。


    至於警惕性強也是無奈之舉,很多的時候你除了爹媽根本沒有人可以信任。老師看你不過是錢包,當做斂財的對象;老板看你就是台機器,恨不得給你通上電讓你二十四小時的工作;朋友更多的時候把你視作可以利用的工具,一旦失去可利用的價值便不再認識你;而日日相處的同事簡直就是你的敵人,不僅要小心其打你的小報告,還要防著他哪天搶了你的飯碗;即便想信個教尋找個精神寄托,弄不好還會被騙的傾家蕩產。如此環境下,你敢不時刻警惕著嗎?


    “唉,都說時勢造英雄,這環境也會改變人的性格!”趙昺反思著自己兩世為人經曆的種種,不由的感歎道,心裏也突然理解了蒙古人為啥會變成了這樣。


    蒙古人所生活的歐亞大陸腹地的草原帶並不是適合耕種的土地,地理環境決定著曆史上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必須是所謂的“逐水草而居”。然而遊牧經濟卻是一種非常單一的經濟,生活中的許多必需品無法從牲畜身上獲得。而獲得這些東西有兩種途徑,一個是貿易,一個是掠奪。


    在古代,貿易這種方式是非常脆弱的,它受到氣候、交通、國家、民族關係等太多因素的影響,不如掠奪來得痛快和方便,所以對蒙古人的祖先來說,通過戰爭進行掠奪,也是一種重要的生產方式。也就是說,並不是蒙古人天生野蠻,隻是情非得已。對此忽必烈說得非常精辟,大致意思是說,我朝在建立之初,攻城掠地之後,從不駐守,隻是為了獲取有用之物。


    <a id="wzsy" href="http://www.ddxs.com">ddxs.com</a>


    可以這樣說,地理環境的製約,遊牧的生活方式,通過漫長的曆史沿襲逐漸培養了蒙古人的尚武精神,從而賦予了蒙古人勇猛頑強、活躍粗放的精神氣質,然而,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這種尚武精神也對蒙古人性格中帶來了很多負麵因素:


    處理事情簡單化,衝動,不考慮後果,認為激情可以解決一切。討厭繁文縟節,和複雜的理性思維;文化教育水平低,卻又看不起文化人;魯莽,豪爽,暴躁,不拘小節,喜歡直來直去;缺乏理性,缺乏冷靜的分析能力和洞察力,因而也就平庸和遲鈍。


    蒙古人幾乎不喜歡什麽形而上的、表麵上看不出有什麽實際功用的思想,蒙古人在內心深處的哲學是不成文的實用主義,隻有對現實生活有用的思想和技能才會受到重視,所以早期的蒙古人在每攻下一個城市以後,沒有受到屠殺並被帶走的俘虜中一定會包括各種工匠和手藝人。


    想到這些趙昺覺得蒙古人也夠可憐的,早早就體會到了現代社會的艱難,難怪他們的後代依舊不願改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讓你窩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讓你窩心並收藏重生宋末之山河動最新章節